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勤奋的源泉——记中国科举博物馆之行

本文首发于作者微信公号【爸鼻马迷】  ID:Lucytalkshow

在进入中国科举博物馆之前,我这个历史爱好者自诩对绵延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耳熟能详。在进入博物馆这个蔚为大观的“地下宝匣”之后,身临其境徜徉不已的我才恍然顿觉,科举不只是一项考试选拔制度,更彰显中华文化的智慧,力量的源泉。

如果没有科举制度,古代勤奋的读书人会怎样?我想,西晋诗人左思的诗句就可以回答。“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在没有科举的时代,朝廷选拔任用人才,依赖的是看重亲族出身的门阀制度,为此不知堵死了多少仁人志士的奋斗道路。你看,山顶上只有几寸高的羸弱小草,只因为起点高,就遮蔽了山涧下葱郁挺拔的大树!即使是“洛阳纸贵”才华超绝的左思,也只能如此愤懑,什么都改变不了。

在科举制盛行的一千三百年中,唯贤举才、公平公正、学而优则仕的原则成为历代王朝选拔人才的公理,为社会运转提供了无数新鲜血液。电视剧《走向共和》中有这么一个片段:大学士翁同龢在甲午年开科之前曾经告诫同僚下属:“咱们大清国什么都可以伤,唯独元气不能伤!什么是元气?就是天下的读书人!”一言既出,科举制度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我这个戴着墨镜揣着手机的现代人,就是抱着如此认知,走进了位于南京秦淮河畔,与著名的夫子庙仅一河之隔的中国科举博物馆。

中国科举博物馆被大家戏称为“地下宝匣”,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博物馆在外部形态上与众不同,采取了别致的下沉式设计,整体部分位于地下20米。所以我们一走进入口,就看到一个方形水池,好像一个硕大的砚台!看了介绍才知道,这个水池的面积刚好1300平米,恰恰在寓意1300年的科举历史!



我们顺着甬道的坡度一路而下,逐渐远离了市井的喧嚣,进入一个充满书卷气的世界。只见两侧的墙体上,一面镶嵌着片片黛瓦,另一面则是数不清的竹简造型。原来,这层层黛瓦组成的是鱼鳞的形状,寓意读书人通过考试完成“鱼跃龙门”的升华,而那竹简则寓意读书人必不可少的勤奋苦读。随着脚步声在甬道中的回响,我的心头愈发升腾起稍显沉重的岁月感。

从最下面的负四层自下而上,才是参观科举博物馆的正确顺序。唯如此,主体展厅才会次第展开,让大家穿行在科举制度的历史隧道之中。自隋朝创立、唐朝完备、宋朝改革、元朝中落、明朝鼎盛,直至晚清消亡,科举制度跨越千年烟云,活色生香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在试卷区,我们看到了精心收藏的清代进士庄瑶殿等人的试卷,也看到了许多应试考生的试卷。在那密密麻麻、字迹娟秀的蝇头小楷中,我驻足良久,仿佛在与那些经过多年青灯苦读,正在奋笔疾书的考生们展开对话。慢慢地,我的面前好像出现了这样一幅淡黄色背景的画面。

一只瘦弱纤细的手,正握着一支饱蘸浓墨的毛笔,勉力书写出足以改变自己人生的文字。就在这时,笔停下了,那位年轻的考生筋疲力尽地倚靠在号舍坚硬的石墙上,一边用手轻轻拍着自己的脑门,一边默默诵读刚刚写好的策论。读着读着,眼泪从他的脸庞滑落,他甚至发出了轻微的抽泣声。也许,他在为自己写出了一篇好文章喜极而泣,也许,他突然想起了家里的亲人为这次赶考而债台高筑……

这就是科举制度的缩影,一个考生的前途命运,总会牵动一个家族数十上百人的心绪,而一群考生的脱颖而出,则决定了一个王朝的复兴与希望。

在“金榜题名”厅,我们有幸看到了明清两代用来公布成绩的榜单文物。“十年寒窗苦,一朝天下知”,唯有丝毫不放松的苦读,唯有超凡的现场发挥,唯有胸怀济世报国的情怀,这些读书人中的幸运儿,才能一步步锻造自己的才华,才会在这个无比神圣的榜单中占据一席之地。

这长长的榜单不啻为一道冷峻的分界线。榜单之内,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欣喜与振奋,是家族乡里的荣耀恩泽,而榜单之外,则是失望与痛苦,是从零开始从头再来的毅然与决绝。


在苍茫的大山中,在泥泞的驿道上,一个个或朝气蓬勃或年迈沧桑的身影,打着雨伞,背着沉重的书箱,一步一步向遥不可及的京城迈进。尽管已经被雨水打湿了衣衫,尽管倍感困苦疲累,但这些身影百折不挠,坚定地向前,向前!在他们的背后,是少则十年多则数十载的勤奋学习,在他们的面前,则是走进贡院考场,为人生一搏的无限希望……

透过榜单,我仿佛看到了这些考生们前行的身影,也看到这个民族千百年来重视学习重视教育的希望。

科举博物馆的展厅设置富有特点。除了“金榜题名”厅外,“鱼龙变化厅”以贡院号舍为依据打造多媒体实景,让游客如考生一样体验贡院考试时的艰辛;而“金陵佳话厅”则再现了十里秦淮的繁华,再现了明清时代南京贡院的场景;“源远流长厅”展示了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而“民国考试院”则以民国建筑为背景,向游客诠释民国设置文官考试制度的渊源。

甚至于,这里还有异国科举文物的展厅。历史悠久的科举制度也曾在当年覆盖东亚东南亚国家,甚至还对现代西方文官选拔制度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难怪有学者说,科举制度应当算是中国“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站在展厅中央,仰望20米之上熠熠生辉的星尘画面,我突然感慨万千。科举制度最大的功绩,是为世人打开了一条凭借学识抱负参与竞争的通路,为那些出身贫寒的普通人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让无数人看到了希望。


这种可能性,这种希望,使无数寒门学子鼓起勇气奋力攀登,使无数家庭乃至全社会不再原地踏步。一个人苦读,引来全家翘首以盼,一个人金榜题名,会使一个地区无比兴奋。这种不甘现状努力进取的氛围,也为社会注入了勤奋刻苦、不怕困难、不畏竞争的基因。正是一千多年来的潜移默化,才使得每一个国人都笃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们的国家才得以拥有无限的活力和动力,才不会惧怕任何人的威胁施压。

学习,考试,竞争,这本来就是一代代人奋斗成长的必然路径,拼搏、受挫,愈挫愈强,才是个人团队乃至国家顽强不息的奋斗轨迹。既然生活本来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怕学习怕考试怕挫折呢?

当我们一家结束了参观,我拉着女儿的小手指着刚刚走出的博物馆,对她说:“你知道吗?我们的国家始终是一个勤劳勇敢的国家,大家总能拥有梦想,并通过勤奋来实现梦想。而这勤奋的源泉之一,就在这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明清读书人考科举有多苦?考场上被活活冻死
千年科举探幽
明清读书人考科举有多苦?一场考试持续9天6夜,考场上被活活冻死
走近贡院 作者:啸风
获奖导游词:中国科举博物馆(孙逸宁)
南京科举博物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