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候鸟老人”更好地“猫冬”
让“候鸟老人”更好地“猫冬”

  评论员随笔
  日前,《中国青年报》讲述了几个“候鸟老人”的故事。比如其中一个“女主角”——62岁的闫文玲,每年秋末都会从北京飞到三亚,在那里“猫冬”;次年春天再飞回北京,在女儿家中小住;入伏前,她又现身老家内蒙古,在那里避暑。

  近年来,这样的“候鸟老人”越来越多。比如身边就有亲戚在广州定居,但每年夏天都会回到东北老家,过一个凉爽之夏,直到天气转凉再回到花城。而在海南三亚,像闫文玲这样南北迁徙的“候鸟”更多。据三亚市异地养老老年人协会调研统计,秋冬栖居在三亚的老人约有40万人,他们大多从东北、内蒙古、新疆等地“飞”来,不约而同地集结在这个有阳光、沙滩、海浪的热带小城。

  老家的朋友在北方的寒夜里大雪纷飞,自己却能舒适地享受海风椰影,这样的“候鸟式养老”,既是居住,也是旅游、休闲,看上去很美、很潇洒。当前,越来越多的老人,特别是生活能够自理、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对这种晚年生活青睐有加,并且已经发展成一种消费潮流。他们在一南一北、一冷一热之间来回穿梭,直接助推候鸟养老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比如,他们在当地衣食住行、租房置业,日常消费水平也相对较高,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消费,增加了就业,推动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不过与此同时,“候鸟老人”的生活也还有不少痛点。从很多老人的反馈来看,一些地方在承接“候鸟老人”方面,重房地产开发,轻公共服务供给,比如很多“候鸟老人”表示当地就医条件有限、就医不方便,医院、康复中心等医疗配套设施不足。此外从报道看,一些地方的公共设施建设、社会治理水平等远远落后于候鸟人群的增长速度,现有的人口服务管理体制也还不适应“候鸟老人”的需要……

  应该说,候鸟养老产业是一个大蛋糕,它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红利,也反映了老年人日渐旺盛的现实需求。对此,不管是避暑首选还是“猫冬”胜地,都应该做好准备——除了新鲜的空气、充足的阳光、温暖的气候、良好的水质,还要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完善城市管理水平,逐渐满足他们个性化、多层次的需求;尤其是加快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让冬避严寒、夏避酷暑的“候鸟”们更自在、更舒心。

  夏振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候鸟老人”的幸福与烦恼:早起扭秧歌成扰民
候鸟老人海南过年 感叹“海南挺好,就是有点闷”
三亚房租降 ↓ 机票降 ↓ 三成冰城“候鸟”却停飞了……为啥?
“候鸟老人”最喜在三亚养老 房子违建严重安全堪忧
冰城候鸟老人在三亚众筹养老院 20多老人自己管
这个冬天,“东北三亚人”的幸福生活,他们没有“逃离三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