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趣味汉字世界(4)|《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组
userphoto

2023.03.09 河南

关注
        宠辱chngrbùjng
    【释义】受宠或受辱都不放在心上,形容把得失全部都置之度外。
    【辨析】《老子》中有“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的句子,意思是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不安,形容患得患失。跟“宠辱若惊”的意思相反,“宠辱不惊”意思是受宠受辱都不放在心上。注意不要搞混。
    【起源与演变】南朝宋人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记载,有人问王羲之对阮裕的看法,王羲之说:“此君近不惊宠辱。”大意是说这位先生(指阮裕)近来无论受宠或者受辱,都完全不放在心上。后世多用“宠辱不惊”来形容人有很深的涵养,能置得失于度外,也可以作“宠辱无惊”。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卷一中写道:“二人杯酒酬酢了一会,子期宠辱无惊,伯牙愈加爱重。”

    cuòshubùjí
    【释义】临时来不及应付。
    【辨析】人们常把“措手不及”的“措”字写错,“措”的本义是安放、安排,需要用到手,所以是提手旁。
    【起源与演变】《说文解字》中把“措”说解为“置也”。本义是放置,安放。后来引申为处理、安排的意思。之后还引申出了“处理办法”的意思,作名词讲,如“惊慌失措”。“措手不及”一词中,“措手”就是着手安排,“措手不及”就是来不及安排。

    diànw
    【释义】弄脏,比喻辱没。
    【辨析】人们常把“玷污”的“玷”字写错或读错。“玷”和玉有关,所以是斜王旁。另外,这个字的读音是diàn,而不是zhn。
    【起源与演变】“玷”和玉有关,但到底指的是什么,有不同的说法。《广韵》:“玷,玉瑕。”而《说文解字》把“瑕”说解为“玉小赤也”。这么看来,似乎“玷”指的是玉上的斑点,但《诗经》中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的诗句,对此的注解是“玷,缺也”。《汉书》的注释里也说“玉缺曰玷”。按照这种说法,“玷”指的应是玉上的缺损,而不是斑点。

    dnglmóbài
    【释义】顶礼膜拜本身表示的是一种极其恭敬的行礼方式。原来指对神虔诚地跪拜,后来泛指对人极端崇拜。
    【辨析】顶礼膜拜和五体投地都表示崇敬,容易弄混。前者偏重在崇拜,后者偏重在敬佩。
    【起源与演变】顶礼、膜拜最初都是礼拜神佛的礼节,后来才延伸为对人极端崇敬的行为。“顶礼”指的是两手翻转,手心向上,用自己的头触及受礼者的脚。《方广大庄严经·赞叹品》中“化乐天王说是偈已,与诸天众顶礼佛足,却住一面”描写的便是顶礼佛足的画面。为什么要顶足而拜呢?《释门归敬仪》卷下对此解释说“盖我所尊者,顶也,彼所卑者,足也。以我所尊,敬彼所卑者,礼之极也”。意思是说用自己最尊贵的头部来礼敬对方最卑微的脚部,这是礼的极致。“膜拜”是两手合掌,放在额前,进行跪拜,表示尊敬或畏服。

    fnchú
    【释义】偶蹄类的某些动物把粗粗咀嚼后咽下去的食物再返回到嘴里细细咀嚼,然后再咽下。比喻对过去的事物反复地追忆、回味。
    【辨析】“刍”指的是喂牲畜的草。它字形简单,但不常见,容易写错读错。
    【起源与演变】有人认为“刍”的甲骨文字形像用手去取草,本义是割草,引申为喂牲畜的草、割草的人、吃草的牲口等。“刍豢”是指牛羊猪狗,牛羊食草称为刍,犬豕食谷称为豢。“刍秣”是指喂牛马的草料。“刍荛”是指割草打柴的人,也是一种自谦的说法。

    hùnxiáoshìfi
    【释义】故意把对的说成不对的,把不对的说成对的。指故意制造混乱,使人对是非做出错误判断。
    【辨析】人们常把“混淆是非”的“混”字读错,应该为去声,还应该注意区分“混”和“浑”。“淆”字容易写错和读错,这个字是形声字,左边的三点水表示这个字和水有关,右边的“肴”是声旁,但这个字却不读yáo,而读xiáo。
    【起源与演变】《字汇》中记载:“淆,乱也,杂也。”洪武年间编纂的《洪武正韵》已有“混淆,浊水”一说,可见“混淆”的本义和水有关。因为杂乱无章,所以“混淆是非”指打破正常的逻辑顺序,使得是非颠倒,黑白不明。

    饥肠辘辘jchánglùlù
    【释义】辘辘:象声词,车轮滚动声,借指腹中因饥饿而发出的咕噜咕噜的响声。肚子饿得咕咕叫,形容十分饥饿。
    【辨析】“辘辘”是象声词,不是湿的意思,因此不可写作“漉漉”。
    【起源与演变】“辘辘”最早是象声词,既形容车辆行走之声,如唐代元稹的诗句“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也用来形容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叫的声音,如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粱》:“日随乞儿托钵,腹辘辘然常不得一饱。”何垠注:“辘辘,肠中虚鸣,如车轮之转也。”就是说“辘辘”是指肚子饿时发出的声音,听起来就像车轮转动的声音。“辘辘”后来经过引申,也可以形容转动的样子,如形容转眼珠想计策。

    jìyú
    【释义】希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
    【辨析】“觊”“觎”都是形声字,都和“看”有关,因此右部均为一个“见”字。注意不要写错。
    【起源与演变】“觊”从见,岂声,意思是希望得到。柳宗元《童区寄传》:“自毁齿已上,父兄鬻(yù)卖,以觊其利”,其中的“觊其利”就是贪图钱财,说的是越地的人薄情寡义,为了钱,孩子长到七八岁的时候,就会卖掉。“觎”是非分的希望。“觊觎”作为名词,指非分的希望或企图。作为动词时,指希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现在“觊觎”多用作动词含贬义。

    矫揉造作jioróuzàozuò
    【释义】矫:使曲变直。揉:使直变曲。造作:制造而成,不是出于自然。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辨析】“矫”是矫饰,并不是娇气。“造作”与制作木器有关,并非做作。“揉”是动词,并非柔美婀娜之义。所以不能将矫揉造作写为“娇柔做作”。
    【起源与演变】“矫”从矢(也就是箭矢),本义是古代一种揉箭使直的钳子,引申为使曲变直。进一步引申为纠正,比如“矫正”。“揉”本义是把直木变弯曲,后引申出常用的揉搓之义。“矫揉造作”最初说的是器物的制作,并无贬义。比如要做一个很直的木器,但是木料很弯,就要把它矫正变直,而如果需要做车轮,就需要把方直原料弄弯,前者是“矫”,后者是“揉”。经过矫揉才能做成东西,那就是造作,制造而成的,非自然的。

    jingpò
    【释义】非常穷困。也指十分为难。
    【辨析】
    《诗经·小雅·正月》中有“终其永怀,又窘阴雨”的诗句,《毛诗故训传》解释说“窘,困也”。《说文解字》对“窘”的释义是“迫也”。“窘”的读音是jing,注意不要读成前鼻音。
    【起源与演变】“迫”《说文解字》说解为“近也”,引申为“逼迫”“紧迫”的意思。西汉刘向《九叹·远逝》“日杳杳以西颓兮,路长远而窘迫”,东汉王逸做的注释是:“言日已西颓,年岁卒尽,道路长远,不得复还,忧心迫窘,无所舒志也。”原文中的“窘迫”用来形容处境困急。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写道:“多感过爱﹐实不相瞒﹐只为身边窘迫﹐不敢从命。”其中“窘迫”特指经济拮据。

    励精图治lìjngtúzhì
    【释义】振作精神,尽力设法治理好国家。
    【辨析】人们常把“励”写错。《说文解字》把“励”说解为“勉力也”。即劝勉,努力,引申为振作、振奋,这要集中力量才能做到,所以是力字旁。
    【起源与演变】“励”古义通“厉”“砺”。“砺”,有磨砺、振奋的意思。“励”蕴含有积极的情感,如“励志”“励精图治”“鼓励”“勉励”“激励”等。“图”的意思是谋求,设法,如“图谋”“唯利是图”“企图”等。“治”从水,本义是治水,引申为治理、整治的意思,如“无为而治”“长治久安”“安邦治国”等。因此“励精图治”指振奋精神,竭尽全力治理好国家。后来也用来形容领导人的精神品质及其实际行动。

    扪心自问ménxnzìwèn
    【释义】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指自我反省。
    【辨析】《说文解字》把“扪”说解为“抚持也”,也就是抚摸、按住的意思。这些动作都要用到手,所以是提手旁。
    【起源与演变】颜之推在《神仙》诗中有“镜中不相识﹐扪心徒自怜”的诗句,白居易《和梦游春诗》“扪心无愧畏”,其中的“扪心”都是抚摸胸口,表示反省的意思。林则徐在《批荷兰总管申请不遵禁烟新例禀》:“从前禀称急须回国之语,亦是受人指使,何曾有一真情,扪心自问,能不令人看破否?”其中的“扪心自问”表示自我反省。

    mièshì
    【释义】轻视;小看。
    【辨析】“蔑视”的“蔑”字容易写错,要注意不要写成“篾”。后者主要是指劈成条的竹片,如竹篾,因此是竹字头。另外,需要注意“蔑”的下面是一个“戍”字,而非“戊”。有一个口诀是“横戌(x)点戍(shù)戊(wù)中空,十字交叉就是戎(róng)”,可以帮助我们区分“戌”“戍”“戊”“戎”这几个形近字。
    【起源与演变】《说文解字》中把“蔑”说解为“劳目无精也。从,人劳则蔑然;从戍”。可见,“蔑”字是个会意字,本义是眼睛因过于劳累而没有神采。

    酩酊大醉mngdngdàzuì
    【释义】酩酊:沉醉的样子,醉得迷迷糊糊的样子。形容喝酒喝得大醉。
    【辨析】酉字旁的字大多和酒有关。“酩”,从酉,名声。《说文解字》将其解释为“醉也”。“酩酊”是喝酒大醉的意思,注意书写时都要有酉字旁。同时酩酊的读音都是上声,不要误读为míng dng。
    【起源与演变】“酩酊”在古代的诗文里已经用得十分普遍,直至现在,这个词语的含义也没有什么变化,还是大醉的样子。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中“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就描写了日落而归时,人已大醉的样子。蔡东藩《清史演义》中“大众饮得酩酊大醉,至晚各自鼾睡。醉死梦生”一句描写的也是人们大醉之后醉生梦死的景象。另外“酩酊大醉”也作“酩酊烂醉”“大醉酩酊”等。

    蓦然回首mòránhuíshu
    【释义】表示一下子回头或突然回头,不经意回头的意思。也引申为忽然发现,忽然明白,顿时悟透。
    【辨析】“蓦”注意不要误读为mù。“蓦然”是突然的意思,不要写成表示沉默无言的“默然”。还要注意把“蓦”与“暮”“摹”区分开。
    【起源与演变】“蓦然回首”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意思是说,经过千百次的寻找都没找到,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那人立在灯火零落之处。

    宁缺毋滥nìngquwúlàn
    【释义】宁可缺少一些,不要不顾质量一味求多。
    【辨析】“毋”不可读作去声。“毋”音wú,“勿”音wù。两个词都是副词,表示禁止或劝阻,相当于“不要”。但是,“毋”多用于书面语,如“请毋妄言”“宁缺毋滥”;“勿”既用于书面语也用于口语,如“切勿倒置”“请勿胡言乱语”。用在标牌上或仓库、房门上的禁止语或劝阻时一般用“勿”,如“请勿吸烟”“请勿入内”“非请勿入”。
    【起源与演变】《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善为国者,赏不僭(jiàn)而刑不滥……若不幸而过,宁僭不滥。”意思是,如果不能做到赏罚公正,宁可赏的方面做得过分,也不要罚的方面泛滥。后来慢慢转化为强调数量或程度方面要适可而止的“宁缺毋滥”。

    qx
    【释义】停留,休息(多用来形容鸟类)。
    【辨析】“栖息”的“栖”意思是居住、停留,在表示这个义项时“栖”的正确读音是q,注意不要读成x。“栖”只有在书面语中某些古代流传下来的文言词中才读x,如“栖栖”在书面语中用来形容不安定。
    【起源与演变】“栖”指鸟类停留歇息,后来泛指居住或停留。《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中有“鸡栖于埘(shí)”的句子,意思是鸡回窝休息了,这里的“栖”就是鸟类居住、停留。《国语·越语》中“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林觉民《与妻书》中“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其中的“栖”都是居住、停留。

    气喘吁吁qìchunxx
    【释义】吁吁:喘气的声音。“气喘吁吁”指呼吸急促的样子。
    【辨析】“吁”字容易被误读成“迂”或“于”,可以联系“长吁短叹”中的“吁”来正读音。同时,在写这个词的时候,容易把“吁吁”写成“嘘嘘”,只要记住,只有“吁吁”才能表示喘气的声音,就不容易写错了。
    【起源与演变】明许仲琳在《封神演义》第二十六回中写道,“一眼看见喜媚乌云散乱,气喘吁吁”,这里用气喘吁吁来形容喜媚呼吸急促、大声喘气的样子,这个词的古今意义和用法变化不大。

    quánhéng
    【释义】秤锤和秤杆,常用来比喻衡量、考虑。
    【辨析】《说文解字》把“衡”说解为“牛触,横大木其角”,意思是绑在牛角上以防触人的横木,也有人认为是穿于牛鼻的横木。“权衡”的“衡”注意不要写成“横”。
    【起源与演变】《汉书·律历志上》中记载:“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权”指秤,也就是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也可以用来指秤锤。“衡”指车辕前端的横木,引申为秤、秤杆的意思。“权衡”原指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后比喻衡量、考虑事情的利弊、得失、轻重等等。

    rnzh
    【释义】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或参与分外的某种事情。
    【辨析】“染”最初是指给布帛等着色,它的右上角是“九”,注意不要在“九”字上加点写成“丸”,也不要把“染”写成“柒”。
    【起源与演变】《左传·宣公四年》中有“染指于鼎,尝之而出”的句子,意思是将手指伸进锅里,蘸了点羹汤,尝了尝味道之后便走。“染指”后来被用来泛指品尝某种食物,如唐白居易在《答皇甫十郎中秋深酒熟见忆》一诗中写道:“未暇倾巾漉,还应染指尝。”“染指”也用来比喻沾取某种利益,多指沾取不应得的利益,比如明陶宗仪《辍耕录·论秦蜀》中有“献帝无复染指之望矣”的句子。“染指”还可以用来比喻参与某件事情,如清钱谦益在《〈梅村先生诗集〉序》中说道:“余老归空门,不复染指声律。”

    如愿以偿rúyuànycháng
    【释义】自己的愿望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辨析】人们常把“偿”字写错,“偿”是形声字,本义为归还、赔偿。归还和赔偿的主体都是“人”,所以是单人旁。
    【起源与演变】《说文解字》把“偿”说解为“还也”。“偿”的本义是归还。“偿”也有赔偿、抵补的意思,用于“杀人偿命”“得不偿失”等。“偿”还有实现、满足的意思,用于“如愿以偿”“得偿夙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说文解字】汉字书写大会最容易写错的100个词语,你能写对吗?
《说文解字》第567课:细说“緊(紧)”字
汉字的故事(一)
《说文解字》第31课:“珠”字的起源其实就是蛤蚌里的珍珠
《说文解字》第11课:带“示”的汉字都有这些意思
汉字探微(283):秉笔直书——释“笔”(聿、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