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就凭5家农家乐来搞乡村振兴,“郝峪”模式为何人人来学?

曾经的中郝峪村,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人人外出打工,村里仅剩70多口人。

如今的中郝峪村,凭借5户农家乐起家,生意红红火火,收入提升到4.3万元,增长21倍。那么她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乡村振兴,甚至是成为被广泛学习和借鉴的典范?跟着地道农旅·地道君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基本情况

中郝峪村,位于山东淄博博山区池上镇,地处鲁山主峰之阳,黄花山志公坪之阴,十里桃花溪之尽头,有“林尽水源、世外桃源”之韵味。10年时间,中郝峪村认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出了一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带动新产业发展,强村富民的乡村振兴之路。每位村民都以旅游管理、经营农家乐和销售旅游农产品等方式参与到休闲农业发展,成为了“产业工人”。

2018年6月,中郝峪村村民吃上大食堂,一日三餐全免费,这在当地成了颇为轰动的新鲜事。

二、振兴之路

1 振兴历程

起步阶段 2002年,地方政府要对偏远薄弱的空心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便带着众多地方村委书记出去考察学习如何发展乡村,开办农家乐。2003年,受政府鼓励和引导,村书记自筹1万元资金,确定打造首批5家农家乐,但是当时也不是为了去经营而是糊弄政府,政府领导也看在眼里,为了鼓励发展,前期也积极介绍客人过来体验,但是接待设施和服务等方面十分落后,不过就这样经营下来一年的收入增加了1000多元。

恶性竞争 因为生意红火,村民收入增加,村民们很高兴也很积极开办农家乐和民宿,到了2004~2006年期间,已经发展到了26家农家乐。但因为客源不够,发生了恶性竞争的局面,村民为了拉客人出现了压价、互相泼冷水、诋毁等众多场面。也出现了经营户和非经营户的矛盾。

破茧发展 2007~2008年期间,为了破解这些难题,村两委考虑把这些农家乐经营户统一管理起来。为此,筹集了资金,召集农家户经营户加入村两委的统一管理,并予以资金进行农家乐改造和提升。村民们一看有资金奖励,很高兴得全都签了字,加入统一管理阵营。

打开市场 2009年初改造提升后开始了试营业,到了当年的五一假期,涌进了很多客人,所有的经营户又恢复了原样,依然出现了抢客、拉客、私自收费等情况。村委开启检查机制,但是这种场面依然不受控制。

成立公司 面对种种问题,村两委积极展开自我检讨和寻求发展方向,认为关键不是在于如何改造农家乐、如何给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村民真正想要的其实是源源不断的客人。在2010~2012年,村两委开始跑市场,去谈合作,但因为村子旅游资源和特色不明显,跑市场效果并不好。为此,村两委开启“请客”模式,邀请自己的朋友、同学来村里免费吃喝,并分配给村民。

因为给村民带来了客户、带了消费,村民也就乖乖听话、服从管理。同时,也通过“请客”模式打开了村子的市场和提高了口碑,村子的业态也逐渐增多。

全村入股 但“请客”模式,并不能长久,请着请着把钱花光了,也没钱搞更多的业态了。在2013年底,村两委萌生了向村民“借钱”的想法,村里成立了公司,村民们以山林、土地、宅基地等经营权入股到公司,村民看到了村两委能带领大家致富增收,全体村民非常积极入股到公司里面。为了促进村民的积极性,在公司里,村两委只占21%的股份,剩下的都由村民以自己的房产、果园、劳动力等各种资产来入股。村民们除了经营收入以外,每年还会获得公司的分红。到了2018年,村资产达到了1.7亿元。

反馈村民 村两委认为,这些年是靠着借村民们的钱发展起来的,如今赚了钱要回馈村民。2018年6月,中郝峪村村民吃上大食堂,一日三餐全免费,一年费用约280万元,村里完全负担得起,并且村民可省出大量时间更好地服务游客,不再“家家生火、户户油烟”,环境也更好了。并且村集体在十年前就解决了村民的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

2 坚持发展

在中郝峪村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村两委一直都鼓励和带动村民们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来,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学习借鉴成功经验,而且大家始终朝同一个目标矢志不渝的前进。

同时也很擅长总结经验,于是总结出了一套中郝峪村的标准,包括了农家乐、乡村旅游等标准,并成为了山东省美丽乡村的评定标准。为什么要做标准呢?其实并不是为了执行,而是为了提升和减少浪费,并在发展的过程不断提升和完善标准,甚至是如何送客户离开村子都形成了标准。

3 合力发展

在经营上,公司统一负责村子的项目开发、运营和宣传。公司运营所有项目,按照承包方式分给业户,业户只负责搞好接待、服务工作,不得擅自接待客人。同时,所有项目价格全部由公司统一制定,所有单向收费都由公司统一收取。由此,分工明确,合力发展,共建共享。

4 原汁原味

中郝峪村的业态和氛围更突出“家的味道”,通过原居民修缮和提升,突出乡村生活和旅游度假的原汁原味。其发展的根本是“人的新农村”,而不是“物的新农村”,即是发展有人情味的农村,既能实现村民和游客便捷式的乡村生活,也打造了村民和游客向往的乡村田园生活环境。

5 人才队伍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村子建立项目支持资金,每年专门拿出300万元作为创业启动资金,鼓励返乡创业。返乡创业人才每月可得到1500元的额外保底收入,同时享受村民福利待遇。并通过落实待遇保障、提供创业平台等广泛吸引人才进村。同时积极“走出去”,先后为内蒙古、重庆、河南等地30余个区县进行专题授课,成功复制输出“郝峪模式”。

其实,中郝峪村在人才引进和培育方面也走了很多冤枉路,一开始是想在大学里面聘请大学生入村,但效果并不好,留不住人。所以,中郝峪村最终选择招纳本村人、周边村落的人或是本地的人。

三、地道之见

通过对中郝峪村乡村振兴的了解,地道农旅·地道君总结了以下几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1 自觉性

等,是等不来社会资本投资和政策支持村子的发展。所以,不管是村委、村书记亦或是村民,都要有发展乡村的自觉性。有了想要发展的心,就要付出行动。

一是要靠自己,去张罗,先把事情做起来,哪怕是一户农家乐、一间民宿。

二是靠专业人士,一方面是“走出去”,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是“请进来”,邀请乡村振兴专家团队等,给予正确的发展方向,避免走弯路。

2 市场性

以前我们都说要靠培训、靠管理来提高村民的思想觉悟,但其实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对于村民来说,没有什么能让我赚到钱来得更实际。所以,想要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引导鼓励其参与到乡村建设中和服从村委或是公司统一管理,更多得要站在市场角度去考虑,让他们有源源不断的客源,有更多赚钱的机会,掌握这一命脉,村民自然和你一条心发展。此时,再通过培训、管理甚至是从生活服务、医疗服务等软性层面提高村民觉悟。

3 本地性

对于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引入和培育,不要好高骛远吸引多少外来人才,更多得是要聚焦本地、本村、村子周边的年轻人,把他们吸引回来进行培育。作为本地人,他们的根在这里,他们能保有永恒的热情去参与家乡的建设与发展,关键是也留得住!

地道国际·农旅』地道国际农旅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而设立,以深耕农旅、振兴乡村为使命,以创新农业与农村发展模式为抓手,是中国农旅产业创新发展的领导品牌。致力构建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特色小镇、共享农庄、康养综合体及乡村振兴产业。为企业家和参与者共建、共享、共赢行业生态平台。欢迎更多的朋友能一起参与共同推动行业生态的发展和完善,一起助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再生乡村的九个字:聚人心、强组织、创价值
【乡村振兴正当时】大板沟村: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论接天线:村上面有人,一心只想要钱、要项目
乡村旅游|义乌的这个小山村全民众筹500万打造梦幻景区,连卖麻糍的农户都年入70万了!
“乡村慢生活”:叫响大陈乡村生态游新名头
组图:春到樱桃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