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病条辨》——薏苡仁竹叶散各种病毒疱疹专方

《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

【配方组成】薏苡仁五钱竹叶三钱飞滑石五钱白蔻仁一钱五分连翘三钱茯苓块五钱白通草一钱五分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五钱,日三服。

【作用与功效】利水渗湿,辛凉清解。

【主治】身热身痛,汗多自利,胸腹白疹。

【方解与方论】本证因湿热郁于皮肤经络所致,故用竹叶、连翘辛凉透表,白蔻、薏苡仁、茯苓、滑石、通草化湿利湿。

吴鞠通:“此湿停热郁之证,故主以辛凉解肌表之热,辛淡渗在里之湿,俾表邪从气化而散,里邪从小便而驱,双解表里之妙法也。”

方剂来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某 汗多身痛。自利。小溲全无。胸腹白疹。此风湿伤于气分。医用血分凉药。希冀热缓。殊不知 湿郁在脉为痛。湿家本有汗不解。

苡仁 竹叶 白蔻仁 滑石 茯苓 川通草

【验案精选】

1.发热

(1)潮热李某,男,3岁。其母述:20天来,身热(午后尤剧)时作时止,口不渴,乳食减少。经检查,诊为“无名低热”,服扑热息痛等退热剂,汗后仍不解。诊见:消瘦、神疲、胸背部有12粒散在疱疹(有3处小结痂)。此乃湿热郁蒸,内外合邪,白疹内发之证。治宜辛凉甘淡之品,用薏苡竹叶散:薏苡仁5g,竹叶3g,滑石5g,白蔻仁5g,连翘5g,茯苓5g,通草2g,水煎服。3剂后,身凉,疱疹破溃呈结痂,病向愈。继投参苓白术散,以善其后。[张育德.薏苡竹叶散的临床应用.吉林中医药,1985,(1):23](2)手足心热向某某,女,38岁,农民,1987年9月14日就诊。患者自1985年8月上旬,始觉心胸及两手足心烦热,屡投清骨散、秦艽鳖甲散、青蒿鳖甲汤、知柏地黄汤、大补阴丸、丹栀逍遥散等方乏效。近2月来心烦不宁,胸中闷热,手足心如火灼状,午后尤甚,脘满纳呆,口渴不多饮,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厚,脉细滑数。证属湿郁热蒸,灼心窜肢。治宜化浊利湿,宣郁泄火。用薏苡竹叶散加味:薏苡仁15g,连翘、茯苓、大豆卷各12g,淡竹叶、山栀子皮、白薇各6g,通草、白蔻壳各3g,郁金、佩兰、滑石各9g。服10剂后,心胸间时烦热,手足心微热,食后脘满,精神疲倦,面色淡黄,舌淡红,苔黄滑,脉滑略数。乃邪未清彻,脾胃虚馁,治宜清理余邪,补脾健胃。拟方:大豆卷12g,佩兰、扁豆、薏苡仁、麦芽各9g,黄连2g,青蒿6g,芦根15g,甘草3g。服6剂,烦热消退。[彭述宪,彭巍.薏苡竹叶散治验举隅.北京中医,1998,(3):34]。

2.重症水痘内服薏苡竹叶散配合外敷法治疗重症水痘,药物组成:薏苡仁、滑石、鸭跖草各15g,茯苓12g,连翘9g,通草4g,黄芩、淡竹叶、紫草、牛蒡子各6g,鲜空心苋50g。加减:伴咳嗽痰多加桔梗、鱼腥草、杏仁,神昏抽搐加紫雪丹。77例均全部治愈,退热时间为1.3天,平均治愈时间为4.7天。

典型病例:陈某,女,6岁。1996年9月20日诊。3天前发热(T39.2℃)咳嗽,虽经他医治疗,但未见好转,2天前发现发际及胸背部散在红色斑丘疹及水疱,且渐趋密集并遍及躯干和四肢,发展迅速,伴纳呆,便结尿赤,夜寐不安。诊见体温39.5℃,神清而烦,全身遍布水泡,晶莹透亮,间或见淡红色斑丘疹,少数水泡已干瘪并结痂,左侧颈项和上腹部可见2处各2cmx 3.5cm及2cmx3cm的大泡, 咽红, 颊及唇黏膜可见3处淡黄色溃疡灶。舌红唇赤、苔黄厚腻,脉滑数。两肺听诊呼吸音粗,右下肺闻及少许细小湿性啰音。胸片提示:支气管肺炎。血常规:白细胞13.4x10'/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22。诊为重症水痘合并支气管肺炎。予常规补液支持治疗,薏苡竹叶散加味:薏苡仁20g,滑石15g,茯苓、连翘各9g,竹叶、牛蒡子、杏仁、紫草各6g,鲜鸭跖草、鲜空心苋各50g,通草4g,黄芩5g。水煎服,外用新鲜空心苋如上法制备后涂患处。2日后,热退身凉,咳嗽减轻,疱疹多数干瘪结痂,胃纳有增,前方去鸭跖草,加谷芽12g,白蔻仁5g,续进3剂,疱疹全部结脱落,守方合参苓白术散出入善后。[李桂芳.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小儿重症水痘45例.浙江中医杂志,1999,(6):248]。

3.脾胃病

(1)胃脘痛陈某,男,54岁,干部。素喜烟酒,常胃脘不适。10天前,淋雨而感湿邪,致胃痛复发。初恶寒,后但热不寒(午后尤甚),身重,乏力,口不渴,食少无味,小溲混浊,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证属湿热互结侵及脾胃,气机失职之胃脘痛。用薏苡竹叶散加减:薏苡仁15g,滑石15g,白蔻仁20g,茯苓10g,通草15g,厚朴10g,黄连10g,水煎服。3剂后,胃痛大减,继进3剂,病愈,饮食、小漫均恢复正常。[张育德.薏苡竹叶散的临床应用.吉林中医药,1985,(1):23]。

(2)痞满皮某某,女,63岁,退休教师,1994年12月21日就诊。患者湿热素盛,易发腹满、泄泻。从12月7日起觉胸脘痞满,服保和丸、木香顺气丸、香砂平胃散未效,痛渐加重,胸中痞闷,脘部胀满膨大,闷热不舒,纳少(日2~3两米饭),口苦,大便稀而不爽(日2次),小便色黄,舌红,苔黄滑厚,脉滑数。证属湿热蕴结,壅遏气机。治宜清化湿热,宣展气机。用薏苡竹叶散加味:薏苡仁、连翘、茯苓、厚朴、大腹皮各12g,滑石9g,白蔻仁、通草、黄连各3g,淡竹叶6g,橘叶5片。服6剂,胸脘稍感痞满,饮食略增,小便黄,舌红,苔黄滑,脉滑略数。乃湿热未彻,脾运不健。治宜清利湿热,醒脾畅中。用小和中饮加味:化橘皮、厚朴、扁豆、佩兰、茯苓各12g,山楂、鸡内金各6g,黄连3g,甘草2g。服5剂,诸症尽除。[彭述宪,彭巍.薏苡竹叶散治验举隅.北京中医,1998,(3):34]。

4.淋证(肾盂肾炎)徐某,女,40岁,营业员。2年前,诊为“肾盂肾炎”,经治疗病情好转。8日前,因夜归受寒,引发旧疾。诊见:腰腿痛,小漫淋漓涩痛,头重如裹,肢体沉重,脘痞纳呆,口不渴,舌质红、苔白腻,脉濡缓。此乃外受风寒肺气不宣,不能通调水道,引发宿淋,湿热下注而致。治宜清化湿热,通利膀胱,用薏苡竹叶散加减:薏苡仁15g,竹叶10g,滑石15g,白蔻仁10g,茯苓15g,通草15g,黄柏10g,瞿麦10g,水煎服。服药6剂,诸症消失,继投六味地黄丸,调理巩固。[张育德.薏苡竹叶散的临床应用.吉林中医药,1985,(1):23]。

皮肤病

(1)扁平疣赵某某,女,25岁。于1973年5月来诊。面部疣疹成群满布,颜面黑褐,双手腕及手背疣疹亦密集成群,已十余年,不痛,遇热时轻度瘙痒,曾经多方治疗,其效不显。余用薏苡竹叶散加味治之。处方:薏苡仁24g,竹叶9g,连翘12g,白蔻6g,茯苓12g,滑石15g,通草6g,赤小豆18g。水煎服,1日1剂。服至15剂时,面、手疣疹全部消退,但吃辛辣海椒和生姜,其疣疹复出。乃嘱患者少吃椒姜。原方再服7剂后,面、手疣疹全部消失,皮肤红润。以后虽吃辛辣食品,亦不见疣疹复发,乃愈。[李昌立.中药治愈扁平疣.四川中医,1984,(3):46]。

(2)皮肤瘙痒徐某某,男,62岁,干部,1991年12月17日就诊。患者全身皮肤瘙痒2月,以夜为甚,曾服清热散风,补血祛风,养血润燥等方不效,瘙痒与日俱增,抓之出血,夜难安寐,脘满纳少,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滑厚,脉弦滑数。证属风湿热邪,郁遏肌肤。治宜清宣渗湿,祛风止痒。用薏苡竹叶散加味:薏苡仁15g,淡竹叶、滑石、茯苓、白菊花、白蒺藜各9g,连翘、大青叶各15g,白蔻仁3g,蝉蜕、通草各6g。服6剂,皮肤仅有微痒,胃脘稍满,小便淡黄,舌红,苔黄滑,脉弦滑略数。以原方去白蔻仁,加丹参12g,麦芽9g,续进5剂而愈。[彭述宪,彭巍.薏苡竹叶散治验举隅.北京中医,1998,(3):34]。

【临证提要】本方有清透湿热之功,用于治疗湿温病湿热郁于经络,身热,身痛,汗多,自利,胸腹白疹。今常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胃脘痛、淋证以及发热类疾病的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近期水痘泛滥,告诉大家一张方子专治水痘!
三 仁 汤
何绍奇温病医案选讲(八)
运用经典理论辨治疑难杂症——医案6则
三仁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
三仁汤临床应用举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