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我的父亲 王立勇(山东)


我的父亲

作者王立勇(山东)

  前几天与小妹聊天,说到了父亲。小妹深怀愧疚地说:“父亲健在时,我要么忙于工作,要么忙于家务,总是脱不开身回家陪陪父亲。现在工作不忙了,也有空闲时间了,但父亲却不在了。这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啊”。说完眼圈一红,流下了两行热泪。
父亲虽然年轻时读过几年书,但文化程度不高,讲不岀深奥的道理,但他为人耿直,心底善良,对老人孝顺,对子女要求严格,常常借助一件件小事,对我们进行为人处事的教育。我们兄妹四人,在父亲平日的严格要求下,加上个人的努力,都先后考上了学,参加了工作,吃上了“公家饭”,这在我们四里五乡是不多见的,甚至算得上绝无仅有。我们深切地知道,在这些风光的背后,饱含着父亲多少心血和汗水啊!父亲和我的一幕幕往事,时常闪现在我的脑海里。

  记得在我十五岁那年,也就是一九七八年,我们初中毕业班的三个学生,在班主任曹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参加了当年的小中专考试。当时,我深知自己几斤几两,并没抱多大希望,只是想着贵在参与,可考试成绩出来后,我们都进入了预选,十几天后便接到了到兴福(现在的兴福镇)体检的通知。从我村到兴福有十六华里路程。体检当天,父亲让我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从里屋推出了他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其余地方都响的旧“洋车”(以下简称车子),载上我赶到了兴福体检点。那时,鲁北农村普遍贫穷落后,我和多数农村孩子一样,个儿不高,身体偏瘦,但没有其他毛病,因此体检进行得很顺利,各项指标都很正常,但在最后环节却出了岔子:体检结束后,需要在体检表上贴单人黑白一寸照片,可我们没带照片。工作人员对父亲说:“抓紧回去拿照片,晌午前赶回来,要不然就耽误事了。”父亲不敢怠慢,对我叮嘱到:“你等着,别乱跑,我去去就回”。说完便骑车急匆匆地走了。父亲走后,我便担心起来:一是家里没有准备照片;二是往返要走三十多里路,这么热的天,路又不好走,不知父亲能不能按时赶回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在我焦急等待四十多分钟后,父亲赶了回来。他顾不上喘匀气,便从车子前筐中拿出了我的初中毕业集体照,当着工作人员的面,从集体照上剪下了我瘦小的身影。工作人员看了看剪下的照片,又看了看我,说了句:“将就着用吧”,然后将照片贴到了我的体检表上,又将体检表装入了档案袋,对我们说了两个字:“妥了”。我听到父亲这时才轻轻舒了一口气,我吊着的一颗心也放了下来。

  在赶回家的路上,我问父亲为啥这么快就能赶回来。父亲说,他为了节省时间,抄了更近的小路。父亲刚开始骑行得非常顺利,可出了赵马村在通过赵赵村时遇到了一条深沟。这条深沟南北走向,约五米宽,二米半深,坡度达到了四十五度。过去深沟就是三级路,顺着三级路再往西南骑行七里路便到了王海村。父亲踌躇了一会,将车子扛在左肩膀上,右手扯着沟沿边的紫穗槐枝条,慢慢地下到沟底,扛着车子往坡上爬了几次,都没有成功,因为每次踩上去,坡上的泥土便哗啦啦地往下落,且无攀援之处,无处借力。父亲于是从肩上放下车子,用双臂将车子高高举起,奋力往坡上拋,然后手脚并用往坡上爬几步,再将身子慢慢抬起,两脚站稳后,又抓起车子奋力向上抛。重复了三次这样费力的动作后,车子终于被抛在了路面上。父亲顾不上掸掉身上的泥土,擦擦脸上的汗水,便心急火燎地骑车疾行。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就因为我的粗心大意,忘了带上照片,害得父亲在七月炎热的天气里,在坎坷的乡村小路上多跑了这么远的路,受了这么多的罪。假如父亲不能及时返回,恐怕我的升学就要有麻烦了。我从内心里感到深深的自责。从这件事后,我逼迫自己养成了做事认真细心的行事风格。

  父亲长年在外工作,一年难得回家几次。每父亲次回家,我们几个孩子便像过节般兴奋,因为父亲总能从他的皮包里摸出几个苹果,或者几斤点心、多半斤糖果。上初中那年,父亲给了我一份我心仪已久的生日礼物:一只写着“为人民服务”,画着红五角星的草绿色帆布书包。

  在我们的印象中,父亲脾气很好,总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他从不和母亲吵架,也很少打骂我们,但他平时对我们要求很严格,如果我们做了错事,轻则挨训,重则也是要挨揍的。小时候我很调皮,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狠狠地揍过我两次。   我第一次挨揍,是在七岁那年。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特殊历史时期,我们村和其他鲁北农村一样,不仅经济落后,文化生活也极度匮乏。村村都是一样的贫穷,全村也找不到几辆自行车,更不用说小汽车了。几部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连续演了四五年,大人小孩基本都能背过台词了,电影更是一年难得放映几场。村里的青壮年每天忙着“抓革命,促生产”,老人们则坐在树荫下东家长李家短的一边拉着家常一边乘凉,或坐在自家的炕头上,通过小喇叭收听“最高指示”。孩子们虽然刚刚能解决温饱,普遍精瘦精瘦的,但精力旺盛,闲来无事便瞎蹭:有的上墙爬屋,有的偷瓜摸枣,有的下湾摸鱼,有的上树掏鸟,有时还约战“开火”。

  那是一个夏日的上午,刚下过小雨,我和村西头几个年龄差不多的半大小子到南场去玩。南场是我们村南边的一个小树林,面积大约六、七亩,据说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里面生长着较多的杨树、柳树和梧桐树,也有少量的槐树和枣树。我们在小树林里转悠了一会,觉得没意思,便往回走。在树林边,我看到在一棵大杨树上,离地十多米高的树杈上有一个野鹊窝,我便提议爬到树上将野鹊窝掏下来。几个小伙伴怕高不敢上,我便义无反顾地爬上了树。就在我爬到鸟窝处时,就听到后邻的老浙喊道:“哥,俺姨夫来找你了”。我往下一看,父亲已站在了大杨树下,对我挥着手说:“别掏鸟窝,掏了鸟窝,小鸟们就没有家了,你慢慢下来,我不打你,咱回家包饺子吃”。我听到这里,便慢慢滑下了树。可是我往家的方向走了没几步,父亲就在后面把我摁倒在地,对着我屁股狠狠地打了几巴掌,一边打还一边教训我说:“以前常和你说,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你就是不长记性,你掏了鸟窝,鸟还有家吗?再说,这么高的树你跌下来咋办?”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掏过鸟窝,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更明白了做人要心存善念,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父亲对我的这种影响,也让我转嫁到我儿子身上,以儿子的高考成绩,虽然能上更好的学校和专业,但我坚持让他报了南昌大学环境与工程专业。

  我第二次挨揍,是在十一岁那年。那时我上小学三年级,暑假期间,我和同班的几个同学在西湾口玩,一个同学声称东湾翻湾了,里面有很多鱼。我便回家拿上筛子,奔向了东湾。到了那里一看,并没有翻湾,只有几个同学在水里嬉闹,我便也下了水,将筛子放在后背,倒退着往湾里面走,水的阻力让我觉得很好玩。自己正乐呵着,谁料忽然脚下一空,我随即沉入了水中。原来在枯水时,住在湾崖边的人家,往往会挖湾泥衬砌湾崖头,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个深坑,当水没过深坑时,便发现不了了。沉入水中后,我双脚不着地,身子悬在水中,虽然奋力挣扎,但头部怎么也露不岀水面,双手徒劳地在水里胡乱捕蹬,连着灌了几口水。这时恐惧填充了我的脑海,心想这回小命难保了。在这危机关头,就感到有人把我拖到了湾边,原来是我们班的王林保及时救了我。

  王林保是我的同班同学,辈分比我高两辈,我这一辈都称呼他“少爷”。少爷他们兄弟几人,经常在临近村的几个水库里或湾里捞鱼,水性都很好。我被少爷救出水后,我们全家都很感激,当天母亲便带上礼物,到少爷家表达谢意,说了一大堆感谢的话。    

  我在东湾差点被淹死的消息迅速传遍全村,也很快传到了在曹王卫生院工作的父亲耳中。天傍黑时父亲急匆匆回到家中,问明了情况后,在我屁股上狠狠地打了七八巴掌,打完后教训我:“你又不会浮水,到深水里去不是找死吗?这次如果不是少爷救你,你小命早没了。少爷对咱的救命之恩,我们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事过二十多年,我和儿子在街上碰到了少爷,我对儿子说:“当年如果不是你老爷从鬼门关把我救回来,就没有咱爷俩的今天了”。

  这件事对我震动很大,也影响了我以后为人处事的态度,那就是要小心谨慎,对把握不准的事情不能着急去做,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蒙蔽,也不在自己不熟悉的方面冒险投资。前几年很多人投资买股票,也有动员我参与的,但我考虑到对股市行情不了解,就始终没有参与。实线证明我作出了正确的决定,因为我知道参与的人,后来大都赔了进去。以后又有人动员我参与摇摆椅、安利、黑茶等传销,都被我婉言谢绝了。

  父亲对子女要求严格,但对外人很和善,庄里乡亲不管谁用到他,父亲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他们。村里每当有红白公事,父亲都会主动去帮忙,或帮人做饭,或帮人记帐,直到公事全部完成后才回到家中。父亲退休前十年,己从陈户卫生院调到曹王卫生院,经常有来看病的庄里乡亲找到父亲,父亲便不辞劳苦地帮他们联系医生,安排病房,到医院食堂买饭票。有一段时间,医院里的青霉素和链霉素非常短缺,当村里人需要这两种消炎药时,父亲便通过熟人联系县医院或其它乡镇卫生院购买,使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这种情况每年都有三五次,时间久了,父亲便在村里留下了好名声,村里人对父亲都很敬重。    

  有一年,我七大爷家大嫂偷偷生了三胎,当时计划生育抓得很紧,如果不能按时如数交纳超生罚款,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就会全部被强行拉走。大嫂和七大爷住在一个院子里,七大爷怕受连累,就把大嫂和刚出生的孩子赶到了三小队东敞棚里。腊月时节,敞棚四面透风,新生儿冻得日夜啼哭,大嫂除了唉声叹气和伤心流泪外,也无可奈何。父亲实在不忍心,便将她们母子接到了我家的两间北屋里,把炕头烧热,又送去了鸡蛋和红糖,一日三餐地照顾着。大嫂出月子后逢人便说:“俺小叔对俺真是没说的,俺亲爹亲娘对俺也不过如此,小叔对俺的好,这辈子也忘不了。”

  有一年夏天,小叔老二家闺女药物中毒,父亲听说后,急忙抱起患者赶往兴福卫生院,孩子虽然最终没有得救,但父亲问心无愧,因为作为长辈的他已经尽了最大努力。    

  父亲的行为,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现在的为人处世理念便是受了父亲的影响。我参加工作后,陆续有亲戚和朋友托我“办事”,无论大事小事、难事易事,只要不违背原则,我便尽力帮他们办。其间,还真的为熟人办成了几件他们认为绝对办不成的事,这使他们获益很大,甚至改变了他们的人生。我在县委办公室工作期间,一直坚持与人为善,积极向领导推荐年轻干部,使他们很快走上了领导岗位。有时为了促成一件事,我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受了多少难为。我从没因为办事收过他们一分钱,吃过他们一顿饭。我这种积德行善的做事风格和处世原则,也是得益于父亲的教导和熏陶。

  我从十五岁那年离开家,独自在外闯荡了四十多年,没有人能帮到我,有时也感到徬徨和无助,这时我便记起父亲对我的教育。父亲的话像指路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路,像天上的启明星,指引我始终向着正确的目标前行。

  二零一八年,我患了脑中风,记忆力快速减退,以前学的人生哲理、处事宝典等基本都忘光了,但父亲的教诲却清晰地回响在耳边,始终不曾忘记。

  父爱如山,父亲是儿女们成长的阶梯,我们扶着父亲的肩膀长大。我们几兄妹几个都像父亲一样,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人,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如果说我对社会和家庭作出了一点点贡献,最应该感谢的一个人,便是我的父亲。    

  前几天,我们回老家给父亲上坟,下葬时撒在坟墓上的玉米种子都已长成了高大的玉米,一簇簇的挤在一起,并已全部枯萎。触景生情,我不禁悲从中来。我与父亲阴阳两隔,再也听不到父亲那爽郎的笑声,再也看不到父亲那慈祥的面容,再也接受不到父亲对我们讲做人的道理。在父亲坟前,我心里只有无尽的思念,这思念如果能化作登天的梯,我愿扶梯而上,到天堂将父亲唤回,再陪他到郊外看西阳西下,看晚霞满天;到风阳桥上看流水潺潺,看小鱼成群结队地从桥底通过;坐在窗前听雨打芭蕉,坐在轮椅上看街上的风景……我深知这些都已成为奢望,想到此,心中不仅隐隐作痛。    

  小妹走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千头万绪涌上心头,遂写下上述文字。不知不觉夜深了,我走进更衣室,抬头看见挂在衣架上的褪色的帆布书包,我仿佛又看到了四十多年前的情景:父亲手脚并用往坡上爬了几步,将身子慢慢抬起,两脚站稳后,抓起车子奋力向上抛;父亲站在大杨树下,对我挥着手说:“别掏鸟窝,掏了鸟窝,小鸟们就没有家了……     

【作者简介】王立勇,1963年9月出生,山东省博兴县曹王镇人,县委机关干部,爱好文学。近年来,在报纸和网络平台先后发表《老王的教子经》《我的父亲》《家乡的小树林》《雨天》《王海石桥感怀》《博士是怎样炼成的》《凤阳桥与青龙街的传说》《陌生的家乡》等作品。
【推荐理由】作品立足父子情深,以小见大,在描写父爱如山的同时,抒发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情怀,符合了散文的“形散神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诵读《父亲的抽屉》作者 鸟窝
程国栋散文:幸福,从不曾远离
受恩不感,念怨不休,我对不起大哥
“老德州杯”“我和我的祖国”征文丨低吟浅唱:路
书鱼记丨天空的力量
【西散原创】庞祥艺作品 | 鸟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