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眉山省级文物(16):丈六院摩崖造像(老古)


丈六院摩崖造像

  名称:丈六院摩崖造像
  类别:石窟寺及石刻
  年代:唐
  级别:省保(2007年6月,四川省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眉山市东坡区广济乡连鳌村三组

  他出生在开元盛世
  身旁的禅院
  因他的身高而得名
  丈六

  他记得
  东坡先生曾在这里题诗
  李焘父子曾在这里歌咏
  宝刹的梵声宛如天乐
  周流  缭绕

  明末那场战火
  灼痛了他的双眼
  熏黑了他的缁衣
  一方丛林,变成了焦土

  百年之后,一群浮屠
  穷六年心力,斩荆薙棘
  禅院在灰烬上重生
  寂寞的山沟
  晨钟暮鼓,清扬回响

  两百多年后
  又一场劫难袭来
  他那庄严宝相
  肢残臂折
  他那慈悲六道的容颜
  亦被沧桑岁月和无情风雨
  渐渐模糊

  丈六院摩崖造像,又称仙人洞摩崖造像,位于眉山市东坡区广济乡连鳌村三组。
  丈六院,当地人称为大佛寺,因寺后摩崖造像中的主像释加牟尼像高一丈六尺而得名。又因造像处的山崖狭缝如洞,故又称仙人洞。


  据清代彭遵泗《重修丈六院记》载,“丈六院,亦名大佛寺,创自李唐,盛于两宋。世传东坡先生,及少师仁甫(李焘)父子题咏在焉。胜国(指明朝)初,禅者东际主之,自是相承不废……献逆(张献忠)后,地劫于兵……辛酉(乾隆六年,1741年)夏……有僧近复此院……经营过半……甲子岁(乾隆九年,1744年)四月……丈六院成矣,大雄殿一,经楼一,门楼一,石狮二列院外,接引桥列石狮外……”

  乾隆年间历时六年重修的丈六禅院,在1958年被拆毁,1966年“破四旧”,寺后的摩崖造像遭到破坏,丈六大佛的头颅被套上绳索,生生地拉掉在地上。
  丈六院摩崖造像,分布在长127米、宽47米的山崖上,纵横参差排列,现存75龛,共有大小佛像566尊,整体保存一般。不少造像经过今人重妆,旧貌虽有改变,但龛窟形制、造像题材等仍多保持原貌。

  根据74号龛龛额的“开元二十年(732年)”题记、第51龛内壁的“明德元年(后蜀年号,即934年)”题记,丈六院摩崖造像文物年代被确定为唐代。
  丈六院摩崖造像,龛像以崖面中部的唐代释迦大像为中心,向两侧分散,从左至右编为1-75龛,其中71-75龛分布在山崖后50米远的悬崖上。

  这些造像的形制,有方形龛口,也有弧形顶龛。造像题材丰富多样,有常见的说法图、一佛二弟子二菩萨、西方净土变、千佛造像,也有东方三圣、七佛宝相、五十菩萨、千手观音,有地藏、观音、阿弥陀佛,也有大佛、力士、揭帝明王神,还有经幢和舍利塔。

  6号龛下为方形,上为穹隆顶,龛高2米,宽1.2米,深1.2米,深0.65米,刻地藏菩萨像一尊,像高1.8米,肩宽0.5米。菩萨头微向右侧,身材丰满,头,长耳,大眼,挺鼻,嘴阔,着双领袈裟。左手弯曲至腰间,半握拳,食指自然伸直;右手下垂微曲,手提一小罐,赤脚站于莲台上。下图是网络图片。

  7号龛正对6号龛,相距1.6米,与6号龛大小一样,形制相同,刻观音菩萨一尊,像高1.8米,肩宽0.5米。观音为女相,面部细腻丰腴,面微向右侧,五官端正,面容慈祥,头绾云髻,批纱,身穿佛袍大氅,腰系丝绦。左手上举至左胸处,微握拳,食指弯曲;右手自然下垂,五指平伸,赤脚站在莲台之上。佛袍衣纹流畅,显露出身体各部丰满的线条,与现实生活中的优美女性无异。下图是网络图片。
  第6龛与第7龛造像异常精美,两尊造像神态安详,服饰线条流畅,雕刻手法娴熟,人体比例适当,1988年被收入《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12)·四川石窟雕塑》专集。这两龛造像位于石壁夹缝之中,原本不易受到破坏,保存最为完好。熟料,1998年8月,这两龛佛像头部却被盗割,虽然随后被追回,但造像终是被破坏了。被追回的两尊佛头,现存三苏祠博物馆。
  9号龛,高1.1米,宽1米,刻千手观音一尊,有佛光,现14手,各持法器,左右各有二供养人和二武士。

  11号龛,宽4.5米,高1米,深0.2米,分两层,上层可辨18躯,下层可辨22躯,大部毁损。
  16号龛,宽0.6米,高1米,深0.3米,刻数珠菩萨一尊,高0.7米,宽0.45米(下图右)。

  17号龛(上图左),宽0.55米,高0.9米,深0.2米,刻莲台菩萨一尊,高0.45米,宽0.3米。16、17两龛之间,刻经幢一座。
  25号龛,宽4.5米,高2.2米,深1.3米,原刻七个坐佛,高1.1米,宽0.6米。现存造像为今人重塑。


  47号龛,宽4.3米,高6米,深2.4米,刻释迦牟尼坐像一尊,施无畏印,佛高4.5米,宽2米,重塑。
  49号龛,宽1.6米,高1.2米,深0.6米,可见者上面三排,每排刻佛11躯,共33躯,重妆。

  51号龛,宽0.9米,高0.6米,深0.2米,左刻白衣观音像,右刻揭帝明王神。据说,目前已知的揭神造像仅丈六院这一尊,尚属孤例。
  观音像头部残损,身着“披冠通肩式袈裟”,身后有桃形头光和身光,半跏趺倚坐于岩座,双手一上一下举于胸前,持长柄莲蕾。右侧有造像题记一方,隐约可辨。据王家祐《四川唐代造像杂识》,题记为:“敬造白衣观自在菩萨一身。僧令琂(yán)为全家师(施)主延年益寿造。明德元年八月十日镌了。”
  右侧造像残损更甚,仅存大体轮廓,但形象比较特别。大致可辨其两手叉腰,站立于一神兽背上,神兽头向左偏,短尾上翘。像头后为桃形火焰纹头光,在头光左侧,还可见向上直立的头发;脚下神兽的左边浅浮雕一盘蛇,蛇头残,朝向右侧;脚下两侧有向上升腾的祥云,龛底还线刻波纹状的浪花,可见神兽当浮游在水中。在该像左侧,亦有造像题记一方,与白衣观音造像题记紧邻:“敬造揭帝明王神一身。僧令琂自发心为当身平安。延年益寿造……永为供养。”
  52号龛,宽1.8米,高1.2米,深0.3米,分五层刻佛50躯,4个站立,46个坐。
  58号龛为净土变,宽1.6米,高1.65米,深1.65米,刻莲台菩萨36躯,较完整。
  74号龛,方形,高1.6米,宽1米,深0.6米,刻十尊佛像,较完好,头部有毁损。龛顶有皱褶,龛内作平顶,龛额有唐代题记“开元”年号。

  其余各龛,有的能见所刻痕迹,有的能见身像,大部分为自然剥蚀,部分为人为损毁。
  虽然如此,丈六院摩崖造像仍是东坡区存量不多的唐代摩崖造像之一,是研究唐代石刻艺术和佛教文化的重要实物遗存,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文物保护价值。198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公布为乐山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9月,眉山市政府公布丈六院(仙人洞)摩崖造像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丈六院摩崖造像与石碓窝摩崖造像一道,被公布为四川省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文献
1.眉山县文化局《眉山县文化志》
2.邓新航《揭谛神图像初考》,《法音》,2019年第1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唐开元杰作 文宫千佛岩
第六批国保
第八批国保--石窟寺及石刻(1)
十万尊石刻在安岳
历城·唐·神通寺千佛摩崖石塔及崖摩崖造像
旃檀精舍 ‖ 大美于斯,延安石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