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一节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1954年提出的。我国企业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进目标管理法,并取得较好成效。

一、目标管理基本思想
(1)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凡是在工作成就和成果直接地、严重地影响企业的生存和繁荣的部门中.目标都是必需的,并且经理取得的成就必须是从企业的目标中引申出来的.他的成果必须用他对企业的目标有多大的贡献来衡量。
(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共同来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以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一个管理人员的职务应该以达到公司目标所要完成的工作为依据。如果没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每个人的工作,在企业的规模越大、人员越多时,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
(3)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只有每个人的分目标都完成了,企业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
(4)管理人员和工人是靠目标来管理,由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
(5)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二、目标的性质
目标表示最后结果,而总目标需要由子目标来支持。这样,组织及其各层次的目标就形成了一个目标网络。作为任务分配、自我管理、业绩考核和奖惩实施的目标具有如下特征:(1)层次性;(2)网络性;(3)多样性;(4)可考核性;(5)可实现性;(6)富有挑战性;(7)伴随信息反馈性。
(一)目标的层次性
组织目标形成一个有层次的体系,范围从广泛的组织战略性目标到特定的个人目标。这个体系的顶层是组织的远景和使命陈述。第二层次是组织的任务。在任何情况下,组织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要转化为组织总目标和战略,总目标和战略更多地指向组织较远的未来,并且为组织的未来提供行动框架。这些行动框架必须要进一步地细化为更多的具体的行动目标和行动方案,这样,在目标体系的基层,有分公司的目标、部门和单位的目标、个人目标等。
在组织的层次体系中,不同层次的主管人员参与不同类型目标的建立。董事会和最高层主管人员主要参与确定企业的使命和任务目标,并且也参与在关键成果领域中更多的具体的总目标。中层主管人员如副总经理、营销经理或生产经理,主要是建立关键成果领域的目标、分公司的和部门的目标。基层主管人员主要关心的是部门和单位的目标以及他们的下级人员目标的制定。对于组织任何层次的人员来说,都应该有个人目标,包括业绩和个人发展目标。
(二)目标网络
第一,目标和计划很少是线性的,即并非当一个目标实现后接着去实现另一个目标。目标和规划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着的网络。第二,主管人员必须确保目标网络中的每个组成部分相互协调,不仅执行各种规划要协调,而且完成这些规划在时间上也要协调。第三,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在制定自己部门的目标时,必须要与其他部门相协调。有人研究得出结论,公司的一个部门似乎很容易制定完全适合于自己的目标,但这个目标却在经营上与另一个部门的目标相矛盾。第四,组织制定各种目标时,必须要与许多约束因素相协调。
(三)目标的多样性
任务和企业的主要目标通常是多种多样的。同样,在目标层次体系中的每个层次的具体目标,也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人认为,一位主管人员不可能有一效地追求更多的目标,也许以2-5个为宜。其理由是,过多的目标会使主管人员应接不暇从而顾此失彼,更为可怕的是,可能会使主管人员过多注重于小目标而有损于主要目标的实现。也有人认为,即使排除了日常的事务性工作,似乎也没有目标的限定数目,主管人员可能同时追求多达10-15个重要目标。但以下结论是无疑的:如果目标的数目过多,其中无论哪一个都没有受到足够的注意,则计划工作是无效的。因此,在考虑追求多个目标时,必须对各目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区分。
(四)目标的可考核性
要想目标可以考核,一个途径是将目标量化。目标定量化往往会损失组织运行的一些效率,但是对组织活动的控制、成员的奖惩会带来很多方便。目标考核表达的是这样一个意思:人们必须能够回答“在期末,我如何知道目标已经完成了?”这样一个问题比如,获取合理利润的目标,可以最好地指出公司是盈利还是亏损,但它并不能说明应该取得多少利润。因为在不同人的思想里,“合理”的解释是不同的,对于下属人员是合理的东西,可能完全不被上级领导人接受。如果意见不合,下属人员一般无法争辩。如果我们将此目标明确地定量为“在本会计年度终了实现投资收益率10%”,那么对“多少”、“什么”、“何时”都作出了明确回答。有时要用可考核的措辞来说明结果会有更多的困难,对高层管理人员以及政府部门尤其如此。但原则是:只要有可能,就规定明确的、可考核的目标。
(五)目标的可接受性
根据美国管理心理学家维克多?弗鲁姆(Victor Vroom)的期望理论,人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或努力程度(激发力量)是效价和期望值的乘积。其中效价指一个人对某项工作及其结果(可实现的目标)能够给自己带来满足程度的评价,即对工作目标有用性(价值)的评价;期望值指人们对自己能够顺利完成这项工作可能性的估计,即对工作目标能够实现的概率的估计。因此,如果一个目标对其接受者要产生激发作用的话,这个目标必须是其可接受的,可以完成的。对一个目标完成者来说,如果目标超过其能力所及的范围,则该目标对其没有激励作用。
(六)目标的挑战性
同样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如果一项工作完成所达的目的对接受者没有多大意义的话,接受者也没有动力去完成该项工作;如果一项工作很容易完成,对接受者来说,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件,那么接受者也没有动力去完成该项工作。教育学中有一原则叫“跳一跳,摘桃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目标的可接受性和挑战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但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它们统一起来。
(七)目标的伴随信息反馈性
信息反馈是把目标管理过程中,目标的设置、目标实施情况不断地反馈给目标设置和实施的参与者,让人员时时知道组织对自己的要求、自己的贡献情况。如果建立了目标再加上反馈,就能更进一步改善员工工作表现。
综上所述,设置目标的数量一般不宜太大,应包括工作的主要特征,并尽可能地说明必须完成什么和何时完成,如有可能,也应明示所期望的质量和为实现目标的计划成本。此外,目标应能促进个人和职业上的成长和发展,对员工具有挑战性,并适时地向员工反馈目标完成情况。

三、目标管理的过程
孔茨认为,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并且有意识地瞄准有效地和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
在理想的情况下,这个过程开始于组织的最高层,并且有总经理的积极支持和指导。但是目标设置并非一定开始于最高层。它可以从分公司一级开始,也可以在职能部门这一级或甚至更低层开始。例如,某一公司的目标管理首先开始在一个分公司建立,随后逐级建立到管理的最低层而形成一个互相联系、互相支持的目标网络。在分公司经理的领导和指导下,无论在获利性、成本降低、改善经营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功。不久,其他一些分公司经理和企业总经理也产生了兴趣并力图实行类似的目标管理计划。
(一)制定目标
它包括确定组织的总体目标和各部门的分目标。总体目标是组织在未来从事活动要达到的状况和水平,其实现有赖于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为了协调这些成员的努力,各个部门的各个成员都要建立与组织目标相结合的分目标。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组织总体目标为中心的一贯到底的目标体系。在制定每个部门和每个成员的目标时,上级要向下级提出自己的方针和目标,下级要根据上级的方针和目标制定自己的目标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协商,最后由上级综合考虑后作出决定。
目标可以设置为任何期限的—一季、一年、五年,或在已知环境下的任何适当期限。在大多数情况下,目标设置可与年度预算或主要项目的完成期限相一致。在制定目标时,主管人员也要建立衡量目标完成的标准,如果制定的是定量的、可考核的目标,时间、成本、数量、质量等这些衡量标准,一般都要写到目标里去。在制定目标系列时,主管人员和下级应该一起行动,而不应该不适当地强制下级制定各种目标。
(二)明确组织的作用
理想的情况是,每个目标和子目标都应有某一个人的明确责任。然而,几乎不可能去建立一个完美的组织结构使每一特定的目标都成为某个人的责任。例如,在制定一种新产品投人的目标中,研究、销售和生产等部门的主管人员必须仔细地协调各自的工作。组织常设立一名产品主管人员来统一协调各种职能
(三)执行目标
组织中各层次、各部门的成员为达到分目标,必须从事一定的活动,必须利用一定的资源。为了保证他们能实现目标,必须授予相应的权力,使之有能力调动和利用必要的资源。有了目标,组织成员便会明确努力的方向;有了权力,他们便会产生强烈的与权力使用相应的责任心,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使目标执行活动有效地进行。
(四)评价成果
成果评价既是实行奖惩的依据,也是上下左右沟通的机会,同时还是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的手段。成果评价既包括上级对下级的评价,也包括下级对上级、同级关系部门相互之间的评价,以及各层次的自我评价。上、下级之间的相互评价,有利于信息、意见的沟通,从而有利于组织活动的控制;横向的关系部门相互之间的评价,有利于保证不同环节的活动协调进行;而各层次组织成员的自我评价,则有利于促进自我激励、自我控制以及自我完善。
(五)实行奖惩
组织对不同成员的奖惩,是以上述各种评价的综合结果为依据的。奖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公平合理的奖惩有利于维持和调动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奖惩有失公正,则会影响成员行为的改善。
(六)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
成果评价与成员行为奖惩,既是对某一阶段组织活动效果以及组织成员贡献的总结,也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在此基础上,为组织成员及其各个层次、部门的活动制定新的目标并组织实施,便展开了目标管理的新一轮循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管理学原理2005版最新串讲
目标管理的步骤
MBO目标管理与SMART原则
目标论 ——组织的目标及目标管理
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思想分析
简析质量工具之目标管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