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部口碑好到爆的历史纪录片,带给孩子极致的中国美学!
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希利尔曾说:“历史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一块基石。”
但现实往往惨不忍睹。
中学的历史课程往往充满枯燥的知识点和人名。尤其是文言文,成了不少孩子的学习阴影。
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孩子看到历史知识和文言就头疼,更不可能透过书本去真正体会背后的深刻思想与时代的灵魂。
历史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教育意义在哪里?是公元xxx年,某某人做了什么事吗?
不是,继承风骨与精神,才应该是历史教育的目的所在。
前不久,一部纪录片《中国》走进了不少父母们的视野。
这部纪录片就完美呈现了历史应该教给孩子的精神。
看完每一集,弹幕里的观众们都齐刷刷地大发感慨,历史的厚重感与那亘古不变的家国情怀被解读得恰到好处,每一集弹幕里都有人评价,“原来这句话的出处和背景是这样的”“忍不住看哭了”。
《中国》
极致的中国美学
《中国》的制作班底有冯小刚指定摄影王家卫御用配乐,选取的演员也都极具功底,奠定了这部片子的观影质感。
中国式审美,在以前一度被曲解为土气、艳俗,这部纪录片就能很好地告诉孩子们:中国式审美,应该是大气、典雅、华美。
第一集《春秋》中,孔子初出场,此时的他尚且年轻,总是含着笑意,与历史上真实的孔子一样乐观。这时候整个画面都偏明亮,配乐也轻快柔和。央视主持人周涛配音的旁白沉稳而富有韵味,配合着画面解释时代背景与孔子其人,相得益彰。
取景于自然之中,此时孔子与弟子们坐而论道,春阳播撒,一派和煦之象。年轻的孔子在杏坛与门徒恣意交游之乐,尽在其中。
后来,孔子周游列国而困于陈蔡之际,画面一改之前的暖调而转冷调,孔子鬓发见白,脸上也不复以往乐观的笑意。无际的旷野与萧索的配乐映照着他内心的无望。
怪不得有网友评论:“画面随便一截都是壁纸”“值得为这部片子换个电视”。画面的美只是一方面,配合上当时的历史背景与人物的心境,谁能不为这样的情景震动折服呢?谁能在这样的纪录片面前,不对历史产生敬畏之心呢?
关于“人”的纪录片
国内从来不缺宣传历史文化的作品,却总反响平平。这些作品总是充斥着高大上的宣传与套话,把历史与当下越推越远,历史更显得遥不可及,唯独缺乏真实和温情。
人们对历史不感兴趣,也往往源于对这种虚假的“高大上”的厌倦。
前不久,河南卫视推出的节目《唐宫夜宴》《祈》等突然爆红,传统文化一夜之间被送上热搜。
“神仙阵容!”“这个节目太宝藏了!”“实在是太惊艳了!”这样的评论一下子刷屏了。
其实,传统和历史,只要用心制作,也可以表现出最可贵的真实与美,也可以极具魅力,惊艳众人。
《中国》也是这样一部真实而又惊艳的作品。
比如,以前大家印象里的孔子,也许就和历史书上的配图一样,垂垂老矣,满口的之乎者也,是个无趣的老夫子。
在被宋明理学妖魔化、狭隘化过后,如今很多人对儒家的理解也变成“迂腐”“封建”,有些“国学班”更是完全背离了儒家学说的初心。
而这部纪录片从“人”出发,揭开历史人物身上的刻板标签,呈现了他们最真实的人性一面。
正如西北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李军评价这部纪录片所说:这是一部以“人”为核心的纪录片。
以第一集《春秋》为例,里面展现了孔子从壮年到老年的生命历程。他不再是那个历史书上死气沉沉的“孔圣”,而是一个会哭会笑、有成功有挫败的活生生的人。
孔子慕名拜访老子,希望与他倾诉自己的治国之道。
影片中给了孔子这样一个侧立思索的画面,晦暗虚化的背景与孔子沉思的眼神交错,彰显着他对周礼复兴的期待,和接下来与老子见面的忐忑。
面对老子,孔子也只是一个求学者,欣喜又不安。
这是孔子与老子见面的“世纪会面”,央视主持人周涛配音的旁白,稳重又有韵味,配合着画面解释了孔子此行的目的、背景与人物关系。
旁白与画面的结合,让难记难懂的历史事件一下子明朗起来。
鲁迅的小说《出关》也描述了这一著名的历史事件,但一直以来,不论是这件事本身,还是鲁迅的小说,都不太容易被理解,更不必说让孩子们看懂了。这一集《春秋》里的解读却真正做到了易懂而不流俗。
孔子与老子相会这一幕中,旁边站着一个懵然无知的小童子侧耳倾听,正如千百年后的我们,依然抬首仰望,希望获得先贤的智慧。
孔子仰慕老子,追随着老子的步伐,但思想理念又与道家截然不同。二人在树下的交谈,配合以旁白,一下子便简明地道出了儒道两家思想追求的根本性区别。
对于孩子来说,这样声影配合的学习手段,比起对着书本上的枯燥文字死记硬背,要有效得多,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夜幕四合,孔子手举火把,在荒野中找不到方向,正对这句话最好的演绎。
被尊为“孔圣”的孔子,在他自己的时代也不被认可,甚至窘迫之时如“丧家之犬”,衣食难保。他不是万能的圣人,也没有金刚不坏的意志。
在最困难的时候,孔子甚至怀疑过自己,是不是自己的想法有问题,所以才没有人赏识。
然而,孔子的伟大之处也正在于此——在此窘境之下,只因心中有信念、有方向,短暂的颓丧过后,孔子的脸上依然带着笑容。
即便不认可儒家观点的人,也很难不为之打动。
看过了这一集后,我才真正理解了以往被我嗤之为“迂腐”的儒家,其核心思想是多么深刻而伟大,而孔子对自己理想抱负的追求,又是一种多么不顾一切的浪漫主义。
豆瓣评论里的一个香港妈妈@斯嘉丽写道:
看完第一集,我特别庆幸自己叫了娃一起看。这简直就是一部检验和学习孔子思想的最佳普及作品。
旁白以孔子奔波的一生为线索,中间串联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小故事。等于你看故事时,还有人帮你从旁讲解,多么省时省力的文史学习啊。
当出现楚狂人接舆时,两个娃都尖叫了。因为上个月我给她们讲《世说新语》邓艾口吃这个内容,就有说到这个典故。
于是我们就暂停,娃们就把接舆的台词念了一遍,颇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喜悦。
再说到孔子坚守七日,终于等到了子贡拉来的楚昭王的援兵。画面上是孔子和弟子开心地趟水过河,在那条小河里一直走一直走。
娃就说:“为什么走这么久还没到对岸?是不是这件事会有阻碍?”接着就听到旁白说楚昭王逝世,孔子这次又失败了。所以不要觉得画面的深意孩子看不懂,他们懂的。
纪录片没有用旁白和台词灌输大道理,不论是对理想的追求,还是对“时也命也”的惋惜,都在画面中潜移默化表现出来了。
孔子周游列国,得意的时候,是因为有明君认可他的思想;而没有明君时,哪怕是孔子,也找不到出路。
孟轲寄希望于齐宣王,希望能实现自己的仁政目标,但他的政治理念却只能长处于黑夜中,得不到施展之处。
韩非主张的法家思想,顺应了统一的潮流。但在命运面前,韩非也只是时代的一颗废子。看见韩非与李斯对拜的这个画面,很难让人不生感触:两人明明思想相似,立场相同,只因命运处境不同,就造就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君王的意旨高于一切,无论是多伟大的思想家,诸子都只能寄希望于明君以实现自己的抱负。
孩子们看到这里自然会思考: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合理的选贤举能制度、只唯一人之命是从,这样的国家会有未来吗?诸子之中如果有人被赏识,是他的偶然与幸运,而如果时运不济,才是这种仁人志士在时代中的必然悲剧。
民族的底色,风雨不侵
轴心时代的几大古文明都留下了思想精神的硕果,只有中国从古至今,文明之根绵延不断。
罗素曾说,“中国与其说是一个政治实体,还不如说是一个文明实体———一个唯一幸存至今的文明。……它受到外国的影响———最先是佛教,现在是西方的科学。但佛教没有把中国人变成印度人,西方科学也不会将中国人变成欧洲人。”
中国一直保持着大国的风骨与底色,数千年间虽历经风雨飘摇,却始终屹立不倒,究竟是为什么?我们无法不追问:我们从何而来?身上流淌着怎样的血液?我们又将往何处去?
这部纪录片一直在引导着我们发问、思索,得出我们自己的答案。
这部纪录片中,不仅表现历代有志之士是如何成功的,也不吝于展露出他们挫败的瞬间。但纵使时事进程有所蜿蜒、心怀理想的人们时有磋磨,也不妨碍他们志向不改、历史发展一路向前。
中国人,历来就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体。
古来,有孔子为改变时局,脚踏实地周游列国,哪怕受苦受难也不改其志的决心,最单纯的理想主义支撑着他的一腔热血。
近日,在河南暴雨灾情中,一边有来自各地的支援,另一边,也有被困在高铁站里,依然为大家演奏《歌唱祖国》的小学生乐团。
其他被困住的人们自发地围在一旁,感受着音乐带来的精神力量。
中国人有着最朴素的风花雪月,支撑着我们脚踏实地,也时时不忘抬头看天顶的苍穹。
纪录片中所展现的时代和当今一样,和而不同,诸子之间交流碰撞,在不同的领域发光发热,才诞生了那个轴心时代的文明星火。
热衷于哲学思辨的道家,至今仍不乏拥趸,开启了中国哲学最辉煌的篇章之一。
潜心研究自然科学和技艺的墨家,开启了中国最早的科技理性,并寄希望于此兼爱天下,消除一切战争。
崇尚法制的法家,也最终引导着中国走向大一统,其严谨的精神至今流传。
和而不同的声音,指引着国家向更加繁荣的方向发展,直至如今,也更是如此。
自汉朝起,班超出使西域,再到南北朝时期,开启的民族大融合,佛教传入中国后的本土化改造,及至盛唐时期,万方来朝的极盛景象,无不是中华民族兼容并包气魄的体现。
直到近年来,留学人才越来越多回国发展,为自身的前程与祖国的发展都贡献力量,集各国的先进知识为祖国效力。
在近日的河南暴雨灾情中,毕业于英国名校UCL、回国刚参加工作的留学生于逸飞,明明可以自己逃出地铁,力求自保,但他选择在天灾面前逆行。在暴雨积水的地铁中,于逸飞跪地六小时,救回十几人的性命。
花样滑冰选手李安其,出生后随母亲入美国籍,只因其天赋出众,受到国家体育总局赏识。为了参加北京冬奥会,为国争光,李安其和父母历经艰难,最终还是选择跟随上海的父亲,改入中国籍,目前正为冬奥会积极备战。
不论专注于什么行业,不论学自何处,只要坚守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坚守为国献力的决心,就总能在时代的洪流中成为前进的浪花。
这不就是最好的励志教科书吗?我们的这代孩子,看到无数心怀理想、拥抱乐观的祖祖辈辈,怎能不受振奋?
钱理群曾感叹,如今的大学培养的都是“精致利己主义者”,在这样的时代,我们的这一代孩子,如果缺乏一点浪漫与理想,缺乏一点人生的信念,如何能够为自己的内心、为整个社会做出点什么?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写,“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但理想与现实本就不冲突,仰望先贤,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依然可以坚守自我,在如今和平昌盛的年代,月亮与六便士本就可兼而得之。
怕只怕,我们这一代的孩子,已经在课业压力下忘了如何仰望星空。
这部纪录片绝对能让你和你的孩子,对历朝历代的贤人与其思想产生兴趣。无需死记硬背,孩子也能在看完《中国》后,对其中提到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印象深刻、信手拈来。
哲学上的经典之问,便是我们从哪里来,要到何处去。在文化上,我们同样也需要知道自己从何处来,向何处去。
伟大的思想,值得以有趣的形式记载下来,更值得后人铭记、传承下去,不是吗?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炸阵容果然够硬!这良心大片拍出了极致中国美
耗时5年打造的纪录片《中国》,为你呈现气势恢宏的中国史诗!
优质投稿|百家争鸣
历史上的老子有多厉害?
老子更伟大还是孔子更伟大?
口碑爆表?被央视屡次点名“芒果台”,这次竟出了部正能量的精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