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规避网络危险家长该怎么做?


记者 付怡

近日,一种死亡游戏在多个社交平台出现。“蓝×游戏”最先出现在俄罗斯,游戏内容涉嫌通过“做任务”的形式诱导参与者自杀。而据网友爆料,最近这种游戏可能已经流入中国。记者了解到,广州已经有学校警告学生注意网络安全,不要加入此类QQ群或贴吧。有网友对游戏显得不可理解,态度充满了调侃:“一定是老师作业布置得太少。”

虽然网友调侃,但很多家长对此却态度认真。为了帮助孩子规避网络危险信息,家长们各出奇招,而孩子们却是“见招拆招”。

现象:为让孩子避“网害”,家长各出奇招

“蓝×”的50项挑战任务中,有一项是每天凌晨固定时间起床。有网友发现,在我国社交网络上,也出现了类似的群。不过,腾讯及百度等平台已开始着力查删以游戏内容和代称为关键词建立的群组和贴吧等。

记者了解到,广州已有学校向学生警告不要加入此类网络组织。

除了这种高危险性的游戏,也有家长表示,孩子们现在几乎人手一部手机,还会玩时下流行的手机游戏,因为其他同学都在玩,孩子经常被拉进一些莫名其妙的群里。

为了让孩子远离此类“网害”,家长们可谓是绞尽脑汁与孩子“斗智斗勇”。初中生玲玲的妈妈说,因为玩游戏,孩子加入的群不少,有兼职的、色情暴力的,“最多的时候有一百多个群,我总是偷偷给她退群。我现在担心一个没注意,她就被拉进不良群里。”

而张女士却感叹:“退群赶不上加群速度快。”她表示,孩子有好几个QQ号,为了防止家长“搜查”,“东躲西藏,防不胜防。我才搞到上一个号的密码,他就转战下一个号了”。

为了躲避家长的“搜查”,孩子们玩起“反侦察”。据家长反映,孩子们有给手机设密码的,有设置声控开关的,更有“软磨硬泡”拉着家长一起玩游戏的。

建议:相信孩子的判断力, 多沟通别逼迫

记者了解到,各种网络诈骗、网友伤害事件都让家长们忧心网络世界的潜在危险。

那么,家长能否因为关心孩子,就将查看孩子手机、日记等行为合理化呢?心理专家于东辉表示,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可以理解,但是对于青少年,很多事情是宜疏不宜堵的,“要学会相信孩子,相信他们的判断力”。

他表示,家长可以事先告诉孩子哪些东西不能碰,哪些东西不要看,剩下的事情则交给孩子自己去判断。一旦发现了问题,父母要做的是跟孩子沟通,而不是逼迫。“如果孩子说喜欢一个游戏,父母不要直接禁止不让玩,因为孩子是很难抵抗群体压力的,如果别的孩子都玩而他不玩,他心理上很难接受。父母可尝试着和孩子一起玩这个游戏,有了共同话题才能更好地规劝他们,帮助他们远离其中的危险因素。”

于东辉指出,在“斗智斗勇”方面,很多家长是“斗”不过孩子的,若孩子真的想对父母隐瞒什么,往往都能成功。而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和步步紧逼,会让孩子对父母的关爱产生抵触情绪,产生更多不愿意与父母分享的“秘密”。

TIPS

表面正常的孩子, 也可能有失落的内心

正如诸多网友所说,此类事件看起来并不具有吸引力,但却有孩子深陷其中,发生恶性事件。这是为什么?

于东辉表示,有些孩子虽然表现正常,但因某些原因,内心或多或少有些孤独和挫败。“这种游戏并不是一开始就要求参与者做出极端反应,它通过相对简单的指令,建立起参与者对游戏的信任和粘性,后期再加上威胁手段,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极有可能在消极的引导之下,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

有评论称,10-16岁青少年,拥有成人早已遗忘的对自由、独立的渴求,但现实的情况常常是,父母并不能真正尊重自己的意愿和想法。甚至,有的父母还存在对家庭成员的暴力行为;即使没有暴力举动,诸如孩子在学校、朋友中受到欺凌,父母没能及时正面干预。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家庭亲情已经不是一道抵御风险的安全阀,而是施加重压的冰冷机器。而在这类“死亡游戏”中,完成指定任务带来的越轨快感,以及游戏中的竞争带来的“共在感”、荣誉感和受人关注的感觉,都是失落、抑郁的孩子所迷恋的。

或许正是以上因素,使得许多在父母面前表现正常的孩子,会在某些时刻做出惊人之举,令老师和家长都意想不到。于东辉表示,每个孩子都是多面性的,既有阳光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有的家庭和学校未能将孩子阳光的一面激发出来,让他们内心受到伤害,而这类父母也往往注意不到孩子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变化。”于东辉分析。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及时求助

心理咨询师黄智敏表示,青少年一旦发现自己长期处于低落、空虚、无聊的状态,感受不到价值感和快乐时,有可能已经陷入抑郁或焦虑的心理状态。“一定要及时和家长、同学、朋友沟通,或是向专业机构寻求求助。通过他人的帮助,一步一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要在自己心理最脆弱的时候,随便听从网络上的指引,或者在网络上认识什么人,接受他的指示,而更加迷失自我。”

对于家长,她则建议,一旦发现孩子没有话跟父母说,对家人不理不睬,不交朋友,整天窝在家里,忙着上网,这样的孩子可能有社交退缩。“这需要家长具备一些心理学的知识,疏导孩子,帮孩子建立正常社交圈。若家庭的关系长期很紧张,也会形成将孩子推向死亡游戏的推力。青春期是人生第一个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发现苗头要及时求助专业人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少年抑郁总被误解为“叛逆”?!
网络心理疾病如何应对
现在青少年孩子动不动就不归该注意什么
溺爱环境下的孩子终会养成自私自利的坏毛病
网络成瘾:美国青少年大脑权威给家长的建议
热点评论 | 给孩子优质陪伴,与手机保持“距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