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学驿站|系统研究线粒体调控细胞命运决定全新模式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
通讯员 黄博纯
5月20日,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以下简称广州健康院)研究员刘兴国团队完成的“线粒体信号调控细胞命运研究”项目,荣获2020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据悉,该项目以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为模型,系统研究线粒体在细胞去分化、分化和病变中的作用。
“这份荣誉对我们来说既是鼓励,更是鞭策。”刘兴国是一名80后的青年科学家,他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经过美国博士后训练,于2010年加入广州健康院任PI。他建立的科研团队独辟蹊径,建立了线粒体调控干细胞这一研究方向,系列工作获得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他还担任亚洲线粒体学会常务理事,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
在细胞中,有许许多多的细胞器,像是不同的车间,有秩序地进行生命活动,维持整个细胞的运转。线粒体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器,它们具有自己的DNA,称为线粒体DNA。刘兴国团队在生理方面发现了线粒体离子信号、代谢和膜动力学调控细胞核表观遗传的细胞命运决定全新模式,而且在病理方面利用iPSC 揭示了线粒体引发细胞病变的靶点,首次将iPSC技术应用到个体化药物毒性评价。该成果为再生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具有广阔的理论研究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
刘兴国介绍,在真核细胞内,两个具有遗传物质的细胞器:线粒体与细胞核。二十亿年之前,线粒体与细胞核的相遇在地球上诞生了真核生物。进化过程中细胞核保存了很多线粒体的基因,使线粒体成为细胞的能量提供者。然而,线粒体如何调控细胞核是一个一直未回答的基本科学问题。iPSC技术具有疾病模型、移植治疗的临床应用意义,同时为细胞转换机理研究提供了良好模型。刘兴国团队以iPSC为模型系统研究线粒体调控细胞命运决定全新模式。
该项目发现了“线粒体炫”通过调控表观遗传影响多能干细胞的获得,拓展了核质互作新模式;发现了线粒体组分重塑对多能干细胞的调控,阐明了细胞器重塑调控多能性的新功能;建立了代谢因子获得安全低致瘤性多能干细胞的优化体系,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前景;建立了iPSC的线粒体疾病模型并阐明线粒体通透转换孔开放引发凋亡是丙戊酸特异肝毒性的病理机制,开创了iPSC在个体化药物毒性评价中的新应用。
“广州健康院成立以来,一直深耕基础研究,布局未来生物医药产业。以刘兴国为代表的广州健康院科研人员,不忘初心,围绕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生物安全等领域展开研究。”广州健康院院长陈新文表示,“十三五”期间,广州健康院共承担国家和地方政府科研项目436项,发表SCI论文819篇,申请发明专利234项。在这一串数字背后,是一系列扎实的科研原创能力的进步。(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柳卓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学家发现“线粒体闪烁”启动细胞核重编程的全新模式
细胞与人体本能——《用生活方式解决生活方式病》
四人赛答题解析之57——“细胞病毒”专题(下)
高中生物基础知识归纳
前沿| 新研究推动诱导多能干细胞临床应用发展
虎克之后350年,科学家居然发现“细胞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