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工作论文|明年我国内外需求或现逆转,如何影响进出口形势
最新一期NFR工作论文《2023年我国贸易盈余或显著收窄》分析提出:2023年我国内外需求的边际变化可能较2022年出现逆转,进入“内升外降”阶段。
文章预测,2023年我国出口增速约为-5.6%,进口增速约为2.7%,对应的贸易盈余为4784.1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为6077.1亿美元,比今年减少2796.5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为1436.9亿美元,比今年增加502.6亿美元。二者共同导致2023年我国贸易盈余将比2022年减少3299.1亿美元。按照1:6.8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折算,约为22433.7 亿元,相当于1.9 个百分点的名义GDP。
上述测算结果或有三重启示意义:
首先,2023年我国贸易盈余显著下降,意味着净出口对GDP同比增速的贡献会明显下降甚至转负。
其次,出口整体回落的背景下,制造业投资或将面临下行压力。2023年要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还要进一步增加政策力度,激发投资动力。
最后,即使在低顺差的情形下,我国货物贸易顺差仍能保持在4000亿美元的水平,这种情形对应的情况是国内宏观景气程度显著提高。从历史经验来看,我国经济景气程度高的时候资本流出压力更小,两方面因素都会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
* 本文为NFR工作论文《2023年我国贸易盈余或显著收窄》,作者为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朱鹤、孙子涵、严馨。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全文。
2023年我国贸易盈余或显著收窄
文 | 朱鹤 孙子涵 严馨
2022年,超预期的疫情冲击和陷入困境的房地产市场让我国的国内需求始终低迷,总需求不足的矛盾愈发突出。与此同时,强劲的外需支撑了我国的出口部门和制造业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的需求缺口。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和金融支持房地产政策的密集出台,持续制约我国总需求的因素预计将会得到显著缓解。而随着发达国家央行不断加息,外需回落是大概率事件。
综合来看,2023年我国内需和外需的边际变化较2022年或出现逆转,进入“内升外降”阶段。为更好确定2023年我国贸易盈余的大致范围,本文分别从商品出口、商品进口和服务贸易三个方面进行测算。
2023年商品出口增速和规模测算
在此前的研究里,我们根据海关总署提供的出口商品详细信息,使用“自下而上”的思路从单类产品量价拆分出发,完成了对整体出口增速的无残差拆分(详见➡️出口的真相),给出数量效应和价格效应对我国出口金额增速的贡献。此处我们遵循同样的逻辑,基于全球需求变化,分别从量和价两个角度估计2023年决定我国出口增速的数量和价格效应。
1. 数量效应
数量效应可分解为两个来源:一是外需总体变化,二是中国在全球出口的份额变化。数量关系为:
出口数量增速=全球出口量增速 份额增速 全球出口增速*份额增速
图1 2015年至今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的实际份额
数据来源:CPB、经作者自行测算
外需方面,根据WTO的最新预测,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量(trade volume)的同比增速为1.0%,远低于年中预测的3.4%[1]。同时,近一个季度中国、韩国、越南等新兴经济体的出口数据均出现了大幅回落,表明全球需求在加速下滑。这或许意味着WTO对2023年全球贸易表现的判断仍然偏乐观。因此,我们预计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应该保持在与今年持平或略低于今年的水平,对应的同比增速为-0.5%。
份额方面,根据荷兰经济政策分析局(CPB)的数据,疫情之前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数量的实际份额稳步上升,到2019年末,我国出口实际份额达到12.0%。疫情初期,我国率先恢复生产,凭借供应链优势实现出口份额大幅提升,出口实际份额一度跃升至14.0%以上。但随着海外生产秩序逐渐恢复、全球供应紧张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我国出口替代效应有所减弱,出口实际份额相应下降。但考虑到部分商品的技术、成本优势依然存在,例如化学制品、交运设备和部分中间品,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仍然高于疫情前的水平
基于上述事实,我们认为2023年我国出口实际份额将下降至2019年至今的平均水平12.7%。这一水平低于疫情以来的平均水平,反映出全球生产秩序缓解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同时又高于疫情之前五年的平均水平,反映当前我国的技术提升和成本优势。
结合公式,预计2023年中国出口数量增速为-7.6%。
2. 价格效应
我们将出口商品分为两类:一类是原材料和中间品,这类商品的出口价格与国际上相应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化更加相关;另一类是资本品和消费品,这类商品的出口价格与国内PPI和CPI的变化更加相关。
接下来,我们分四步对上述商品的出口价格进行预测。
第一步,对样本出口商品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3]。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主要对应石油、钢铁、铜、铝等能源和基本原料,其出口价格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十分敏感,应更多地参考国际价格指数。而其他行业则主要参考国内PPI和CPI增速。
第二步,使用2020年以来各行业的出口价格增速和对应的价格指数做回归,得到回归系数。
第三步,参考国际组织预测或历史均值假设各行业明年的价格水平,再根据回归系数预测对应行业的出口价格增速。对于能源和大宗商品的国际价格指数,我们主要参考国际组织预测,使用敏感性分析法假设明年的价格水平。例如,我们综合了基金组织和美国能源信息署对原油价格的预测,估算出明年我国石油产品出口价格增速约为4.0%。而对于国内PPI和CPI增速,我们结合历史均值并结合当前趋势进行外推。
第四步,结合各行业出口份额,计算总体价格增速。我们预测2023年中国出口价格增速约为2.1%。
表1  2023年中国出口价格增速预测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Wind、经作者自行测算
3. 预测结果
根据上述测算结果,结合公式:
出口金额增速=出口数量增速 出口价格增速 出口数量增速*出口价格增速
我们预测2023年中国出口增速约为-5.6%。考虑到当前外需仍在持续收缩,12月的当月出口金额同比增速与11月持平(-8.7%),则2022年我国货物出口金额约为35984.3亿美元。再根据出口增速预测可知,2023年的货物出口金额约为33930.6亿美元。
2023年商品进口增速和规模测算
按照贸易方式不同,进口贸易可分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保税物流等多种方式。其中,一般贸易约占进口金额的63.1%,加工贸易约占17.5%,二者是货物进口的主要方式。但这两种贸易方式之间存在明显区别:一般贸易指境内企业的单边进口主要受内需驱动,与国内经济景气程度高度相关;而加工贸易具有“两头在外”的特征,即加工贸易进口的物料以出口为最终目的。因此,不同贸易方式的驱动因素各异,应具体分析并分别测算不同贸易方式下的进口金额。
1. 一般贸易进口增速测算
海关数据显示,农产品、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机电产品等主要商品的一般贸易进口额约占一般贸易进口总额的80%以上,且各类商品的一般贸易进口额同比增速、一般贸易进口总额同比增速均与现价GDP同比增速具有强相关性。上述商品的一般贸易进口额占一般贸易总金额的比重也相对稳定。因此,我们使用两种方法预测一般贸易进口金额增速。
第一种方法是主要进口商品加总法。我们依次使用GDP名义增速对各类商品的一般贸易进口增速进行回归,得到回归方程,再结合回归系数预测明年各类商品的一般贸易进口金额,最后按进口主要商品加总计算一般贸易进口金额和同比增速。其中,我们假设2023年我国经济增长将恢复到2018-2019年的平均水平,GDP实际增速达到5%左右,GDP缩减指数约为2%,那么明年的GDP名义增速将达到7%的水平。
以机电产品为例,该产品的一般贸易进口额占一般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约为25%,若假设明年的GDP现价增速为7%,我们预测明年机电产品的一般贸易进口额约为2781.4亿美元。同样地,我们也预测了其他商品的一般贸易进口额。通过主要商品一般贸易进口额加总法,我们预测2023年一般贸易进口增速为2.5%。
第二种方法是整体法。我们直接用GDP名义增速解释一般贸易进口总额的同比增速。若假设明年的GDP现价增速为7%,我们预测2023年一般贸易进口金额同比增速为1.4%。
两种方法算得的一般贸易进口增速比较接近。整体法之所以会略低于加总法,主要因为部分对国内需求敏感度更高的进口品的占比更大。
2. 加工贸易进口测算
海关数据显示,农产品、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原油和成品油、机电产品等主要商品的加工贸易进口额占加工贸易进口总额的80%以上,且与对应商品的加工贸易出口额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同时,上述商品的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也相对稳定。因此,我们可以用相关商品的加工贸易出口额预测加工贸易进口额。
以机电产品为例,该产品的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约为19.7%,结合第一部分预测的2023年出口金额,若假设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出口额的比重仍为19.7%,那么2023年该产品的加工贸易出口额约为6962.9亿美元,再根据同种商品加工贸易出口额与加工贸易进口额之间的回归方程,能够预测2023年机电产品的加工贸易进口额为3527.1亿美元。
同样地,我们也预测了其他商品的加工贸易进口额。通过主要商品加工贸易进口额加总法,我们预测2023年加工贸易进口增速为1.8%。我们还使用加工贸易出口总金额预测加工贸易进口总金额,两种方法算得的加工贸易进口增速也比较接近。
3. 其他贸易进口测算
考虑到边境小额贸易、保税物流等其他贸易方式占进口总额的比重较小且种类繁杂,我们加总后再考察其整体增速与GDP现价增速之间的关系。根据回归方程,若假设明年的GDP现价增速为7%,我们预测2023年其他贸易进口增速为4.4%。
4. 预测结果
综合上述不同贸易方式的增速和权重,我们预测2023年中国进口增速为2.7%。
结合当前的宏观形势,我们认为2022年12月的进口增速很难显著改善,因此假定12月的进口增速与11月持平(-10.6%),则2022年我国货物进口金额约为27110.7亿美元。再根据进口增速预测可知,2023年中国货物进口金额约为27853.5亿美元。
2023年服务贸易增速和规模测算
服务贸易包括加工、维护维修、运输等12个子账户。从服务贸易规模来看,与货物贸易相关的服务贸易规模占整体的比重超过50%,其中,贷方金额约占69%,借方金额约占53%,且这些项目的进出口金额分别与货物贸易进出口金额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图2 服务贸易项目贷方金额与出口金额关系(单位:亿美元)
图3 服务贸易项目借方金额与出口金额关系(单位:亿美元)
从服务贸易差额来看,疫情前,我国服务贸易逆差逐步上升,一度接近3000亿美元。其中,旅行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占总差额的80%以上。疫情以来,我国服务贸易逆差大幅缩减,最主要的原因是旅行服务贸易逆差大幅下降。受疫情蔓延和旅行限制影响,2021年我国旅行服务贸易逆差比疫情前的2019年下降了55.8%。因此,我们可以将12个服务贸易项目分为三类,分别测算其未来的差额。
一是与货物贸易相关的服务贸易项目,包括运输、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金融服务以及其他商业服务。我们分别用货物贸易进出口金额对这些项目的借贷方金额做回归,并预测这些项目的服务贸易差额。如前所述,当2023年的进出口增速分别为2.7%和-5.6%时,我们预测与货物贸易相关的服务贸易项目差额为-156.3亿美元。
二是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相关的服务贸易项目,包括旅行、加工服务、维护和维修服务以及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这些项目的服务贸易差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考虑到未来疫情发展和相关防控政策仍然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我们认为此类项目的服务贸易差额将有所扩大,但要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仍有一定难度。
以旅行项目为例,我们预测明年旅行服务贸易差额将扩大至-1283.1亿美元,等于预测参数120%乘以当前差额水平。同样地,我们对其他项目也做了类似的假设,其中,加工和维护维修服务顺差将扩大至187.5亿美元,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逆差也将小幅增长至-15.0亿美元。
三是其他服务贸易项目,包括建设、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这些项目的服务贸易差额既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对外生冲击也不够敏感,且个别项目的服务贸易规模较小。
因此,我们假设这些项目在2023年的服务贸易差额等于疫情以来的平均差额-169.9亿美元。具体而言,建设差额为52.6亿美元,知识产权使用费差额为-319.5亿美元,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差额为114.7亿美元,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差额为-17.6亿美元。
综上所述,我们预测2023年中国服务贸易差额约为-1436.9亿美元。
基本结论
综合前文的预测,2023年我国出口增速约为-5.6%,进口增速约为2.7%,对应的贸易盈余为4784.1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为6077.1亿美元,比今年减少2796.5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为1436.9亿美元,比今年增加502.6亿美元。二者共同导致2023年我国贸易盈余将比2022年减少3299.1亿美元,按照1:6.8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折算,约22433.7亿人民币,相当于1.9个百分点的名义GDP。
以上是给定“内升外降”大背景下,我们关于2023年我国贸易盈余的一个中性预测结果。如果预测所依赖的宏观背景出现变化,那么会对预测结果造成扰动。具体可以分为高顺差和低顺差两种情形。
高顺差情形的背景是:明年海外需求依然保持强劲,我国实际出口份额始终保持疫情期间的平均水平,但我国的房地产市场风险未得到有效缓解,地产部门对国内经济的拖累仍然比较明显。这种情形下,我国2023年出口增速或能达到3%,进口增速为1%,对应的货物贸易顺差规模达到9680.7亿美元,比2022年高出808.4亿美元。
低顺差情形的背景是:明年海外需求会出现超预期回落,国内房地产部门开始企稳,宏观经济在各种政策合力下实现更快复苏。这种情形下,我国2023年出口增速或回落至-10%,进口增速或达到4%,对应的货物贸易顺差会显著缩小至4189.5亿美元,比2022年减少4682.8亿美元。
上述测算结果或许有三重启示意义:
首先,2023年我国贸易盈余显著下降,意味着净出口对GDP同比增速的贡献会明显下降甚至转负。按照1:6.8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折算,2023年减少的贸易盈余3299.1万亿美元约合22433.7亿人民币,相当于1.9个百分点的名义GDP。
其次,我们之前的研究表明,制造业投资与出口形势密切相关。在出口整体回落的背景下,制造业投资也会面临下行压力。因此,明年要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还要进一步增加政策力度,激发投资动力
最后,即使在低顺差的情形下,我国货物贸易顺差仍能保持在4000亿美元的水平,这种情形对应的情况是国内宏观景气程度显著提高。从历史经验来看,我国经济景气程度高的时候资本流出压力更小。
两方面因素都会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
注释:
[1] “Trade Growth to Slow Sharply in 2023 as Global Economy Faces Strong Headwinds”,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2] 周申. 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工业劳动需求弹性影响的经验研究[J]. 世界经济,2006(02):31-40 95.
[3] 该样本由5934 类商品组成,约占我国出口金额的85%。
版面编辑:宥朗|责任编辑:宥朗
视觉:李盼 东子
监制李俊虎 潘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研究报告:招商银行-2020年4月进出口数据点评:复产领先,出口转正-200507
从一只鸡爪分析全球经济最大的机会来了!
宏观:出口大超预期 外贸仍维持强势
李宗光:出口滚烫,顺差破万亿!喜or忧?|进出口|外贸
【宏观解读】出口真的走弱了吗?7月贸易数据点评
中国3月进出口增幅均超3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