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家述评:脑微出血:共识、困惑与研究方向



对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的认识是影像技术发展牵引疾病研究的典型代表。随着磁共振T2*梯度回波序列(T2 star gradient-recalled echo,T2*GRE)和磁敏感加权(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序列的广泛应用,1.5T、3.0T场强的磁共振仪的逐渐普及,CMB成为影像和神经内、外科医师经常遇到一种影像发现,对其关注度也迅速升温,相关研究报道呈爆炸式增长。对CMB的影像特征、病理基础、危险因素和发生机制已经获得比较一致的研究结果,但对CMB临床意义的认识还有待深入,特别是需要更高级别的

研究结果为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GRE T2*和SWI影像上的圆点状低信号被视为CMB的影像标志。病理和影像的对比研究证实,这种低信号改变多数为陈旧出血和含铁血黄素沉积所致,伴随的血管病变多数为小动脉的脂质玻璃样变和淀粉样血管病。个别情况下,低信号由血管壁的假性钙化、微动脉瘤和扭曲的夹层血管所致SWI序列诊断CMB的可靠性高于GRE T2*序列,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7.0T、3.0T)优于低场强MRI(1.5T)


CMB可见于无脑血管病和痴呆病史的“健康老年人群”,高龄和高血压是“健康人

群”中最明确的CMB危险因素。有卒中史的患者中,CMB的患病率进一步升高,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中CMB的患病率又高于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腔隙性梗死患者又依次高于大动脉粥样性梗死和心源性梗死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阿尔茨海默病、路易体痴呆和额、颞叶痴呆患者中CMB的患病率也高于认知功能正常人群,与疾病伴发的淀粉样血管病可能是其病理基础。在以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为代表的遗传性小血管病moyamoya病感染性心内膜炎中,CMB也是常见的影像表现。


根据CMB的部位,可以分为3种类型:位于皮层灰质内或紧邻皮层下的“皮层”CMB、位于深部白质或灰质核团的“深部”CMB以及同时累及深部或皮层的“混合型”CMB以脂质玻璃样变为病理特征的“高血压性小血管病”是深部CMB的基础,而淀粉样血管病导致的CMB主要位于皮层部位。不难理解,腔隙性梗死和脑白质病变等其他脑小管病的影像和临床表现经常与CMB同时存在,并密切相关。


CMB已被证明是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且CMB对认知功能的损害与CMB的部位和数量有关。执行功能障碍患者的额叶和基底节CMB数量高于无执行功能障碍者。额、颞叶CMB可能与语义记忆、视空间记忆以及心理活动速度的损害有关,基底节区CMB可能与注意力和计算力损害有关,而丘脑CMB可能导致认知功能总体评分降低和定向力障碍。当CMB数量超过5个时,除记忆以外的其他认知域损害的程度更为严重。卒中患者中,CMB也是抑郁的促发因素。


除与认知功能损害有关外,CMB还预示更高的卒中风险。在健康人群中,存在CMB者未来ICH和IS风险同时升高。一项汇总分析显示,在IS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中,伴CMB的患者其卒中复发风险高于无CMB的患者[比值比(odds,ratio, OR)2.2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70-2.98];伴CMB患者的ICH风险(OR 8.52,95%CI 4.23-17.18)高于IS(OR 1.55,95%CI 1.12-2.13)。在不同人种的IS/TIA患者中,CMB可能具有不同的预后意义。亚裔人群中,伴CMB者主要表现为ICH风险升高(OR 10.43,95%CI 4.59-23.72),而IS风险升高不显著(OR 1.30,95%CI 0.88-1.93)。西方(主要来自欧洲)白种人中,伴CMB者IS风险显著升高(OR 2.23,95%CI 1.29-3.85),而ICH风险仅有轻微升高的趋势(OR 3.87,95%CI 0.91-16.4)。在ICH患者中,CMB增加ICH复发风险,CMB数量与ICH复发风险呈正相关,且ICH复发的位置与CMB的位置有一致性。


CMB患者在面临ICH风险升高的同时,又经常存在抗栓治疗指征。CMB是否增加抗栓治疗相关性ICH的风险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一项包括1460例ICH和3817例IS/TIA的汇总分析显示,使用华法林或抗血小板药物的ICH患者中,CMB的患病率高于未用抗栓治疗的ICH患者(抗凝:OR 2.7,95%CI 1.6-4.4;抗血小板:OR 1.7;95%CI 1.3-2.3),提示CMB增加抗凝和抗血小板相关ICH风险。对768例接受抗栓治疗卒中和TIA(ICH 90例,IS 555例,TIA 123例)患者的随访数据显示,CMB使未来ICH风险增加(OR 12.1,95%CI 3.4-42.5)。香港地区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对接受单一抗栓治疗(其中主要是抗血小板)的908例急性IS患者随访26个月,有CMB的患者中ICH发生率为4.4%,无CMB者为0.6%,并且ICH风险随CMB数量的增加而升高。


两篇荟萃分析显示,有CMB的急性IS患者在接受溶栓治疗以后,症状性ICH有增加的趋势,并与CMB的数量有关,但由于原始研究的局限性还不能得出肯定的结论。


CMB已被证明是华法林相关性ICH的危险因素。先前服用华法林增加脑叶ICH患者死亡风险,当存在脑叶多发CMB时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在CMB增加抗血小板、抗凝和溶栓相关的ICH风险的背景下,如何制订治疗决策是亟待破解的难题。脑叶多发CMB多由淀粉样血管病所致,抗凝治疗会增高ICH风险,因此,普遍认为对脑叶多发CMB患者不予抗凝治疗。此外,在其他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指征的患者中,还没有证据表明CMB带来的ICH风险增加会抵消或超过治疗获益。但由于现有研究证据的局限性,CMB仍是临床医生进行治疗决策时面临的一大困惑。破解这一难题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寻找合适的人群,二是寻找合适的药物。寻找合适的人群即对CMB患者进一步分层,以发现仍旧能够从抗血小板、抗凝和溶栓治疗中获益的人群,或反之为出血风险超过获益的人群。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分层可参考的依据主要是CMB的数量和出血的部位。阿司匹林和华法林在IS二级预防中使卒中绝对风险下降为0.69%-2.49%和6%,当微出血的数量超过5个时,ICH绝对风险可达7.6%,超过治疗获益。因此5个CMB或许可作为未来研究中一个供参考的界值。寻找合适的药物是比较不同的抗血小板药物、新型口服抗凝药与华法林导致CMB患者ICH风险升高的程度是否一致,以其发现适用于CMB患者的抗栓治疗药物。


除了作为脑小血管病的影像标志,CMB还直接参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病理机制,因此,延缓和阻止CMB的数量增加是CMB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微血管内皮、血脑屏障和神经炎症等环节的药物可能具有潜在的预防CMB的价值。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10月第10卷第10期

作者:田成林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脑微出血抗栓治疗的五个问题
Neurolgoy:微出血数量>=5个者长期抗凝需谨慎
脑微出血是脑出血复发的风险因素
小血管病(二)
慢性肾病患者抗凝 NOAC还是华法林更堪当大任?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并发颅内出血:利伐沙班vs.华法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