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毛竹丰产培育技术

大毛竹丰产培育技术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9日 来源: 字体:

一、母竹移植造林技术
(一)造林地选择
1、地形条件:海拔300-800米、坡度小于25度的山谷、山麓或山腰地带。
2、土壤条件:土层厚60cm以上,腐殖质层厚10厘米以上,土壤疏松、肥沃、湿润,排水、透气性能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
(二)整地
1、整地时间:秋、冬季
2、整地方式:
A、全面整地:坡度小于20度的地块,可采用全面整地。对造林地全面翻土,深20-30厘米,除去土中的大石块和树蔸、树根、竹篼等。翻土时,将表土翻入底层。
B、带状整地:坡度20-25度的造林地应采用带状整地,带宽和带距2-3米。整地要求同全面整地。
C、块状整地:根据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确定栽植点,然后清除各栽植点半径1.0米范围内的杂草灌木,深挖30厘米。
3、挖栽植穴:根据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确定栽植穴的位置,挖栽植穴,穴长120-150厘米,宽60-80厘米,深50-60厘米。在坡地上挖栽植穴时,穴的长边与等高线平行。
(三)母竹挖运
1、母竹选择:1-2年生、胸径4-6厘米、竹秆直、分枝较低的健壮母竹,其所连竹鞭具有2个以上健壮侧芽。
2、挖掘:在稀疏竹林或林缘选择母竹。挖掘母竹时,先在母竹周围挖开土层,找到竹鞭,再沿母竹的来鞭和去鞭两侧开沟,来鞭留长度20-30厘米,去鞭留40-50厘米,并注意保护健壮侧芽。用锄斩断竹鞭,要求截面光滑,无撕裂。挖母竹时注意不要损伤侧芽和鞭根,也不要摇晃竹秆,以免损伤秆柄和竹鞭的连接处(俗称“螺丝钉”)。鞭、篼多留宿土。母竹留枝叶4-6盘,砍去顶梢,切口呈马耳状,平滑不裂。
3、运输:A、短距离运输母竹不必包扎,但必须防止侧芽和“螺丝钉”受伤以及宿土震落。抬运或挑运时,可用绳绑宿土,竹秆直立,切不可将母竹秆扛在肩上,这样易使“螺丝钉”受伤,宿土震落,不易栽活。B、远距离运输母竹时,必须挖好后立即用湿稻草或蒲包、麻袋等将鞭根和宿土一起包扎好,在装卸车或上下船时,要防止损伤母竹。运输时间越短越好,途中覆盖或对母竹枝叶经常喷水,减少水分蒸发。
(四)栽植
1、造林密度:初植密度为33-42株/亩,株行距为4×5米-4×4米。
2、造林季节:11月至翌年的2月份。
3、栽植:母竹挖掘后要及时栽种,避免风吹日晒影响成活。栽植时,将表土(去除草根和石块)垫于栽植穴底整平,厚度15-20厘米;再将解除包扎的竹子根盘置于穴中,来鞭靠穴,去鞭留穴,然后填土,分层压实,使鞭根与土壤密接,填土压实时不要损伤鞭芽。填土接近根盘表面时,浇一次透水,待水渗完后覆土。在母竹基部周围培成龟背形土堆,略高于原着生深度。在种植穴的上方和两侧开排水沟。
二、幼林管护技术
(一)植后管护
1、用水桩和草绳架设支架,以防风吹摇晃母竹。
2、栽植后,应立即在母竹基部周围盖草覆土,以减少水分蒸发。
3、在新造竹林的第一年内,尤其栽后2个月内,若遇久旱无雨,应及时浇水;若久雨不晴,需及时排除林地积水。
4、新造林地严禁放牧,防止人畜危害。
(二)间种
1、1-3年内间种农作物,以耕代抚,促进新竹生长。
2、在间种过程中,注意不要损伤竹秆、竹鞭和竹笋。间种以豆类、花生等农作物为主,不宜种植芝麻、玉米等耗地力大的农作物。
(三)除草松土
未间种农作物的幼林地,每年全面除草松土2次,分别于5-6月份和8-9月份进行,直至竹林郁闭。尽量做到埋青作肥。
(四)施肥
为加速郁闭成林,需要给竹林施肥。
1、肥料种类:有机肥、毛竹专用肥、复合肥等。
2、施肥时间:每年1-2次。在毛竹孕笋期(9-10月份)或出笋前1个月(2-3月份)进行。
3、施肥用量:一般可施饼肥每年每亩50公斤左右,或毛竹专用肥(复合肥)每年每亩10公斤(参考指标:每年每亩含氮量2.7-3.3公斤、含磷量1-1.3公斤、含钾量1.3-2公斤)。
4、施肥方式:可采取穴施或沟施等。
(五)疏笋、疏竹
1、及时疏去弱笋、小笋、并笋、歪笋、过密笋及退笋,保留健壮竹笋长成新竹。
2、幼林期间,常有局部地块竹株过密,应于秋冬时适当疏伐。
3、一般造林6-10年,竹林可郁闭成林。以后则按成林培育技术要求实施。
三、成林培育技术
(一)2月(立春-雨水)
1、时间:2-3月份。
2、用量:每亩施尿素20-30公斤或复合肥30-50公斤。
3、方式:
A、沟施:沿坡(等高线)开水平沟,深20厘米、宽15厘米,沟距1-1.5米,施入肥料后随即覆土。
B、穴施:在立竹上方,距竹秆基部30厘米处开15厘米深的穴,施后覆土。
C、篼施:打通新伐的活竹篼内节隔,每蔸施2-3两氮肥后覆土。
(二)3-5月(惊蛰-谷雨)
留笋养竹期
1、留笋养竹时间:选留前期及中期出土的粗壮竹笋,一般以留养清明-谷雨之间出土的健壮竹笋为主,并注意分布均匀。
2、留笋数量:A、大小年竹林,大年每亩选留大的健壮竹笋60-80株,小年健壮笋全部留养。B、花年竹林每亩每年选留健壮竹笋30-40株。
3、及时挖退笋、小笋、歪笋、过密笋、路边笋、病虫为害笋。
4、该时期为竹笋和幼竹生长期,应注意防止人、兽及病虫危害竹笋和幼竹。
(三)6-8月(芒种-处署)
竹林地管理期
1、劈山(6-8月份):每年劈除林内杂草灌木,连续劈山2年后,林地灌杂稀水,可隔年劈山。
2、垦复(出笋大年的盛夏或冬季):每隔4-6年全垦一次,深翻30厘米,同时清除树桩、竹蔸、老竹鞭等;坡度25度以上林地采用水平带状垦复,带宽3-5米,2-3年内完成全林垦复。
3、号竹(7月或10月份):从林地下坡开始,用号竹笔在下坡方新竹高度1.5米左右的位置上标明年号。
(四)9-10月(白露-霜降)
施孕笋肥
1、施肥种类:以氮、磷为主的复合肥和毛竹专用肥。
2、施肥量:每亩施30-50公斤。
3、施肥方式:可采取穴施、篼施或沟施等。
(五)11月-翌年1月(立冬-大寒)
毛竹砍伐期
1、遵照“砍老留幼、砍密留稀、砍小留大、砍弱留强”的原则进行择伐。
2、砍伐一般在立秋后至翌年立春前进行。每年择伐6-7年生老竹,采伐量应低于生长量,伐桩不超过10厘米,并劈破或打通节隔以利腐烂。
3、为了减少雪压、冰挂、风倒等危害竹林所造成的损失,应因地制宜采取钩梢,留枝15盘以上。
4、不挖冬笋,或仅采收部分浅鞭冬笋。
四、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病虫害防治原则
以营林措施和生物防治为主。对竹蝗、竹毒蛾、竹螟、卵园蝽及毛竹枯梢病等危害性大的病虫害要认真做好预测预报,及早防治。做好病虫害的检疫,防止蔓延扩散。
1、竹蝗(蚱蜢)
防治指标:虫口密度15只/株
危害时期:为竹叶害虫。1年1代,4龄蝻6月中旬食量最大,7月上旬-9月下旬成虫期危害最重。迁移性大,危害面积不断扩大。
防治:应立足于抑制竹蝗种群增长和大发生。一旦竹蝗大发生,应力争控制蝗,害于跳蝻上竹之前。对成虫集中产卵的林地,应进行垦复处理,除去早卵,减少虫源;初孵蝗蝻必须在孵出后10天内,当其群集小竹、杂草之上取食时,可用10%吡虫啉乳油3000-4000倍液喷雾。跳蝻上竹之后,用混有农药的尿液浸稻草,诱杀成虫。在竹林间成线成团栽种白花泡桐,栽植比例为1000亩竹林约200株泡桐,以繁殖红头芫菁控制竹蝗危害。
2、竹笋夜蛾(蛀心虫)
防治指标:虫笋率5%。
危害时期:为竹笋害虫。1年1代,以卵越冬,2月初孵化,4月上中旬竹笋出土时,幼虫蛀入笋中危害,5月上旬老熟幼虫出笋入土中结茧化蛹,6月羽化产卵。
防治:出笋季节,加强林风清查,及时挖除被害笋,清除虫源;在秋冬季节,施用除草剂,或在竹林垦复时清除林地杂草,消灭草上的越冬卵;6月份成虫羽化时,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竹象虫(竹梢虫)
防治目标:新竹断梢率≧10%。
危害时期:为竹笋病虫。1年1代,成虫4月上中旬-5月下旬,幼虫4月底-6月下旬。
防治:秋、冬季节,通过垦复破坏竹象越冬环境,或击毙土虫成虫,减少发生量;在竹笋基部注射50%甲胺磷乳油,笋高2米左右时,每亩注射1毫升(或笋高4米左右时,每笋注射1.5毫升)。利成虫的假死性,人工捕捉成虫。
4、竹螟(竹苞虫)
防治指标:虫口密度135条/株。
危害时期:为竹叶害虫。1年1-3代,为害期5月下旬-7月下旬,7月下旬-9月上旬,8月下旬-10月中旬。
防治:于竹林出笋大年秋、冬季垦复时防治竹螟,减少越冬虫数;成虫期,在竹林附近开阔地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或用卤水或清水粪加入0.5%的80%敌敌畏乳油诱杀成虫;幼虫期,用40%氧化乐果竹腔注射防治,每竹1.5毫升;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于卵期人工释放松毛虫赤眼蜂,每亩8万头。
5、刚竹毒蛾(毛辣虫)
防治指标:竹秆中下部有卵50粒/株。
危害时期:为竹叶害虫,1年3代,每一代3月中旬-6月下旬,第二代6月下旬-8月上旬,第三代8月中旬-10月上旬。防治以第1、2代5月上旬、7月中旬为重点。
防治:加强竹林巡视和虫情监测,山洼等处虫源地虫口密度较高时,及时进行局部防治,抑制刚竹毒蛾、华竹毒蛾大发生。刚竹毒蛾成虫期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华竹毒蛾产卵、结茧于竹秆下部时,可人工刮卵,灭茧;针对第三代幼虫下竹避暑习性,用“森得宝”粉剂喷粉,每亩用量0.5-0.75公斤,或午后用90%敌百虫2000倍液喷洒。
6、卵园蝽(放屁虫)
防治指标:每株成虫10个。
危害时期:为竹枝秆害虫。1年1代,4月上中旬若虫在晴天从竹基部往上爬,常大量群集在枝节上吸取汁液,危害重时可使竹枯死。5月下旬-7月中旬羽化成虫。7-11月为若虫危害期。
防治:4月上旬若虫上竹前,用黄油1份、机油3份调匀,在竹秆基部涂油环阻止若虫上竹;上竹后,用40%氧化乐果竹腔注射防治,每竹注射1.5毫升原液。垦复除草施肥,破坏越冬场所。
7、毛竹枯梢病
病症:该病常发生于一年生新竹枝杈部位,最初侧枝叶色逐渐变黄至棕黄色,而后叶片开始卷曲,渐次脱落,枝梢枯死,以致全株死亡。
危害时期:该病一般于5-6月间雨水多,7-8月间长期高温干旱季节发病严重。
防治:加强检疫,防治病菌扩散蔓延。春季病菌孢子未形成前,清除竹林内的病枝、病梢,减少病害发生;新竹放枝展叶期,喷雾50%苯莱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硫酸桐100倍液2-3次,隔7-10天喷液1次;在新竹放枝展叶期间钩梢,笋期增施钾肥,以增强新竹抗病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竹施肥技术现状与探讨
冬笋、春笋、鞭笋高产培育关键技术
“臭屁虫”来势汹汹
竹笋竹两用林的培育管理
竹象哪还有时间危害竹林,竹象的幼虫成虫都是人类的一道菜谱!
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