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周小国史——曹国

曹国,周代的一个重要的姬姓诸侯国,故址在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附近,始封于西周初期,国土较小,地处中原,国力较弱,春秋末期被宋国所灭。

曹国是一个小国,并不重要,所以历史记载较少,所以此文只算简略介绍曹国。

曹国起源与爵位

周武王灭商后,周武王以“天下未集”就将大量同姓诸侯封在殷商故地,如周武王分封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殷都附近建立三国,这即是后来的“三监”。

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于是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封叔旦于鲁而相周,为周公。封叔振铎于曹,封叔武于成,封叔处于霍”,“余次皆就封,无为天子吏者”。曹叔振铎与其他王室子弟几乎同时受封,除在朝廷为官的周公外,皆出外就国。

而叔振铎亦被分封到“漕”地(河南滑县),同时期周公初封地原在今河南鲁山

三监之乱”后,周公东征以后,平叛了“三监”,亦征服了“作乱”的东夷,于是将未参入叛乱的诸侯国重新分封。鲁国被迁到山东,同时曹国也从河南之“曹”迁到了山东定陶附近,直至灭亡始终未再迁。

《史记》只载封叔振铎于曹”,并未言其爵位,不过曹国地位与蔡(蔡叔度)、卫(卫康叔)等国是相同的,应该为侯爵

另外,《史记》中自曹叔振铎以下,太公脾至惠伯八个国君,皆称“”。这里的“伯”并不是指伯爵,而是指“方伯”,而“伯”意为“五侯之长,谓方伯”,又有《周礼》解释;“畿外之侯,伯也。”由此可见,为诸侯之通称,并不一定表示爵位。

进入春秋后,自穆公之子桓公至靖公,亦皆称公,然而在诸侯会盟时都称为“曹伯”。

称谓比较“乱”,是因为众人对于周代的“爵位”是有很大争议的。

比如《周礼》:“邦畿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邦畿指的是王畿,即周王直属的领地。王畿千里之外的五百里为侯服(侯爵),又五百里为甸服,这里的“甸服”也是爵位(等级)的一种,只不过被放弃不用的。

而曹国《左传》说;“曹为伯甸”,就是“伯爵居甸服”,以“伯爵”的身份管理“侯爵”的领地。

不过这种与国都距离远近的说法,应该不正确,因为鲁国与齐国距离国都更远,但它们的爵位肯定不比曹国低。

周朝真正以等级划分国家大小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大国、次国、小国、附庸等几等。以秦国举例,秦国最开始比“附庸”还低,到周孝王时,升级为“附庸”——“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

周宣王时为西垂大夫,周平王时帮助平王东迁,升级为诸侯国——“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

至于大国,次国,小国应该以军队为标准——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曹国世系

曹国西周时期的历史

西周时期,曹国新建,而西周王朝国力强盛,一大众诸侯国只得听随周王室的调遣。曹国首任国君曹叔振铎到曹太伯时,大约相当于周成王周康王时,正值“成康之治”,“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曹国此时国基初立,休养生息。

曹墉公、封公、仲臤时期,相当于周昭王、穆王之时。周昭王周穆王遇到“四夷不服”,频繁出兵征伐。曹国在此时已经发展了百余年,国内根基渐稳。但天子征伐必定会征集各诸侯国之兵,各诸侯国也必然会承担沉重的徭役。

《穆天子传》所载,“孟冬辛亥,邢侯、曹侯来吊”,指周穆王时,穆王妃薨,曹侯吊之。

曹宫伯、孝公、静公时,约相当于周恭王、懿王、孝王、夷王时期。此时周王室败象渐生,对外征伐次数减少,且无胜迹可言。而且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矛盾渐趋尖锐,据《竹书纪年》,周夷王“三年,王致诸侯,烹齐哀侯于鼎”,周夷王因听信纪侯的谗言,而烹杀齐哀侯,使得各诸侯从此逐渐离心。

曹夷伯、幽伯、戴伯、惠伯时期,约相当于西周晚期的厉王、共和、宣王和幽王之时。西周败亡,各诸侯国几乎不再受周王室控制。

《史记》载“(曹)幽伯九年,弟苏杀幽伯代立,是为戴伯。”曹国发生弟弑兄事件,这与西周后期王室衰落以及诸侯公族势力的崛起有关。

曹国春秋时期的历史

曹惠伯晚期、曹伯石甫、穆公以及曹桓公时期,处于春秋初年。曹伯石甫刚即位就被其弟穆公所杀。

春秋初期,郑国“小霸”初显,东方诸侯分为二派相互争斗,以郑齐为一派,以卫、宋、陈、蔡为另一派。

曹桓公在位55年,曹国政局相对稳定,又没参入二派斗争,所以麻烦较少。且曹桓公自知已老,遂让太子去朝见鲁国,“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左传》,可从曹国的地理位置可知,曹国的外交方针相对务实。

前698年,郑、鲁结好,并且会盟于曹国,曹庄公按所谓的盟会礼节,“致饩”,这里的“饩”是一种接待待遇极高的礼仪,《礼记》“ 饩有牛、羊、黍、粱、稷、禾等”。曹国也参加此次会盟,说明曹国开始跟随大国。

曹庄公后期以及曹僖公、昭公、共公前期,齐桓公称霸。此阶级,曹国跟随齐国,听从齐桓公调遣参与诸侯征伐。

曹庄公后期,宋国发生“南宫之乱”,宋国公室不得不借用曹国军队平叛——萧叔大心及戴、武、宣、穆、庄之族以曹师伐之”。

后因宋国背叛齐国,齐国曹、陈之师伐宋。这是宋国与曹国失和的开始。

曹僖公时,曹国周边的“己氏之戎”较为强大。出现“戎侵曹,曹羁出奔陈,赤归于曹”的记载,说明己氏之戎可能操作曹国国政。

曹昭公之时,曹军跟随齐桓公救邢,参与诸侯之师伐蔡、伐楚之战。

曹共公时,齐桓霸业盛极而衰,曹国也逐渐失去齐国的庇护。

前680年,宋因旧怨而伐曹。宋襄公时宋师攻曹,但因国内不稳而撤军。其后“泓之战”爆发,楚败宋,宋襄霸业流产。

楚国始霸,曹国也首次依附于楚。

春秋中期,晋楚争霸,曹国处于曹共公后期以及文公、宣公、成公、武公时期。

晋楚”城濮之战“,楚军围宋,晋国出兵攻击从属于楚的曹、卫以救宋。晋军攻入曹都,执曹共公,并将曹国的“济西之田”瓜分给予宋国,让宋用所得的“济西之田”贿赂齐、鲁。曹国也被迫与楚国绝交,楚令尹子玉大怒,起兵攻晋。

前632年,晋楚战于城濮,楚师败绩。

楚军战败后,晋文公放回曹共公,让其回国,但“济西之田”还是给了鲁国。从此后,曹国依附晋国。

曹宣公、曹成公时,卿大夫势力日强。曹宣公死后,“曹人使公子负刍守,使公子欣时逆曹伯之丧。秋,负刍杀其太子而自立”。公子负刍即是后来的曹成公,他杀了太子自立。

子臧将亡,国人皆将从之。成公乃惧,告罪,且请焉。乃反,而尽致其邑。”子臧即公子欣,公子欣安葬了曹宣公后,准备逃亡,结果“国人”都想跟着公子欣,这里的“国人”是都城内中下级贵族和平民,人数众多。曹成公见公子欣得众多人支持,很恐惧,承认罪过,并请求公子欣留下。

公子欣回来后,将“城邑”都让了出去,这就是“子臧让国”。

曹武公、平公、悼公、声公、隐公、靖公、伯阳时期,处于春秋后期。

其中曹靖公在位4年卒,曹伯阳立。曹伯阳任用公孙强为司城,公孙强执政后,为防备宋国的进攻,“筑五邑于其郊,曰:黍丘、揖丘、大城、钟、邘”,结果没什么大的作用。

曹伯阳十五年(公元前487年),宋景公伐曹,曹国灭亡。

究曹国灭亡的原因,大概有二点,其一春秋后期曹国卿大夫势力已成气候,统治阶级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其二“弭兵大会”后,晋楚国力衰退,曹国失去大国保护,国内动乱,再加上中等国家宋国的进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8僖公二十八年
宋襄公:道德至上的国君在现实中头破血流
戏说上下五千年 | 史上第一个因追星而死的国君
《春秋左传全译》(卷八 成公) - 长春好吃客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春秋公羊传译注(上册)5
成公三年(前588年)到十八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