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敬畏生命也需学会接受死亡

 

 敬畏生命也需学会接受死亡

    作者:武 洁

    媒体报道,不久之前,台湾知名作家琼瑶的一封公开信引发了轩然大波。她宣布,在弥留之际放弃积极的抢救,正是在推动医学领域一种名为缓和医疗的概念。当生命几乎油尽灯枯时,究竟是选择插满了导管,靠大剂量的药物、先进设备来维持微乎其微的生命奇迹,还是坦然选择镇痛、对症治疗,直至最后时点的到来。这似乎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抉择。

    当生面临死,假如尚未穷尽所有可能,还未使出浑身解数,便放任生命逝去,似乎是对生命的大不敬。尤其是亲人之间骨肉相连、亲情相惜,更多的爱,意味着更强烈的眷恋与更执着的不舍。于是,不甘于亲人的逝去,竭力挽救亲人的生命,似乎也成了最起码的人之常情。不仅如此,对于子女而言,是不是舍得花钱,为弥留之际的父母延长哪怕是一点点生命的长度,甚至成了评判孝心的一杆标尺。相形之下,不去用尽可能医疗手段与死神争分夺秒,主动放弃濒死抢救与治疗,坐视生命的流逝,在某些人眼中,似乎不仅是对生命的不敬,更是对亲情伦理的违逆。

的确,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亲人逝去留下的痛苦,一般很难从容。于是,竭尽全力,穷尽手段为弥留的亲人延续生命,也便成了对抗死亡、减轻心灵痛苦甚至负罪感的唯一方式。不过,这样穷尽一切医学手段,使出浑身解数,即便能够让肉体的生命体征得到一定时间上的延续,但这究竟是对生命本身的敬畏,还是因为心理上对于死亡的抵触和恐惧,而让生命在其弥留之际不得安宁,甚至不得不承受额外的痛苦呢?

   事实上,在死亡这个命题上,首先应该明确的常识是,死亡其实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是任何生命的归宿。生老病死更是无法违逆的自然规律,无论医学如何进步,人总要面临死亡。相比一味的恐惧死亡,人们其实更应去了解、学习如何与死亡相处。毕竟,死亡本身也是生命中的一个必经历程,真正意义上对于生命的敬畏,当然不能也不可能把这一关键环节剔除出去。

   当然,一定会有人问,莫非在死亡面前,医疗就该束手无策,作壁上观吗?事实上,假如认为医疗仅仅是延续肉体甚或心跳、呼吸这类生命体征意义上的生命,这的确是对医疗救死扶伤的误读。医疗的根本目的绝非延续体征意义上的生命,而是维持真正有尊严有质量的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假如根本无法维持生命应有的尊严,甚至违背生命主体的意志,使用过度的医疗手段去和死神争夺生命,其实是对自然规律的违逆。而从生命的尊严本身来看,也应包括死亡的尊严,弥留之际,不能安静地离去,却被插满了导管和呼吸机,还要承受心脏起搏器冲击,即便能暂时延长一下生命体征,恐怕也很难说是尊重了逝者的生命尊严。

   生命诚可贵,让生命更好的延续,当然是对生命的应有敬畏。但是,从医学伦理的角度来看,同样需要尊重生命规律,敬畏包括死亡在内的一切生命进程。如何认识并接受死亡,更应成为贯穿人们一生的生命教育。相比被插满导管的身体,面对死亡不再慌张失措,才更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在生命与死亡这些自然规律面前,医疗手段也更应承认自身局限性,而不是在延续生命体征上无谓逞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学博士拒绝“救死”之我见
学会告别:你希望自己如何死去?
选择与尊严
生命需要尊严
第522期 | 死,也要有尊严
让每个生命有尊严谢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