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绍兴何以出师爷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绍兴何以出师爷

绍兴何以出师爷

    师爷,是明清时代地方官署中的主管官吏(主官)聘请的帮助自
己处理刑名、钱谷、文牍等事务的无官职的佐理人员。师爷靠自己具
有的刑名律例(法律)、钱粮会计(财会)、文书案牍等方面的专门
知识和才能辅佐主官,称为作幕、佐治或佐幕。

  师爷又称为幕友、幕宾、幕客、幕僚、馆宾、宾师、西宾、西席、
老夫子、幕府朋友等。其中幕友、幕宾、幕客的称谓均见于法令文献。
师爷,是社会上对幕友的俗称,也是最普通、最流行的一个称谓。师
爷还自称庸书、庸笔。师爷班子,称为幕府。聘请师爷的主官,称为
幕主。

  师爷肇始于明代中晚期,兴盛于清朝一代,没落、衰亡于清末民
初,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活跃了大约300年的时间。

  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浙江绍兴籍的师爷遍布全国各地大大小
小的衙门。清代有句俗谚说:“无绍不成衙。”“绍”,指绍兴籍的
师爷和书吏,其中又特别强调绍兴籍师爷。

  由于绍兴人当师爷的极多,且遍布全国,名声极大,故久而久之
形成了一个专门的称谓——“绍兴师爷”。“绍兴师爷”一称除了指
绍兴籍师爷以外,又经辗转流传,成为一般师爷的统称。绍兴为什么
出师爷呢?为什么绍兴人当师爷的特别多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1.绍兴自古以来就是个文风炽盛的地方,文人倍出,读书人甚多,
从事举业的人比其他地方为多。明代地理学家王士性在《广志绎》中
说:“宁(波)绍(兴)盛科名逢掖。”因此,绍兴一地的科举竞争
相当激烈。绍兴民谚云:“一百秀才莫欢喜,七个贡生三个举,四十
五个平平过,四十五个穷到底。”这是说绍兴读书人要想在科举中出
人头地非常不易。在这种情况下,科场不顺的绍兴读书人为数极多。
这些人中的许多人就选择了当师爷这条路。

  2.绍兴出师爷,与当地人多地少的经济状况和绍兴人不恋乡土的
乡风有很大关系。明代以来,由于人口的增长,绍兴成了一个地狭人
稠的地区。清代,绍兴人多地少的状况与明代相同,因此大批绍兴人
不得不外出谋生,除了仍有许多人“入都为胥办”以外,更有很多绍
兴人当了师爷,游幕四方。绍兴人是水乡之民,富于冒险性,乐于迁
徙,安土重迁的观念比较淡薄,这些都与当师爷需要奔走各地的职业
特点相契合。

  3.绍兴出师爷,又与绍兴人一向具有精细谨严、善于谋划的特点
有关。精细谨严、善于谋划是当师爷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比如当刑
名师爷,面对重叠纷繁的法令案例和复杂的案情,必须用心精细谨严,
否则案牍字句如有出入,就可能产生严重后果。所以,当师爷者必须
是精细谨严之人。绍兴人正是具有这种素质的人。清代有一首竹枝词
道:“部办班分未入流,绍兴善为一身谋。”(《燕台口号一百首》)
说的是中央六部书吏(书办)皆绍兴人,虽然未入流,但却很善于谋
划。绍兴书吏善于谋划,绍兴师爷就更驾而上之了。正是由于绍兴人
具有精细谨严、善于谋划的特点,适于当师爷,所以,当师爷的绍兴
人特别多,而且容易当得出色。

  4.幕学的授受一般都在亲友故旧中进行,而亲友故旧多是本地人。
绍兴人当师爷的本来就多,而如果一个绍兴籍幕师教授多人学幕,那
么自然会使绍兴籍师爷成倍增长。这也是绍兴出大批师爷的重要原因。

  5.明人谢肇说:“今户部十三司,胥算皆绍兴人。”(引自顾
炎武《日知录·吏胥》)可知明代户部中多绍兴人。明代中叶以后,
地方官为了与户部掌握重权的绍兴人通声气,以求得关照,不得不用
绍兴人为师爷。这也是绍兴籍师爷多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摘自《中国的师爷》,李乔著,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浙江绍兴:安昌古镇访师爷馆
师爷行业潜规则:为何极其乐意借钱给雇主
绍兴师爷的历史世界
“我有笔如刀”——清代绍兴师爷的是与非
古代的“师爷”是一群怎样的特殊存在?
绍兴师爷群体性现象及其成因探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