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索辰科技:多学科设计核心,数字孪生基座,国产CAE龙头空间广阔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建投证券,任宏道)

公司简介

公司是专业的 CAE 软件供应商,产品系列及客户范围持续扩张

公司成立十多年来,专注于 CAE 软件的研发、销售和服务,产品系列不断拓展,军工领域客户范围持续 扩张。索辰有限成立于 2006 年 2 月 24 日,基于创始团队多年来在 CAE 行业积累的技术与工程应用经验,2010 年发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流体、结构、电磁仿真软件,随后陆续发布声学、光学、测控、多学科等软件产品 并持续迭代更新。公司抓住军工领域的软件国产化机遇,下游客户不断增加,现有客户已涵盖除中国兵工集团 以外的九大军工集团,积累了良好口碑。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工程仿真软件和仿真产品开发两大类,可提供不同学科的仿真模拟计算以及定制化开发 服务。公司工程仿真软件可进一步分为单一学科仿真软件、多学科仿真软件和工程仿真优化系统,可实现流体、 结构、声学、电磁、光学、测控等学科的仿真以及热-结构耦合、热-流体-结构耦合、热-结构-光学耦合仿真等多 学科仿真,工程仿真优化系统可实现产品设计生产全周期的仿真驱动,提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 公司还可以根据细分工程领域客户的具体需求,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仿真解决方案。

公司设立员工持股平台激发员工动力,各地子公司提供本地化服务

董事长陈灏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曾在国内外仿真软件行业龙头企业任重要职位。董事长陈灏 直接持有公司 26.62%的股份,并通过直接持股并担任宁波辰识、宁波普辰、上海索汇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分别控 制公司股份总数的 8.04%、7.04%、1.52%,合计控制公司 43.22%的股份。陈灏在历任美国仿真软件龙头 ANSYS 上海代表处华南区总经理、销售副总裁以及安世亚太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销售副总裁,在 CAE 软件行业深耕 多年,对行业供给与需求两侧均有深入理解,为公司发展指明方向。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在不同学科领域具有丰富工作经验,为公司产品系列化发展奠定人才基础。核心技术人 员除董事长陈灏以外,董事、副总经理王普勇曾任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副主任,监事原力担任蓬天信息系统(北 京)有限公司副总裁,总裁助理、技术总监张志刚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发 总监李季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级研发工程师,高级研发工程师王瑞洁曾任西北工业大学助理教授、香 港科技大学访问学者。公司核心技术人员专注于超算、光学、结构等仿真软件重要学科领域,为公司提供技术 保障。 公司设立两个员工持股平台,实施股权激励彰显发展信心。宁波辰识和上海索汇为公司的员工持股平台, 对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影响的管理和技术骨干形成有效激励, 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有助于公司长期稳定发展。

公司依托多个分公司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本地化服务,设立海外子公司拓展海外市场。公司拥有北京、南京、 西安和成都四个分公司,辐射军工集团及科研院所客户所在地,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技 术服务。此外公司还设立了三家境外子公司,分别为香港索辰、美国子公司和 Fasmoe(英国子公司),香港索 辰从事软件销售及咨询服务,美国和英国子公司主要负责技术开发等工作,其中 Fasmoe 目前尚未实际开展经营。 境外子公司的设立有利于公司海外市场的开拓,未来公司在具有国际竞争力后有望形成出口业务。

财务状况:两板块业务营收快速增长,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公司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归母净利润稳步提升。公司营业收入从 2019 年的 1.16 亿元提升至 2022 年的 2.68 亿元,CAGR 达到 32.20%,其中 2020 年和 2022 年的增速较高,2020 年工程仿真软件的收入增速达到 85.44%, 2022 年仿真产品开发收入增速高达 127.51%,显著拉动了全年的收入,2021 年老客户对工程仿真软件的复购金 额较低因此营收增速较低。公司研发投入较大,因此归母净利润未得到充分释放,2020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扭亏 为盈,2022 年提高到 0.54 亿元,2020-2022 年 CAGR 为 28.33%。2023Q1 公司营收同比小幅增长,实现收入 714 万元(+0.04%),研发投入增加、无形资产摊销增加以及政府补助确认减少导致归母净利润为负数。随着下游军 工领域软件国产化替代的加速以及公司客户范围的扩张,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有望持续增长。

分业务看,工程仿真软件贡献了公司大部分的营收及毛利。 2019-2021 年工程仿真软件贡献了 57%以上的营收,毛利贡献占比 90%左右,其中流体仿真软件和结构仿真软件的合计营收占单一学科仿真软件的比例超过 55%,公司产品的复杂度、集成度不断提升,多学科仿真软件收入 2019-2021CAGR 达到 74.29%。2022 年部分 客户仿真产品开发业务需求增多,工程仿真软件营收占比下降到 50%左右,但毛利占比仍超过 75%。

分客户看,军工领域国有单位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民营企业营收占比持续提升。公司目前的客户群体主 要为国有单位和民营企业,国有单位贡献 80%以上的营收,其中占比最高的为军工单位客户,特别是航空航天 领域客户,其次为科研院所。2019-2021 年,来自军工单位及科研院所的收入占比缓慢下降,这是因为公司产品 拓展初期主要针对国防军工领域,随着公司产品成熟度的提升和公司市场影响力的扩大,公司逐步加强在国有 和民营企业中的市场开拓力度,来自非国防科技领域的收入提升。

工程仿真软件的毛利率显著高于仿真产品开发业务,二者的结构变化导致公司综合毛利率波动较大。工程 仿真软件的毛利率高于 95%,因为软件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产品前期的开发投入主要体现在研发费用中,销 售成本较低,毛利率高。公司仿真产品开发业务通常为客户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产品,需要采购一定金额的如服务器等的硬件设备,导致各期营业成本中,原材料占比相对较高,部分客户的产品需要配套其他类型的软件 模块,如射频信息采集系统、虚拟 PC 系统、多媒体釆集软件、网络准入管理系统等,需要将对应模块委外采 购,因此仿真产品开发业务毛利率较低。

公司规模效应逐渐凸显,三费费率逐年下降。2019-2022 年,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稳中有升, 而营收大幅增长,因此三费费率出现显著下降,从 2019 年的 28.52%下降到 2022 年的 15.86%,公司控制成本的 能力持续提升。因为公司营业收入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营业收入金额较少,收入主要 集中在第四季度,但各项费用在年内相对均匀发生,因此公司 2023Q1 费用率较高。

公司注重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和研发人员占比高。2022 年公司研发费用为 0.88 亿元,同比增长 43.43%, 研发费用率高达 32.68%,2023Q1 研发费用为 0.18 亿元,同比增长 41.29%。公司建立了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 研发队伍,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公司研发人员为 129 人,占员工总数的比重为 63.86%,其中,硕士及以 上学历人数为 61 人(博士 25 人),占研发人员比重为 47.29%。公司的核心技术团队涵盖数学、物理、计算机、工程学等多领域的资深人才,拥有丰富的学术知识与研发创新经验,对行业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具有深刻 认知及判断,保障了公司核心技术的持续研发创新。

公司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较高,占用一定资金,但整体来看现金流状况健康。公司主要客户为军工单位和 科研院所,采购及结算周期较长,因此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余额较大,公司在 2019 年和 2021 年增资,使得短 期借款维持低位,2023 年公司成功上市,补充了流动资金,有效缓解了公司现金流压力。

行业分析

工业软件与工业要素密切结合,赋能工业各个环节实现降本增效

工业软件是指专用于或主要用于工业领域,为提高工业企业研发、制造、生产管理水平和工业装备性能的 软件。工业软件是将工业技术软件化,即工业技术、工艺经验、制造知识和方法的显性化、数字化和系统化, 是工业生产提质增效的重要工具。 工业软件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各个要素和环节之中。工业软件与业务流程、工业产品、工业装备密切结合, 全面支撑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在研发设计环节,工业软件不断推动企业向研发主 体多元化、研发流程并行化、研发手段数字化、工业技术数字化转变;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生产制造软件的深 度应用,使生产呈现敏捷化、柔性化、绿色化、智能化的特点,加强了企业信息化的集成度,提高了产品质量 和生产制造的快速响应能力;在企业经营管理上,推动企业管理思想软件化、企业决策科学化、部门工作协同 化,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不同类型的工业软件在产业链中有不同的应用侧重点,显著提升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效率。研发设计类工业 软件主要用于产品的研发设计阶段,主要作用是提升企业在产品研发工作领域的能力和效率,该类软件具有集 中度高、开发难度大、开发周期长、资金需求高等特征;生产制造类工业软件主要用于产品制造、加工、组装 阶段,主要在工业产品生产和制造过程中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决策,负责生产管理、物料管理、质量管理、 设备管理、能耗管理等;经营管理类软件应用领域较广,主要集中在产品制造、营销和售后服务中作用是企业 内部的管理和协作,实现业务流程信息化,用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治理水平和运营效率;运维服务类软件是专门 针对生产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的系统,主要目的是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运维成本。

CAE 软件是工业软件皇冠上的明珠,广泛应用于汽车、国防军工等行业

CAE 软件主要用于产品研发设计阶段,可实现对结构、流体、电磁等物理场的模拟仿真。计算机辅助工程 (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CAE),是指在产品/工程设计阶段用计算机软件对产品/工程项目的工作状态、 行为进行基于物理模型的模拟,来预测其功能可用性、可靠性、效率和安全性等,实现产品/工程的设计优化, 保证产品/工程达到预期功能并满足各种性能指标。按其研究的物理场,可分为结构、流体、电磁、声学、光学 等以及多学科耦合的模拟仿真。因其涉及学科广泛、模型复杂,被誉为“工业软件皇冠上的明珠”。 CAE 软件分为前处理、求解器和后处理三大模块,其中求解器为 CAE 软件的核心。CAE 软件的使用过程 通常包含前处理、求解计算与后处理三个阶段。前处理过程中,用户在 GUI 为求解器提供/生成实际的几何模型 和空间网格,选择物理模型和数值求解算法及其参数,根据实际工况设置求解的边界条件;求解器旨在求解数 学物理模型对应的方程,可基于不同的计算策略,利用有限差分法、有限体积法、直接模拟蒙特卡洛方法、分 子动力学等求解方法,来求解复杂的 N-S 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等,求解器决定了仿真模型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 率;求解过程结束后,后处理模块可以为客户提供可视化的界面,对模拟结果进行提取、分析和多方式的展示。

CAE 软件主要用于汽车、国防军工、电子电气、医疗设备等高端制造业。高端制造业对产品创新的要求极 高,CAE 软件涉及流体、结构、光学、声学、电磁、测控、多学科等多个方向,可满足航空航天、国防装备、 船舶海洋、重型机械、核工业、电子电器、地面交通等复杂产品或工程领域的仿真需求。汽车一直是 CAE 软件 最主要的需求终端,2021 年占比为 30.05%,国防与航空航天的市场增长最快,占比仅次于汽车,达到 24.82%, 预计 2025 年占比将达到 26.48%,其次是电子、医疗设备、工业设备等领域。

流体力学在工程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流体仿真软件可为航空航天、船舶海洋、发动机、地面交通、建筑 环境、电子器件等领域提供多类型流体仿真解决方案。流体仿真软件的典型应用场景为航空发动机流场仿真, 航空发动机内部温度高,压力大,其内部的流动属于三维、粘性、跨声速和非定常可压流动,对航空发动机内 部的温度和压力的实验测试相当困难,常用的温度和压力传感器无法承受如此高的温度和压力,流体动力学数 值模拟能准确模拟航空发动机工作时内部的流场、温度和压力,有较强的实用性。

结构仿真软件可在飞机、高速列车、航空航天、发动机、机械制造、汽车交通、船舶、土木工程、电子设 备等复杂装备的强度和动力学设计分析和优化中,发挥核心作用。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发动机开裂疲劳分析、 飞机的强度承载分析、汽车防撞杆和安全气囊的设计、卫星结构的热应力计算、电子通讯设备的振动分析、高 速碰撞、侵彻、爆炸、飞机鸟撞、跌落等。 随着我国国产民用飞机的研制与投入运营,飞机结构作为完全由我国独立自主研制的部分,其适航审定与 管理显得愈加重要。其中针对飞机结构的鸟撞问题,是航空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由于用于验证抗鸟撞设计的 鸟撞试验成本昂贵,因此,可以通过鸟撞仿真与分析,达到优化设计、安全评估和减少试验的目的。

对声学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实现机械产品的低噪声设计以及声学设备的设计,涉及的应用领域包括航空、 航天、船舶、发动机、旋转机械、轨道交通、汽车等。声学仿真软件典型的应用场景有客机发动机喷流噪声、 汽车振动噪声、动力设备气动和振动噪声、风扇噪声等仿真分析。飞机着陆时,起落架噪声在飞机产生的总噪 声中占据主体地位。声学仿真将试验经验建模与气动噪声理论中的标度定律结合,能够确定起落架噪声的各个 分量,进一步优化起落架的相关参数,以达成低噪声的设计目标。

电磁仿真软件在工程中的应用范围包括通信、微波、电磁兼容、导航等各个领域,比如雷达和天线的设计 与分析、射频和微波电路的设计,电磁干扰与电磁兼容性分析,雷达与电子干扰机仿真分析,微芯片与电子器 件的设计与仿真,材料电磁性能分析等。 孔径天线在微波和毫米波领域有广泛应用,不同应用需求对天线性能有不同要求。电磁仿真软件能准确地 模拟出所设计的天线结构的辐射图型、辐射功率及空间中瞬态和频域的电磁场分布,从而分析是否满足设计的 要求,用户可基于仿真结果进行优化改进从而代替了实物试验,缩短研发周期、大幅提高天线设计能力。

光学仿真软件在光学领域仿真的典型产品为光机设备仿真软件。光机设备是工农业生产、资源勘探、空间 探索、科学实验、监控侦察以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不可缺少的设备。先进光机设备研制过程中,采用光机耦合 仿真技术,综合考虑光学部件(如光源、镜头等)和机械部件(如镜筒、镜架、伺服电机等)之间的相互作用 和影响,获得适应苛刻工作环境下的光机设备。典型的应用场景有空间太阳望远镜、空间遥感、光刻机、手机 镜头、显微镜、光学测量设备、全息投影等相关产品设计。

测控即测量和控制,是指对现实世界物理量进行测量获取信息,再经处理后得到控制量对执行机构进行控 制的过程。测控仿真软件可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核工业等行业的联合仿真控制场景。典型应用场景有: (1)算法模拟:可以利用平台内提供的基础运算组合,实现复杂的算法,实时验证算法正确性;(2)控制系统 数字仿真:发动机、直升机、机器人、水下设备、点火控制电路等;(3)工业控制安全分析;(4)测控编程解 析分析。

CAE 行业中,市场需求最大的细分领域为结构、流体、电磁三大类。根据《索辰科技 8-1 发行人及保荐机 构关于审核问询函的回复》,经访谈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设计师张淼和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主任孙刚 两位行业专家,流体仿真市场占比约 30%、结构仿真占比约 35%、电磁仿真占比约 20%,其他仿真占比约 15%。

CAE 软件可实现对试验过程的部分替代,而试验数据的分析有助于提高仿真精度和可信度,二者相辅相成, 共同保障产品设计过程的完整性。CAE 软件所带来的核心变革是在产品全生命周期持续利用 CAE 技术实现对 试验的替代。CAE 仿真和试验是两种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的两种不同方式,如果前期概念开发、系统 及详细设计阶段产生的各项数据或模型能够快速的进行仿真分析,则可以大幅减少试验次数,有效提高设计效 率;试验结果能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增强对仿真结果的可信度,同时,对试验阶段的各种试验数据分析能有 助于仿真阶段设计参数的优化,提升仿真的精度。仿真和试验共同完成了产品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状态模拟, 保障了产品设计过程的完整性。

CAE 技术逐渐融入制造业的各个环节,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优化设计方案,因此是实现产品正 向设计、原始创新的核心工具软件。从早期设计阶段直到产品的现场使用阶段,设计人员能够运用仿真技术对 原有的实验性测试进行替代,详细的仿真分析可以节省大量设计及研发成本并提升设计效率。当产品处于早期 概念设计阶段时,开发人员可以通过 CAE 技术测试初始概念并寻求初始参数的最佳解,从而获得可靠的初步产 品设计方案;在产品系统或详细设计阶段,开发人员可以通过 CAE 技术对产品或工程方案进行模拟,从而对 产品设计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在产品制造阶段,CAE 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有助于确保成品制造的一致性,保 证产品精确度和降低成本。CAE 软件的应用能够起到优化设计方案、提升产品性能、大幅减少试验次数、提升 研发效率、缩短开发周期、降低设计风险和研发成本的效果,从而激发创新活力。

CAE 行业发展趋势:多学科协同、高性能计算以及云化模式

复杂工程问题需要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和多学科协同设计

由于工程问题实际面临的情况较为复杂,多物理场耦合的场景较多,相关物理场会互相影响,因此仿真软 件向多学科协同发展。现代工程问题常常处于力、热、电磁等多物理场的耦合作用之下,实际情况复杂。以飞行器为例,飞行器在服役过程中面临着复杂、恶劣的载荷环境,更快的速度意味着与大气层产生更剧烈的摩擦, 产生的气热动量较高,会影响飞行器的结构,进而影响其安全性。因此,热-结构耦合的多学科仿真优化是航空 航天领域常见的仿真需求,在飞行器的研发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多学科设计优化是将单个学科的分析优化同整个系统中互为耦合的其它学科的分析与优化结合起来,运用 优化原理对工程系统设计工程所包涵的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它可以相关地研究相互交互影响的现象 之间的协同作用。多学科仿真软件将多学科的仿真工具、流程与知识经验进行集成与管理,为设计师提供方案 阶段总体方案快速论证、典型设计参数的优化与仿真验证等功能,实现各学科仿真的流程化与协同化。

与高性能计算深度结合以应对快速增长的算力需求

多学科耦合、大尺度模型的快速仿真对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航天器为例,航天器设计涉及的专业多, 如结构、流体、电磁、热等,各个专业之间耦合性强,且随着航天器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整星级仿 真验证愈加复杂、频繁。在航天器设计过程中对仿真结果及时性要求高,需要针对多种计算工况快速响应、迭 代验证,通过修正设计参数,持续进行仿真计算。因此 CAE 仿真对算力的需求逐渐提升。 高性能计算可采用并行计算的方式显著提高计算效率。高性能计算可以使多个节点(计算机)以集群(互 联组)的形式协同作业,高性能集群上运行的应用程序一般使用并行算法,把一个大的计算问题根据一定的规 则分为许多小的计算单元,在集群内的不同节点上进行计算,而这些计算单元的处理结果,经过处理可合并为 原问题的最终结果,从而缩短问题的处理时间,在短时间内执行海量计算。 CAE 行业需要发展与之适配的高性能技术以提高计算效率。仿真算法要能与高性能计算融合在一起,核心 是如何把仿真算法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割到各个计算单元,然后又将各计算单元的计算结果合作,这就需要在仿 真算法开发过程中,同步研发与其相适应的高性能技术。

仿真云平台有利于充分利用计算资源、实现协同办公、降低采购成本

仿真云平台能充分利用计算资源,提高仿真效率,降低计算成本,还可以实现不同人员、不同设备的便捷 协同。仿真云结合了各类工程仿真和高性能仿真计算技术及软件,以云服务方式提供仿真分析所需的 CAE 工具 软件、高性能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高性能图形显示资源等,通过在本地及云端运行大量并行任务 和分时使用,可以实现闲置计算资源的充分利用,并使得高性能计算资源更易触达,提升仿真效率,实现快速 处理极复杂模型的高级仿真、降低计算成本的效果。通过采用仿真云平台的方式,用户无需在本地安装仿真软 件,可以通过网页的方式实现随时随地仿真,不受设备的限制,此外,仿真结果往往需要在不同人员之间流动,采用仿真云平台可以实现便捷的协作以及仿真结果的共享。因此,云化是仿真软件的重要发展方向。

工业软件云化能够有效降低仿真软件的使用门槛,向中小企业客户推广: (1)依托云端 CAE 仿真软件,企业使用仿真服务经费上的壁垒下降。在此基础上,企业无需维持庞大 的 IT 团队以及硬件设备,降低成本;企业从买断式付费转变为订阅制付费,减少一次性支出;由于服务模块 化、弹性化,企业可以按需灵活购买,提升 IT 资源的利用效率。 (2)依托工业仿真云平台生态体系中 CAE 需求发布中心,企业使用仿真服务人才上的壁垒下降。中小 企业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可将 CAE 设计外包给云平台上入驻的 CAE 工程师,以解决无力培养 CAE 专业人才、 自主 CAE 设计需要投入较高的资金和时间成本等问题。 近年来,国际工业软件巨头也看到了云端市场的未来前景,开始进行布局。目前,ANSYS 行业领先的云产 品组合包含市场解决方案(由亚马逊 AWS 提供支持的 Ansys Gateway)和托管云解决方案(在微软 Azure 上运 行的 Ansys Cloud),使客户能够随时随地访问 Ansys 仿真技术,通过收购 OnScale 公司,拓展基于 web 的云原 生用户界面和框架,助力增强 Ansys 云产品组合。达索系统推出云端 3D 建模软件——xDesign,可以完全基于 云端进行设计、仿真、协同等方面的各项操作,大大提高 CAE 软件的可用性。根据 grand view research 的研究, 未来基于云平台的 CAE 软件占比将持续提升。

数字孪生技术方兴未艾,未来将成为 CAE 软件的重要增长极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加速融合,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演进趋势日益明显,催生了一 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模式、新业态,其中数字孪生日趋成为产业各界研究热点,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数字孪 生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的仿真过程,在虚拟 空间中完成对物理实体的映射,并构建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连接,实现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的实时交互 通信、虚实互控、自我迭代优化和更新。

数字孪生体可以反映物理实体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可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产生重 要作用。英伟达专业视觉部门副总裁 Bob Pette 表示:“物理级准确的数字孪生将成为设计和构建的未来,数 字孪生将改变每个行业和公司的规划方式。”

在产品研发设计阶段,企业可以事先做好数字孪生体,以较低成本,在数字孪生体上预先做待开发产品的 各种数字体验,直到在数字空间中把生产、装配、使用、维护等各阶段的产品状态都调整和验证到最佳状态, 再将数字产品投产为物理产品,一次把产品做好做优。根据《数字孪生支撑航空航天工业数字化转型》,来自于 通用、诺斯罗普 · 格鲁曼、雷神、洛克希德 · 马丁、罗尔斯 · 罗伊斯、波音等公司的实践表明,采用数字孪 生技术可以使设计周期减少 10-75%,并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更快地迭代以响应客户反馈。 在产品生产制造阶段,数字孪生可以更好地配置生产流程和生产要素,实现工艺规划、虚拟生产调试、产 线流程优化、虚拟映射装配等功能,有效控制生产制造成本,提高生产制造效率。 在产品试验阶段,数字孪生可实现仿真与试验的结合,优化试验流程,实时监控和评估试验过程,降低试 验次数和试验成本,提高试验效率。 在产品交付后的培训阶段,采用数字孪生可以通过流程规划仿真、应急处理演练仿真和数字合练仿真等方 式,开展产品使用性能和操作流程训练,提升后续产品使用效率。

在产品使用和维护阶段,数字孪生利用从安装在实体对象上的传感器反馈的数据,来映射实体最接近真实 状态下的实时工作状态和性能等信息,并通过虚实交互反馈、数据融合分析、决策迭代优化等手段,实现产品 的寿命预测与健康管理,从而提高产品可靠性和可用性,降低维护成本。通用电气数字化通过使用数字孪生技 术检测并预防了 3 次故障,产品可靠性提高了 6%,维护成本降低了 40%。 数字孪生中的仿真是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实时仿真。仿真是将包含了确定性规律和 完整机理的模型转化成软件的方式来模拟物理世界,只要模型正确,并拥有了完整的输入信息和环境数据,就 可以基本正确地反映物理世界的特性和参数,验证和确认对物理世界或问题理解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数字孪生 的核心是通过虚拟场景实时地反映和预测物理场景,因此数字孪生体系中的仿真需要最大程度地模拟现实状态, 需要考虑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等多方面内容,此外和传统的仿真技术相比,更强调物理系统和 信息系统之间的虚实共融和实时交互,是贯穿全生命周期的高频次并不断循环迭代的仿真过程。

对模型的仿真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均发挥重要作用,CAE 仿真技术是数字孪生的支撑。数字孪生中, 仿真技术不再仅仅用于降低测试成本,而是应用将扩展到各个运营领域,涵盖产品的健康管理、远程诊断、智 能维护、共享服务等,各个阶段都涉及对不同模型的仿真。因此仿真技术是创建和运行数字孪生体、保证数字 孪生体与对应物理实体实现有效闭环的核心技术,是数字空间和物理世界融合的重要工具。

数字孪生应用范围不断扩张,有望成为经济社会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通用技术,带来海量的 CAE 仿真需求。 数字孪生的应用起步于航空航天及军工领域,世界上最大的武器生产商洛克希德马丁已经将数字孪生技术列为 未来国防和航天工业六大顶尖技术之首,美国军方已将数字孪生应用于 F-35、“林肯号”和“福特级”航母以及 “宙斯盾”,GE 为客机航空发动机建立孪生模型,实现实时监控和预测性维护。欧洲工控巨头西门子、达索、ABB 在工业装备企业中推广数字孪生技术,进一步促进了技术向工业领域的推广。近年来,数字孪生已进入快 速发展期,其在工业、城市管理领域持续渗透,并向交通、健康医疗等垂直行业拓展。在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下 的数字孪生有望在未来成为经济社会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通用技术,CAE 仿真作为数字孪生核心技术之一,有望 迎来高速发展期。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加速, CAE 软件市场空间广阔

我国工业软件市场与工业增加值严重不匹配。2021 年,全球工业软件产品市场规模达到 4,561 亿美元;中 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为人民币 2,414 亿元,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仅为全球的 7.95%,但我国工业增加值占全 球比重却接近 30%,两者严重不相符,存在近 3 倍的差距。工业软件作为支撑中国制造的底层设计能力已经被 社会各界普遍认识,同时国家层面正视我国工业软件尤其是工业基础软件实力薄弱,空心化较为严重的事实。

我国产业结构面临急剧转型的阶段,带来大量的研发设计类软件需求。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我国对工业软件 需求的深度,与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化密不可分。我国制造业从资源密集型,到劳动力密集型,再向知识密集 型转化的过程中,对工业软件需求程度不尽相同。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业体系,对管理软件的需求最为强烈;OEM、 ODM 为代表的离散制造业,需要供应链精益化运作;“中国智造”时代,复杂精密工业产品的自主研发和生产, 则需要研发环节整个生态和生产环节众多供应商的协同运作。因此,未来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在制造业重塑中 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 制造业转型带来的大量需求,叠加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以及打击盗版力度的加大,国内 CAE 软件市场规 模迎来爆发。出于对先进制造和信息安全问题的考虑,国产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进入国内大型企业的步伐将加 快,国产工业软件实现对国外工业软件的逐步替代将成为工业软件行业的长期趋势,因此,未来研发设计类工 业软件的市场空间广阔。根据观研报告网,2015 年-2022 年,国内 CAE 软件行业市场规模从 25.24 亿元增长到 91.1 亿元,CAGR 高达 20.12%,预计市场规模的高增速将持续,2023 年达到 112.5 亿元,同比增长 23.49%。

国外 CAE 技术水平领先,我国 CAE 软件国产化率极低,政策推动国产化替代

国外 CAE 软件起步较早,应用市场丰富,构成良性循环。美国是全球最早开始 CAE 软件开发的国家,NASA 于 1966 年提出发展世界第一套泛用型的有限元分析软件 Nastran,并在 1969 年推出第一个版本。20 世纪 70 年 代到 80 年代,随着数值计算理论的不断成熟,CAE 技术也逐渐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在市场中先后涌现了 诸多专注于 CAE 软件研发的企业。20 世纪 90 年代,由于制造企业越来越多地受到生产成本和产品“上市时 间”压力的推动,开始利用更多的自动化技术进行研发。CAE 软件作为大型的软件系统,其使用过程中,必须 与具体的工况环境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仿真模拟效果,国外同行业公司因为起步早,在众多领域有成熟的应 用,积累了丰富的算法和算例,与下游实际应用场景的结合反过来又推动了 CAE 软件的高质量发展。

高性能计算技术推动 CAE 行业商业化发展,国外龙头通过并购整合不断提升市场影响力。21 世纪以来, 一方面 CAE 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高性能计算的发展而快速发展,各类仿真算法涌现,软件的仿真精 度、效率等大幅提升,商业化应用领域高速拓展。同时,CAE 领域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大软件公司为提升分 析技术、拓宽应用领域和市场范围,不断加强对中小 CAE 软件企业的并购,ANSYS、达索、西门子、MSC 等 CAE 龙头企业通过市场并购和整合不断提升市场影响力。 技术落后导致海外龙头侵占本土软件发展空间,国产 CAE 软件市场占有率极低。21 世纪以来,随着境外 CAE 软件技术的进一步提升以及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垄断优势,国内各类进口 CAE 软件的代理商、培训商、二 次开发企业兴起,进一步压缩了本土 CAE 软件的发展空间,造成了“研发不及代理”的发展困境。根据《中 国工业软件产业白皮书(2020)》的研究数据,2020 年我国 95%以上的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依赖进口,国内市 场前十大 CAE 软件企业均为境外软件厂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的不断加深,我国对重点领域软件安全的需求日益增长,贸易摩擦背景下, 国外对我国科研机构的软件禁用也倒逼 CAE 软件自主可控进程加速。在政府、军事、金融等重点领域,软件 安全已经成为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信息安全。2018 年以来,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美国对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制裁,2019 年以来,我国多家科研机构和 研究所被禁用基础工业软件。工业软件领域核心技术国产化的重要性愈发突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在关键领 域、卡脖子的领域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需求较为迫切。 国家政策支持 CAE 软件行业发展,推动国产化率持续提升。十四五以来,国家持续出台软件行业相关政 策,如《“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提高仿真软件的 研发水平和国产化水平,推动全生命周期平台的一体化以及无实物样机生产,推进工业软件云化部署。

我国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增强,为软件行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进软件正版化是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重 要举措,软件正版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软件版权 保护,并将软件正版化作为专项工作来推进,逐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打击各种侵权行为,将恶意侵权纳 入社会信用体系,鼓励创新创造。自 2001 年以来,国家两次修订《著作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不 断加大软件版权保护力度,一方面大力鼓励扶持国产软件企业的发展,一方面严厉打击各类侵犯软件知识产权 的行为,净化软件市场环境,大力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未来软件正版化将持续成为我国 软件行业发展的趋势,激发软件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力,推动软件企业快速发展壮大,促进软件行业得到健康可 持续发展。

行业壁垒与竞争格局

CAE 软件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人才壁垒和较高的市场壁垒

(1)技术壁垒:CAE 软件是算法密集型的大型工业软件系统,融合了数学、物理学、计算数学、工程学 等多学科的算法技术,涉及学科广,模型复杂,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持续的技术创新,技术门槛相对较高。 CAE 软件本质是把物理和工程学科的理论模型做数学处理后得到的代数求解过程固化而成的计算机程序,CAE 用物理学规律或模型对工程问题进行客观描述,使用合适的计算数学方法将基于物理学的理论方程变换为计算 机可以表达、存贮和求解的代数方程,通过计算机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并加速计算过程,将仿真软件与具体的 工况相结合,以实现对实际、复杂的工程问题的仿真模拟。产品的开发和改进创新需要多学科专业人才经历较 长时间的技术研发才能实现,对于行业新进入者而言,短期内难以突破核心技术,形成了技术壁垒。

(2)人才壁垒:CAE 行业需要大量综合性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时间和相应的环境。CAE 是一个多 学科交叉、知识密集型的产业,研发人员需要对流体力学理论、结构力学理论、电磁场理论、光学理论、声学 理论、结构设计、系统控制、数学建模及软件编程等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程经验。早期进入行业的 企业通过多年积累,拥有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研发队伍。新进入 CAE 行业的企业难以在短期内组建一支全 面、优秀的人才团队,在研发人才储备方面追赶难度较大。

(3)市场壁垒:CAE 行业与下游客户长期的紧密合作,会增加客户粘性,构成市场壁垒。从产品上看, CAE 软件作为重要的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可以实现产品设计方案的优化、提升产品性能、缩短开发周期、减 少设计成本。客户会选择技术实力较强,能够协助其提升产品设计能力的供应商进行合作。行业内的领先企业 在与下游客户长期紧密合作的过程中,会加深理解客户的需求,及时响应客户的反馈,能有效树立品牌效应, 增加客户粘性,因此新进入者通常难以在短期内获得客户认同,形成市场壁垒。

国外 CAE 龙头垄断国内市场,国产厂商快速追赶助力国产化替代

目前,全球 CAE 软件市场主要被欧美企业 ANSYS、达索、西门子、MSC 等垄断,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 产品被全球广泛应用的 CAE 软件企业。国内从事 CAE 软件业务的企业收入规模较小,主要有安世亚太、索辰 科技、霍莱沃,此外,行业内的其他代表性企业还包括:云道智造、南京天洑、英特仿真、十沣科技和中望软 件等。2020 年,全球 CAE 市场集中度较高,前三大供应商西门子、ANSYS 和达索的市占率共计 47%。从国内 市场来看,根据 IDC,2019 年,国内 CAE 软件的前十大厂商全部为外国公司,2021 年,前几大厂商及其市占 率分别为 ANSYS(19.1%)、西门子(16.5%)、达索(10.2%)、安世亚太(2.8%)、欧特克(2.8%)、海克斯康 (2.6%)和索辰科技(1.6%),国产厂商整体市场份额为 15%,国产化率快速提升。

国外 CAE 软件企业产品应用领域广、客户数量多。国外公司因为起步早,在众多领域有成熟的应用,积 累了丰富的算法和算例,在汽车、电子电气等民用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根据索辰科技招股说明书,截至 2020 年末,达索系统拥有近 20,000 名员工,在近 140 个国家中拥有 29 万家企业客户,业务遍及全球市场。截至 2021 年末,ANSYS 拥有 5,100 名员工,在全球拥有 4 万多家企业客户,客户覆盖高校及教育管理、机械制造、计算 机软件、汽车制造等领域。西门子在全球超过 22,000 名员工,工业软件客户数量达 17 万家。 国外 CAE 软件企业产品功能模块和算例丰富。国外企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 CAE 领域拥有完善的功能 模块,并在海量客户的使用中,形成了丰富的算例库、数据库,软件有着较好的成熟度。相比之下,国内公司 的产品在部分功能模块上与竞争对手仍然存在差距,在功能模块相对丰富的细分领域上,客户实际应用的场景 相对少,没有形成丰富的算例库,应用场景和算例有待提升。

国外 CAE 软件企业在工业软件领域有较强的多业务协同。ANSYS、达索、西门子等企业在工业领域深耕 数十年,通过持续的发展和并购,在工业软件领域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线,除 CAE 业务以外,还存在其他多种类 型的业务,如 CAD、EDA、PLM、MES 等,能够满足用户多方位的研发、制造需求,覆盖领域广泛,产业协 同效应明显。例如,达索系统在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领域布局非常完善,涵盖 CAD、CAE、CAM、CAPP、PLM 等多个领域,且在各细分领域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西门子不仅在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 CAD、CAE、CAM、 PLM、EDA 领域全面布局,同时在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类工业软件领域拥有较强的话语权,在 MES、制造仿真、 MOM、TeamcenterSAP 集成等领域拥有广泛客户群体。ANSYS 除传统 CAE 优势领域外,在 EDA、CAD 领域 也有业务布局。

国外 CAE 软件企业在国内 CAE 领域建立了从教育端到客户端的销售网络。本世纪以来,部分国外厂商通 过向国内高校供应免费训练版本、开设培训班等方式,迅速培养用户习惯,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部分从业人员 在学校学习时就开始使用国外 CAE 软件,从业后基于长期以来的使用习惯会继续使用国外软件,转换成本相 对较高。 国外 CAE 软件企业在国内民营领域的影响力较强。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外厂商凭借多年来积累的市 场口碑和技术优势迅速扩大了在国内民营领域的市场。在汽车、电子电气、医疗设备等民用领域,国外厂商的 仿真软件不仅功能模块完善,而且有着丰富的算例,能够明显提升客户的研发效率,且客户在持续使用过程中, 容易产生一定的粘性。同时,国外厂商通过代理商销售、为高校提供免费培训服务等市场营销方式建立起从教 育端到客户端的销售网络,使得本土 CAE 软件发展空间被严重压缩。

以 ANSYS 为例,ANSYS 通过对现有软件的迭代更新以及产业链横向纵向的并购,成为全球 CAE 行业的 领导者。ANSYS 成立于 1970 年,通过横向并购不同学科仿真企业,已形成结构、流体、光学、电磁、燃烧、 多学科等仿真软件体系,通过纵向并购前处理、后处理以及云服务等企业,搭建了涵盖高性能计算与云服务的 仿真平台,此外还收购 Ansoft 向 EDA 领域拓展,不断丰富自身产品线,提高服务客户的能力。 此外,2020 年 5 月,ANSYS 与微软、戴尔、Lendlease 公司共同成立数字孪生联盟,旨在制定数字孪生 路线图及行业应用指南,开发相关标准,增强数字孪生的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推动数字孪生技术在更多行业 的应用。ANSY 已推出专门针对数字孪生的产品 Twin Builder。

从国内的企业来看,目前收入规模较小,客户以自主可控要求高的军工单位和科研院所为主,在民用领域 竞争力较弱,但传统 CAE 的技术发展已相对成熟,国产厂商具有后发优势,技术实力不断增强,而高性能计 算结合以及云平台等新兴发展方向上,国内外差距较小,因此国产厂商市场份额逐渐提升。 国内进行 CAE 软件研发、销售业务的企业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是专注于 CAE 领域软件研发的企业, 代表的公司有索辰科技、云道智造、南京天洑、英特仿真、十沣科技、霍莱沃、上海东峻等;第二类是其他领 域的企业进拓展到 CAE 软件开发,目前主要是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和中望软件;第三类是国外同行在国内的 代理厂商转型,其中知名度最高的为安世亚太,是 ANSYS 在国内最主要的代理商,安世亚太近年来也在逐步 发展仿真软件的自研业务。

公司优势

公司产品系列丰富,技术指标对标国际龙头,在研项目进一步扩充产品线

公司具备完善的研发体系,基于自研核心技术的产品线涵盖主流仿真领域。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技 术的原始创新,目前已形成流体、结构、电磁、声学、光学、测控等多个学科方向的核心算法,涵盖前处理、 求解器和后处理三大环节,自研了与之配套的高性能与云计算技术,具备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仿真 技术。基于以上技术,公司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流体、结构、电磁、声学、光学、测控等仿真软件 和高性能平台等产品,丰富的主流仿真产品为客户提供了一体化的服务,并有利于客户的进一步拓展。

流体、结构领域是公司的技术优势领域,相关产品技术指标与国外主流产品比肩。在流体仿真领域,公司 率先实现气体动理学算法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在通用流体仿真分析领域的商业化应用,自主突破直接模拟蒙特卡 洛方法在稀薄气体环境的仿真,打破国外垄断。公司目前在流体、结构、声学领域开发的多个求解算法均是以 高性能计算为支撑,部分算法在千核以上的并行计算中依然有良好的加速比,具有一定的技术竞争优势。公司 流体仿真软件和结构仿真软件与 ANSYS 的相应产品在计算效率以及计算精度上水平相当,支持的功能模块差 异小,求解算法具有独特优势,成熟度稍低,公司仿真软件有能力实现国产化替代。

公司是国内上市公司中 CAE 软件产品线最为丰富的企业,在研项目面向复杂电磁环境仿真、多物理场仿 真、燃烧、爆炸及气体扩散仿真、云平台等领域,进一步扩充产品线,市场占有率有望持续提升。 面向数字孪生领域,公司拥有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仿真技术,相关产品已经实现收入,研发数 字孪生验证系统持续推动领域布局。2021 年公司为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船舶下属某单 位开发的数字孪生相关产品顺利通过客户验收,为公司当期贡献收入 1,733.96 万元。该类产品的成功推出及被 客户认可,体现了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公司正在研发数字孪生验证系统,包括虚拟样机建模模块、 主模型模块、特征模型模块、验证优化模块、各学科求解器集,数字孪生有望为公司未来增长赋予新的动能。

公司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为公司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公司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将人才培养作为公司重中之重。公司目前有研发人员 129 人,占员工总数的比 重为 63.86%,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数为 61 人(博士 25 人),占研发人员比重为 47.29%。为了保证人才引 进和招聘质量,公司建立了一套严格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首先搭建了具备丰富多样的人才引进渠道,其次制 定了严格的招聘制度、流程和标准,在人员招聘上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科学合理,在保证人员的素质和质 量的基础上,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公司根据业务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各种培训、加速人才的成 长,为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打下基础。

公司募投改善研发环境,吸引优秀研发人才,保持公司创新能力。公司尚处于成长期,只有不断加强人才 建设,完善研发团队,才能保持公司的创新能力。公司“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的实施将扩充研发团队、提升研 发软硬件配置,有助于吸引国内外专家及专业技术人才的加入,进而为公司研发创新能力及技术水平提供保障, 持续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募投的 2.83 亿元中,91.24%将用于人员薪酬,“工业 仿真云项目”募投的 2.29 亿元中 67.54%用于人员薪酬,“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募投的 3500 万元中 46.00%用于 人员薪资,足见公司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为公司研发创新能力及技术水平提供保障,持续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 力。

公司牵头国家重大项目,深耕军用领域,建设营销网络进一步提高本地化服务 优势

基于公司在国内 CAE 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公司参与了六项国家级重点专项,其中一项为牵头单位,五 项为参研单位。2020 年 2 月,公司与中船重工、航空工业下属科研院所及单位、中科院下属科研院所、上海交 通大学等 7 家单位,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专项 A 项目,公司为牵头单位,其他 7 家军工单位及科研院所为参 研单位或验证单位。同时,公司作为参研单位,还参与分别由中国航发、中科院牵头的两项国家重大科研专项 —B 项目和 C 项目,独立承担其中若干子课题研发任务。2017 年至今,公司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下的三项重点专项,分别为“高性能应用软件协同开发优化平台与工具”专项、“大型船舶与海洋 工程流固耦合与流声耦合高性能应用软件系统”专项、“中小企业数值模拟与计算应用社区”专项,三项重点 专项均为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类专项,公司分别负责面向流体和结构自主软件的开发和集成、大规模 计算仿真和优化设计的示范应用、智能化工作流管理与远程交互可视化技术研究等子课题的研发攻关任务。

公司在参与重大项目的同时积累了大量优质客户,除中国兵装以外的九大军工集团以及中科院下属科研院 所均与公司关系良好。凭借先进的技术优势、完整的产品体系及专业化的服务能力,通过多年的市场推广和客 户开发,公司的研发能力、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公司为中国航发、中国船舶、航空工 业、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国电子、中国电科、中核集团、中国兵工等九大军工集团及中科院下属科研院所 等提供多学科覆盖的工程仿真软件及仿真产品开发服务,与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行业中具有较高的 品牌知名度。

公司在多地设有分公司,募投建设营销网络进一步提高本土化服务能力。随着国内制造业领域更加重视原 始创新和自主可控,国内 CAE 企业本地化服务优势凸显。国内企业使用国外同行的软件进行分析,通常只有分 析结果,并不能针对仿真的具体场景做算法优化,公司立足国内市场,能够以更优质的服务能够帮助客户充分 发挥 CAE 软件的作用。在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和较为全面的技术服务能力的基础上,公司高度重视专业服务 的价值,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在南京、西安、北京等地设立分支机构,计划募投 3500 万元在客户相对集中的上 海、北京、成都、西安、武汉、沈阳和深圳分三年增设营销中心,辐射军工集团及科研院所客户所在地,快速 响应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同时更好的挖掘市场需求,提升公司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和品 牌影响力。

品牌知名度提升拥抱广阔民用领域市场,云化模式拓展中小 B 端及 C 端客户

CAE 在航天航空、兵器船舶、汽车、电子电气、医疗设备、建筑工程、高端装备、通信等领域均有广泛应 用,除军工领域外,在民用领域的市场规模更广阔,根据 Grand View Research 的研究,2021 年,全球民用 领域 CAE 软件的市场规模约为 66.95 亿元,约为军用领域的三倍。 公司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来自民营客户的收入爆发性增长。随着公司销售收入增长及持续承担国家工业 软件领域的重大科研专项,公司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CAE 软件产品的技术实力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公司紧 抓国内机遇,加强在民用领域的业务拓展。2019-2021 年,公司来自民营企业的客户销售收入分别为 841.07 万 元、1,907.78 万元、3,078.05 万元,CAGR 高达 91.30%,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 2019 年的 8.71%增加到 2021 年的 16.09%。与公司业务合作的民营客户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航空航天、船舶、机械等领域的高端制造企 业,如宁波源海博创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轩田工业设备有限公司等;另一类是专注于工业软件开发或工业应用 系统集成企业,如中云开源数据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广州阳普智能系统科技有限公司等。

公司未来将从产品、销售和研发三方面加强民用领域的推广。公司未来将加强民用领域具体工程应用场景 的研究,通过完善产品性能、丰富功能模块等方式拓展公司产品的应用领域。未来公司拟继续扩大销售团队规 模,并通过募投项目的实施进行市场开发和品牌推广。公司也将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研发团队建设,引进熟悉汽 车、电子电气、工业装备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加强在民用领域产品的研发力量。未来民营客户有望成为公司的 重要下游,推动公司业绩高速增长。 公司近年来逐步加强在云服务相关的研发、销售布局,提升公司提供云服务的能力,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趋 势。技术方面,公司前期已有多项研发项目与云服务相关,如“大型多学科协同仿真软件研发、产业化以及云 服务平台建设”“电子产品散热全细节仿真云服务平台”“工业仿真互联应用平台开发”等研发项目,通过前期研发投入,公司已形成仿真云动态计算资源调度分配技术、仿真云基于高可用 HPC 计算及管理服务、仿真计 算模型库、仿真材料库、轻量化 3D 几何与网格显示技术、在线后处理轻量化显示技术、远程 VNC 可视化后 处理技术等多项可用于 CAE 云化的技术储备。公司自主搭建了私有云平台供内部研发人员使用,并通过中国 航发商发的高性能计算、云桌面项目积累了较为丰富的 CAE 云化建设经验。

募投开发工业仿真云平台降低仿真软件使用门槛,布局中小企业客户。公司募投 2.29 亿元研发和建设工业 仿真云平台,针对个人用户、企业用户、企业管理员等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不同的仿真云门户,借助索辰工业 仿真云平台的云端 CAE 软件,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模拟仿真,无需下载安装软件,在任何一台电脑上都可以 打开网页进行仿真分析。将传统 CAE 软件部署至云端,一方面,为客户减少硬件/人力成本、减少一次性支出、 实现按需购买,另一方面为软件厂商提供可持续性收入、提升利润率和客户粘性、减少盗版使用。项目成功实 施以后,公司将有望拓展更多中小 B 端及 C 端客户群体,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新的增长极。预计第五年左右达 产,达产后新增 3.29 亿元年收入。

建设水下噪声测试仪产线向硬件领域扩张,仿真与试验协同打造全新增长曲线

在实际工程问题领域,仿真和试验结果可以交互影响,一方面,通过仿真模型来指导物理样机试验,可以 实现试验的优化设计,另一方面,通过试验结果数据来进一步优化仿真的各项参数,可以提升仿真的精度。 在声学方面,公司主要产品为声学仿真软件 Taurus,产品形态为软件,主要进行仿真分析,公司不直接从 事生产加工环节。为进一步满足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等领域客户仿真—试验融合分析的需求,公司 募投 1.88 亿元建设“年产 260 台 DEMX 水下噪声测试仪”项目,项目包括制造水下噪声测试仪、检测数据及 实验服务以及工程技术软件的销售与技术服务三部分,建设期为两年。公司研发水下噪声测试仪主要是获取水 下声学数据,与声学仿真软件配套,用于水下环境的声学分析。项目的实施能够增强相关领域的软硬件配套生 产能力及工程试验能力,是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预计第六年达产后,仪器销售可新增年收入 7800 万元。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3年中国CAE软件行业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分析:数字孪生结合CAE市场前景广阔[图]
开发一款CFD产品需要多少钱
中国仿真:钝剑出鞘
达索系统:工业软件发展的八大路径
总编对话 | 中望软件字应坤:中国工业软件要努力成为世界工业软件的一个子集
【重磅】工业仿真软件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分析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