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们为何要到海底种珊瑚?

工作人员正在把珊瑚苗的底座固定到珊瑚架上

被固定好的珊瑚苗
扁平锅状的人工珊瑚架
珊瑚苗特写
回访时,看到海底的珊瑚苗长势喜人

  珊瑚对于海洋,就好像是陆地上的森林。没有了珊瑚,海底就成了陆地上的沙漠,了无生机

  □章衣萍

  1

  珊瑚都去哪儿了?

  先来说说珊瑚的重要性。

  海底下的珊瑚,是由许多珊瑚虫联合在一起的活体组织,而我们在陆地上见到的珊瑚并没有生命,那只是珊瑚的骨骼,这些骨骼就是由珊瑚虫不断堆积碳酸钙而形成。

  健康的珊瑚虫内皮层细胞中有一种珊瑚藻(虫黄藻),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珊瑚虫代谢所产生的废物转变成有用的物质,再传回给珊瑚虫利用。珊瑚虫和珊瑚藻共生,一个提供庇护所,一个提供营养源,通过珊瑚礁这个骨架,构筑海洋生物完美的家园。

  珊瑚对于海洋,就好像是陆地上的森林,是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珊瑚礁面积虽然不到海洋总面积的千分之二,但却养育着全球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有4万种以上的海洋生物生活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几乎所有门类的海洋动物都以珊瑚礁为家。中国的珊瑚礁种类约占全世界的13%。

  没有了珊瑚,海底就成了陆地上的沙漠,没有生物,了无生机。海洋渔业、养殖业都将受到极大的影响。珊瑚礁对于人类的贡献不仅于此,它还能保护脆弱的海岸线免受海浪侵蚀。因为健康的珊瑚礁就像自然的防波堤,70%-90%的海浪冲击力量在遭遇珊瑚礁时会被吸收或减弱。此外,珊瑚虫在造礁过程中,通过体内珊瑚藻的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从而减轻了地球的温室效应。

  对于潜水来说,一片海域要成为潜水圣地,有大片珊瑚礁极为重要,因为这样才会有丰富的海洋生物,或者是小型的,如几毫米的豆丁海马,也可以是大型的,如十几米长的鲸鲨。潜水者通过与海洋生物的接触,才得感受到潜水的乐趣。还有,珊瑚对过滤海水让其变得清澈有积极作用。

  根据近年来美国自然保护协会的资料,珊瑚礁每年为世界旅游业创造的价值达96亿美元,这其中也包含了潜水、浮潜、海钓等多项水上运动所带来的收益。

  2011年,由全球25个权威机构联合出具的《珊瑚礁危机再探》资料显示,超过四分之一的珊瑚礁已在海洋公园和保护区中,比其他任何海洋栖息地都要多。“妥善管理的海洋保护区是保护珊瑚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大自然保护协会的资深海洋科学家马克·斯伯丁说。

  据现任职于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珊瑚保育员”廖宝林的介绍,珊瑚的非法采挖,是我国南沙、西沙等海域珊瑚礁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廖宝林毕业于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研究方向是珊瑚与海洋生态环境。

  廖宝林告诉我,近十年来,西沙、南沙的珊瑚礁消失的速度非常惊人。“对比以前那些繁荣的照片,看着现在的惨淡,有着说不出的滋味。”每次看到这些水下照片,廖宝林的心情都会有些低落。

  珊瑚生长的速度极慢,几铲子下去,就如砍掉了一棵参天大树,毁掉的可能是几十年甚至是数百年的时光。然后,这些珊瑚被制成工艺品,放到柜台里,等着变成某户人家客厅里的摆设。

  那些非法采挖的人,除了采挖珊瑚外,还盯上了色彩斑斓华美的法螺。法螺虽然是行动慢吞吞的腹足纲海洋生物,但却是长棘海星的克星,而长棘海星以珊瑚为食,是珊瑚的天敌。法螺的几近绝迹,也间接地加速了珊瑚礁消亡的速度。生物链环环相扣,少了一环,大自然就乱了阵脚。

  长棘海星绝对是海洋生物圈的“小强”。这家伙直径类似于西瓜大小,浑身长满了厚粗的硬刺,是个难对付的狠角色。更可怕的是,如果你把它大卸八块,它就变成了八个,是不是很变态?

  我每次在水下见到这家伙,就用流勾的绳索把它“五花大绑”,然后如拎菜篮子般小心提在手上,带回水面后放在太阳下暴晒,这样才能确保真正把它给杀死。

  对于珠三角海域近岸的珊瑚礁来说,被破坏的原因更多。渔船靠岸、海产品养殖,都会对珊瑚礁造成影响。在深圳、惠州一带,因为工业发达,工业废水、废料的排放不当所造成的海水污染,也破坏了附近海域浅水区域珊瑚的生存环境。

  三亚海域的珊瑚礁,主要是来自于潜水旅游业开发的破坏,而去三亚玩潜水多半为新手,难免会对珊瑚礁造成破坏。再加上生活垃圾的污染,三亚的珊瑚礁面积也一直在减少。

  美好的事物大多挺脆弱,珊瑚礁也是如此。

  2

  该为珊瑚做点什么?

  因为上述的种种原因,中国周边海域内的珊瑚礁生态群,已被破坏得惨不忍睹。而人工种植珊瑚,可能是补救的一种好办法。但是,现在来种珊瑚苗,有点像在荒漠里种植物,多少有点悲壮的感觉。而且,种颗植物吧,还能隔三差五去看看,种珊瑚就麻烦了,隔着茫茫大海,想要下潜光有时间体力还不够,还要天气暖和,水况良好。

  2013年11月,深圳一群潜水员,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发起了一个海洋珊瑚保育公益活动——潜爱大鹏。活动召集到了数十位潜水员,自发从全国各地赶来,把珊瑚苗一颗一颗地放到海底。

  过了大半年时间,小珊瑚苗到底过得好不好,大家心里期盼又忐忑。去年8月,10余位潜爱大鹏的工作人员再次下潜。

  那次水下的能见度很差,只有两米,和重度雾霾天差不多吧。工作人员分成6组,在水下摸索了40分钟,仍然没有找到当初投下去的珊瑚苗。

  “我的一瓶气已经用完了,只好回到水面等待,看到其他潜水员都空手而归的时候,觉得好失望,难道去年的工作都白费了吗?就快要放弃的时候,看到水面升起了红色的标志,终于有一队潜水员找到了当初我们投放的珊瑚苗。”发起人猫丫回忆起这一段,语气难掩激动。“我们大家都好高兴,从四面八方往那个点汇集过去。”

  经过近一年的时间,三个珊瑚架,有两个仍然完好,一个被海浪掀翻了。所幸的是,活下来的珊瑚苗都长大了2-3厘米,珊瑚架上有了锈斑和附着了珊瑚虫,软珊瑚的长势更加理想。更让人们高兴的是,很多生物已经住进了它们的新家。蓝壳蟹、管子鱼、马面豚等各种小鱼在珊瑚礁间穿梭,有点生机勃勃的感觉了。

  “这是蛮大的一个自我肯定,让我觉得这个事情未来还可以继续做下去。第一批珊瑚苗下水时,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参考的都是国外的一些经验和媒体报道上少量的资料。”猫丫告诉我。

  扁平锅状的人工珊瑚架

  珊瑚苗特写

  3

  用特制的无毒粘粘剂

  将珊瑚苗固定在海底

  比起国外来,我们的珊瑚保育工作落后了几十年。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外就已着手珊瑚保育工作,主要开展的工作就是珊瑚礁的生态修复。

  修复工作中技术含量最高的,要数珊瑚虫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这其中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雌性及雄性珊瑚虫会在固定的几天内一起把大量的卵子及精子排放到海水中受精,每逢此时,整个海面就会充滿珊瑚虫卵。有性繁殖主要是指在这个时间段到野外采集已受精的珊瑚虫卵,然后带回到室内培养,之后再由工作人员放回到海区进行增殖。

  廖宝林告诉我,有性繁殖对采集珊瑚虫卵技术要求非常高,如果这一技术研究成功的话,对珊瑚的增殖效果比无性繁殖明显得多,也是他们今后重点要研究的方向。

  无性繁殖主要是珊瑚分枝的再培育,水族箱养殖珊瑚多采用此种方式。珊瑚在合适的人工环境下,会像一棵小树的枝丫般“发芽”,待时机成熟将新长出的珊瑚芽体剪下,一般将此称为珊瑚苗,然后将珊瑚苗固定在底座,再进一步固定到人工珊瑚架上放回大海,这也是目前潜爱大鹏采用的主要方法。

  此外,还有珊瑚人工生态礁修复与珊瑚移植,这两种方式更适合于已有部分珊瑚礁成活的海域。记得当年东南亚海啸过后,泰国普吉岛原有的珊瑚礁被破坏严重。我在潜水时,在水底看到了不少半圆形带着圆孔的金属物,这就是人工生态礁。它们被投放于浅海区域,吸引珊瑚幼虫附着,增殖珊瑚资源。

  潜爱大鹏是幸运的。2014年的珊瑚苗投放工作,得到广东海洋大学珊瑚保育专业人士肖宝华、廖宝林的协助,让潜爱大鹏的珊瑚苗投放技术跨过了盲目摸索的阶段。他们慷慨地分享出研究了六七年的专利技术,为潜爱大鹏做技术指导。他们设计了一款全新的人工珊瑚架,外形有点像一口大锅,也有点像一只外星飞船。

  肖宝华介绍说:“这是仿自然生态理念的一种设计。扁平锅状有利珊瑚移植和附着,流体动力保持礁体(人工珊瑚架)在海底的稳定,多维空间能促进珊瑚礁独立复杂生态的自我形成。”

  专业人士讲话就是不同。

  这次主要采用是无性繁殖,珊瑚苗像是被嵌在了一个类似于蛋筒的底座上,用特制的无毒快速水下粘粘剂固定,这是他们的一项专利技术。

  不久前,400颗珊瑚苗已经跟着“大锅”放进了海底。根据最近一次的下海调查来看,这次珊瑚苗的成活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从2013年那次不到30%的成活率,上升至90%,简直是飞跃式的进步。

  尽管按肖宝华的说法,要实现一片海底花园的景观,现在所做的努力不是太小,而是太过小。不过,潜爱大鹏种的不仅仅是珊瑚苗,种的还有一种理念,一种梦想。或许明年这时候,潜爱大鹏会得到更多的支持,让4000颗珊瑚苗下水了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趣的海洋动物知识
三亚海洋生态修复效果显著 珊瑚礁覆盖率持续上升
珊瑚图鉴
珊瑚
看地理
珊瑚礁卑微生命筑造的地质奇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