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

心理学报告   幼一乙  张喻婷

 

一、何谓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

  就如同行动研究一样, 它们其实亦涉及方法论、方法以及技巧这三个层次。不过若缩小范围来看, 则似乎可将其归为「方法」(包含「技巧」)的层次, 因质或量的研究亦分别有其「方法论」基础(如诠释学或实证主义)。「质的研究」毕竟不等同于「质的研究的方法论- 诠释学」, 而「量的研究」亦与「量的研

究的方法论- 实证主义」有别。

 

二、当视质与量的研究属于「方法」的层次时

  其内涵就可用来判断同被归为「方法」层次的行动研究, 看其是质或量的研究中的一种方法、抑或两者都不是? 又在做此种判断时, 可同时虑及质的研究、量的研究以及行动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以使判断更为适当。

将质与量的研究视为方法的层次以有助于上述的判断,可说是笔者缩小范围看质与量的位阶的主要动机。因此要再次提醒的是上述的归类并非意谓着质或量的研究就不涉及方法论的范畴。

三、会将行动研究归为质的研究方法,原因可能有三:

一,在质与量两大阵营中,行动研究的「技巧」偏向质的一方。就如Somekh(1995)所指出的, 行动研究在搜集数据、分析数据以及撰写研究报告时, 主要依质的技巧进行。又如Kemmis(1988)所说,行动研究收集、分析及诠释资料的技巧,和质的方法中的诠释研究取向采用的技巧类似。

,行动研究这个方法的某些原理与质的研究方法相似或兼容,并且与量的研究相对。例如研究设计可以弹性调整、研究流程可以机动安排、研究对象的选取不强调大量与随机、研究者与研究对象间有密切的互动关系、以及强调研究结果受到脉络的限制而非通则等。又如陈惠邦(1998)所说的, 行动研究的文献显示偏重于自然的、质的、诠释学取向的探究方法,例如参与观察、深度晤谈、现场记录之反省、文献或内容分析等。

三,行动研究的发展与质的研究的发展类似,都包含着反对实证主义这个「方法论」的要素。虽然行动研究常采用质的研究的技巧,并且某些方法与质的研究

「相似或兼容」,但是否就能以此将之归为质的研究中的一种方法?依笔者之见,质的研究之下虽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但总的来说目的在求理解研究对象;行动研究除了求理解之外,还希望进一步达到改善的目的,否则就不须要标榜所从事的是行动研究。而当目的有所区分,研究设计、研究流程、研究过程中应进行的活动、研究者的心态、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互动态度及方式、以及研究质量提升的策略等「方法」和「技巧」的层面就会随之不同。如此,实在不太适合将行

动研究归为质的方法中的一种。

 

此外,行动研究虽常采用质的研究的方法与技巧,但未必不能利用量的方法与技巧。为了要改善现况,只要不认为所得出来的结果就是客观、永恒不变的真理,行动研究者也可以采用量的方法与技巧收集及分析相关的资料,以做为反省、判断及改善现况的基础。举例来说,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有参与成员认为教学方法甲较能帮助学生学习、但亦有成员认为教学方法乙对学生的学习较有帮助。为了了解到底哪一种方法较有益于学生的学习,除了透过批判及反省之外,亦可采用调查法来了解其它有经验的教师的看法、或是用实验法来了解不同方法可能造成的结果,以做为进一步反省及选择的参考。就如同McNiff et al. (吴美枝、何礼恩译, 2001 22)所说的, 一般人对行动研究的误解是不能在行动研究中使用统计, 「事实上, 你当然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将行动研究归为质的研究方法更显值得商榷。Habermas(1971)在《知识与人类的旨趣》(Knowledge and HumanInterests)一书中, 提出「自然科学」(natural scientific)、「诠释」(hermenutic以及「批判」(critical)三种研究取向。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是实证主义,目在解释、预测及控制;诠释科学的方法论基础是诠释学,目的在理解;批判科学的方法论基础是批判理论,目的在求解放。他认为社会科学必须是批判的科学,才能创造更合理性的社会行动。受此观点影响,Carr and Kemmis(1986)认为教育研究必须朝向批判的教育科学,而批判的教育科学就是教育行动研究。若依此种对于「方法论」和「方法」的看法,可把自然科学下的教育研究归为量的研究、诠释科学下的教育研究归为质的研究、而批判科学下的教育研究则是行动研究。如此,行动研究就成为和质、量两种研究方法并列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有独立的法论基础、独特的研究目的以及达成目的的方法,只是说,在达成目的的过程中常采用和质的研究类似的技巧。

 

与上述观点类似的还有 Greenwood and Levin(2000)的想法。他们认为社会科学的主要目的在促成社会改变,但实证主义以及质的研究却无法将学术研究和社会改变做良好的连结。因此,他们认为社会科学应走向「改变取向的研究」(change-oriented research),尤其是行动研究。以此观之, 他们亦认为行动研究与量及质的研究方法有别。此 Kemmis and McTaggart(2000)亦曾从另一个角度揭示行动研究与量及质的研究方法有所差异( 9 )。首先,他们从认识论的角度切入, 认为若从「个体和社会」(individual-social)、「客观和主观」

(objective-subjective)这两个二分法来看的话,实践和研究之间的关系将呈现五种类型:

()从外在表现的角度看实践, 将实践视为个体的「外显行为」(behavior) 并且须被客观的研究。

()亦从外在表现的角度来看实践,但将实践视为「群体的行为」(group behavior) 并且须被客观的研究。

()从个体内在的角度来看实践,将实践视为「个体的行动」(anindividual action)。当从这个角度来看实践时, 认为实践是被个体的价值、意图或判断所型塑。因此若要理解个体的行动,须从主观的角度进行研究; 也就是说, 须「从研究对象的角度进行研究」(to bestudi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ubjective)

()亦从内在的角度来看, 不过视实践宛如整体的「社会行动」(social action)或「传统」(tradition)。当从这个角度来看实践时, 认为整体的社会行动或传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的互动过程中被历史、社会所型塑。因此若要理解何以人们会有某种社会行动或传统,亦须从主观的角度进行研究,也就是说,须「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理解」(tobe understo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ubjective)

()从内、外在的角度来看,认为实践受到外在的社会和历史文化以及内在的诠释和理解所影响, 所以实践是「反映的」(reflexive)( 1 0 )。研究实践是为了要改变实践, 所以须由社会情境的参与。

 

参考文献:http://www.npue.edu.tw/adm/research/%E5%AD%B8%E5%A0%B1/20/%E5%AD%B8%E5%A0%B120%E6%9C%9F%EF%BC%8D%E6%BD%98%E4%B8%96%E5%B0%8A%E8%80%81%E5%B8%AB.pdf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社会工作研究中方法论、范式和研究方法的选择问题
《方法论哲学导论》
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认识
现代心理学的困境与出路
不确定性:一个概念的社会学考评——兼及构建“不确定性社会学”的初步思考
郭台辉 | 历史社会学方法论的分化来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