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剖宫产还是顺产?不如先来了解下剖宫产的由来吧

剖宫产定义

剖宫产(Caesarean section)又称剖腹产,是指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孕妇腹部及子宫壁上的切口娩出的一种外科手术。德国狄索普(Desopo)的定义较为精确:“凡剖腹切开子宫,取出体重达到或超过500g的胎儿者称为剖宫产术;而体重在500g以下者为子宫切开术(hysterotomy)”。剖腹产本是最终解决难产的无奈之举,在输血术、麻醉术和抗生素发明以前,手术本身也是非常危险的,它通常用于抢救濒死孕妇和胎儿。在国内50年代不同的分娩方式中剖宫产只占3%左右。1982年9月21-27日,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在上海召开全国围生医学专题学术会。与会者按国际惯例,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认为:剖宫产术指经腹切开子宫壁,娩出胎儿胎龄≥28周或体重≥1000g(相当于早产、足月产、过期产)。按此标准以方便临床工作,并利于手术率、母婴死亡率的统计。

早期发展

追溯历史,剖腹产是医学发展史上最古老的外科手术。早在公元前700余年,罗马帝国即颁布了关于剖腹产的法令:规定凡孕产妇在妊娠后期死亡或行将死亡时,医师必须将胎儿从母亲的腹中取出。这一法令维持了两千余年,即使到了1749年,西西里岛仍有一位医师未能将婴儿由已经死亡的母亲遗体中取出,而被处以极刑。



剖腹产在西方又称为凯撒大帝剖腹产,或叫做君王剖腹术。这有一个历史掌故,传说在公元前100年,凯撒大帝诞生时发生难产,宫庭御医在生死仪关时刻,采取了剖腹产方式,才使得凯撒大帝呱呱落地,故有此命名。然而,有学者经过考证,根据当时的医疗技术水平,此言不足为信。因为凯撒一词在拉丁文中即含“切开”的意思,其与凯撒大帝之名同音,此乃纯属巧合。在这里,笔者无意深入考查剖腹产名称的缘由以及凯撒大帝的身世,仅以剖腹产手术来说,不论成功与否,确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手术之一。

尽管古罗马帝国颁布了严厉的剖腹产法令,医生们亦胆战心惊地照章行事。但在当时,仅限于对已死亡或行将死亡的孕产妇实施,况且孕产妇死后,胎儿在子宫内仅仅只能存活5-20分钟,因此即使将胎儿取出,也都是非死即残,存活率几平等于零。

真正以拯救胎儿及母亲的生命而施行的剖腹产术,却只能追溯到大约公元15世纪。据史料记载,约1500年瑞士有一个劁猪匠的妻子适逢难产,请来的巫婆施展各种法术,却仍未将胎儿顺利引下来,反而把产妇折磨的死去活来。劁猪匠望着奄奄一息的妻子悲劫万分,情急之中,他鼓起勇气拿起赖以维持生计的剿猪刀,凭着多年割猪所积累的经验,斗胆地剖开了妻子的腹部取出了胎儿,奇迹般地救活了妻子,儿子也转危为安。劁猪匠的这一创举顿时轰动了当时的医学界。医生们纷纷效仿,开始对难产的孕妇施行剖腹产术,并取得了初步成功。

近现代发展

但是,由于当时手术技能尚未成熟,既没青麻醉,又不懂得如何消毒,而医生在取出胎儿后也不知如何缝合子宫切口,而是任其自然收缩止血。所以几乎所有的产妇,在施行手术后的一周内,相继因出血或感染而身亡。直到1764年,美国的贝内特医生为自己的妻子做了一次剖腹产手术,术后他试用一般的棉线把子宫及腹部的切口缝合起来,出血止住了,妻子得救了,孩子平安地降人人间。从这时起,剖腹产术逐渐被医生们所采纳,并不断推广。由于棉线容易扯断,并给术后安全度过产褥热带来不少麻烦,1852年美国医生波林改用银线缝合切口,使产妇死亡率从几乎100%降至45-80%。



 19世纪末叶,意大利医生波罗在一次做剖腹产中,面对着不停地流血的子宫束手无策,不得已而将子宫切除。他的这一无意举动却引起了剖腹产术的划时代变化。此后各国医生相继采用,并将这种剖腹产加子宫切除术称之为“波罗式剖腹产”。

 “波罗式剖腹产”将产妇的死亡率降至2 5 %,但这种手术推行不久便遭到医学界的非议,其理由是切除了子宫等于夺走了妇女再次生育的权利。为此,医生们又在积极寻求更加完善的方法。美国医生萨恩格在子宫体部作直切口,并在术后将子宫切口按照解剖层次进行了精细的缝合,终于解决了妇女术后可再次怀孕的难题,人们把这种手术命名为“古典式剖腹产”。

“古典式剖腹产”亦并非完美无缺,术后康复较不顺利,况且容易导致各种并发症。1906年弗兰克医生提出将手术切口改在子宫下段的非收缩性部位,并将直切口改为横向或弧形切口,这样就大大地减少了手术并发症,使之更加安全可靠。

随后莱特、沃特等医生又在此基础上开创了“腹膜外剖腹产”,进一步扩大了手术适应症,使手术臻至完善。至此剖宫产手术趋于成熟,手术安全性也基本得到保证,社会接受程度显著增加,产科历史进入新纪元。

剖宫产术经历了尸体剖宫产、不缝合子宫的剖宫产、Porro’s剖宫产子宫切除术、古典式剖宫产、经腹腔腹膜外剖宫产、腹膜外剖宫产、子宫下段剖宫产、新式剖宫产等几个发展阶段。在现代产科临床上,各种术式日趋完善,剖宫产术已成为解决难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趣闻


如今健在的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就是在1926年以剖宫产方式出生的,而原因是足先露。



 国内已知的近现代的一次剖腹产,记载在清代的《点石斋画报》上,19世纪末,该报曾先后两次图文并茂地报道了发生在广东和上海的两例剖腹产手术的过程,这大大丰富了我们对中国近代剖腹产手术状况的认识。 世纪之初还发生一宗趣闻。2000年3月5日墨西哥瓦哈卡州的一名农妇,从没受过医学训练,却在自己身上表演了一次相当成功的剖宫产。她所在的小村庄只有500人口,1部电话,最近的助产士相距50英里。在疼痛了12个小时后,为了避免再出现死产,她喝了些烈酒,决定自己剖腹产并沿肚脐右侧从肋弓到耻骨上切了17cm。孩子出来后,一下子就哭了。她用衣服把自己出血的肚子捆住,叫自己6岁的儿子出门求救。最终她坐了8个小时的车,到了离家最近的医院。16个小时后,她经历了外科切口修复术。7天后,医生又帮她再次修补了她自己手术时误伤的肠子。还好,10天后,她痊愈出院。她的惊险案例写入了2004年的国际妇产科杂志,并被认为是知道的唯一为自己做剖宫产的妇女。

剖宫产需要理性选择

近20多年来全球的剖宫产率迅速上升。20年前欧洲只有2%,现在已经达到20%。2004年澳大利亚29.4%,对比1995年是19.3%。在美国2007年是31.8%。由于公众的认识误区,巴西是公开报道的剖宫产率最高的国家,公立医院在35%而私人诊所接近80%。在我国这一状况也尤为突出,有些地区竟然达70%,甚至更高。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母婴的预后,但剖宫产毕竟是一种非生理性的分娩方式。

按世界卫生组织的意见,剖宫产率不应超过15%。没有指征的剖宫产在出院病历的首页上被名之为社会因素、珍贵儿或切盼儿。

没有指征的剖宫产手术时或手术后,产妇或新生儿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是很大的。因此大众需要正确认识剖宫产的利弊,普及妊娠分娩知识,为自然分娩创造有利条件;努力提高技术水平,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合理应用抗生素,最大限度保障母婴健康,以免对孕产妇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医生和孕妇、家属之间一定要很好的沟通,因为母婴的安全是至高无上的。和谐的社会与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创建。

了解更多最全、最新论文快讯

登录CBG官网(www.chembeango.com

下载ChemBeanGo APP

CBG资讯 知识就是力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纱布门事件”告诉你二胎要避开的地雷
揭秘:剖宫产手术全过程
深夜产房:择吉手术,却出现了凶险出血,是大师算错了日期?
为了生儿子,她第3次剖腹产,打开肚子时医生惊呆了……
【微分享】头胎“剖腹产”二胎还能顺产?是真的吗?
产后出血:剖宫产、阴道分娩分别有哪些预防技巧?这16条经验在临床中很实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