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伏天里喝一碗,不劳医生开药方,大汗淋漓,祛湿散寒,轻松一夏!
userphoto

2022.08.05 广东

关注

三伏天已然火辣来袭,难熬的“苦夏”也来临了,该怎么安然度过呢?现代人在夏季常用吹空调、吃雪糕等方式来降暑,但在没有空调的古代,人们在饮食上讲究“以热制热”的热养法。

羊肉就是“以热制热”的好手,不仅性温补身还富含营养,自古民间就有“伏天一碗羊肉汤,不用医生开药方”的说法,在这最难熬的中伏,喝下一碗羊汤,大汗淋漓之余排除体内毒素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点击播放 GIF

入伏后的羊肉被称为“伏羊”,想必热辣辣的三伏天里,吃货们肯定不会放过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

“伏羊”入肚,省苦增辛

说到夏季的饮食习惯,“清淡饮食”想必是大多数人的共识,但同时也是误区所在。很多人不理解三伏天吃羊肉的方式,因为夏天胃口本就不好,按常理是不会去吃“热上加热”的羊肉才对。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这个季节应该比平时更要注重蛋白质的摄取。三伏天,人体力消耗增大,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适当吃些高蛋白的食物,有助补充体力,保存精力。

天热了,经常有一些老人睡不好,吃不下,甚至出现低血糖、低血压,原因就在于补给不够。所以建议老年患者少食多餐,每天吃六、七顿,只要条件允许,就要适时补充。

伏天吃羊肉的原理是中医的“春夏养阳”原理,在这个季节不能吃太寒的食物,应该做到“省苦增辛”。就是说,并不是吃得越苦越好,从补阳的角度讲,也应该吃点辛膻味。把羊肉这种常见的冬令补品放在三伏天来吃,是很有讲究的,适当吃点暖性的羊肉,有利于发散滞留在体内的寒气,疏通筋脉。当然,白切羊肉是最好,不建议红烧。

伏天吃羊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的尧舜时期,在《黄帝内经》中有记载:“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汉书·杨恽传》也有记载:“田家作苦,岁时伏腊,亨羊炰羔,斗酒自劳。在伏天吃羊肉的原理是对身体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之毒、湿气驱除,是历史悠久一种食疗方式。

“伏羊”也可“冬病夏治”

夏季三伏天是一年中人体阳气最盛的时期,是祛除寒邪、蓄养阳气的最佳时机,也有利于治疗及预防冬季易发的虚寒性疾病。三伏天是一年中温度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而冬病是指一些与阳气不足相关的疾病,若人体阳气不足,导致寒从内生,易引起冬季常发的慢性疾病。《本草纲目》中称:“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所以正确吃伏羊也可以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

羊肉汤具有补虚祛寒、温补气血、益肾补衰、开胃健身、助元益精之功效,羊肉含钙、铁离子较多,对于防治骨质疏松、贫血等疾病都有一定的作用。在夏天阳气最盛之时喝羊汤可加倍功力,排汗又排毒,有效驱逐体内寒气,将冬春之毒与湿气一并赶走,起到温中散寒、温补气血的功效。

即便是健康人群,在最炎热的三伏天也会受到来自外界冷饮、空调的寒气入侵,所以“伏天一碗汤,不用开药方”的思路也是有道理的,此外羊肉还有安心止惊和抗衰老的作用。

哪些人群适合吃“伏羊”?

伏天羊汤虽好,但并非人人适合。患有冬天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疾病者,包括: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脾胃虚寒型消化系统疾病,骨关节疾病,产后病等,且属中医辨证为虚寒证的患者,特点为:手脚冰冷,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舌淡苔白。实热证及阴虚内热患者均不宜食用;热性体质、容易上火、牙痛、口舌生疮、急性肠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人也均不宜食用,此外,肝炎病人过多食用羊肉,会加重肝脏负担,导致病情加重,也不推荐。

羊肉汤有散热、温经、通络的作用,所以三伏天不宜在温度较低的地方(如空调房)喝羊汤。而夏天的西瓜性寒,也是不宜与温补的羊肉同食,不然很容易闹肚子。关于伏羊的食用方式,是每一伏服用一次,每次量约1斤。

“伏羊”烹饪大有讲究

一是要注意烹饪方式。夏季吃羊肉,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降火”,也就是应该采用清淡的烹饪方式。建议尽量采用清炖的手法,避免烧烤等方式。同时在烹饪时少放食盐、葱姜,更应避免辛辣燥热的作料。以清炖的方式烹饪的羊肉清爽不油腻,味美而鲜,可以在补充人体元气的同时避免上火。

二是要注意食物搭配。在《本草纲目》中有“羊肉同醋食伤人心”的说法。在烹饪时有人喜欢加入食醋去除膻味,但是醋性甘温,与羊肉同煮容易生火动血,所以对于心脏功能不良及血液病患者不宜加醋同食。此外,羊肉不可与竹笋同食,破坏维生素A,且易中毒;不宜与栗子、半夏同食,影响吸收,不易消化;吃羊肉时不可喝茶水,易便秘。

生姜炖羊肉

材料:取羊肉500克,鲜生姜30克,将羊肉煮至八成熟时,加入生姜,煮熟后调味食用即可。

做法:

羊肉洗净,放入滚水中氽烫一下后马上捞出,再次冲洗干净备用。

热锅倒入油小火烧热,放入姜片小火爆香至颜色变深且卷曲,放入羊肉续炒约2分钟。

依序倒入米酒和水改中火煮至滚后再改回小火,加盖炖煮约50分钟。

熄火续焖约10分钟,最后加入调味料拌匀即可。

功效:解表散寒,温阳止咳,身虚体寒患者食之最佳。

“伏天”睡前泡脚,做好睡前调理

在三伏天里,风寒感冒、喘咳胀满、咽喉疼痛的人可在泡脚水里加点生姜片,起到温经通络的作用。对空调病患者特别有效果。水里再加点陈皮,可以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水温可以控制在35℃—40℃之间,泡个15—20分钟即可,水最好超过脚踝到达小腿。泡完脚后,可以按摩涌泉穴,每次三四分钟,促进血液循环,调整新陈代谢。如果有时间,还可以按摩或拍打足三里(增强抵抗力,调理脾胃)、太冲(可以疏肝理气)等。

需要注意的是,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压、经常头晕的人,不建议用太热的水泡脚。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应特别留意水温的高低,一旦被烫伤,后果非常严重。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来源:杭州市中医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有什么科学道理?
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
伏天,快来一晚伏羊汤,祛湿散寒
伏天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
“伏天喝羊汤,不用开药方”,看完全明白了!
三伏羊肉这样吃 不劳医生开药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