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英坩埚龙头,欧晶科技:技术领先 供应保障,有望实现量利齐升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国金证券 姚遥 张嘉文)

1

老牌石英坩埚龙头,IPO募资加速产能扩张

1.1 老牌石英坩埚龙头,聚焦单晶硅片配套产品及服务

公司成立于2011年,成立初期主营石英坩埚产品业务,2015年收购欧通科技(硅材料清洗服务)与欧川科技(切削液处理服务),主营业务进一步拓展;2016年,为满足下游客户需要,公司开始提供综合水处理服务;2019 年,公司明确“立足单晶硅材料产业链,为单晶硅片厂商提供单晶硅片生产所需的配套产品及服务”的行业定位,将综合水处理服务进行了业务剥离,目前主营业务为石英坩埚产品、硅材料清洗服务和切削液处理服务。

公司主要为光伏单晶硅棒硅片的生产和辅助材料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提供配套产品及服务,具体包括石英坩埚产品、硅材料清洗服务、切削液处理服务

1)石英坩埚:公司核心业务之一,产品主要应用于光伏和半导体领域,是用来盛放多晶硅原料或单晶回收料的消耗性石英器件。公司以石英坩埚产品起家,2011年启动石英坩埚的研发与小批量生产,2014年实现26英寸太阳能石英坩埚量产,目前已完成40英寸太阳能级石英坩埚及 32 英寸半导体级石英坩埚的研发工作,36 英寸太阳能级石英坩埚和 28 英寸半导体级石英坩埚已正式量产供货。

2)硅材料清洗服务:公司另一核心业务,主要对单晶硅拉棒所需的多晶料进行加工清洗,并对单晶硅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头尾、边皮、埚底等硅材料进行回收清洗,处理后的产品再供给硅单晶/多晶企业使用,其目的是使硅材料表面清洁无杂质污染,从而保证硅材料纯度及品质。

3)切削液处理服务:对使用后的硅片切削液的回收利用,去除切割后DW冷却切削液中的杂质,并补充新的切削液及去离子水,进而得到符合要求的DW冷却切削液,从而实现多次利用。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由余姚恒星(主营金属软管及软管接头生产)、华科新能(主营机电设备安装和节能环保及设备运维管理)、万兆慧谷(主营房地产开发、房屋租赁,主要产品服务为万兆慧谷大厦运营)合计持有75%股份,无实际控制人。

公司下设五家子公司,欧通科技负责硅材料清洗与切削液处理服务,欧川科技和欧清科技负责切削液处理服务。

聚焦石英坩埚产品与硅材料清洗业务。公司2011年建立后即以石英坩埚作为主要业务,2021年石英坩埚产品贡献收入35.57%,贡献毛利51.59%。硅材料清洗为公司另一主要业务,2021年营收占比50.40%,毛利占比37.34%。

IPO募资加速产能扩张。公司IPO项目募集资金净额4.3亿元,募投资金主要用于高品质石英制品项目、循环利用工业硅项目等四个项目:

1)高品质石英制品项目:预计投资额1.8亿元,项目建设期2年,项目建成后,将公司原有的4条落后生产线将升级成国际水平的太阳能级石英制品生产线,并新增2条半导体级石英坩埚生产线,石英坩埚产能进一步扩张。

2)循环利用工业硅项目:预计投资额1.5亿元,项目建设期1年,项目建成后,将以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降低公司人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扩大产能,并保障清洗服务的稳定一致性。

1.2 业绩高增,坩埚毛利率持续提升

2016年以来公司受益于半导体与光伏行业高速发展,经营业绩持续高增。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8亿元,同比增长51.53%;实现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56.86%。业绩增长主要由于光伏行业需求旺盛、硅片企业积极扩产,公司石英坩埚产品、硅材料清洗服务、切削液处理服务显著受益。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9亿元,同比增长46.8%,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34.4%。

大尺寸占比提升、坩埚价格传导石英砂涨幅,坩埚业务毛利率向上。2021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6.26%/15.73%,2022年前三季度提升至28.25%/16.47%,主要由于坩埚业务毛利率持续提升:1)大尺寸坩埚占比持续提升,2021年大尺寸坩埚出货占比提升带动坩埚均价同比上升41%;2)石英坩埚价格涨幅滞后于原材料石英砂价格涨幅,公司石英坩埚业务毛利率逐季修复。

公司费用管控能力不断提高,期间费用率由2019年的9.42%下降至2021年的8.18%,2022Q1-Q3进一步下降至6.8%。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1年研发费用3014万元,同比增加35.06%,2022Q1-Q3进一步增加至3072万元。

2

坩埚:技术领先+供应保障,有望实现“量利齐升”

2.1 量增:光伏高景气带动需求增长,内层砂紧缺或提升耗量

在单晶硅片的生产过程中,石英坩埚主要用于盛装熔融硅并制成后续工序所需晶棒,由于单晶硅片的纯度要求,石英坩埚一次或几次加热拉晶完成后即报废,需要定期更换,属于消耗性器皿。

近年光伏成本快速下降,2021年全球晶硅光伏发电项目加权平均发电成本已下降至约0.048美元/度,已经低于欧洲27国工业电价(0.102-0.301 USD/kWh)和居民电价(0.115-0.382 USD/kWh),光伏平价时代全面来临。

2021年起,在平价、疫情、双碳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球新能源“潜在需求规模”急速扩张,光伏成为全球绝大部分地区最低成本电源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在各国将“加速清洁能源转型、提升能源独立性”提升到战略诉求高度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光伏需求将持续维持高增长,预计中性情境下2022-2024年全球新增装机分别为230/350/450GW,同比增速35.3%/52.2%/28.6%,CARG达38.3%。

随着光伏需求快速提升,2021年以来隆基绿能、TCL中环、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龙头硅片企业均进行了硅棒产能扩建,据公开信息,2021年以来已规划建设单晶硅棒项目超过600GW,硅棒产能扩张推动坩埚需求维持高景气。

N型放量提升坩埚耗量。目前P型单晶电池量产转化效率已接近理论极限,N型电池量产效率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将成为下一代主流电池技术,N型硅片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N型硅片相比P型硅片在氧含量、少子寿命、纯度等方面要求更高,N型硅棒拉制时长明显短于P型硅棒,据行业调研,目前P型硅棒拉晶时长可达300~400小时,而N型硅棒拉晶时长仅200~250小时。随N型技术放量,坩埚耗量有望提升。

随硅料供给释放,硅片环节开工率有望逐步提升,预计2022-2024年单晶硅片需求302/446/585GW;按照P型坩埚使用寿命330小时、N型坩埚使用寿命200~250小时测算,随N型渗透率提升,石英坩埚平均使用寿命将略下降,带来耗量提升。综合考虑硅片需求及耗量提升,预计2022-2024年石英坩埚需求为65/90/112万只,CARG达32%。

石英坩埚主要使用电弧法生产,核心原材料为高纯石英砂,2021年公司坩埚生产成本中高纯石英砂占比约62%。

坩埚内层砂品质要求高,目前多使用进口产品。石英坩埚有内外两层结构,外层是高气泡密度的区域,称为气泡复合层;内层是一层3~5mm 的透明层,称为气泡空乏层(透明层),直接接触硅液。

气泡空乏层的存在使坩埚与溶液接触区的气泡密度降低,从而改善单晶生长的成功率及晶棒品质。由于直接接触硅液,内层坩埚使用的高纯砂纯度要求达到4N8(>99.998%),且在气泡表现、品质稳定性方面也有较高要求,目前坩埚内层砂主要使用美国西比科、挪威 TQC的进口产品。

矿源直接影响高纯石英砂的产品质量及扩产可行性,海外石英砂企业扩产规划较少。美国西比科、挪威 TQC基本依赖美国的斯普鲁斯派恩矿床,该矿床属于花岗伟晶岩(白岗岩),具有储量大、杂质少、气泡表现好、矿石品质稳定等优点,但石英含量较低,开采时会伴随产生大量其他副产品,考虑开采经济性,海外企业扩产意愿较低。

石英股份等国内企业使用印度等地的脉石英矿源,品质稳定性略差,在杂质含量、稳定性等方面尚与进口产品有一定差异,目前大部分国产砂仅可用于坩埚外层,仅石英股份的部分产品可用于坩埚中内层。

随石英坩埚大尺寸推进,预计单个石英坩埚耗砂量略有提升,预计2022-2024年坩埚用高纯石英砂需求6.6/9.5/12.7万吨。由于高品质原矿资源稀缺、海外企业扩产意愿较低,近年石英砂供给增量有限,尤其是高品质内层砂,预计2022-2024年进口砂存在供需缺口-0.1/-0.5/-0.4万吨。

内层砂供给紧张或提升坩埚耗量。若内层石英砂供给出现缺口,无法保障进口石英砂供应的硅片企业将逐步妥协使用品质较差的坩埚(内层砂比例低、国产外层砂比例高),以维持开工率。但使用较多低品质砂比例的坩埚在使用后期会因杂质、气泡等问题影响单晶硅的质量,硅片企业为保障产品质量只能提早更换坩埚,坩埚的有效使用寿命大幅降低。

据产业调研,使用尤尼明等进口石英砂做内壁的坩埚使用寿命可达300小时以上,而使用较差石英砂的坩埚使用寿命低至200小时左右。

坩埚寿命降低将直接导致坩埚耗量提升,若坩埚平均使用寿命降低17%至250小时,2023年坩埚需求将增长20%至109万只,极端情境下或出现坩埚供给紧张。

IPO募资扩产尽享行业增量。公司现有10条太阳能级石英坩埚及其他石英制品生产线,募投项目将其中 4 条产能较小、设备设施较为落后的生产线升级为达到国际水平的太阳能级石英制品生产线,同时扩建 2 条半导体级石英坩埚生产线,随规划产线陆续达产,公司2023年产能有望提升至20条产线,行业份额进一步提升。

2.2 利升:技术领先+锁定内层砂保障品质,有望充分甚至超额传导成本上涨

石英坩埚直接影响单晶拉制品质和成本,产品质量要求高。石英坩埚直接与硅液接触,若其生产过程中未能有效控制杂质、气泡,易影响拉晶质量,甚至导致拉晶失败、投料报废,单根单晶硅棒报废直接损失在5 万元以上,拉晶失败还将造成本批次其他产品非硅成本上升,若出现漏硅将影响热场,造成的损失更为巨大。

由于单晶硅片对纯度要求高、且单次拉晶成本较高,石英坩埚在纯度、气泡表现、品质稳定性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

杂质:杂质会对单晶性能和成品率造成直接影响,因此与硅熔体直接接触的石英坩埚的杂质含量至关重要。坩埚杂质过高往往会带来石英坩埚析晶(杂质离子局部集聚后导致粘度降低),如果析晶靠近内表面,局部的析晶壳层过厚则极易脱落,导致单晶拉制无法继续;如果外壁形成较厚的析晶,极易发生底部或者弧度的鼓包现象;如果析晶贯穿坩埚本体,容易引起漏硅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气泡:高纯石英砂本身含有气液包裹体,拉晶过程中与硅液接触的坩埚内表面不断向硅液中熔解,伴随着透明层中的微气泡不断长大,靠近最内表面的气泡破裂,硅液释放石英微颗粒以及微气泡,其中的杂质会以微颗粒以及微气泡的形式伴随着硅液流遍整个硅熔体,直接影响到硅的成晶(整棒率、成晶率、加热时间、直接加工成本等)以及单晶硅的质量(穿孔片、黑芯片等)。

公司技术优势1:“气泡抑制层”提升使用寿命,使用寿命大幅领先行业。公司石英坩埚采用特殊工艺制作,使用前内表层气泡含量低,使用中内表层气泡破裂现象极少,且在最内表层存在一层“气泡抑制层”(如下图绿线所示),可保证长时间拉晶品质。

得益于公司的技术优势及对主要原材料高品质石英砂的质量把控,公司坩埚产品能在不影响硅片纯度的情况下提供相较于同业更长的使用时间,进一步提升拉晶棒数。

国内企业开发的长寿命石英坩埚连续拉晶时间一般在200小时以上,公司研发的太阳能工程强化坩埚平均拉晶时间在300~350小时,极限实验寿命可突破500小时。

公司技术优势2:大尺寸坩埚技术行业领先,积极扩产满足下游需求。据CPIA,2020年182及210大尺寸硅片渗透率仅为4.5%,2021年迅速上升至45%,预计2022年182及210大尺寸硅片占比将达到75%。

大尺寸坩埚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硅片的生产效率,随着下游硅片向着大尺寸方向发展,大尺寸坩埚渗透率也将逐步提升。

由于大尺寸坩埚对供电系统电压需求的压力较大、自动化要求较高,大尺寸坩埚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

公司是为数不多的具备量产大尺寸石英坩埚能力的厂商之一,目前已完成40英寸太阳能级石英坩埚及32英寸半导体级石英坩埚的研发工作,36 英寸太阳能级石英坩埚和28 英寸半导体级石英坩埚已正式量产并为下游客户供货。

2021年公司28英寸以上大尺寸坩埚销量占比由从2019年的0.85%提升到40.06%,其中37英寸占比达到21.9%。

公司积极扩张大尺寸坩埚产能,2021年在宁夏银川建设年产8万只大尺寸石英坩埚项目配套TCL中环银川65GW G12大尺寸硅片项目,随中环产能逐步释放,公司大尺寸坩埚优势有望进一步凸显。

锁定内层砂供给保障品质,有望充分甚至超额传导原材料成本上涨。大尺寸坩埚对石英砂纯度要求更高,为保障原材料供给,公司与主要的高纯石英砂供应商长期保持战略合作关系。

据招股说明书披露,公司与美国西比科中国代理商北京雅博、石英股份的战略合作框架分别签至2024年底、2026年底,公司与北京雅博签署的2022-2024年石英砂采购合同总价款为4.3亿元,按照2021年公司进口石英砂均价测算,此合同锁定超过1万吨进口砂供给。

在进口砂及高品质石英坩埚紧缺的背景下,公司有望凭借领先的技术、稳健的原材料供应保障、优质的产品品质,充分甚至超额传导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保持盈利优势。

此外,公司在保障品质的前提下提升进口砂利用率、降低进口砂占比。公司使用返洗砂提升进口砂利用率,集中回收在石英坩埚预成型过程中未发生熔融状态的进口高纯石英砂,提纯加工后循环用于石英坩埚外表层。2021年,公司单只石英坩埚中进口砂+返洗砂耗量占比由2019年的99.23%降低42.11%。

2.3 深度绑定头部客户,拓展新客助力份额提升

单晶硅片生产企业对石英坩埚及相关配套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企业经过采购意向达成、检测标准沟通一致之后,仍需通过送样测试等多重程序,并按要求提供相关产品的测试报告、认证证书等,以证明其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厂商售后服务能力,才能成为合格供应商。

单晶硅生产企业倾向于选择行业内口碑较好的供应商,并与其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石英坩埚环节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头部坩埚厂商大部分与下游主流单晶硅片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石英坩埚下游光伏硅片环节为双寡头格局,公司成立起即与龙头之一TCL中环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针对石英坩埚产品、硅材料清洗服务、切削液处理服务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公司通过多方面优势绑定头部客户,与其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可充分保障产能消化,同时借助TCL中环的龙头地位在原材料采购环节具有更强的话语权。

1)稳定的产品服务供应及质量保证:公司向TCL中环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占其成本比例很低(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披露,三项业务仅占TCL中环非硅成本的8%),但对单晶硅棒和硅片的成品质量影响却较大。公司自2011年起即与TCL中环进行业务合作,多年稳定合作为公司产品和服务质量提供背书。

2)就近建厂降低成本费用、提供快速响应:公司坩埚工厂与TCL中环工厂距离近,硅材料清洗业务在中环光伏厂区内租赁场地开展,相比其他供应商可节省运输费用、快速响应需求。

3)多业务协同:公司通过坩埚、硅材料清洗、切削液处理业务多维度满足光伏单晶硅片环节生产需要,TCL中环可相对集中采购同一厂商的多种相关产品和服务,有助于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其沟通效率。

公司在维护现有客户的同时也积极开拓其他光伏及半导体单晶硅客户,与硅片领域知名企业有研半导体、包头阿特斯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已进入四川永祥、宁夏协鑫、江苏协鑫、双良节能等硅片企业的供应商体系,并签署了《年度框架合同》。

2019年公司新增客户15家,2020年新增客户18家,2021年新增客户21家,2021年公司石英坩埚业务中非中环系客户占比提升至24.41%,开拓新客户成果显著。

3

硅材料清洗&切削液处理:绑定下游龙头,自动化助力降本

公司2015年收购欧通科技,主营业务增加硅材料清洗和切削液处理服务,完善单晶硅产业链配套服务,目前为TCL中环硅材料清洗和切削液处理业务的主要供应商。

硅材料清洗服务:对单晶硅拉棒所需的多晶料进行加工清洗,并对单晶硅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头尾、边皮、埚底等硅材料进行回收清洗,保证生产中硅材料的品质。公司目前硅材料清洗服务主要包括回收单晶硅清洗服务和原生多晶硅清洗服务。

切削液处理:金刚线切割时需要冷却切削液进行冷却,公司的切削液处理服务主要将切割后的硅片冷却切削液中杂质去除,并补充新的切削液及去离子水,进而得到符合要求的硅片冷却切削液,从而实现多次利用。

行业特点1:多与下游厂商生产基地重合,具有一定的客户壁垒。

1)客户联系紧密:在硅材料清洗服务和切削液处理服务领域,由于单晶硅生产企业对该类型服务有较强的个性化需求,需与供应商进行密切的配合,根据生产情况不断调整和改善服务流程。

2)企业多与下游厂商生产基地高度重合:硅材料价值高,在光伏厂区内组织清洗便于管控,可以减少运输成本、防止二次污染,因此硅材料清洗企业地理分布多与下游单晶硅材料生产企业一致,多分布在工业用电价格较低的区域,如内蒙、宁夏、新疆、云南等地。单晶硅棒是连续作业,需要规格、质量稳定的切削液,由于工艺流程的限制,目前主流切削液处理均为车间在线循环处理,因此切削液企业的地理分布也与硅片制造企业的生产基地高度重合。

行业特点2:需紧跟下游需求进行技术与工艺升级,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

多晶硅是优良的半导体材料,微量的杂质即对其导电性产生巨大影响,硅材料清洗作为单晶硅生产的重要环节,需要很高的车间环境洁净等级,若清洗的硅料出现问题,会造成单根单晶硅棒报废,直接损失在5万元以上,因此行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

在切削液处理领域,企业需持续跟踪单晶硅生产企业产品日常使用情况,根据金刚线性能、切削液性能及成分进行设备调试和参数设置,需要长期的技术沉淀,同时也需要强大的研发能力、生产工艺能力,具有一定技术壁垒。

行业特点3:硅材料清洗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工成本占比高。目前国内硅材料清洗领域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自动化水平较低,只有少数行业领先企业在部分重要工序上引进了自动化设备,其他中小企业基本属于手工作业,自动化水平有待提升。

公司优势1:绑定下游龙头企业。公司自2015年布局硅材料清洗及切削液处理业务起即与TCL中环合作,2016-2021年陆续为其天津、江苏、天津、宁夏多个厂区提供相关业务,2019 年以来,公司与中环系客户针对硅材料清洗服务、切削液处理服务分别签订了五年至十年期不等的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环及其关联方对公司的采购金额占其同类采购总额的90%~100%。

公司硅材料清洗、切削液处理业务销量与TCL中环硅片产量存在匹配性,随着TCL中环硅片出货量提升,公司硅材料清洗、切削液处理业务销量有望持续提升。

公司硅材料清洗业务销量与TCL中环光伏硅片产量存在匹配性(一根单晶硅棒约有三分之一的部分需要进行回收清洗),硅片产量越大,回收单晶料产生的越多,需要清洗量也越大;此外,TCL中环推出的G12大尺寸硅片相对于此前主流硅片的回收单晶料比例有所提高,随着G12 系列等大尺寸硅片占比提升,公司回收单晶料的清洗销量有望持续增长。

公司切削液处理业务销量与TCL中环光伏硅片产量也存在匹配关系,硅片产量越大,公司切削液销量越大。

公司优势2:自动化+工艺升级助力降本。硅材料清洗业务方面,公司致力于实现全自动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切削液处理业务方面,公司基于单晶硅产业链的技术更迭进行技术及工艺升级,可将切削液电导率、PH 值以及浊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较离线切割硅片的良率提升 1%以上,切削液有效成分的回收率超过 70%。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4.1 盈利预测及关键假设

1.石英坩埚: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坩埚产品实现营收7.9、19.2、27.7亿元,实现毛利率27.7%、23.7%、23%,单位毛利呈上升趋势。关键假设如下:

1)销量:光伏行业持续高景气,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230/350/450GW,CARG达38.3%,在此带动下硅片环节大规模扩产,石英坩埚持续高景气。

公司募投项目积极扩产,预计2023年可具有20条石英坩埚产线,同时绑定下游龙头硅片企业、积极开拓新客户,有望凭借产品质量及原材料供应保障优势提升市占率,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销量10.5、16.2、22万只,同比提升25%、54%、36%。

2)盈利:高纯石英砂供应紧张推动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考虑到石英坩埚在硅片生产成本中占比较低(坩埚含税价1.5万对应占比仅2.2%),下游需求旺盛背景下公司有望凭借产品质量及供应保障及时顺价,预计公司2022-2024年坩埚不含税均价0.75、1.18、1.26万元/只;同时考虑公司技术进步带来中内层砂占比下降,预计公司盈利能力维持较高水平,2022-2024年石英坩埚毛利率为27.7%、23.7%、23%,单位盈利呈上升趋势。

2. 硅材料清洗&切削液处理业务: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硅材料清洗、切削液处理业务销量增速与TCL中环出货量增速基本一致,产品售价因规模提升略有下滑,但同时考虑规模效应、自动化水平提升带来的成本下降,预计盈利能力基本维持稳定。

3.费用率:考虑到公司处于客户拓展阶段,预计公司销售费用率略有上升至0.3%/0.25%/0.2%;考虑到IPO发行费用及收入提升带来的规模效应,预计公司管理费用率为3.2%/2.2%/2%;预计公司研发费用率稳定在3.3%。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2.36、4.51、6.61亿元,同比提升76.6%、91.4%、46.5%,对应EPS为1.72、3.28、4.81元/股。

4.2 估值

我们采用PE估值法,选取天宜上佳、金博股份、中信博3家辅材龙头为可比公司,2022-2024年3家可比公司的平均PE分别为102、32、22倍。

我们认为,光伏需求高增带动坩埚持续高景气,公司绑定下游龙头企业,同时积极开拓新客户,有望凭借产品质量及原材料供应保障优势提升市占,保持高速增长。

参考可比公司估值,考虑到公司石英坩埚业务有望实现“量利齐升”,给予公司2023年32倍PE估值,目标价105元/股。

5
风险提示

客户高度集中风险:公司下游客户高度集中,2019-2021年第一大客户TCL中环销售收入占比达87%、91%、89%,如果TCL中环与公司合作关系发生变化,将对公司生产经营及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原材料价格波动及供应风险:公司高纯石英砂采购金额占比较高,目前全球能够批量供应高等级太阳能及半导体用高纯石英砂的企业较少,挪威、俄罗斯、德国、日本、中国等企业虽然具有高纯砂的提纯技术,但产量有限,且部分超高纯产品未能达到美国西比科纯度水平,若出现原料供应紧张或产能不足,行业高纯石英砂原料将出现短缺,将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石英坩埚产品销量下降风险:随坩埚平均尺寸及寿命提升,下游客户坩埚单位耗量减少,如公司业务扩张速度不及坩埚寿命增长速度,可能导致公司坩埚产品销量下降,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产品价格波动风险:随着光伏行业降本持续推进,公司硅材料清洗&切削液处理业务存在为抢占更大市场份额进行降价的可能,如果公司不能持续保持质量及成本优势,或对产品主动降价,可能对盈利产生不利影响。

——————————————————

报告属于原作者,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报告来自:远瞻智库-为三亿人打造的有用知识平台|报告下载|战略报告|管理报告|行业报告|精选报告|论文参考资料|远瞻智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欧晶科技十大看点 / 股友WvGneZ
生产多晶硅片级产业链的工艺流程 看产污环节
强势股特征3.8:重申,一个龙头!!
石英坩埚价格暴涨!会成为下一个硅料吗?
高纯石英砂,还会疯狂多久?
铸锭多晶硅材料制备技术变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