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它是皇帝御用宠物,还留下了“显赫”的历史!

一只小小的蟋蟀,竟然令朝廷上下百官不安、民不聊生,牵动着普通百姓一家人的喜怒哀乐,为此竟然还闹出了人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小小一只蟋蟀罐,又究竟承载了几多欢乐、几多哀愁,今天的节目,我们通过一组精美的青花蟋蟀罐,为您讲讲明代宣德年间蟋蟀罐里的奥秘。

现藏于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的青花云龙纹蟋蟀罐、凤纹蟋蟀罐、白鹭黄鹂纹蟋蟀罐和松竹梅纹蟋蟀罐,都是明代景德镇御器厂专门为宣德皇帝烧造的瓷器,一只只精美的小罐,看上去爽心悦目,背后却不知暗藏了多少辛酸与泪水。

有一年,明代宣德皇帝派人去江南索要蟋蟀,以至于市面上的蟋蟀价格不断上升,稍好一点的都要几十两银子一只,当地一名负责征收税粮的粮长,受上司的委托去市场上购买蟋蟀,他走访了很多地方,终于找到一只特别好的,就用自己骑的骏马换了回来。他的妻子看到自己的丈夫竟然用一匹高头大马换回来一只小蟋蟀,感到很奇怪,就想看看究竟是什么蟋蟀这么值钱,于是趁丈夫不在家的时候偷偷打开了蟋蟀罐,谁知蟋蟀一下从罐子里跳了出来,三下两下跳到了地上,说来也巧,此时正好一只大公鸡走过来,一口把蟋蟀吃掉了。粮长的妻子感到自己闯了大祸非常害怕,哭哭啼啼地上吊自杀了。粮长回家一看,蟋蟀不见了,妻子也死了,感到活着也没什么意思,就追随妻子上吊了。

这个悲惨的故事是历史上发生的真实事件,被明代人吕毖记录在《明朝小史》中,后来清代作家蒲松龄以这个故事为基础,加上自己的想象,创作了《聊斋志异》里的一篇小说《促织》。《促织》讲述宣德年间,皇帝向民间征缴蟋蟀,一个叫成名的穷书生为了能够交上蟋蟀,一天到晚提着竹筒到处去捉蟋蟀,费了很大力气才捉了两三只,可惜都太小太弱不合格,后来好不容易捉到一只大蟋蟀,当宝贝一样拿回家,以为终于可以完成任务了。谁知,成名九岁的儿子因为好奇,趁父亲不在家的时候偷偷去看蟋蟀。结果蟋蟀从罐子里跳出来,他赶紧去捉,不小心把蟋蟀给拍死了。成名的儿子感到惹了大祸,怕父亲打骂,竟然投井而死。儿子走后怕父亲被罚,魂魄竟然走进了被拍死的蟋蟀身上。蟋蟀奇迹般的死而复生,并且骁勇善战。成名把它进贡给官府后,这只蟋蟀被宣德皇帝封为“红袍大将军”,成名一家从此也大富大贵起来。

小说《促织》虽然以喜剧结尾,但却令人心酸。一只小小的蟋蟀竟然牵动着一家人的喜怒哀乐,更令人费解的是,堂堂一国之君,竟然像个孩子似的喜欢玩蟋蟀,甚至还正式下诏书到民间去征缴。原来宣德皇帝朱瞻基虽然几经努力,开创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还算是个开明之君。但他因为玩心太重,痴迷于斗蟋蟀。皇帝有嗜好,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因为皇帝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别人产生影响,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小小一只蟋蟀,一时间搅得人心惶惶。

据说,宣德皇帝很懂得玩蟋蟀,对于蟋蟀的质量要求也很高,稍次的蟋蟀根本无法蒙混过关。当时好的蟋蟀均出自苏州一带。有一次,宣德皇帝下令让苏州知府上贡一千只蟋蟀。等到上贡的蟋蟀被送到京城,宣德皇帝看到这些蟋蟀大多个头细小、不堪打斗,立刻勃然大怒,于是斥责苏州知府再进贡一千只,并钦派了一名官员协助他办理此事,责令“不得有误”。由此可见,在宣德年间,上至朝廷大员、下至普通百姓,抓蟋蟀都是头等大事,谁都不敢掉以轻心,弄不好就要掉脑袋。官员们当然不会自己去抓,他们于是逐级下达命令,动员老百姓去为宣德皇帝寻找能征善战的优质蟋蟀。期间出现的悲剧、喜剧,不可胜数。据记载,当时在军队中,捕蟋蟀跟取敌人首级是同等功劳。苏州的一位武职人员,因为身手敏捷捕捉到一只上好的蟋蟀而立了大功,被授予世代承袭的官职。

宣德皇帝将蟋蟀视为至宝,每得到能征善战的上等蟋蟀,就会命令景德镇御器厂烧制一批精美的蟋蟀罐。有一年,景德镇御器厂的窑工们接到了一道圣旨,大意说,“朕最近得到一员猛将,力挫千军,命御器厂烧制一套精美的青花蟋蟀罐,用来赏赐这只蟋蟀。”接到圣旨后,窑工们不敢怠慢,立刻开始烧制。很快,一批精美的蟋蟀罐烧制成功。就在窑工们因为完成了蟋蟀罐的烧制而欣喜时,督窑官却带着一队官兵赶来了。他们看到蟋蟀罐,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高高举起,把它们摔个粉碎。窑工们既惊慌又纳闷,刚刚烧制出来的蟋蟀罐为什么要砸碎呢?原来,还没等这批蟋蟀罐烧出来,宣德皇帝那只心爱的蟋蟀便“战死沙场”了。没有了蟋蟀“大将军”,还要青花蟋蟀罐干什么。于是宣德皇帝命令御器厂的督窑官,将烧制好的蟋蟀罐不论好坏,一律砸碎、就地深埋,免得他将来见了蟋蟀罐伤心。于是,浸透了窑工汗水和心血的青花蟋蟀罐,刚刚烧成就粉身碎骨,被埋到了地下。

时光荏苒,被打碎的青花瓷器罐就这样在地下沉睡了五百多年。1996年,轰鸣的机器声打破了它们沉静的睡眠。“瓷片!”随着一声惊呼,人们聚拢过来,很快有人找来了陶瓷考古专家。经过考察,专家发现这里就是明代御器厂遗址。所发现的瓷片成窝状被埋入地下。它们互相关联,经过精心修复,那批500多年前被砸碎的蟋蟀罐,完美的呈现在世人面前。它们造型玲珑小巧、釉色洁白、青花温润。云龙纹是皇帝专用的图案,白鹭黄鹂纹散发出浓浓的诗情画意,松竹梅纹透露出明显的文人意趣。一只只精美的蟋蟀罐,不仅反映出宣德年间御器厂高超的制瓷工艺,还让我们看到了宣德皇帝超凡的审美意趣。

专家说,它们是真正的稀世珍宝。当年宣德皇帝为了玩蟋蟀,命人生产了大批的蟋蟀罐,有陶的、瓷的、漆器的。然而数百年过去了,流传下来的蟋蟀罐非常稀少。原来,宣德皇帝玩蟋蟀的事情,一直遭到他的母亲张太后的反对和阻拦。可惜,任性的宣德皇帝不停劝阻,终日沉迷于此、无法自拔。后来,宣德皇帝年纪轻轻就突然去世了。张太后伤心之余,为了保全儿子的声誉,一面禁止史官把宣德皇帝玩蟋蟀之事记录于册,另一方面,命人紧急销毁了紫禁城里的所有蟋蟀罐,并下令“罢去玩好之物”,不需后世儿孙再玩物丧志。从此,斗蟋蟀的风潮就在紫禁城消失了。

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关于宣德皇帝玩蟋蟀的记载,全部出自于民间文人、学者的记载,而官方的正史,却对此只字未提。令张太后想不到的是,景德镇明代御器厂遗址上出土的这批青花蟋蟀罐,无声地印证了宣德皇帝玩蟋蟀这段被故意隐去的历史。蟋蟀罐里苦乐多,皇帝乐、百姓苦。精美的青花蟋蟀罐,向人们诉说了一段隐秘的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明宣德皇帝朱瞻基:蟋蟀天子的故事,蟋蟀罐背后百姓的心酸!
宣德皇帝与“蟋蟀罐”悲欢往事
中国历代帝王与陶瓷
宣德皇帝:斗虫一生玩罐一世
天价宣德蛐蛐罐为何难得一见?
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