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氏艺文录:毛澄《驯山毛氏源流序》



先秦史暨毛氏文化

观中外时事写吉光片羽窥见

研古今历史发一鳞半爪臆解




毛澄《驯山毛氏源流序》

毛天哲点校
昔先王分理天下,首辨姓氏以严属族,其间以地,或以名,或以氏,盖有谱司以掌之,而无容或紊者。吾毛氏受姓以来,始自周文王之子封于毛,世居西河之地,遂以地为郡,以毛为姓,此得姓之所由来也。厥后有讳亨者,作诗训诂,以诗授毛苌,故曰毛诗。至战国,毛遂客于平原君,合纵于楚,遂自荐,定纵以归,平原君曰:毛先生一言重于九鼎大吕。嗣时毛钦以仁义自尚,尝奉诏捕张俭。俭匿李笃家,钦曰:足下何专仁义。遂不捕而亡。当时侠烈辈莫不心向往之。至如毛义,继起于庐江,家贫以孝行称。张奉往候之,府檄适至,义捧檄喜勤颜色,奉心薄之。后亲死,公车屡辟不起。奉叹曰:贤者固不可测,往日之喜乃为亲屈也。孝先奋绩于封邱,仕吏部尚书,选举皆清直之士。以节操自励,人无敢有美而丽食者。至晋硕贞,为温峤前锋。幼时尝见白龟,买而放之。后战败坠江,龟载得活,人咸称为善报云。隋有毛爽,受京房易,法布管飞灰,顺月皆得验。宋有正仲讳渐,江山人,登第为两浙转运使,疏浚水患,民甚戴之。滂字泽民,善属词,名士大夫多敬礼之。纲字正纪,为枢密,下笔千言立就。一时称谓三俊。维瞻字国镇,以诗鸣。守筠州,政平讼理,与苏颖滨唱和。厥后四派分居四族。正仲公之裔徙居昆山,即予之祖也。泽民公之后迁居余姚,至今子孙绵亘,书香克绍,可称巨族。正纪公之子徙居兰溪,以才名显。苏子瞻赠诗云:万斛量不尽,烤烤斗南星,奎聚曾留史,于今耀若身。其子孙也有光前烈不失旧家遗。国镇之子就居筠州,子孙倶卓荦奇英,各自标柄。今四族蕃茂,澄欲集宗谱以铨次之,然而势有所不能,或艰于道路之殷遥,或惮于赀力之困乏。相延日久,日复一日,遂使同宗之人视为秦越,不大贻前人羞乎?然犹有可喜者在,纵不得合各派而统为一宗,而各祖其祖,各宗其宗,此义谅无可缓也。今宗人永芳世居兰邑,贸易至苏,予接其眉宇,询其本源,乃知为正纪公之遗派也。其先世之脉无毫发之谬。遂因此推彼,由亲及疏,谅仁孝有同心焉。敬陈历代,以质诸族人。或鉴予苦衷,而兴起其孝思之心者,则其为毛氏之光,不也幸乎?
明礼部尚书昆山毛澄序
明礼部尚书谥文简毛公澄 画像石
天哲按:此文载浙江金华兰溪驯山《西河毛氏宗谱》。民国二十年本题名为《西河源流总序》,民国三十年本题名为《驯山毛氏源流序》。
毛澄(1460年-1523年),字宪清,号白斋,晚年更号三江,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今属江苏)人。早年丧父,由祖父毛弼抚养,明孝宗弘治六年(1494年)成癸丑科一甲一名进士(状元),当年祖父正好百岁,双喜临门,地方官建造“人瑞状元坊”。后授翰林院修撰,预修《明会典》,后在皇帝身边担任讲官,官至礼部尚书。正德十四年(1519年)二月,武宗打算南巡,毛澄冒死上疏制止,在一片反对声中,武宗终于停止。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武宗猝死“豹房”,死后无子。毛澄与大学士等至安陆迎朱厚熜即位,是为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想给自己亲生父母立尊号,但毛澄等人坚持“兴献帝不宜加皇号”,抗疏力争,史称“大礼议”。朱厚璁派太监去见毛澄,向毛澄长跪叩头请求,又赂以重金。毛澄以老病为由,接连上疏乞归,都被慰留。嘉靖二年(1523年)春,获准归休,在回太仓途中病逝,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简。
毛遂,战国时期山东滕州(一说河北鸡泽)人,赵国平原君门下食客,居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毛亨,秦末人,传诗经,曾作《毛诗故训传》,简称《毛传》,以授侄孙毛苌,故世人称之“大毛公”。
毛苌,西汉人,受诗于叔祖毛亨。讲诗于河间,古文诗学“毛诗”的传授者,世称“小毛公”。为西汉河间王刘德所聘,立为博士。
毛钦,东汉人。为外黄令。张俭被诬亡命,止李笃家。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曰:“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钦因起抚笃曰:“遽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笃曰:“笃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钦叹息而去。毛钦也很敬重张俭,但他有命在身而不便直说,所以用蓬伯玉耻于独作君子的德义来暗示李笃,自己也具仁义之德。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
毛义,东汉庐江人。少节家贫,以孝行称。南阳人张奉慕其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适至,以义守令(李贤注引《东观汉记》曰:“义为安阳尉,府檄到,当守令也。”)。义奉檄而入,喜动颜色。奉者,志尚士也,心贱之,自恨来,固辞而去。及义母死,去官行服。后举贤良,公车数辟征,皆不至。张奉叹曰:“贤者固不可测。往日之喜,乃为亲屈也。斯盖所谓‘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者也”。建初(76—84年)中,章帝下诏褒宠义,赐谷千斛,常以八月长吏问起居,加赐羊酒。寿终于家。梁代萧统编《文选》卷五十七《陶征士诔》:“远惟田生致亲之议,追悟毛子捧檄之怀。”所说“毛子捧檄”就是用了毛义的典故,毛义为了奉养母亲,不惜暂屈己志,出仕为官,这与曾子“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的情怀是一致的,与陶渊明的精神也是相通的。
宋枢密使毛纲 画像取驯山毛氏谱
毛玠,三国时陈留平丘<今河南封丘>人,年少时为县吏,以清廉公正著称。因避战乱打算到荆州,中途知道刘表政令不严明,改往鲁阳。后投靠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的战略规划,得到曹操的欣赏。史家称誉为毛玠版“隆中对”。毛玠与崔琰主持选举,所举用的都是清廉正直之士。毛玠自身廉洁,力求以俭朴作风为人表率,激起天下廉洁之风,一改朝中奢华风气。全国士人无不以廉洁的操守自我勉励,即使是宠臣,车马服饰也不敢超越制度。曹操大为赞叹曰:“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复何为哉。”曹操获封魏公后,毛玠改任尚书仆射,再典选举。又密谏曹操应立嫡长子曹丕为魏国太子。崔琰被杀后,毛玠十分不快。后来有人诬告毛玠,曹操大怒,将毛玠收于狱中。及后在桓阶、和洽营救下,仅被免职,不久逝世于家中。曹操在他死后赐他棺材和钱帛。
硕贞,指毛宝。毛宝(?~339年),字硕真,荥阳郡阳武县人。东晋将领。初为临湘县令,转平南将军温峤参军,打败叛将祖约有功,拜庐江太守。击退叛将韩晃进攻,平定苏峻之乱,封为州陵县开国侯。咸康五年(339年),领江夏相,平定郭默之乱。庾亮筹谋北伐,以为监扬州之江西诸军事、豫州刺史、征虏将军,随同西阳太守樊峻率军一万卫守护邾城。后赵皇帝石虎派遣石鉴、夔安、李菟等率军五万进犯,攻陷邾城,毛宝溺水而死。在毛氏族历史上,东晋名将,征虏将军毛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人物。毛宝之所以重要,不光是因为他的子孙中拥旄开国者累叶数人,为中华毛氏族增添了无上的荣耀。而且还在于他是中华江南毛氏、江北毛氏的关键承继人。
毛爽,隋人。尝仕于陈,为山阳太守。通晓音律,又曾习汉京房历法,善占节气,颇有验。文帝平陈,得陈氏律管十有二枚,诏付太常牛弘,令爽与太乐令蔡子元、于普明等以候节气。爽因稽诸故实,布管飞灰,草定其法,着于篇,称《律谱》。以每律生五音,十二律为六十音,推演之为三百六十音,使分直一岁之日,以配其音。至炀帝时改用梁时律调钟磬八音之器,爽所制律谱及所定律管制度均亡佚。
毛渐(1036—1094),字正仲,江山人。北宋治平四年(1067)进士。熙宁年间(1068—1077)知宁乡、安化两县(今属湖南省)。以治理“五溪”(沅江5条支流)、开发湘西政绩卓著,召为司农丞,提举京西南路(今汉水流域)常平。元祐四年(1089)任两浙路转运副使,值太湖沿岸洪水泛滥成灾,渐动员当地官民在长安镇至盐官间筑堤堰,变水患为水利,加授集贤院校理,任吏部右司郎中、陕西转运使等职。不久,任边镇元帅,领兵驻泾原,防御西夏,治军严谨。西夏进犯,毛渐出劲旅袭其后,攻破没烟寨。升直龙图阁。绍圣元年(1094)调任渭州(今甘肃省平凉县)知州,未赴任即逝世,赠龙图阁待制。著《诗集》10卷及《毛渐地理五龙秘法》一部、毛渐《毛氏世谱》一部、《毛渐表奏》十卷、《三坟书》三卷(元丰七年毛渐得书于唐州泌阳民舍)。
毛滂,江山人。元祐间,为杭州法曹。元符二年(1099),知武康县。苏轼尝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科荐之。官至祠部员外郎,知秀州。滂所作东堂乐府二卷,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今行世者改题《东堂词》,有汲古阁《宋六十家词》及《彊村丛书》本。毛滂:(1060~1120),字泽民,号东堂。衢州江山人。北宋元祐中为饶州司法参军。曾受苏轼赏识,荐之于朝。绍圣间为衢州推官。元符元年(1098)改授武康县令。居舍名“尽心堂”,改建易名为“东堂”。狱讼之暇,吟咏其间,因以为号。崇宁、大观间为祠部副郎。宣和初以言语得罪,贬真定通判。宣和后期出知秀州。方腊兵攻下秀州,滂下落不明,终年60余岁。毛滂工诗能文,尤长于词。其词风大致属于婉约一路,而情韵特胜。传世的毛滂200余首词中,无论写自然风物或男女恋情,多饶有余韵。其诗文集《东堂集》已佚,《东堂词》单本流传。清代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搜采裒辑《东堂集》10卷,包括诗4卷,文6卷。
毛维瞻(1011-1084年),字国镇,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诗人毛滂之父。宋庆历二年(1042年),考中进士,庆历四年(1044年),出任缙云县尉兼主簿,庆历八年(1048年),任义乌县令,熙宁八年(1075年),由开封府推官罢为提举洞霄宫,元丰三年(1080年)任筠州太守。在筠州任上,善理政事,政平讼理,深得当地民众尊敬。曾与苏辙、赵忭唱和。《两浙名贤录》卷四十六有传。
毛纲,驯山毛氏谱尊为始祖,字正纪,行谦三。谱称毛渐为其族兄。宋端平三年皇帝敕命为枢密。宋史无传。唯见(清)丁申《武林藏书录》记有《诸史将略》十六卷,云是明代杭州知府毛纲、钱塘教谕黄议编。未知驯山毛氏始祖追述是否有误。考其谱,有朱熹、虞允文为之序,皆言曾与毛渐有同馆共宦经历,与史传乖谬,疑二序为伪托。谱内《历代世系图》将毛叔郑记为周公旦第三子,也与史籍相互扞格。盖谱或作于明末清初,凸显明人学问之疏。是以毛澄本序之真伪也需待考,唯记于此,以待后学。
 
毛家小子天哲识于浙江金华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十一日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香祖笔记》卷二
婺源古譜朱氏源流序
关于《谢氏族谱源流总序》考析
永泰王氏源流序(宋)王素
童氏宗谱源流序(章懋
..福建黄氏世谱从书(之三)源流世系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