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抑郁症能让你变身“工作狂”

“工作狂”们要小心自己是否有抑郁症。

  ■心理专家:警惕用“奋发”掩盖真实情绪的奋发型抑郁症

  ■奋发型抑郁者压力荷尔蒙过高易导致偏执和幻觉并喜爱操控一切

  医学指导/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张璐璐

  提到“抑郁症患者”,不少人心中都会蹦出一个郁郁寡欢、情绪低落的形象。鲜为人知的,在看似干劲十足、每天热衷于繁忙工作的白领背后,其实也有可能暗藏抑郁!心理科专家介绍,抑郁症患者所表现出的症状不一定如其字面意义,其中就有一类患者所患的是“奋发型抑郁症”,需要无时无刻用忙碌来回避内心真实的焦虑、抑郁情绪。这类患者体内的“油门型化学物质”往往处于较高水平,导致出现偏执、幻觉,认为“全世界都和自己对着干”,因而自己也用攻击性来“武装”自己。

  专家提醒:如果职场上的你天生是奋发型个性,就有可能变得太过目标取向,也可能觉得自己被压力、焦虑和恐惧压得喘不过气来。这是请你缓一缓匆忙的脚步,在觉察到自己焦虑的同时,也要警惕“奋发”背后的症结,坦诚地面对内心的抑郁体验。一套简单易行的四步骤,或许可以帮你减轻焦虑抑郁。

  “奋发”背后:利用压力和焦虑回避抑郁情绪

  很多习惯甚至于热衷繁忙工作的白领,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和抱怨:“每天都花很多时间跟自己赛跑”、“极度害怕工作总有一天会出错,生活里的麻烦不断”、“离开工作越久,情绪就越糟,总是要督促自己不地停忙碌”。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张璐璐介绍,这类人群的生活填满了限期完成的工作、他人和要求,而且严格按照日常规律行事,实际上是为了避免面对任何足以束缚他们或者迫使他们感受底层抑郁情绪的情境,这其实就是奋发型抑郁症的表现。

  “问题的症结在于,他们焦虑情绪的背后暗藏抑郁,自身却拒绝面对这份抑郁,于是便利用压力和焦虑,来避免使自己感觉到抑郁情绪。对他们来说,只要生活充满需求和危机,他们便能将注意力集中在现时的需要上,而回避内在困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人群常常具有奋发型抑郁性格。事实上,他们的焦虑情绪是掩护内心抑郁情绪的面具。”张璐璐解释。

  和许多心理疾病一样,奋发型抑郁症也有其神经生理基础。从神经生化的角度来看,典型的奋发型抑郁症患者,其脑部血清素含量相当低或极低,相反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则相当高或极高。“就生物化学和心理学的观点而言,健康之论在于保持平衡,一旦失去平衡,我们的脑部化学结构和行为就会趋于极端,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和行为。”张璐璐说。

  奋发型抑郁者压力荷尔蒙过高, 易导致偏执和幻觉

  张璐璐介绍,奋发型抑郁症患者这样的脑部化学结构组合,会使他们感觉生活持续失控,仿佛大难就要临头。患者感到,必须多多少少控制某些事情,才能避免遭遇可怕的失败和崩溃。同样地,奋发型抑郁症性格的危险之处,就在这类患者的油门型化学物质(也叫“压力荷尔蒙”)水平,可能会高到使患者产生偏执狂和幻觉的地步。“当一个人把自己逼得太紧时,会导致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过高,此时,他可能会非常不理性地感到不安全,甚至对周遭的人、事、物有偏执的看法。他会认为整个世界都在和自己作对,而事实上,他是将自己最黑暗的思想投射在了配偶、朋友、同事等周围的人身上。他们感到,唯一能解决这种情况的方法,就是变得更具攻击性,愈发地想去对任何事情进行操控,最后‘反击一切’。这当然会促使患者愈加觉得被生命中所必须面对的事情压得透不过气,因而意志消沉、脆弱。”

  张璐璐说,“没人了解我”是奋发型抑郁性格者常有的感受,但他们并不会因此而冷静思考或退缩,反而是不惜牺牲健康的代价,更加加倍努力地做好所有的事情,并操控一切。

  四步减轻焦虑抑郁

  众所周知,焦虑、危急和压力具有严重的副作用,不仅影响心理健康,长期存在对身体健康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对于奋发型抑郁性格者而言,有什么非药物方法可以减少甚至消除焦虑抑郁情绪呢?张璐璐向这类人群推荐美国罗勃逊研究所所长、国际知名的药学家及脑部化学专家乔尔·罗勃逊提出的简单易行的四步法。

  步骤一:通过饮食调整脑部化学模式,即开始提高血清素,降低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例如,每一餐都进食全谷类食品或者鱼类。全谷类食品是提高血清素的基本要素,包括糙米、大麦、燕麦、小米等。鱼类脂肪含量较低,却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另外,要少吃或完全不吃所有含咖啡因的饮料和食品,比如巧克力、咖啡和某些茶类饮品。

  步骤二:质疑你自己的观念系统,但不必刻意做任何改变。

  一开始要做的,只需敞开心胸接纳“我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过活”的可能性。在做任何改变之前,你必须先对要做改变的念头感到安心,需要确认:改变并非危险的事。

  步骤三:去感受潜藏的焦虑。

  这一步必须慢慢来,每一次仅承受你消受得了的分量。可以做简短的静思,这有助于你将注意力集中在实际的感受上面,而不是你自以为你“应该觉得如何”上面。练习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感受,确认此刻的情绪。不要试图改变或压抑此时的感觉,而要尊重这些情绪,学习怜悯自己。

  步骤四:承认自己还有一大堆需要尚未满足。

  有必要安静下来,并学会包容,不单单是指包容他人,还要包容自己。无需自己营造安全就拥有安全感。了解自己的需要是满足这些基本需要的第一步。越了解自己的需要,得到的满足、自得和喜乐便会更深,这些喜乐满足是你用其他方法所无法获得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精神卫生日】警惕“奋发”背后的杀手!你中招了吗?
偏执,完美主义,过度联想和反刍!正是这4种思维习惯滋养了抑郁
北大六院主任医师李冰带你全面了解抑郁症
治疗焦虑抑郁症的办法有哪些?
得了抑郁症,是种什么感受?
焦虑症和抑郁症到底是不是一回事,有什么区别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