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流文人,大雅扇面

一纶方巾,一把折扇,摇头晃脑谈古论今,古道热肠尽是一场空悲伤。


一桢天窗,满眼世界,怀才不遇空白了头,稍逝人生却是儒风留青古。


扇子本是寻常物,却因蕴含其中的文化积淀变得不寻常。如果说扇子最早是一种仪仗或纳凉工具,纨扇、羽扇是结合了手工艺的工艺品,那么当扇子与书画、雕刻,特别是名人书画结合在一起之后,则是从工艺品到文化的演变,也是从这之后才有“文人扇”的称谓。

古人求不朽,凡能留字留画的地方一般不会轻易放过,风雅之士看到如此好的材料,没有不先动心而后用以遣兴抒怀、运笔寄思的道理。于是扇面成为一方保存字画诗词的自由土地,经过近两千年的演进,逐渐成为中国书画中极富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承载了无数大家小家、名士俗子的精心之作或信手涂鸦。可以说,自扇面成为文人字画的特殊载体之一,它就一直在古人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绵延千载未曾衰绝。


扇博物馆藏品欣赏
▲明清 杨表正,陈正言等十二家山水书法扇册

▲文徵明 行书七言诗

▲吴湖帆 吴徵 吴华源 冯超然书画扇

▲刘瑞芬 国色天香

▲翻浪骨, 大边贴乌木雕刻泥金徐三庚隶书成扇

晚清 何维朴 山水 

民国 贺天健 董作宾书画扇 

▲吴芾成扇

▲徐悲鸿 松荫饮马图扇面

▲檀香雕边马骀罗汉成扇

▲张石园 马叙伦书画扇

▲鸡翅木大边内骨竹许乃庚 闵熙 书画成扇

▲陆抑非成扇

▼沈曾植作品


如同其他传统技艺一样,折扇工艺也面临传续方面的诸多问题。晚清民国时期仅上海一地,苏州扇庄及经营苏州扇面扇骨的文玩店就达上百家,现在只剩下王星记和朵云轩两处。目前苏州本地制扇艺人仅剩三四人,有些工艺已濒于失传。如何让兼具风雅与实用的折扇继续融入今人生活、而不只是走进博物馆走向收藏,也许值得我们当代人深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扇——展开一世繁华,折起半生回忆
我是雕刻师,手工折扇与机制折扇的区别等专业折扇知识
「中华美网·欣赏」扇面:咫尺方圆,大有乾坤
宫纱蜂趁梅宝扇鸾开翅——书画扇漫谈
折扇,袖怀雅物
「风·雅·颂」--明清以来名家扇面书法展暨展品预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