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威:五凉之都  大夏辅郡

    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南依祁连山,北接腾格里沙漠,曾经是“丝绸之路”要冲。武威古称凉州,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使整个河西走廊纳入西汉版图,为彰其“武功军威”而得名武威。自公元前106年汉武帝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河西四郡以来,历代王朝都曾在这里设郡置府。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大凉都曾建都于此,武威一度成为北中国的政治、佛教、文化中心;宋代,武威基本上由西夏统治,是“西夏陪都”;元代,武威又是回鹘族高昌王的驻地。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武威灿烂的文化,不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


    这是矗立在武威南大街的武威南城门楼。据史料记载:南城门,又名昭武门。始建于隋代,到了近代,原城墙、城门均已损毁,唯有南城门楼还遗有两座高约10米的土台,算是残留了历史的一点真实面貌。现在复建的南城门楼高四十多米,东西宽七八十米。城墙用石块砌成,城墙厚二十多米。城门楼三个城门洞,中间门洞上雕刻有“凉州”两个金灿灿的大字,门洞顶部平台建有三层重檐歇山顶式建筑,分外壮观。


    离南城门楼不远,有座武威西夏博物馆,这是继宁夏银川建成西夏博物馆后的中国第二个西夏博物馆,占地面积3570平方米,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为二层仿古式建筑。
   武威西夏博物馆的主要内容是《武威西夏历史文物陈列》,不仅全面展示了西夏的历史和文化,也展示了曾为“西夏陪都”的武威的历史文化。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鼎盛时期曾与两宋、辽、金鼎足而立。西夏王朝建都在今宁夏银川市,自公元1038年至公元1227年间,历时189年。


    这位李继迁(963—1007年),是西夏王朝奠基者,庙号夏太祖,银州(今陕西省榆林县南)人,党项族平夏部人,为银州防御使李光俨之子,祖先为鲜卑族之拓跋氏,唐朝时因参与镇压黄巢起义,被赐姓为李。


    李继迁之子李德明(981—1032年),也是西夏王国的奠基者,小字阿依,李元昊之父,在位27年。夏景宗时,追谥光圣皇帝,庙号太宗,陵号嘉陵。


    这位,就是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李元昊(1003-1048年),别名曩霄,他继任夏国公之位后,弃李姓,自称嵬名氏。北宋宝元元年、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李元昊建国后,西夏与宋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在此后的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四大战役中,西夏歼灭宋军西北精锐数万人,并在河曲之战中击败御驾亲征的辽兴宗,奠定了宋、辽、夏三分天下的格局。北宋庆历八年、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1048年),李元昊薨,谥武烈皇帝,庙号景宗。


    公元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今银川)建立西夏政权后,随即将西凉府(武威)定为“辅郡”。元朝军队攻破兴庆府、灭西夏后,西夏神宗李遵顼就避难于此,因此武威实际上是西夏晚期的政治中心。这是天盛十八年(1166)西夏文首领印,铜质,印文阴铸西夏文篆书“首领”二字,背钮上刻一西夏文“上”字,印钮左侧刻西夏文“天盛丙戌十八年”字样,右侧刻党项人职务、姓名为“首领酩布小狗山”。


    《武威西夏历史文物陈列》,内容涉及西夏的农业、陶瓷、纺织、冶炼、灌溉、交通、商贸、经济以及西夏史的研究成果等,主要展示的是武威出土的西夏珍贵文物。这是黑釉牡丹纹陶罐,武威塔尔湾出土。


    这是1989年出土于武威新华乡亥母寺洞遗址的西夏文《乾定申年(1224)典糜契约》。这份契约中,典借的事实是“乾定申年二月二十五日”,立文约人“没水何狗狗”向“瓦国师处典一斛糜,还于一斛,从中获利八斗”。


    李元昊正式称帝前的大庆元年,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本民族的文字。野利仁荣历时三年,终于创制出了西夏文。


    西夏文形体方整,笔画繁冗,结构仿汉字,又有其特点。曾在西夏王朝所统辖的今宁夏、甘肃、陕西北部、内蒙古南部等地区盛行了约两个世纪。元明两朝,仍在一些地区流传了大约三个世纪。西夏文专家李范文认为,全部西夏文字共计5917字,而实际上有意义的字共5857字。下图是1989年新华乡亥母洞出土的西夏文佛经印本。


    在继承前代和吸收汉族先进生产技术的基础上,西夏的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不仅畜牧业十分发达,农业也得到不断发展。由于占据河西走廊这个东西交通要冲,商业贸易也发展迅速。为促进商贸发展,推进市场流通,西夏国还铸造发行自己的钱币,西夏钱币以铸制工艺精良、西夏文形式独特、史籍不载和传世数量稀少而称著于世。这些钱币不仅有西夏文的,也有汉字体的。这是武威塔尔湾等地出土的西夏钱币。



    随着国家社会生产力的提升,西夏在冶炼、采盐制盐、砖瓦、陶瓷、纺织、造纸、印刷、酿造、金银木器制作等手工业生产方面,也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这是甘肃瓜州榆林窟第三窟的西夏壁画《酿酒图》,是西夏酿酒的写实。根据此图,西夏已经采用了先进的蒸馏酿酒技术。


    这是榆林第三窟西夏冶铁图,从图上可以看出,西夏已采用比较先进的双扇竖式风箱来提高火炉温度。


    先进的冶铁技术,能制造出质地精良的武器。这是1978年在武威针织厂出土的铜炮,国家一级文物。这管铜炮通长100厘米,重108.5公斤,由前膛、药室和尾銎(qióng)三部分组成,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铜火炮。


    这是1987年在武威城区曙东巷出土的银锭。能制作像铜火炮、银锭、金钵这类东西,表明西夏工匠已掌握了制模、浇铸、焊接、抛光和鎏金银等高超的金属冶炼铸造技术和工艺。



    1087至1193年,李乾顺、李仁孝统治时期,是西夏历史上的中兴盛世。乾顺天祐民安年间(1090-1097年),皇帝、皇太后发愿,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大规模修建了凉州大云寺,并将大云寺更名为护国寺,使凉州护国寺成为西夏皇家寺院。完工后,举行了盛大的佛事活动并立碑庆赞,这块石碑就是著名的“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


    “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又称西夏碑,由西夏第四个国王崇宗李乾顺在天祐民安五年(1094)所立。碑身高2.5米,宽0.9米,厚0.3米,两面都有刻文。正面以西夏文篆字题名,正文为西夏文楷字,背面为汉字小楷篆题名,正文为汉字楷体字。它是全国现存唯一的、保存最为完整的、西夏文与汉文对照文字最多的一块石碑。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夏碑原置武威大云寺(护国寺),元灭西夏后,西夏碑被当时的有识之士砌碑亭封闭,才得以保存。清嘉庆九年(1804),由武威著名学者张澍发现。民国时,西夏碑由大云寺移置武威文庙,近年又移置于武威西夏博物馆内。这是网络图片,是“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的汉文一面及夏汉文对照局部。



    据了解,目前武威市出土的西夏文物有三千多件,是中国出土西夏文物最多的地区之一。这些出土的大量西夏文文书、儒释典籍以及武器钱币等手工制品,充分反映了当时西凉府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武威文庙——河西宗庙之冠
李元昊的隐痛,驰骋天下的凉州大马只能换点煮奶的茶
清嘉庆九年,张澍逛武威大云寺时,无意中见...
千年沧桑西夏碑
西夏国 及西夏文字钱 鉴赏
《夏汉对照西夏碑铭》手卷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