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佐藤学的课堂革命有什么特别之处?

当前,国际著名教育专家佐藤学教授倡导的“学习共同体”课堂革命正风靡一时。据佐藤学教授介绍,他的“学习共同体”学说与西方几乎同时起步,是他在研究其它问题时突然想到而开始研究的。我校与佐藤学团队合作一年来,通过认真学习、观察和思考,我认为佐藤学教授倡导的“学习共同体”有以下特点。

一、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四人组成的“自组织”

佐藤学教授认为,班级是由契约和法制关系组织起来的,而学习小组是根据“叙事、言词与祈愿的情节构成”的,不是地域性、血缘性的共同体。可以看出,在佐藤学的眼中,学习共同体是一个“自组织”而不是“他组织”。

班级本身是一个典型的根据“契约”建立起来的“他组织”,学习共同体就是要打破这种“他组织”的弊端,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自组织”性质的学习小组中,学生个体之间能够自由交往,能够通过与自我和他人进行对话而找到自己的认同,从而实现真正的对话与合作,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每个学生都变成学习的主人。

学习小组如果有人领导,就难以保证平等,所以不设组长,谁都不是“客人”,能够保证每一个学生平等参与。学习小组最好四人组成,如果人数多于四人,不设组长就容易混乱。如果人数少于四人,就难以产生多样的见解与思考。


      二、合作学习不是要得出共同的结论

合作学习不是一个小组的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去共同完成一个探究任务,最终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这是佐藤学与西方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区别。佐藤学认为合作学习中主体是个人,合作学习不是找出学生的共性,而是发掘学生不同的个性。合作学习追求的是学生思考和见解的多样性,不是追求小组内思考与见解的一致与统一。学生回答问题只能回答自己的理解,不能代表小组整体意见。共同体学习就像“交响乐团”,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乐团中发挥作用,就像学生运用不同的乐器音响交响演奏成一曲交响乐那样。

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并不是“相互教”的关系,而是“相互学”的关系。因为“相互教”的关系是单方的权利关系,“相互学”的关系是相互关爱的关系,是每一名学生都作为主人公互相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关系。  

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学习,使一个学生能够挑战其不能到达的水平,使不同学力的学生在其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最终落实到学生个体的提升上。这也当然会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我认为这是佐藤学课堂革命能够在中国这样的应试环境中运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合作学习的关键是倾听关系的建立

佐藤学认为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是相互倾听的关系。学习共同体中的相互倾听是建立在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个体基础上的,每个人都是受尊重,旨在建立一种自然、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大胆发表观点,学生们相互倾听,谁都不要否定对方的意见,互相理解包容。使学生能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倾听他人的声音是学习的起跳板,不但要倾听他人的声音,也要向他人敞开心扉。学生在同伴交流过程中,在倾听别人的想法中,不断地加深自己的理解,不断地深入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挑战其不能达到的水准。


     四、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的任务不是释疑

    佐藤学认为,当学生的合作学习开始后,老师的任务不是给哪个不会的同学进行解答。而是要非常细致的观察每一名学生,准确掌握学情和学生的思考深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是何时出现的,何时停滞了,在什么情况下又重新开始了。

在小组学习中教师必须进行的工作有两个。首当其冲的是关照不能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在小组学习开始后不久,教师必须让学生一个不漏地参与“合作学习”,让那些不能参与的学生同小组里的学生沟通起来,而不是分别回答个别学生的提问。教师接着应当做的是对于小组的关照。在“合作学习”中难以展开讨论的小组总会有那么一两个。要对这些小组进行帮助,推进他们进行“合作学习”。

佐藤学教授还强调,教师需要具备学生相关的知识,具备教学法的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性经验,能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将其融会贯通。教师也需要省察反思,具备准确判断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行为,把握学生产生学习行为背后的意义。


 五、合作学习不仅是知识互动,更是社会关系的互动

佐藤学教授认为,合作学习并非知识性互动,而且包括社会关系的互动。要营造出合作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形成互相关怀的意识,让小组中高学力的同学能够感受到有同学不会,要跟他一起去思考,去帮助他思考,他为什么这么想,他为什么做错了。让学力弱的同学自己说出来不会是很难的,不要等他们说出来不会,而是要感受到他们不会。这一切对高学力的水平的学生也是一个思考深入的过程,是一种互惠的学习。

对于小组内有暂时不能参与进来的同学,同小组伙伴要及时施以援助,帮助他们迅速进入到合作学习中来,教室中要飘荡着温暖的学习气氛。  


     六、合作学习不是在课堂后段进行

传统的合作学习往往是在课堂的后段进行,是老师先讲授知识,然后学生再开始合作学习。佐藤学认为,合作学习应当随着“学习”的发生而发生,随着“学习”的结束而结束。例如预定实施5分钟的合作学习,倘若“学习”仍在进行,可以延长到15分钟。反之,如果预定实施15分钟的合作学习,倘若“学习”不能形成,那就应当5分钟就打住,关键是取决于教师的准确判断。那么,如何来判断“学习”是否形成了呢?主要是看学生的状态,倘若是醉心于“合作学习”,那么“学习”是形成了;倘若是懒懒散散、闲谈聊天,那就表明“学习”并没有形成,应当尽快结束。

佐藤学认为,课堂开始的7分钟是最宝贵的,不要用来复习旧知识,合作学习最好在7分钟内开始。


    七、设计问题是老师的备课的重要任务

  教师对教材的掌控度决定了学生的思考广度,教师对问题设置的有效度决定了学生思考的深度,所以实施学习共同体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老师要通过搭设阶梯而不是一味讲授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让学生反复训练掌握知识是不正确的,老师要将问题设计成任务单,让每个学生先独立思考,当遇到困难时候自然就会和同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这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学习效率会更高。

对于那些自己能够学会的内容,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而那些并未掌握的内容,则应当在倾听和交流中习得。因此,课堂设计,在基于学科本质的前提下,前半部分可以基于教科书要求,后半部分应当更加有深度,有挑战性和超越性。

所以,教师设计问题非常关键,一是基础性任务,以教材内容要求程度相适应的任务。二是挑战性任务,具有探究价值的任务。

设计挑战性的课题,开展高层次的探究,要体现出学科的本质。学生要用百分之一百二十分的努力才能完成,要有深度探究的空间。超越性问题不要求学生都会,三分之一掌握,三分之二的学生知道了解即可。

八、合作学习的逻辑前提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假设

佐藤学认为,“排排坐、仔细听、认真记”的传统讲授法课堂,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这种课堂只是完成了教学的任务,而没有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利。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不在于“上好课”,而是要提供学生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从而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

显然,佐藤学合作学习的逻辑前提是所有学生都有勤奋学习的愿望,事实上这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假设。现实的情况是,学生分成了四人一组的合作学习共同体,既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了便利,也同时为部分学生嬉笑、打闹、聊天提供了方便,往往会使课堂纪律一团糟,甚至成为了乱哄哄的菜市场,老师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维持课堂纪律上,不但无法保障所有学生的学习权利,反而使优秀的学生也失去了学习的权利,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以上为个人的学习体会,未经佐藤学教授及其团队专家审核,不一定正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问“学习共同体”:全新的课堂样态到底什么样?
像佐藤学一样做教师
课改 | 佐藤学听了这位普通教师的课后,告诉他上好一节课的三个秘密
近距离聆听“佐藤学”
读《我们为什么选择“学习共同体”》有感
静悄悄的革命——创建学习共同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