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之路】在经方起航三个月的日子里

建设经方医学理论体系与修学体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按语】

这是一位非常可爱的小学弟,活泼而富有激情,肯于用功,也很谦虚。他曾经同我们众多的年轻学子面临着同样或相似的问题,有过彷徨,也不乏迷茫,但却因选择,而给出了别样的答案,有入门的豁然开朗,更有小试身手的无名兴奋!定位准,方向明,方法对,功夫足,还有老师的指导,学友的助励,愿学弟并所有有志青年在经方的道路上向着希望的曙光,昂首出发!


【一、曾经的彷徨】

在大学本科五年的学习之后,发现自己虽然学了中医,对中药的功效还算熟悉,常用方子的方歌背得流畅,但是却连基本的感冒、咳嗽、发烧等常见病都束手无策,很迷茫,加上研究生的三年是西医为主,遂决定放弃考研,到体制外试试。可是当真正决定到体制外去闯荡一番的时候,又害怕了,一是水平实在是太差了,二是碰上体制改革,想在医院工作,得有住培证。


经过考虑,最终决定考研,报考北京中医医院的“经方研究皮肤病”方向。之所以这样决定,一是对经方有着说不出的喜欢(虽然在本科的时候,学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但是都是理论学习,而且学的一头雾水),二是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的中医氛围很好(当初在那儿实习过)。


顺利考上之后,我的导师张广中老师问我:“想跟冯老抄方么?”。我心里一喜,早就想过跟冯老抄方学习,可是一是不知如何能跟冯老抄方,二是自己水平太差,连《伤寒论》都没熟读,更别说背下来了(我是典型的想的多、做的少)。我回答:“当然想!”于是,在导师的帮助下,于4月7日开始跟随冯老抄方学习。至此,我开始了我的经方之路。

【二、初学的迷茫】

一开始跟诊是迷茫的,冯老的问诊好像和平常跟诊的老师没有什么区别(在跟诊之前不知道六经八纲辨证体系,只知道冯老是经方大家);听师兄念冯老的方子,要么不知道方子什么思路,要么觉得开的方子好小,比如五苓散等。在看病的间隙,师兄或师姐的提问以及冯老的回答,我都感觉跟不上节奏,听的云里雾里(有时是不知道为什么师兄这么问,有时是对冯老的解答一知半解。如果问答涉及条文,更是迷迷糊糊)。跟诊结束,回顾当天的四诊及方子,又似明白似不明白。


当时的我,根本没想到看冯老编著的书,只是单纯的想,可能跟诊一段时间了,就会明白些,哪有一开始就能马上掌握的道理。同时在跟诊之前,打算参加导师提及的第六届全国经方大会的《伤寒论》背诵比赛(一是督促自己赶紧把《伤寒论》背完,二是不想给导师丢脸),故除了跟诊以及大概回顾了一下当天的记录之外,其余的时间就是翻来覆去的背《伤寒论》。


如果还是这样几乎不动脑子的跟诊,跟诊后不细细分析当天的医案,不看书来加深理解,愣头愣脑的背《伤寒论》,那么这条经方之路将会十分艰难,不过还好没有一直这样走下去。


三、逐渐入门 】

印象中跟诊了大概一周多,师姐就在群里问大家有没有时间整理“德国经方学者狄特马问,冯老答”的录音,当时的我领了两个问题整理(既是荣幸,又是学习的过程)。这一个过程让我对六经八纲体系及《伤寒论》中的个别方药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之后的跟诊有了点眉目。


于此同时,师姐问我是否有时间整理周一的医案,我一口答应。虽然师姐一再强调,整理的过程一定思考,这样才会有收获,不能花时间帮忙整理而自己却没有收获,但是为了早日背完背熟《伤寒论》,我仅仅在整理的过程中把方药大致记了一下,但这也对跟诊起了很大的帮助。整理了7、8次之后,在师兄念完冯老的方子之后,有的时候我就能知道冯老开的是什么方子,这样我对方证有了初步的认识,跟诊也更加投入了。


另外,背诵的条文逐渐增加,对我的学习起到了无形的帮助。


四月底的第四期冯老传承班,我有幸作为跟诊团的一员去旁听,听冯老细致的讲述六经八纲辨证体系,以及结合典型病例的讲解,这时我才对六经八纲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同时在课间同师兄们的交流中,学到了学习经方的新方法——比较法。比如相同的方子在不同的条文中出现,通过比较来更全面的认识某个方子;药物组成相同但用量不同的方子,通过它们所属条文的比较,加深对某味药的认识;只有1-2味药不同的方子的比较,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等等。


这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印象中是4月中旬某次跟诊结束后的聚餐,一共10余人。饭间大家聊条文、聊方子、聊自己看病经过,相谈甚欢,而我条文没背多少,方子不熟悉,没有开过方子,更没有读过冯老编著的书籍。因此从头到尾,我努力的听着、记着,但是还是很迷糊,急得我当晚就跑到书店把市面上能买到的相关书籍都买了,又上网买了未买到的书籍,想通过恶补,至少能在师兄们交流时跟上节奏。但是由于没有临床经验,加上对伤寒论的条文、方子不熟悉,看书的结果是——先辨六经这一步基本清晰了,但是再辨方证这一步却还是很迷糊(现在想来是因为没有临床经验,加上对条文和方子的不熟悉),于是又放弃了看书。


五月份和六月份,依旧是跟诊、背条文、整理病案。这两个月,条文基本背完了,常用的方子也大致背熟了,同时在跟诊前后,师兄、师姐们耐心的讲解,也让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四、小试身手】

到了7月份,我基本跟上了节奏,跟诊的同时能思考冯老为什么这么问、为什么用这个方子、为什么加这味药,虽然有的时候思考不出结果,但是比之前傻傻的跟诊强多了。7月下旬,有幸加入了“冯老医案整理小组”,这个小组的任务是分析冯老的医案,把患者每一诊的辨六经、辨方证分析清楚,并写按语。这对师兄师姐来说很简单,但是对我来说却很困难。通过冯老的方子,我能大概知道某一诊的六经及方证,但是要分析明白、写按语,却是脑子一片空白。因此在写医案分析的时候,相关书籍是一定摆在电脑旁边的,没有买到的书就看电子版。我一边思考、一边翻书、还一边写,这个过程虽然很慢,但是进步却是很大的。在写了1、2个医案后,我突然发现自己敢开方子了。


身边的朋友出现咽干、咽痛甚,左偏头痛,颈强,微咳,鼻塞,白痰多,无发热,服止痛药效不佳,又不想去医院看病,想自行缓解。我心想可以试试,辨为太阳少阳合病夹饮,方以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合桔梗汤加葛根,共三剂。一剂后头痛减,且低烧37.5℃,二剂后烧退、头痛已,诸症减,三剂后诸症无。虽然症除,但是第一次开方子,不知道是汤药起的作用,还是患者自愈。事后详问之,他说既往也有头痛,若不服止痛药,则十分难受,且服止疼药后无发热症状,此次止痛药无效,且新增咽部症状,遂服汤药一试,又说以往咽部类似症状需一周自行痊愈,此次三剂愈,确是汤药起了作用。


之后自己间断腹泻1周,辨为太阴病,以理中汤,一剂症减,三剂愈。


近日又一朋友问我汗多有无办法,通过前面两次的经历,虽然辨证不一定准确,但是多少能起点作用,于是又试了一试。细问得知,平时夏天怕热,汗出甚,动则汗出,纳则汗出,且汗出恶风,辨为太阳中风证且表虚甚,方以桂枝汤加黄芪,目前服三剂,回复说汗出多明显减少。

【五、回顾及展望】

我的经方之路,始于2015年4月4日,这一天我开始认真背《伤寒论》,同时听《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里胡老的讲课录音(由于背诵时间有限,只听了太阳病篇的录音)。我跟随冯老抄方学习,始于2015年4月7日,这一天我真正踏上了经方之路。4月份至6月份这三个月,除了跟诊,主要时间都花在背诵上了,故仅仅对六经八纲系统有了一定的理解,对方证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对某一个医案的透彻理解或者常见病的治疗却毫无思路。7月份,随着背诵比赛的结束,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医案的分析,之后的“冯老医案整理小组”又把停留在脑海的分析落实到字面上(这一过程是质的飞跃,只有落实到字面上,才会更加深入、更加透彻的理解医案的辨证处方思路),这才逐渐步入经方之门。7月底至今,开了三次方,由于遇到的都是简单的常见病,虽然辨证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或多或少起到了效果,相比于学经方之前的手足无措,我觉得自己有了质的飞跃。


回顾走到现在的经方之路,我的一个最直接的感觉是,突然一下子就敢开方子了,仿佛上一秒还毫无头绪,下一秒就已经出方子了。我这么说,没有任何夸张的成分,而是实实在在的感受。我本以为自己前3个月不怎么思考的跟诊、整理病案,浪费了宝贵的跟诊时间;我本以为尽早背完《伤寒论》是为了比赛,其次才是慢慢分析条文;可是7月份开始,我突然发现跟诊时比以前更有针对性了,没过几周,也能初步写一些医案分析了,甚至一下子就敢开方子了。对于我这样一个经方零基础的人来说,前3个月的跟诊,冯老的讲解,师兄、师姐们的帮助,以及《伤寒论》的背诵,使得我有了量的积累;之后这2个月的深入思考,才在量的基础上有了质的飞跃。


展望即将到来的三年研究生的生活,跟诊冯老的机会不会像之前这5个月这样多了(住陪的生活意味着周六都不一定有时间跟诊),但是在导师的门诊中、在病房的中药处方中,我能够将所学有所用(在和老师讨论的前提下),同时将更加深入、更加投入学习经方,希望能在我的经方之路上帮助更多的患者。

2015年9月4日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自学之大坑讨论
大话中医之叩开仲圣之门(二)
罹患重病始学经方,见证奇迹坚定信念
伤寒方证总结图表(附送100条伤寒临证精华)
基于胡希恕经方医学浅谈三二四三辨证法则与应用
越是疑难杂病,越是从简单的辨证入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