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百多条龙舟出自他的手

霍灼兴长年累月地在这个简陋的工厂里制作龙舟、维护龙舟。

霍灼兴长年累月地在这个简陋的工厂里制作龙舟、维护龙舟。
霍灼兴希望制作龙舟这门手艺能长久传承下去。
资料图片

  龙舟制作师傅霍灼兴:

  薪火相承,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从本期开始,“面谱”版将聚焦这样一批人士,他们或是手工制造者、或是悬壶济世者、或是金融才俊……他们子承父业、传承行业精华。守一份寂寞,留一份绚烂。

  文/图(除署名外) 张映武

  人物名片:

  霍灼兴,1961年出生于东莞中堂, 14岁起开始学习制作龙舟和木船,几十年来已经手制作了300多条龙舟,在业内有口皆碑。平时,他利用自己的龙舟制作工场进行活动,向爱好者传授龙舟制作技艺,传承传统。

  每年端午前后,珠三角各河网锣鼓声渐次而起,龙舟赛如火如荼。广州珠江水面更是彩舟穿梭,热闹非常。龙舟赛的兴盛,令广东许多村镇形成了世代传承的龙舟作坊,培养了许多技艺精湛的造船师,霍灼兴就是其中一位。

  龙舟制作曾

  是村里最吃香的行业

  霍灼兴的龙舟制作工地位于一条河涌边,这是一个用铁皮搭建的简易工棚,地处偏僻,没有招牌和门面,工棚里杂乱地堆放着许多木材,造船用的凿子、斧子、锯子、角尺、墨斗等工具零散地摆在一处,眼下是淡季,显得有些冷清。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摆放着的两艘龙舟,上面的“龙头”仍然熠熠生辉,霍灼兴告诉记者,那是他们去年造好的两艘龙舟,村里使用后存放在这里,交由他来维修和保养。

  龙舟的制作历史悠久,许多村镇都可见到家族世代相承的造船作坊。霍灼兴是东莞中堂镇斗朗村有名的造船师傅,家中世代以做木船、龙舟为生,他制造的龙舟工艺精细,线条流畅,船身刚柔适中,几十年来经手制作的龙舟有300多条,遍布广州、东莞、深圳、惠州等周边地区。霍灼兴告诉记者,制作龙舟的手艺是祖辈代代传下来的,这门手艺一般不教给外人,但随着现代观念的改变,霍灼兴也教授给同村的人,共同从事龙舟制作。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扒龙舟”活动非常兴盛,上门订购龙舟的人络绎不绝,斗朗村的龙舟制作也非常火热,师傅们时常要夜以继日赶制龙舟。“以前做龙舟是到订做了龙舟的那个村子里去做,我出生时,父亲在外地忙着造船,好几天都没空回来。”在霍灼兴的印象中,他的哥哥很年轻时已经开始到各地做龙舟,那时制作龙舟一度是村里最为吃香的副业,师傅一天下来能拿到几块钱的工资,这在当时是很不错的收入了。

  14岁立志做出能夺冠的龙舟

  霍灼兴的爷爷和父亲都是以造船和制作龙舟为生,因此,霍灼兴自小就对龙舟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从14岁起就跟在父亲后面边玩边学,“赛龙舟时跑得快的龙舟都很受欢迎,造龙舟的人也会得到夸奖,那时我就想,以后我也要做出能夺冠的龙舟。”霍灼兴回忆说。

  17岁高中毕业后,霍灼兴便正式跟着父亲学习制作木船和龙舟。那时,许多地方的交通还不发达,人们在出行、运货时仍习惯使用木船,村里的船厂订单不断,霍灼兴经常跟着父亲日夜赶工制作,逐渐成为了独当一面的造船师傅。但没几年,许多原来在村里船厂务工的村民,纷纷去镇内其他的村办砖厂、水泥厂务工,加上人们逐渐弃用了木船,造船订单锐减,船厂的人员最后只剩下了十几位师傅仍在坚持。眼看最后的一批师傅随时可能解散,霍灼兴顶着压力承揽下了村里的船厂,虽然不能赚多少钱,但他觉得每年端午节人们都要赛龙舟,制作龙舟这类技术活总要有人去做才行。霍灼兴习惯凡事都亲力亲为,“做这一行的带头人,自身技艺不过关的话根本指挥不动别人。”

  对于龙舟制作师傅来说,一艘凝聚着他们汗水和心血的新龙舟制成后,还有很多的收尾工作要忙乎。因为根据传统习俗,“新船下水”要举行一个庄重喜庆的传统仪式,造船师傅非常重视传承这些习俗。霍灼兴介绍说,龙舟船身做好后,船头处并不急着安装龙头,已经做得差不多的龙头要摆放在地面上,等到一个吉日,龙舟下水的那天才安装龙头,那时场面会非常热闹,资深的造船师傅只需观察龙舟推到水里滑出去的距离、船身与水面的接触情况就可推断龙舟质量的好坏。

  转型出路:“袖珍龙舟”模型受欢迎

  虽然制船工地非常冷清,但霍灼兴仍坚持每天到工地看看,修理造船工具、造船材料等,一到作坊他就停不下来。他的工地时常有年轻人慕名前来观摩和学习,霍灼兴都乐意毫不保留地讲解和传授, “大多年轻人是出于好奇来了解情况,真正愿意学的毕竟很少。”

  他有时也帮忙维修破损的龙舟船,他告诉记者,龙舟的维护也很讲究,以前传统的龙船都是埋在淤泥里保存,每年的四月初八便“起龙”,将埋藏在河岸边的龙船挖出来,挖出来的龙舟因吸收了水分,重量比之前重一些,需要在龙船屋里阴凉晾干,但现在的龙舟采用杉木,不耐水浸,一般需要放在作坊里维护。“一条龙舟若注意保养,可以使用七八年。”

  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造龙舟的利润也越来越低,为最大化利用好每一块材料,霍灼兴闲暇时会用一些碎料尝试制作“袖珍龙舟”,虽说是袖珍版的模型,但制作工序完全一样,霍灼兴制作出来的模型深受欢迎,一些喜欢收藏的人也曾几百上千元地购买了他的模型。“赚钱倒是次要,主要是希望年轻的一代能多了解龙舟船和其背后的文化习俗,我也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儿子将现代元素代入龙舟制作

  龙舟外形大同小异,但不同师傅制作时都有其独特之处。霍灼兴介绍说,龙舟讲究船身轻便,与水的阻力最小化,这就要求造船师傅对龙舟尺寸的精确度、船身的最佳弧度、用料、行舟阻力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说到手艺的传承,霍灼兴笑称自己是工地里最年轻的龙舟工匠了。设计制作龙舟的技术大多靠口头传授和经验代代相传,但上世纪80年代至今,造船队伍里极少有年轻人的面孔,霍灼兴一直对这门手工艺的传承有些担忧。2008年,霍灼兴被评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说到龙舟的传承,霍灼兴脸上多少有些失落,“父亲以前带了十几个学徒,不过后来那些学徒全都转行了,因为只有半年有工开,其他时间都没有收入,很难维持下去。”

  霍灼兴曾想培养儿子成为这门手艺的接班人,他的儿子是在理工学院学电脑专业的,将很多现代的元素带到了传统的制作中,“他能在电脑里设计出一个龙头来,很有立体感。”他的儿子曾用硬纸片做了一条1米多长的龙舟模型,很受欢迎,这令他感到非常欣慰。但后来儿子参加了工作,只在有空时才能过来学习和帮忙,霍灼兴对此表示理解:“毕竟时代不同了,他还有自己的路要走,自己只希望尽量让儿子多掌握一些制作的基本要领,不要断了这门技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水尤游宁海】心中的港湾 祖先的船
闽南入海口最后的造船匠
福鼎文化遗产的海丝印记之二十二——福船制造
三亚唯一造船人吴金泉: 手工造船技艺或将消失
种稻仪式与赛龙舟
走近东莞"非遗":继承人留住文化传承命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