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后的维米尔》,最后的尊严

本文导读:

《最后的维米尔》实际是道出了荷兰乃至荷兰代表的整个西方世界的文化心态。


如果说影片《最后的维米尔》仅仅是复述了一个历史故事,显然有些敷衍潦草。因为这部讲述荷兰著名天才画家兼画作伪造者汉·凡·米格伦“光辉事迹”的影片,除了能带领我们了解一段历史,还能看到一个国家民众寻求尊严的心路历程,甚至发现他们自己根本意识不到的,可悲的文化死胡同。


在“二战”硝烟逐渐散去的1945年5、6月间,刚刚摆脱纳粹魔掌的荷兰正试图忘却噩梦回到正轨。每一天,盟军调查员和荷兰政府的执法官们都在到处搜捕以前的通敌者,经过简短审讯后当街枪决。供职于盟军的犹太人皮勒上尉是其中一名调查员,他要根据收缴的纳粹帝国元帅戈林的私人收藏品,找到曾经出卖荷兰国宝画家维米尔传世画作的卖国贼。

经过调查,皮勒上尉很快就抓到了重要嫌疑人,曾经的天才画家、如今的艺术品富商汉·凡·米格伦。记录表明,这位富商曾在战争期间以160万荷兰盾的天价卖给戈林一幅维米尔的真迹《耶稣和通奸的女人》,而这位富商神速的发家史也和近十几年屡屡被发现的维米尔真迹有关。一时间,荷兰举国上下群情激愤,要求处决这个见利忘义的艺术品盗贼和卖国者。

但是,作为多年参加地下抵抗运动的老兵,皮勒上尉不失冷静,在那些神秘面世又迅速交易的维米尔画作中发现了一丝端倪,进而逐渐相信了米格伦的说法:那些被高价出售的画作,包括被戈林收藏的真迹,统统是米格伦凭借自己天才的领悟力和模仿力伪造做旧的赝品。他不但不是卖国贼,反而是戏耍纳粹的英雄!

在随后的法庭审判中,皮勒顶住了重重压力,自愿从负责抓捕的调查员变为米格伦的辩护人。虽然法官抱着必须处决通敌者的宗旨强行判决米格伦死刑,但急中生智的皮勒还是在助手的配合下,把强酸泼向当作法庭证物的维米尔“真迹”一角。伴随庭上众人的惊呼,古老斑驳的油画一角被迅速溶解,露出米格伦作画前留下的姓名缩写,米格伦说的都是实话!

米格伦果真成为了民族英雄。他大步走出法庭,含蓄微笑着接受民众的欢呼,重启自己的富豪生活。而完成使命功成身退的皮勒上尉却意外得到一份“礼物”,那是在希特勒别墅中最新发现的米格伦画作精选集,扉页上有民族英雄米格伦亲笔写给“敬爱元首”的致辞。

皮勒上尉神色凝重地走进米格伦花团锦簇的豪宅花园,拒绝了对方的敬酒,将那本精品集重重放在桌上。他盯着米格伦的眼睛,“真正伟大的艺术家一定都凭借勇气走过了火山烈焰,完成了自我救赎,而你,显然不是。”米格伦不甘示弱反唇相讥,“在我们强大的殖民时期,我们和纳粹恶魔有什么区别?无非是一样的烧杀掳掠。这些语句,包括我卖出去的画赚到的钱,都不过是一时的权宜之计。”

皮勒上尉在米格伦的注视下,将精品集放进了书包,走出了花园。他把能够揭露米格伦真面目的精品集扔进路边熊熊燃烧的油桶,然后坐火车回到乡下老家,与分居的妻子重新团聚,开始新的生活……

在这部影片中,表面上的主人公是天才画家、狡黠的造假者米格伦,而实际的主人公却是皮勒上尉,以及充当他们两人故事背景的荷兰民众。正是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复盘,我们才得以发现一个经济发达、以民主自由为荣的欧洲小国,在历史长河里随波逐流的悲哀。

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面对纳粹德国在1940年的入侵,荷兰女王政府飞快撤离到了伦敦,弱小的荷兰被迫忍受了四年半亡国奴生活。在盟军光复荷兰后,无论政府还是民众,都希望赶快忘记那段噩梦,而忘记噩梦的最佳方式,就是毫不留情地清算,清算一切叛国通敌者,抹掉一切被侮辱被损害的痕迹。

那些试图忘却屈辱找回尊严的人群,因自身经历不同,感受也截然不同。皮勒上尉和妻子都曾是地下抵抗运动成员,不同的是皮勒真刀真枪搞破坏,而妻子却充当内线成为纳粹长官的秘书,甚至为套取情报不惜委身。战争虽然结束,皮勒和妻子却难以割舍过去的隔阂,长期分居;盟军指挥官在面对前来投诉皮勒的执法官时,因为执法官一直待在伦敦远离危险就对他倍加冷漠,直接呵斥他“滚出去”。曾经战斗过和默默隐忍过,曾经屈服过和始终抗击过,两种态度两种命运没有因为德国佬的离开而改变,这个国家的民众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挺过噩梦。

因为噩梦和屈辱无法消散,所以当皮勒邂逅米格伦,惊叹于他的画技后,瞬间就被他的巧舌如簧机智幽默所打动,下定决心帮他洗清罪名。可以说米格伦的英雄名号,恰恰是皮勒排除万难争取来的。而民众对米格伦从先前的仇视到后来的追捧,也说明这个弱小的国家是多么需要一位英雄,哪怕这英雄也曾和敌人一起纵情声色,哪怕这英雄只是在名利双收之余戏耍敲诈了敌人一把!

这就是这个经济发达军事弱小国家的可悲之处。他们无法通过战斗赢得尊严,只能通过侠盗罗宾逊式的戏谑恶作剧或者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寻求尊严,只要这能让自己的内心好过一点儿。

而米格伦与皮勒在片尾花园中的对话,则起到了直指人心的“点睛”作用。皮勒嘲讽米格伦并不像自己标榜的那样高大上,骨子里还是个为荣华富贵向纳粹献媚的小人。而米格伦之所以能反驳得皮勒哑口无言,最终烧掉颠覆他形象的画册,就在于他那段颇具反讽意味的辩解切中了所有西方世界正人君子的要害。

“你说我讨好纳粹?你说我是小人?好吧,当年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称霸世界的时候,也就是维米尔在世的时候,荷兰人不也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恶魔吗?其实大伙儿和纳粹就是一路货色,区别在于谁得势谁倒霉。在女王政府跑到伦敦避难,全国饿着肚子当亡国奴的时候,我有本事混进敌人的小圈子,更有本事骗他们的钱!我献媚讨好敌人,那也是我在处于劣势时的一种策略,因为这个世界说到底就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

皮勒还能说什么呢?既然米格伦都能如此大言不惭地辩解开脱,自己又何必执拗于过去呢?所以他才会顺理成章地回到妻子身边,顺理成章地忘却过去,找到内心的平静。

导演是不是故意让米格伦跳出来“诛心”的呢?我认为不是,导演完全是无意的,因为那段对话从创作手法上也可以看作是故事的最后一个悬念设置。不过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最终还是“不小心”道出了最真实的逻辑。

《最后的维米尔》实际是道出了荷兰乃至荷兰代表的整个西方世界的文化心态。对于西方而言,这个世界讲究的是实力,是赢者通吃,谁本事大谁就能高声说话。在这样一个牌桌上,失败者没有尊严,获取尊严的办法就是零和博弈,从失败走向胜利。正因为失败者没有尊严,所以被侮辱损害理所当然,翻身之后清算报复也理所当然,希望自己是胜利者胜得长久更是理所当然。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理解西方文化死胡同的底层逻辑,懂得了他们看待中国崛起的逻辑。他们本想占据牌桌当天长日久永世不变的胜利者,然后允许弱者献媚委身,甚至还会开恩地允许弱者阿Q一下自嗨一把。但是,当年不起眼的弱者怎么就能不按规则出牌,甚至还敢掀翻牌桌谈什么命运共同体呢?!这种心态,以美国最甚,以那些标榜自由的小国最酸。因为他们只会想着保留自己最后的尊严,那就是奉行僵化机械式的逻辑,看不懂甚至也不愿去看懂,另一种更具智慧,更合乎发展规律的逻辑。

END



小编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网名:皮皮中尉):现为某主流媒体主任编辑,“天涯文学”签约作家,“360个人图书馆”原创达人;在本职中品味业务骨干的充实,在读书写作中聆听先哲的教诲,在陪伴妻子女儿的过程中体会最纯真的快乐。

历史推荐

罗振宇是骗子吗?

家有小女  自在欢喜

写作,绝不苟且

听说“小升初”改摇号了,我送女儿进了语文辅导班

家庭教育的难度,;绝对超乎想象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中最好的教材

小小说:《噩梦》

阅读能力,才是响当当的硬功夫!

为什么方鸿渐的女人缘这么好?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们在“铭语铭言”不见不散。

关注公众号

鼓励支持小编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画的“假画”竟然蒙骗了整个纳粹德国,从叛国者变成了民族英雄
“二流画家”的他登上人生巅峰,隔了多少张假画?
靠制假、贩假暴富,成了国家英雄,只因他会画画
米格伦:看我如何画一幅画骗他个几千万
这个骗子造出来的东西 比真的还真 希特勒都被他耍了
史上最大伪画制造者,曾骗倒纳粹头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