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儿科学——​夏季热、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青医君整理知识点,必须学习

 
1、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治疗,自初期至后期,始终应注意的是
A、化痰散结 
B、收敛止血 
C、清气分热 
D、活血化瘀 
E、温阳通脉

2、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气阴两伤证的首选方剂为
A、银翘散 
B、桑菊饮 
C、清瘟败毒饮 
D、沙参麦冬汤 
E、小建中汤 

3、夏季热“上盛下虚”指的是
A、暑热淫于肺胃,肾阳虚于下 
B、暑热淫于肺胃,肾阴虚于下 
C、心胃火盛于上,肾阳虚于下 
D、心火盛于上,肾阴虚于下 
E、心胃之火蒸于上,肾阴虚于下 

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肺脾气虚证的首选方剂为
A、六味地黄丸 
B、济川煎 
C、补肾地黄丸 
D、人参五味子汤 
E、六君子汤 

5、佝偻病激期的服药应是
A、日服维生素D 1万~2万IU 
B、日服维生素D 5000~10000 IU 
C、日服维生素D 500 IU 
D、日服维生素D 400 IU 
E、日服维生素D 100 IU 

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治疗原则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本病易于形成瘀血,自初期至后期始终应注意活血化瘀法的应用。

2、【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气阴两伤证。证候:身热渐退,倦怠乏力,动辄汗出,咽干唇裂,口渴喜饮,指趾端脱皮或潮红脱屑,心悸,纳少,舌质红,苔少,脉细弱不整。治法:益气养阴,清解余热。代表方剂:沙参麦冬汤。

3、【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夏季热上盛下虚证。证候:发热日久不退,朝盛暮衰,精神委靡或虚烦不安,面色苍白,下肢清冷,小便清长,频数无度,大便稀溏,口渴多饮,舌质淡,苔薄黄,脉细数无力。治法:温补肾阳,清心护阴。代表方剂:温下清上汤。

4、【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肺脾气虚证。证候:多汗夜惊,烦躁不安,发稀枕秃,囟门增大,伴有轻度骨骼改变,形体虚胖,肌肉松软,食欲不振,易反复感冒,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治法:健脾补肺。代表方剂:人参五味子汤。

5、【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佝偻病西医治疗,初期每日口服维生素D5000~10000IU,连服1个月。激期每日口服维生素D1万~2万IU,连服1个月。不能坚持口服者可肌内注射维生素D2,每次40万IU(或D330万IU),连用1~3次,每次间隔1个月。在给维生素D的同时应给钙剂每次0.5~1.0g,每日2~3次,连服2~3个月。


夏季热(助理不考)


考点一 发病特点

夏季热又称为暑热证,是婴幼儿在暑天发生的特有的季节性疾病。临床以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汗闭为特征。本病多见于6个月~3岁的婴幼儿,5岁以上者较少见。在我国南方如华东、中南、西南地区等气候炎热地区较多见。有严格的发病季节,多集中在6、7、8三个月,与气候有密切关系,气温愈高,发病就愈多,秋凉以后,症状多能自行消退,若无并发症,则预后良好。

考点二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与患儿的体质因素有密切关系,尤以先天禀赋薄弱,肾气不足者,或病后失调,气阴不足者,入夏之后,暑热亢盛,小儿不能耐受暑气熏蒸,而患本病。小儿感受暑气,肌腠受灼,内侵肺胃。暑性炎热,易耗气伤津。暑热内蕴,灼伤肺胃之津,故发热,口渴多饮。暑气伤于肺卫,腠理开阖失司,肌肤闭而失宣,又肺津为暑热所伤,津气两亏,水源不足,水液无以敷布,故见少汗或汗闭。同时,小儿脾胃薄弱,加之暑伤脾气,中阳不振,气虚下陷,气不化水,使水液下趋膀胱而多尿。本病虽发生于夏季,但无一般暑邪致病而入营入血,内陷心肝的传变规律。本病为“暑气熏蒸”而致,多无急性变化,至秋凉后有向愈之机,但缠绵日久者,也会影响小儿身体素质。

考点三 诊断要点

1.发热

大多数病儿表现为盛夏时节渐起发热,体温在38℃~40℃之间。持续不退,天气越热,体温越高。发热期可长达1-3个月,待气候凉爽时自然下降至正常。

2.多饮多尿

病儿口渴多饮,尿亦频繁、清长。

3.少汗或无汗

大多不出汗,仅在起病时头部稍有汗出。

4.其他情况

病初起时一般情况良好,不显病容,或偶有感冒症状,但多不严重,发热持续不退时可见食欲减退,面色苍白,形体消瘦,倦息乏力,烦躁不安。

5.病程

多数历时1~2个月,亦可长达3~4个月,直至秋凉后发热及其他症状逐渐消退。

6.实验室检查

血象除部分病儿周围血淋巴细胞百分数增高外,实验室检查多在正常范围。

考点四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本病是因暑气熏蒸而发病,多伤气阴,辨证要区别是否累及上焦肺胃气阴,还是损及下焦肾之阳气。疾病初期,多不显病容,但发热口渴多饮,纳食如常,舌红,脉数,为暑伤肺胃证;发热持续不退,随之多饮多尿,食欲渐见减退,面色出现苍白,身体日渐消瘦,口唇干燥,皮肤灼热,肢端欠温,精神疲乏,舌淡,脉无力等,则为上盛下虚证。

2.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清暑泄热、益气生津为治疗原则。

3.分型论治

(1)暑伤肺胃证

证候:入夏后体温逐渐增高,发热持续,气温越高,体温越高,皮肤灼热,少汗或无汗,口渴引饮,小便频数,甚则饮一溲一,精神烦躁,口唇干燥,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方药:王氏清暑益气汤。

(2)上盛下虚证

证候:身热不退,朝盛暮衰,精神萎靡或虚烦不安,面色苍白,下肢清冷,小便清长,频繁无度,大便稀溏,口渴多饮,舌淡,舌苔薄黄,脉细数无力。

治法:温补肾阳,清心护阴。

方药:温下清上汤。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助理不考)


考点一 发病特点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为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以急性发热、多形红斑、球结膜充血、草莓舌和颈淋巴结肿大、手足硬肿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婴幼儿,男女比例为(1.3~1.5):1。病程多为6~8周,绝大多数患儿经积极治疗可以康复,但尚有1%~2%的死亡率。死亡原因多为心肌炎、动脉瘤破裂及心肌梗死,有些患儿的心血管症状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考点二 病因病机

本病为温热邪毒从口鼻而入,犯于肺卫,蕴于肌腠,内侵入气及营扰血而传变,尤以侵犯营血为甚,病变脏腑则以肺胃为主,可累及心肝肾诸脏。

温热邪毒初犯于肺卫,蕴于肌腠,酿生发热。迅速入里,热盛化火,内入肺胃,阳热亢盛,炽于气分,熏蒸营血,动血耗血,见壮热不退、皮肤斑疹、口腔黏膜及眼结膜充血等症。热毒痰邪凝阻经络,臖核肿大疼痛;热盛伤津,致口干、舌红、草莓舌;热炽营血,血液凝滞,运行不畅,造成血瘀诸症。病之后期,热势去而气虚阴津耗伤,疲乏少力,指、趾皮肤脱皮。

考点三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1)不明原因的发热,持续5天或更久,抗生素治疗无效。

(2)双侧球结膜充血。

(3)口腔及咽部黏膜弥漫充血,唇发红及干裂,并呈杨梅舌。

(4)手足硬肿和掌跖发红,恢复期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

(5)躯干部多形红斑样皮疹,但无水疱及结痂。

(6)颈淋巴结的非化脓性肿胀,其直径达1.5cm或更大,多为单侧,很快消失。

以上6项中具备包括发热在内的5项即可确诊,不足4项,而有冠状动脉损害的,也可确诊。

2.鉴别诊断

需与幼年类风湿疾病相鉴别。幼年类风湿疾病发热时间较长,可持续数周或数月,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炎,尤以指、趾关节受累比较突出,类风湿因子可为阳性。

考点四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本病以卫气营血辨证为主。初起邪在肺卫,症见发热、微恶风、咽红,一般为时短暂;迅速化热入里,热炽气分,症见高热持续、口渴喜饮、皮疹布发;继入营血,症见斑疹红紫、草莓舌、烦躁嗜睡;后期气阴两伤,症见疲乏多汗,指、趾脱皮。本病易于形成瘀血,症见斑疹色紫,手足硬肿,舌质红绛,指纹紫滞等,若是瘀血阻塞脉络,还可见心悸、有胁肋痞块等多种征象。

2.治疗原则

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本病易于形成瘀血,自初期至后期始终应注意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温毒之邪多从火化,最易伤阴,在治疗中又要分阶段滋养胃津,顾护心阴。

3.分型论治

(1)卫气同病证

证候:病起急骤,持续高热,微恶风,口渴喜饮,目赤,咽红,手掌足底潮红,躯干部初现皮疹、或见颈部淋巴结肿大,或伴咳嗽,轻度腹泻,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方药:银翘散。

(2)气营两燔证

证候:壮热不退,昼轻夜重,咽红目赤,唇赤干裂,烦躁不宁或嗜睡,肌肤斑疹,或见关节痛,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手足硬肿,掌跖及指、趾端潮红,随后指、趾端脱皮,舌质红绛,状如草莓,舌苔薄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化瘀。

方药:清瘟败毒饮。

(3)气阴两伤证

证候:身热已退(或有低热留恋),倦怠乏力,动辄汗出,手足硬肿及红斑消退,而在指、趾末端沿指(趾)甲与皮肤交界处出现薄片或膜样脱屑,咽干唇裂,口渴喜饮,舌红苔少,指纹紫,脉细弱不整。

治法:益气养阴,清解余热。

方药:沙参麦冬汤。

考点五 西医治疗

1.丙种球蛋白在发病的早期(发病10日以内),可大剂量应用丙种球蛋白,用量为2g/kg,于10~12小时左右一次静脉缓慢滴入静脉滴入。

2.阿司匹林每天30~50mg/kg,热退后可减为每天3~5mg/kg,直至血沉、血小板恢复正常以后再停药(一般在发病后6-8周)。

3.如有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者,予以相应对症治疗。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考点一 发病特点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又简称为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和磷代谢失常而引起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以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骼病变为其基本特征。

由于婴幼儿生长快,户外活动较少,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所以本病主要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北方地区发病率高于南方地区,城市高于农村,人工喂养的婴儿发病率高于母乳喂养者。本病轻者如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如失治、误治,易导致骨骼畸形,留有后遗症,可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考点二 病因病机

1.胎元失养

孕妇起居失常,少见阳光,营养失调,或疾病影响,导致孕妇体弱,胎儿养育失宜,而使胎元先天未充,肾气不足。

2.乳食失调

母乳缺乏,人工喂养,未及时添加辅食,或食品的质和量不能满足小儿生长的需要,致使营养失衡,脾肾虚亏,而发生本病。

3.其他因素

日照不足,或体虚多病等,均可造成体质下降,脾肾不足。

本病病机主要是脾肾亏虚,常累及心肺肝。若肾气不足则骨髓不充,骨骼发育障碍,出现颅骨软化,前囟闭合较迟,齿迟,甚至骨骼畸形;脾虚则面色无华,纳呆,肌肉松弛,大便不实;脾虚及肺,卫外不固,则见多汗,反复感冒,甚至肺气闭塞而引起肺炎喘嗽;心气不足,心神不宁,脾虚失抑,肝木亢旺,因而夜惊、烦躁。

考点三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早期的多汗、烦躁等神经兴奋性增高的症状无特异性,因此仅根据临床表现诊断的准确率较低。要结合患儿年龄、季节、早产、日光照射或维生素D摄入不足以及母亲孕期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可疑病例可做X线长骨检查和血清生化检测以协助诊断。

2.鉴别诊断

(1)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出生3个月后呈现生长发育迟缓,体格明显较正常儿矮小,出牙迟,前囟大而闭合晚,神情呆滞,腹胀,食欲不振等。患儿智力低下,有特殊面容。血清TSH、T4测定可资鉴别。

(2)脑积水

中医学称“解颅”。发病常在出生后数月,前囟及头颅进行性增大,且前囟饱满紧张,骨缝分离,两眼下视,如“落日状”。X线片示颅骨穹隆膨大,颅骨变薄,囟门及骨缝宽大等。

考点四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本病采用脏腑辨证,辨别以脾虚为主或肾虚为主。病在脾,除佝偻病一般表现外,尚有面色无华、纳呆、便溏、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在肾,则以骨骼改变为主。继辨轻重,如单有神经精神症状,骨骼病变较轻或无病变者,为轻证;若不分寤寐,汗出较多,头发稀少,筋肉痿软,骨骼改变明显者,则为重证。

2.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当以调补脾肾为要。

3.分型论治

(1)肺脾气虚证

证候:多汗夜惊,烦躁不安,发稀枕秃,囟门增大,伴有轻度骨骼改变,形体虚胖,肌肉松软,食欲不振,易反复感冒,舌淡苔薄白,脉细而无力。

治法:健脾补肺。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

(2)脾虚肝旺证

证候:头部多汗,发稀枕秃,囟门迟闭,出牙延迟,坐立行走无力,夜啼不宁,易惊多惕,甚则抽搐,纳呆食少,舌淡苔薄,脉细弦。

治法:健脾助运,平肝息风。

方药:益脾镇惊散。

(3)肾精亏损证

证候:有明显的骨骼改变症状,如头颅方大,肋软骨沟,肋串珠,手镯,足镯,鸡胸,漏斗胸等,O形或X形腿,出牙、坐立、行走迟缓,并有面白虚烦,多汗肢软,舌淡苔少,脉细而无力。

治法:补肾填精,佐以健脾。

方药:补肾地黄丸。

考点五 西医治疗

可口服或肌注维生素D治疗,同时给予钙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儿科学—其他疾病(三)
狗患佝偻病怎样治?
风痧1
2、急性扁桃体炎春播中医穴位贴敷方案
萎缩性鼻炎
肾精不足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