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绝对正确的“废话”也有大用 | 可二老师一课经济学讲义

⊙   “先天知识”与“后天知识”

“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

对普遍、必然有效之理解

“分析判断”之同义反复的意义

仅有先天分析判断是不够的



这一节(第二章第三节 先验与实在)是我解读米塞斯读到现在,感觉最难解释的一节,因此勉力做了一些额外但是必要的哲学概念的介绍,希望有兴趣的朋友多点耐心,也欢迎认真的批评指正。



一、先天知识与后天知识



《人的行动》一书中的“先验”一词,对应的英语是“a priori”。这个词语,在康德哲学著作汉译本(李秋零、邓晓芒、庞景仁等译本)中,通常翻译成“先天”。而“先验”一词,则用来翻译“transzendental”。因此,在本书中我们看到“先验”一词,应该全部自动替换成“先天”,再依据“先天”一词的概念来理解米塞斯的阐述。


“先天的”(a priori),与之相反的概念是(a posteriori),译作“后天的”。据庞景仁介绍,“先天”(a priori)、“后天” (a posteriori)。这一对词的近代的意义是:1.来自经验并且根据经验的知识,叫做“后天知识”,反之是“先天知识”;或者2.先于经验的观念或知识叫做“先天观念”或“先天知识”。


康德对这一对词的用法,其意义与上述不完全相同。康德特别强调,“先天知识”不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现成观念,而仅仅是能够适用于一切经验的必然性和普遍有效性。


据庞景仁先生介绍,这一对词的汉语词源来自中国《易·象传》:“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参见《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译本《译后记》)。“天弗违”三个字很传神地表达了“先天知识”的“普遍、必然有效”这个特性。



二、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



康德同意休谟的意见,认为:


经验不能够向我们表明事件之间的关系是必然的,经验唯一能告诉我们的是“一个事件是这样的”,但是不能告诉我们“它不能是别样的”。经验不能提供关于必然性关联或命题之普遍性的知识。


比如,假设在经验中我们所看到的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我们给出一个判断,“所有天鹅都是白的”。这个判断并不是普遍的、必然有效的。我们不能单单据此就推定第“N+1”只天鹅也一定是白色的。


为了证明“普遍、必然有效”的知识何以可能,康德特别区分了两种判断:


一种是谓词包含在主词概念之中的判断,被称为“分析判断”。


比如:“单身汉是未婚男子”。“三角形一定有三个角”。“单身汉”的定义就是“没有结婚的男子”,所以谓词已经包含在主词之中。它是“解释性”的。


分析判断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1.没有给予我们关于相关对象的任何新知识。2.分析判断是绝对正确的,不需要通过经验来检验,我们就一定知道它是“普遍、必然有效”的命题。如果我们打算否定一个分析判断,就必然陷入违反矛盾律的自相矛盾中。


通俗讲,它就是绝对正确的废话。


另一种判断是,它的谓词并没有包含在主词之中,谓词相对主词的概念增加了一些新的东西,这种判断被称为“综合判断”。


比如,“苹果是红的”。“苹果”这个概念并没有包括“红”这一概念。它是“扩展性”的。


综合判断的特点是:1,它给我们增加了新的知识。2,这些知识不一定是(非一定不是)“普遍、必然有效的”。


关于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最著名的区分毫无疑问是康德作出的,但是这种分类本身是西方哲学史一个早已存在的哲学辨析论题。



三、对命题的双重划分与认识



好了,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对于一个判断或者命题,康德都会对之做双重划分:一,它要么是分析判断,要么是综合判断;二,它要么是先天知识,要么是后天知识。


根据以上划分,我们可以确定:


1,一切分析判断都是“先天知识”,因为符合“先天知识”的两个标准:a.不需要依赖经验的验证。b.普遍、必然有效。同时,分析判断不能增加我们的知识。(参看“三角形都有三个角”例子)


2,所有经验判断都是“后天知识”,同时也必然是“综合判断”,因为“来自经验,并且其正确性需经由经验检验”,但它确实增加了我们的知识。经验判断不具备普遍、必然的正确性。(参看“天鹅是白色的”例子)


关于“先天知识”与“后天知识”,“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杰出的当代自由意志主义经济学理论学者汉斯·霍普言简意赅地总结道:


面对一个命题,“当形式逻辑足以判断它们是否正确时,命题是分析的;否则命题就是综合的。当需要观察来证实或者至少来确定其正确性时,命题是后天的。如果不需要观察,命题是先天的。”(《行动学与经济科学》霍普)


例子1:“苹果都是红的”,这个命题单靠形式逻辑不足以判断其是否正确,所以,它是“综合”的;需要靠观察来判断其正确性,所以它是“后天”的。这是一个后天综合判断。


例子2:“三角形都有三个角”,这个命题靠分析其主词与谓词的逻辑关系即可判断其准确,所以它是“分析”的;同时,也不需要去数每一个三角形来判断其正确性,所以它是“先天”的。这是一个先天分析判断。



四、先天分析判断的意义



据此,米塞斯所说的“先验知识”其实是指先天知识(a priori knowledge),它具有普遍的、必然的有效性。


但我们前面说了,作为“先天知识”的分析判断,不就是一句“无比正确的废话”么?


如果“先天知识”指且仅指“分析判断”的话,那么它确实不能增益我们的知识,仅仅只能增益我们对已有概念的理解。


所以,米塞斯说:


“先天的推理,纯粹为概念的和演绎的。除了同义反复和分析判断外,它别无产物。”但是,“来自纯粹演绎推理的论知也有创造性,并为我们的心智打开通向此前封闭的思想禁区。演绎推理的重大任务,一方面是把那些蕴涵在某些范畴、概念和前提里的一切都显现出来,另一方面是让我们知道它们其中不蕴涵什么,使被掩盖的,以前不知的东西清晰地浮出水面。”


比如,一个数学盲简单地看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其中有一个角为90度的三角形——并不能领悟到“勾三股四弦五”的“勾股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又或者领悟到“勾三股四弦五”,却不能进一步领悟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短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这才是勾股定理的基本表达式)。只有数学老师敦敦教导,耐心演绎,才可能能让数学盲认识到这一定理。


整个过程,并没有给人们增加新的知识,“勾股定理”这个谓词所表达的东西,早已经蕴涵在“直角三角形”这一概念的定义中。一旦我们认识并理解了“勾股定理”的推演过程,我们就能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普遍的,必然有效的知识,而无须再去靠量遍世间一切直角三角形来确认其正确性。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于人们来说,“先天知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知识”,也不是说这类知识每个人“先天地”就能准确理解,而仅是指那些无须依赖经验检验,单凭人的逻辑能力就能判断其正确与否的知识。如果逻辑能力不足,那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认识和理解“先天知识”,需要人们付出更多理性上的努力。


之所以特别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先天”这个词的汉语本意,容易使人们联想到“与生俱来”的含义,而这一点,正是康德所特意指出应该避免的一种理解。



五、仅有先天分析判断是不够的



综上所述,单单有作为“先天知识”的分析判断,并不足以让我们有效地理解这个世界。因为分析判断不言及客观实在,不涉及我们的经验世界。只有综合判断才涉及经验世界和客观实在。但是,作为综合判断的经验认识,它又不具备普遍必然的有效性。


正因为此,有些熟悉一般逻辑规则的人攻击米塞斯的学说,说它归根到底是一些无法证伪,也无法对应经验世界的赘语,是一种古怪的自话自说。


对此质疑,康德-米塞斯的哲学认识论是怎么来回应的呢?本节原标题是“先验与实在”,本篇笔记到目前为止,只介绍了“先验/先天”的理论框架和认识进路。下篇笔记再讨论,哪一种“先天知识”可以普遍地、必然有效地对应现实经验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康德的哲学思想
150天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之:先验分析论·原理分析论 第二章A
康德哲学浓缩成一句话……
人类终极问题之一:我们所在的世界如何是其所是
数学为何能走上科学道路?康德的数学哲学观
总问题的提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读书笔记(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