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岁寒三友图|生活的本真,只是那些简单而悠然的向往

旧时人家在中堂上最喜欢悬挂这样一副对联:桃李杏春风一家,松竹梅岁寒三友。而这岁寒三友更是被赋予了人格意义上的寄托和象征,无论是豪门还是寒门,似乎都有这样的偏好,《红楼梦》中两次提到这一主题:第十七回“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福’,或‘岁寒三友’,……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宝的。”第五十三回写宁国府除夕之夜中陈设时“又有各色旧窑小瓶中都点缀着‘岁寒三友’ ‘玉堂富贵’等鲜花草。”

弘历 《岁寒三益》

清 樊圻 《岁寒三友图》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山川草木等自然本体人格化的寓意由来已久。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松竹梅这三种在寒冷的季节卓然屹立的植物由于各自的特点,被人们以“抱团取暖”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而赋予一种独特的文化意义,成为传统文化中一种最经典的“黄金搭档”之一。这样的组合最早始于宋代,这与宋代骨子里的风雅秉性和淡雅气质高度契合同频共振,天衣无缝地衔接在一起并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和谐,在历史的幽深出散发出迷人的芬芳。

明 萧云从 《岁寒三友图》

三友并非固定,而岁寒三友最早见于南宋林景熙《五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三友。”苏东坡也有“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之句,而他在文与可的画中题道:“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友”。而在此前唐代文学家元结在《丐论》中以云山、松竹、琴酒为三友:“古人乡无君子,则与云山为友;里无君子,则与松柏为友;坐无君子,则与琴酒为友。”明代文征明创作的《三友图》是以兰、菊、竹为主体而构成。

文征明 《三友图》

三友从最初的非固定组合最后渐渐定格为岁寒三友,并约定俗成以松竹梅三种植物自有其合理的逻辑使然。松为木本、竹为草本、梅为花,而且均在寒冷的季节不改本色,在这样的一致性的基础上且各具其和而不同的象征意味,松长青不老有长寿意味,竹君子之道有气节意义,梅冰清玉洁有纯洁意思,三者刚柔相济、相得益彰。而在绘画中诠释这种主题的最著名的画作当是宋人赵孟坚的《岁寒三友图》,这幅作品构图清爽,画面由松枝、竹枝、梅枝简单地组合在一起处在画面中心位置,小中见大,匠心独具,别无他物,典雅素朴,可谓是宋人极简美学精神的代表。而同时期的马远的《岁寒三友图》则呈现出不一样的韵致,松竹梅以完整的形态布置在画面上,加上背景中突兀的远山,近处的怪石和流水的衬托,起到了很好的烘托的效果,使画面具有一种静穆而又灵动的意境。这幅作品在流传中被乾隆皇帝收藏并题诗一首:缬朵铺枝雪未消,一般寒意各飘萧。竹梅解道同为友,可任孤松独后凋。

赵孟坚 《岁寒三友图》

马远 《岁寒三友图》

这两幅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或成了岁寒三友图的标准件,后世的诸多大家在构图上基本都延续了这两种构图方式,偶尔也有通过添加鸟或者人物等其他画面构成元素的作品。比如明初宫廷花鸟画家边文进的《三友百禽图》最为典型。这幅作品给人的感觉是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鸟儿唱主角,设色鲜艳明丽,使整个画面充满着一种雍容华贵的气息,具有极强的装饰性效果,很显然这样的岁寒三友图并非主流,甚至让人初看上去有一种不伦不类的怪异感,从画上的题词来看,极有可能是一幅应制之作,三友在其中沦为配角,而百鸟才是表达的重点,最主要的可能是表达一种祝寿或者百鸟朝凤的意味,这幅工笔重彩带有另类意味的画作与岁寒三友图的传统内涵若即若离,表明了当时宫廷审美所追求的那种华美喜庆的热闹感,也算是岁寒三友图中的一支旁逸斜出的奇葩了。而仇英的《三友论画轴》主题是突出画面中的高谈阔论的高士,同时将松竹梅三种元素巧妙的点缀在画面其中,构成了一幅人物、自然和表达的寓意融为一体的整体感,使画作生动而饶有韵致。

边文进 《三友百禽图》

仇英 《三友论画轴》

回到岁寒三友图的原本意义,表明清高的情怀、素朴的情趣才是最恰如其分的原初表达,以疏胜密,以简驭繁,这才是永远的主流和不变的主旨。

承接赵孟坚的《岁寒三友图》的画面构成和情趣的作品在历史上其数不少,就是通过简单的枝条的组合,不事修饰,简单清爽,空化背景,直奔主题,一点不拖泥带水,这种直截了当的表达具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力度,更具有一种文人画的气质。这类作品最典型的就是明代唐伯虎的《岁寒三友图》,这幅作品构图也是松枝、竹枝、梅枝萧疏地组合在一起,淡雅素朴的极简风格,可谓与赵孟坚的《岁寒三友图》不偏不倚地一脉相承,唯一不同的就是在画面上方的题诗:松梅与竹称三友,霜雪苍然贯岁寒。只恐人情易番覆,故教写入画图看。 除此之外,清代罗聘也有一幅《岁寒三友图》就是简单地以纸条构成的简洁明了的画面。张大千和经亨颐合写的《岁寒三友》也同样如此,不过竹子用朱笔写成;何香凝与陈树人、经亨颐、于右任合作的两幅《岁寒三友图》也是一个传奇的佳话。也有的在构图中加入瓶子以插花清供的形式创作的岁寒三友图,比如溥儒等许多画家都创作过这样的《岁寒三友图》。

唐伯虎 《岁寒三友图》

罗聘 《岁寒三友图》

溥儒 《岁寒三友图》

还有一脉就是承袭马远的《岁寒三友图》的构图模式,这类作品更是常见的组合,有简有繁不一而足,有时也将远山背景留白,而用近处的奇石作为点缀,使画面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的感觉,这种表达更完整,同时将这三友的不同之处更展现的淋漓尽致,松的遒劲、竹的刚直和梅的清雅起到了相互衬托的作用,粗与细、曲与直之间的对比使画面具有更多千姿百态组合的可能性。比如八大山人有一幅《岁寒三友图》在构图上就显得极为大胆不循常理,左边中部留有大幅空白,然后以长长的题跋填补这篇空白,险中取胜,使整幅作品的格调显得极不寻常。而乾隆皇帝弘历所创作的《岁寒三益》就显得中规中矩许多,清雅中有一股淡然的王者之气。近现代以来,吴昌硕、徐悲鸿、齐白石等艺术大师都创作过不少形态各异的岁寒三友图,这些个性各异的作品或繁密、或疏放,呈现出不同的美学情趣。

八大山人 《岁寒三友图》

弘历 《岁寒三益》

吴昌硕 《岁寒三友图》

岁寒三友图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含义,既是高尚品格的象征,也是生命顽强的化身,有时蕴含有“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味,有时又寓意着“人生有味是清欢”的境界,等等。但归根结底,从形而下言是生命的本原,而形而上论的是生活的本真,并以万法归宗姿态回归本我初心,化繁为简,去粗取精,昭示着那种简单、纯朴的悠然自我的情怀和向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0幅名画告诉你,宋代绘画为何无法被超越?
中国山水画“留白”浅析
姚绶 《秋江渔隐图》
马远《踏歌图》北京故宫博物馆藏。画面描绘...
画一人一船,连水都没有,却成代表宋画的最巅峰,价值过亿元
【新作】李晓明《临宋马远高士观瀑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