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战美军头盔

30年代末期开始,眼见欧洲的动荡与纳粹的积极侵略,美国已开始准备即將面临的战争。这场战争,也造就了美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钢盔--M1钢盔。

 

从一战结束后,美军就一直想研发出新式钢盔,但都宣告失败。只有將M1917钢盔成功升极为M1917A1型。 1940年,George A. Lynch将军下令研发新式钢盔。此项任务指派給Harold G. Sydenham少校, Sydenham少校早已有將钢盔设计成內外盔分离的想法,且认为新的钢盔必须达成几项要求:防弹特性、重量轻、舒适度、平衡与稳定度。几经波折,从研发出TS-1TS-2,直到TS-3才算成型,并交給生产M1917A1McCord公司负责实制测试与生产,McCord所生产的TS-3钢盔经测试后,可以抵挡45口径的子弹每秒800英呎的速度冲击。此项设计宣告成功,並于194169日正式命名為M1钢盔。然而,严格上而言,这才只算成功一半,因為M1钢盔的內盔並未设计完成

 

这型M1钢盔重量为1.36公斤,长28cm、宽23.5cm、高17.6cm。与后來參加韩战及越战的M1钢盔最大的差异在于后者将高度降低为16.8cm,重量为1.5公斤。长宽则不变。另外于下巴带固定方式及部分金属,以及内盔的后颈固定片等处均有小幅度的不同,并取消内盔皮帶的设计。二战时的M1钢盔上所有的金属扣几乎都是铜制品,较特殊的差异则是下巴带与外盔的固定方式是用车缝的,并采用J型勾結合左右下式及部分金属,以及内盔的后颈固定片等处均有小幅度的不同,并取消内盔皮帶的设计。并採用J型勾結合左右下巴带。在外盔历史,早期(July.1941~Oct.1943)的外盔下巴帶固定环采用固定式,称为Fixed Bail,盔緣包边接缝处在前方(front seam);后來改良为活动式,称为Swivel Bail,早期盔緣包边仍有前接缝式,后來几乎都改为后接缝(rear seam)

 

当时的美军会将自己的部队图案绘/ 喷在在盔上以供识別,军官也会在钢盔正面画上階级(或直接将金属階级章粘在盔上);另外在钢盔后方也有階级识别:军官为直式一寸宽的白色长方形;士官则为橫向白色长方形。

 

 

宪兵用头盔

内盔部分:M1钢盔外盔成功后,一直无法解決内盔支撑的设计问题,最后完成这项使命的是John T. Riddell,也就是生产美式足球头盔的Riddell公司(至今仍在生产足球头盔)。他将足球头盔的支撑概念移至M1钢盔上,成功的完成军方的要求,而其设计亦沿用许久,即便是现役美军钢盔仍受其影响。可谓M1钢盔的一大功臣!

 

早期所使用的纸制内盔(Hawleypaper linerOD),盔缘较厚,正前方无气孔(insignia eyelet);本款内盔内里支撑材料早期大多采用人造纤维织带,汗圈的皮垫只有前緣有而已,以弹簧扣结合方式与内盔织带固定,并采用方形固定金属,内盔下巴皮带扣采用卯釘固定式。后期则采用HBT棉质內织带与A字片固定金属的内里,内盔下巴皮带扣改采用扣入式设计,以及更为便利的可调式汗圈。这些改良一直沿用至后來的M1内盔上。

 

特性:质量轻便、尼龙内织带耐用度佳、内里一旦毀损无法更換。

 

缺点:遇水容易腐烂、早期汗圈因弹簧扣设计因素,如尺码不合无法更换汗圈、尼龙织帶成本高。

 

为求改良,美军要求厂商致力于研发树脂内盔,St. Clair首先推出低压制树脂内盔,内盔前方多了一个气孔(insignia eyelet),盔体虽薄卻解决了纸內盔容易损坏的问题。Hood Rubber研发出一种新技术(Ball-Winding),与St. Clair一样采用低压制程,却能节省物料15~20%,特殊的制造方式使其外观与其他厂牌内盔完全不同。然而,它只生产了206,000顶即宣告与军方订单无緣,由于其送交测试时,内盔上方有一处小龟裂,虽不影响使用于坚固性,却不被军方所接受,加上军方较愿意生产高压制的内盔,Hood Rubber的创新技术就此结束。更讽刺的是,这些不被采用的低压制内盔,最后变成销售美国国内市场的儿童玩具盔。

 

特性:耐用、可更換内里。

 

缺点:较高压制內盔脆弱。

 

为了制造出最佳的内盔,所有厂商致力于开发高压制內盔,Westinghouse独家使用自己的物料与技术,其他厂商则是采用外来技术与材料,但也都视Westinghouse为生产标准。这种高压制內盔遂成为二战时期M1內盔的代表。内里的支撑材料也完全采用HBT织带与可调式汗圈。

 

特性:坚固耐用。

 

缺点:棉质內织带容易撕裂。

 

早期内盔使用的铜质金属件,如A字片、皮带扣具等会有OD色涂裝;后來则多为黑色,为降低成本,也有部分铁制件。依本人判断应该是为了缩短制照过程与节省物料所造成。正如同当年D DAY登陆诺曼地时,许多内盔根本沒有涂裝(里外都是褐色)

 

另外,当初美军的内盔织带有单行HBT(single HBT)、三行HBT(triple HBT),顏色以OD#3居多,OD#7也有,更还有银白色的人造纤维(rayon)!!变化其实还蛮多种,不同的公司出品还各有些差异。总计二战时制造过内盔的公司包含: HawleySeaman'sSt. ClairWestinghouseInlandHood RubberFirestoneCapacMSAIMP等十家

 

伞兵盔:伞兵型的钢盔(M1CM2D)与一般步兵盔差別在于增加了左右耳际的A型加強边,用以串连皮下巴片,增加空降时钢盔佩戴的牢固性以及避免下巴受创。这片皮下巴在战时出现几种规格略有不同的版本(有大有小、有压模无压模之分),初期几乎是无压模式的,但是因为容易移位,后来都改为压模式的。单一配件出现多种版本的状況,在二战时相当常见,是由于不同厂商制作、物资短缺、赶制等情況所造成。这款皮下巴在1944年为了减少生产成本而改为织带式的下巴带(沿用至越战)

 

 

 

A型加強边的固定方式:初期(OD3)全直接与内盔织帶一并固定(内盔共记13個固定点);后期(OD7)改为独立固定式(17個固定点)

 

外盔下巴带:增加了直接以四合扣固定方式將外盔下巴带末端固定在内盔上(能降低空降时內外盔脱离的机率),其余金属件全与一般M1盔完全一样。

 

M1C〉最早出现的伞兵內盔约有75,000顶由Inland厂生产(M1C,树脂内盔)43,000顶由Hawley厂生产(M1CM2DPaper liner)。直到战争后期,才改由Westinghouse厂生产(M1C,树脂内盔)

 

M1CM2D的差异则是在于外盔下巴带固定环的不同。初期美军將Fixed Bail(ㄇ字型固定环)制成的伞兵盔称为M1C,而后來改用Swivel Bail(活动式)所制成的伞兵盔也称之为M1C

 

M2DM2D(诺曼地空降时所采用)所使用的Fixed Bail外盔下巴带固定环是半圆形(D),这是唯一的不同处。但此款伞兵盔很快又被Swivel Bail所制成的M1C伞兵盔取代(1943),原因推测应该是与之前的M1C一样,固定式的外盔下巴带固定环很容易在降落时断掉,牢固性不佳。

 

M1C(Swivel Bail)一直使用至二战结束。简单而言,整個二战美军伞兵盔经历是:M1C(Fixed Bail) > M2D(D ring Fixed Bail) > M1C(Swivel Bail)

 

伪装网:在伪装网的部分,材质是棉质细绳,颜色是OD#3OD#7;从1/4吋孔2吋孔的规格都有。事实上,在D DAY前后,美军大多使用英军或加拿大军的1/2吋孔伪装网,因不容易装上钢盔(原始设计使用于M1917钢盔上),加上容易破损,通常会将它拿掉;而后才采用美军研发的1/4吋孔伪装网(Type I),也较受欢迎,有时也会配合伪装网固定带使用。基本上很难严格界定出何种军种使用哪一种规格的伪装网,一般而言,步兵使用的伪装网孔径较小;空降部队使用的会大一些(方便綁上伪装布条)。但这也并非绝对。(此文参照引用了国外一些文献档案,以及对自己和朋友藏品实物观察编辑。总结不好,失误之处望藏友指正。感谢所有提供文献档案的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盘点二战14种著名钢盔,美军的M1和德军的M35最耐看
二战美军头盔上为何要罩层“渔网”?关键时候的保命神器
二战美军空降兵的制服及装备
二战钢盔很强大:德军的好看,美军的多用,日军的“最棒”!
为什么二战士兵头盔要套伪装网,而现代军盔却不需要?
二战士兵头盔上为何都有层网绳?关键时刻可以救人一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