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岩:时光浸润的黔中屯堡

│陈念萱(文化学者)

我有几位爱好古代工艺的朋友,总喜欢往贵州跑,收获丰盛得叫人惊诧不已。这里在汉朝是“夜郎自大”的属地,虽在明朝定名为贵州,却直到雍正皇帝才真正改土归流,彻底由中央政府管辖。

耳闻贵州各种少数民族风情多年,脑海里总是幻化出歌舞节庆的影子,以及代代相传的精湛手工艺,纳闷着汉文化眼中的蛮夷,怎会有如此丰富精致的文明?终于有机会走一趟,却在走马看花之余,未能慢下脚步细细聆赏。

直到再访贵州,独自空余半日无处可去,有人建议贵阳市郊区有个六百年古镇,是明朝留下来的建筑群,于是,便养成了每回进出贵阳,必访青岩古镇的习惯。这几十趟往返的漫步,好不容易有了浸淫贵州独特文化风情的妙趣。

青岩古镇,是个缅怀千百年生活的时空隧道。

【攻不破的石头古城】

青岩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形成至今已有六百余年。

明初平定云南土司叛乱后,为防止死灰复燃,中央王朝让前往平叛的30万江淮籍军人就地驻下屯边。这些来自江淮的军户,一方面履行军人的义务,在贵州修筑易守难攻的石头堡垒,另一方面为了保证供给,必须在当地开垦种植。这次大规模的移民,最终造就了屯堡,也造就了贵州高原上的一个个汉文化孤岛。现在贵州以“屯”或“堡”命名的地名,大都是这样发展而来的。

青岩地处苗疆走廊中段,是广西入贵阳门户的主驿道,明初在这里设置了传递公文的“铺”和传递军情的“塘”,驻军于双狮峰下驿道旁建屯,史称“青岩屯”。大批军队进入黔中腹地后,“屯”逐渐发展成军民同驻的村寨,青岩屯开始演变为“青岩堡”。天启四年至七年,“领七十二寨,控制八番十二司”的班麟贵在离青岩堡不远的地方建土城,时称“王城”,是今天青岩城的雏形。土城居高踞险,原青岩堡内寨民为避兵祸,多搬入土城居住,使土城渐具规模,成了南下定番,北上贵阳,西入平坝,东走龙里的十字交通要塞。

数百年间,古镇经多次修筑扩建,由于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军民就地取材,用遍布山野的青石筑城,远远望去,依山傍岭,一派青灰——石片可以当瓦,石块可以砌墙铺路,象“迷魂阵”一样的石巷遍布全镇,朴实中透露着粗粝。

青岩有多处城门入口,也许是屯堡的防卫机制,出入路径盘根错节,走了好几回,仍会迷路。但对初识青岩的游客而言,从南门定广门进,无疑是最有趣的方式。

定广门,是古镇外城的主门,也是古镇最著名的城门。明清“改土归流”最为剧烈动荡的时期,云贵川战事不断,尤其是贵州。青岩作为贵阳南大门,交通便利,粮米充足,军事地位得到极大突出。故明清两代都把青岩作为重要军事据点,不只有土守备、总兵领兵驻守,还一度将“定广协防汛把总署”设于此,以此处为枢纽,集结兵力,扫荡周围地区。

这里最出名的战事是咸丰十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进入贵州,连克广顺、定番。次年,石达开余部屡攻青岩,团练使赵国澍变卖家产修缮城墙,在其上面设立三米宽的跑道,将城头火炮与门外山头炮台相互呼应,城门之上修建城楼,聚众坚守六个月,确保了贵阳城的安全。

“赵理伦百岁坊”立于定广门不远处。它的正方镌刻着道光皇帝钦赐的“升平人瑞”四字,背面有“七世衍祥”的字样。牌坊没有基槽,仅靠四根长方形的石柱立在地面上,虽经百年风雨,却纹丝不动,着实让人惊叹,艺术大师刘海粟称其为“罕见而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海纳百川的文化气度】

青岩的镇容沿袭了明、清的建筑格局,“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随性地踏在石道上,上坡下阶地蜿蜒而过,只见砖石与木质结构的低矮房屋榆次鳞比。

这里的老房子都有两重屋檐,贵州素来有“天无三日晴”之说,但总不能因为下雨而耽误了生意,精明的生意人们经过反复试验,孕育而生了青岩镇的典型民居。门面作为商铺的民居,一般会显得高大一些,光有第一重檐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更何况还有带着风的偏山雨,再加上一重檐,就很好的保护了柜台。仔细观察,会发现那双重檐就像人的眉毛和睫毛,保护眼睛的是睫毛,而不是眉毛,眉毛起到是一种装饰作用,这种“仿生学”的商铺式民居建筑,饱藏了当地人的智慧和巧思。

来到状元府第,那是云贵两省唯一的文状元赵以炯的故居。房屋结构为穿斗式悬山顶木结构二进四合大院,除了四合院的霸气,还有着园林般的雅致。赵以炯是青岩本地人,十年苦读终成名,清朝时参加殿试获得第一名,成为云贵两省自科举以来“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的第一人。与康熙年间武状元曹维城、光绪年间文状元麻江人夏同和、遵义人探花杨兆麟并称清代贵州“三状元一探花”。

幼年时,赵以炯被寄养在贵阳外公家,6岁时返回青岩,就读于青岩书院。青岩书院原是青岩班姓土司的衙门。清代乾隆年间,班氏土司家庙被烧毁,班家便以修家庙为由,将班氏先祖供像供奉于青岩众绅捐资修建的文昌阁,且久占不还。后来,青岩李、赵、张几大姓联名上诉,官司一直打到朝廷,皇帝认为班氏犯下“大为不敬之罪”,须尽快搬出文昌阁。因这场官司,班氏不仅将祖泥搬出文昌阁,还输掉一个四合院,一个花园、粮仓、牢房等18栋建筑的衙门。因班家衙门处于古城中心,几户人家就把赢得的衙门一部分开办成书院。谁能料到,该书院日后竟培养出了状元。

赵以炯少年时就表现出了不一般的才智,年幼时曾作《咏刺梨》:“生在山间不入盆,擅妍不肯进朱门。却和龙井酿成酒,贡上唐朝承圣恩。”赵以炯在保和殿参加殿试时,光绪帝出上联“东津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能为摘星汉?”赵以炯对下联:“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愿作探花郎。”此联对仗工整贴切,久久盛传。

状元府的庭院中,有两口仅相距二三米的水井,井水清澈见底,水平面却有高低,据说水平面高的是状元赵以炯亲自挖掘的,水平面略低的是其弟——同榜进士赵以煃挖的,显然,哥哥的“水平”比弟弟高,故一举夺魁,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风水之说。当地人经常带着孩子,来这里打井里的水喝,以沾沾状元公的才气。

状元府的斜对面,是一座基督教教堂,且在它的旁边,还有一座天主教的教堂,周末到教堂做礼拜的信徒络绎不绝——行家称这里为“中国宗教多样性的一大生态标本”,可谓名不虚传。这个区区弹丸之地,既有古老的寺庙、本土的道教,亦有西方引进的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你抬头看门当上的雕刻,倘若是莲花形状,就说明这家信奉的是佛教;如若雕着三横六段(即八卦中的“乾坤”二卦),那便是道教信徒。雕琢窗花与琉璃青瓦交相辉映,东西方信仰文化的交流如敦亲睦邻般随意,紧密相连却互不侵犯。

这种海纳百川的圆融气象与古镇历来五方杂处有着莫大关联。贵州的人口有九成均为外来移民,远的不说,即便是近代,来自山东、江西、四川、云南、广西、广东的第二、第三代甚至第一代都随处可见。屯兵带来的文化与本土的布依、苗等民族文化不断交融,让古镇有了上善若水的胸怀和气度。……以上文字节选自《同舟共进》杂志。邮发代号:46-56,订阅电话:020-3830 8908(发行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贵州第一个状元出自贵阳这座古镇,环境古朴,名气不如乌镇西塘
大西南古镇行:贵州青岩古镇,那座曾经的“屯堡”要塞
贵州古镇(1)——青岩
贵州(十一)青岩古镇·状元府
【多彩贵州】贵阳青岩古镇
贵州62|贵阳——青岩古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