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捆绑变换、旋转六法——记一类最值问题的精彩》


正文部分

一、阅读提示

图形变换,包括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等全等变换,也包括图形的位似等相似变换,它在初中数学几何教学及解题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拟以一道经典几何最值题为例,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捆绑变换”以及“旋转六法”的视角阐释其精彩.关于所谓“捆绑旋转”,主要涉及“点”动及“形”动之间局部与整体的关联性,而所谓“旋转六法”,则深刻地体现了旋转法在一类几何问题中的重要应用,本文会详细阐释何时旋转,如何旋转等关键性问题.

二、试题呈现

例题:如图1,已知P是正方形ABCD外的一点,PA=3,PB=4,求PC的最大值.

三、捆绑变换

为解决此题,先解释下何谓捆绑变换:

初中阶段,图形的常见变换有四种,即平移、翻折、旋转及位似.前三大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可称为全等变换;而位似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与大小,即位似变换前后的图形是相似的,且相似比等于位似比,可称为相似变换.

一般情况下,在某些多动点问题中,动点之间往往存在着某种关联性,这就导致了其运动路径之间必然也存在着某种关联性,即为运动路径的“遗传性”.下面我们举几个简单案例来说明这里所谓的“关联性”或者“遗传性”.

如图2,已知A为定点,B为动点,M为线段AB的中点.中点M随着动点B的运动而运动、确定而确定,这里B不妨称之为主动点,而M可称之为从动点.

如图3,当主动点B的路径为线段时,易知从动点M的路径也为线段;如图4,当主动点B的路径为圆时,易知从动点M的路径也为圆;

甚至于当主动点B的路径为任意曲线时,从动点M的路径必然与其相似,且相似比为1/2,如图5所示.

前面案例的本质就是位似变换,两段路径关于定点A成位似图形,且位似比等于相似比.从这个角度看,中点可以改成线段上任意确定的点,譬如满足AM/AB=k,k为常数等.

下面将案例升级如下:

如图6,已知A是定点,P是定线段BC上一动点,以A为直角顶点作等腰Rt△APQ(A、P、Q按逆时针排序),则Q也是一个动点,可称为从动点,而P为主动点;

在图7中,主动点P的路径由线段变成了⊙O,其他条件不变,你能确定从动点Q的运动路径吗?

对于这两个例子,我们依然可以从图形变换的角度去分析两个动点之间的关联性:从动点Q随着主动点P的运动而运动、确定而确定.这里定点A可视为旋转中心,由∠A=90°及AP=AQ可以将点Q看成是由主动点P以定点A为旋转中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而来.每一个点Q都是相应的点P如是而来,自然地,点Q的运动路径当然就是由点P的运动路径如是而来,如图8及图9所示;

这里“红实线”表示主动点P的运动路径,“蓝虚线”表示从动点Q的运动路径. 

“线段生线段”、“圆生圆”,可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直观形象,不言而喻.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里的旋转中心A一定要是定点,否则这里的“瓜豆”之说自然就不成立了!

这两个案例的本质就是旋转变换,由于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因此从动点Q的运动路径与主动点P的运动路径是全等的,它们的路径长也是相等的.

最后我们再举两个案例,将难度再升级:

如图10,已知A是定点,P是定线段BC上一动点,以P为直角顶点作等腰Rt△APQ(A、P、Q按逆时针排序),则Q也是一个动点,可称为从动点,而P为主动点;

在图11中,主动点P的路径由线段变成了⊙O,其他条件不变,请确定从动点Q的运动路径.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瓜豆”之说,屡屡显灵.

需要注意的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对于图12,从动点Q的运动路径只需要确定两个端点即可.而要想确定一个圆,首先应该找其圆心,再确定半径.

对于图13,从动点Q的运动路径圆,其圆心也是由原来的圆心O同理而来,而其半径即为⊙O半径的根号2倍.

再次强调,这里的旋转中心或位似中心A一定要是定点,否则“瓜豆”之说必然不成立.这两个案例的本质是旋转变换与位似变换的合成,不妨称之为“旋似变换”,而定点A可称为“旋似中心”.由于旋转变换及位似变换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且“旋似变换”前后的两段路径成相似关系,且相似比等于位似比,因此从动点Q的路径长与主动点P的路径长之比一定等于位似比,这个结论可以直接秒杀相关的路径长问题.

上述所有案例的本质是,将一个点的运动看成了这个点所在的整个图形的变换,即所谓的捆绑变换,也就是一种整体思想而已,相当于代数运算里的整体代入,它深刻地刻画了图形变换中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联性.

四、通法引路

解法一:捆绑变换法

第一步:如图14,由题可视PB为定线段,其长为4,这里定点B可视为旋转中心;由PA=3,可视A为主动点,其运动路径为以定点P为圆心,定长3为半径的圆;而目标点C可视为从动点,连接AC,锁定等腰Rt△ABC;

第二步:如图15,红线⊙P代表主动点A的运动路径,由等腰Rt△ABC结合捆绑变换的原理可知,从动点C的运动路径为蓝线⊙P′,其圆心P′是由点P绕着定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而来,而其半径依然为3;

解题后反思:越类比,越有趣!“捆绑法”与“旋转法”一脉相承,前者相较于后者,看似多了一些辅助圆以及一些图形变换的“招式”,但“捆绑法”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明线,它告诉了我们,“旋转法”里为什么要那样添加辅助线.所以,笔者更倾向于前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然,“旋转法”也具备自身的优势,它不必辨析动点之间的位置变换关系,看上去更简洁.

五、妙法迭出

下面继续推进,介绍所谓“旋转六法”(学悟于网络大神哈尔滨“金狮子”) .

说起“旋转六法”,不妨再试试,将解法一中第二种“捆绑法”中的圆全部隐去,看看能否自然生成第二种“旋转法”,即为下面的解法.

解题后反思:这里的“旋转相似法”与解法一中第二种“捆绑法”一脉相承,前者相当于后者的精简版,后者相当于前者的完整版,前者偏向于旋转模型的构造,后者偏向于动点间位置变换关系的分析;前者告诉我们“是什么”,后者告诉我们“为什么”.

接下来,继续推进“旋转六法”:由于本题中等腰Rt△ABC的形状是确定的,可以视P是动点,因此可以理解为线段PA、PB、PC分别绕点A、B、C三点作旋转,利用旋转建立起PA、PB、PC三者之间的关系,此类旋转方式可以有六种(含上面的两种解法),故称之为“旋转六法”.

下面笔者仅提供其他四种“旋转法”的简图,供大家研究类比.

解法四:旋转全等法 →绕B逆转(如下图,略)

解法五:旋转相似法 →绕A逆转(如下图,略)

解法六:旋转相似法 →绕C顺转(如下图,略)

解法七:旋转相似法 →绕C逆转(如下图,略)

解题后反思:至此,“旋转六法”已全部呈现,从这个角度来看,“旋转法”相较于“瓜豆法”看上去更“牛气哄哄”,可以让人脑洞大开,思维无极限.而且“旋转法”中视点P为动点,而“瓜豆法”中却视点P为定点,这种动静转化也值得大家关注,正如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东西一样,解题的世界也并没有绝对的套路,建立模型,再打破模型,后重建模型,如此反复循环,解题之道才能越铺越远.

另外,“旋转六法”中,相比较而言,构造“共直角顶点的双等腰直角三角形模型”比“共45°角顶点的双等腰直角三角形模型”更简单些,大家不妨比比看.

对于此题,最后再介绍一种秒杀法,即托勒密不等式法.

引理1:托勒密(Ptolemy)定理

圆的内接凸四边形两组对边乘积的和等于两条对角线的乘积.

如图35,圆的内接四边形ABCD中,一定有AB×CD+BC×AD=AC×BD成立.

引理2:托勒密(Ptolemy)定理的推广之托勒密不等式

任意凸四边形的两组对边乘积之和不小于其对角线的乘积,当且仅当此凸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或共线时取等号.

对于任意的凸四边形ABCD,必有AC·BD≤AB·CD+AD·BC,当且仅当A、B、C、D四点共圆或共线时取等号.

解题后反思:上面的等号是否能取到,即最大值能否取到,大家可以画图检验下,由A、P、B、C四点共圆及∠ACB=45°知∠APB=135°,据此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即可,如图37,检验或验算是一种重要的解题好习惯.

例题中的正方形问题本质就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问题,从这个角度分析,原题还可以有若干变式,“捆绑法”以及“旋转法”都是处理此类最值问题的通解通法.

六、练习提升

1.如图38,已知P是正方形ABCD外的一点,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PA=3,PB=4,求PO的最大值.

2.如图39,已知P是等边DABC外的一点,且PA=3,PB=4,求PC的最值.

3.如图40,在RtDABC中,∠ABC=90°,tan∠BAC=3/4,P是DABC外的一点,且PA=3,PB=4,求PC的最值.

4.如图41,已知P是正六边形ABCDEF外的一点,且PA=3,PB=4,求PC、PD、PE、PF的最大值.

答案与提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猛说题系列之路径专题》(第五集)
《广猛说题系列之两道“瓜豆(朋成)”小题(续集)》
平面直角坐标系(位似)
《2018年徐州压轴题全解析——面积处理见宽高@折叠专题现共圆》
解题研究|策略失毫厘 效率差千里
几何模型 | 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瓜豆模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