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第十一章导读

无有之论

--《道德经》第十一章导读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其思想和观点深深地影响着世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无”与“有”是《道德经》的核心思想,也是我们读懂《道德经》的关键所在。

老子曰:“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十一章)其中蕴含的关于“有、无”的哲学思辨,让人茅塞顿开,更受益匪浅。如何理解老子在本章所说的“无”?“无”和“有”是什么关系?理解了“无”对我们现实生活中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关于“无”的内涵,“无”和“有”的关系,误解者有之,错解者有之,批判者亦有之,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弄懂“无”的基本含义。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0章),又说“有无相生”(2章)。因此,说到“无”,必有“有”,说到“有”,亦必有“无”,两者是相互包含,不可割裂的。由此可见,道家所讲的“无”,不是绝对的“无”,“有”也不是绝对的“有”,而是“无”中有“有”的部分,“有”中有“无”的部分。故,我们不能强调“无”就否认“有”,强调“有”就否认“无”。“无”中包含着“有”,“有”中包含着“无”。没有“无”就没有“有”,没有“有”也无所谓“无”,'无’和'有’不是单纯对立的,而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有”与“无”也是一种互补关系,“有”发挥作用,依赖于“无”,同样,“无”发挥作用也依赖于“有”。失去了“有”,也无所谓“无”,失去“无”,也无所谓“有”,“有”和“无”相互结合才能发挥作用。道家所讲的“无”,不同与佛家所说的“四大皆空”、“缘起性空”、“五蕴皆空”的“空”,佛家认为:有而不有,空而不空,妙有非有,真空非空,这一点我们要区分开来。道家则认为:无物不“无”,无物不“有”,无物不“无有”。“无”为本,“有”为相,无本则无相,无相亦无本也。谈论“无”与“有”,不能离开万事万物,犹如“阴与阳”,以一种相互包含的形式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

老子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悟到了“无”的价值和作用,虽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看似无用,实则六合之内、宇宙之中的一切皆有“无”的作用,万事万物的生、养、成、藏皆有“无”的存在。我们强调“无”的作用,并不否定“有”的价值。也不能只看到“有”的作用,而否定“无”的价值。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多的强调“有”的作用,而忽视了“无”的作用,岂不知,没有“无”,“有”的作用亦不复存在。老子以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告诉我们:由三十根辐条组成的车轮,如果没有“无”的部分,车轮还能转动吗?器皿如果没有“无”的部分,能盛水浆吗?房子没有“无”的部分,还能住人吗?想想看,我们要造一个梯子,如果没有“无”的部分,人还能攀爬吗?汽车如果没有“无”的部分,还能载人吗?反之亦然,凡此等等。

正确认识“有”和“无”,对我们又有什么之道意义呢?我们知道,“有”是相,“无”是本。但古往今来,世人皆以“有或无”判断其价值。只为“有”而奔波忙碌,对看得见摸的着的物质财富贪得无厌,甚至为了占“有”而一命呜呼。说明世俗之人受外物牵累,被利益蒙蔽双眼,仅将有利部分视为大用,而对“有用”带来的危害,却视而不见。岂不知这种以“有”为利的短视现象,加速了自己的灭亡的过程!于是老子长叹“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老子不但看到了“有”,也看到了“无”,故有言曰“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然则,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岂不知万事万物,皆以其自身价值客观存在,自然而然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不能以个人的好恶而判断其有用或无用。看似无用,其实是在用另一种形式发挥着作用,要辩证地看待“有用”和“无用”的价值。

由“无”之意推之,道家主张的“无为而治”、“清静无为”,并非无所作为,消极避世,而是法于自然、尊道贵德、遵循规律,反对满足私欲的妄为乱为,是“无为而无不为”之意。

这也许就是老子所强调的“无”的价值所在吧!

     谢明德 教授

     2023.1.2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阴符经》的阴符,到底啥意思?阴符蕴含着怎样的道家文化
如何读懂《道德经》?
【道德经讲析】道德经第五十一章:尊道贵德
道到底是什么?
古典精品导读 老子道德经
道家的人生哲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