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     

      ————————————————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谁最先提出?谁设计了这个问题?问题的设计者,心中已准备了答案:这个问题是永远没有答案的!“问题”能成为“问题”,是因为它是有答案的;没有答案的“问题”,算不算“问题”?其实,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所谓“问题”,本身就是个思维圈套。这个圈套的奥秘在于,它把鸡和蛋看成是两个不同的东西。按照辩证思维,鸡和蛋本质是同一个东西:鸡,有时是通过蛋的形态表现出来;同样,蛋,有时是通过鸡的形态表现出来。鸡和蛋的区别,没有时间意义上的谁先谁后,而仅仅是形态的不同,其内在的DNA是一样的。

事实上,在地球的时间史中,没有鸡的时间里,也没有蛋;同样,没有蛋的时间里,也没有鸡。因此,“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本身就是个“伪问题”。
是的,问题是伪的,但是,通过这个“伪问题”,却能折射出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因果链条式的直线思维模式和顺逆互通的球形思维模式。前者是西方式的,后者是中国式的。


西方古希腊有位思想家,叫做德谟克利特。他相信,每一个事物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都一定是某原因的结果;同样,每一作为结果出现的事物,也一定成为另一事物出现的原因。这个世界万事万物,无一例外,既是某原因的结果,也是某结果的原因。每一事物,都既是被引起者,也是引起者。万物之间,因而是相互引起、相互作用的因果链条。A引起了B,B引起了C,C又引起了D……这个链条就这样直线性延续下去。

这一思维模式,成了西方人的主要思维法则。西方人的科学发达,与此相关;西方人执信上帝存在,也与此相关。不断追问,寻找原因,寻找原因的原因,寻找原因的原因的原因,这种“寻找”,在科学上,叫做“还原法”,在哲学上,叫做“逻辑在先论证法”。西方的科学发展,就是通过不断揭示因果关系而实现的。这种锲而不舍的追问精神,造成了西方科学的发达。当然,往前追溯原因,必定要假设个“第一原因”。牛顿,发现了这个世界是“力的世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是某种“力”推动的结果。A推动了B,B推动了C,C推动了D……问题来了, 推动了B的A,自身也是被推动的,那么,A又是谁推动的呢?如要自圆其说,牛顿别无选择,只有假设“第一推动力”(“第一原因”)的存在。“第一推动力”“第一原因”无法认知,因为它仅仅是推理的结果,是无法实证的,因此,只能相信或者信仰它的存在。它就这样被推理出来了,成为创造一切的“上帝”。

在包括牛顿在内的西方人身上,科学精神和宗教信仰,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这就是因果链条式的直线思维模式的必然结果。这种思维模式的阶段性成果,就是科学;其永恒性的成果,却是宗教信仰。显然,只有基于这种思维模式,才会提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因为,在这种思维模式里,鸡是蛋的原因,蛋也是鸡的原因;鸡是蛋的结果,蛋也是鸡的结果。因果关系内含时间上的先后,因此,必然纠结于这样的困惑: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按照中国传统思维,是不会产生这类困惑的。促成中国思维模式发生的最重要原因是“阴阳五行”学说。

中国人相信,阴阳是主宰世界万物的两种基本力量。阴阳,面上对抗相逆,实则相辅相成。阴阳交互作用,不断实现动态平衡,在矛盾中产生和谐。和实生物,同则不继”。需要说明的是,中国意义的阴阳两力,不能解读为西方物理学意义上的引力和斥力,后者是相互外在的力量对抗,前者则是相互内在的力量协作。如果将后者比喻为两条相反的“直线”,前者则是逆向曲线流转的一个“圆”。引力或斥力可以各自得到独立理解,而阴阳双方却必须从对方中得到理解。没有引力,斥力是可以理解的,反之亦然;而没有阴,阳是无法理解的,反之亦然。从运动形态上说,引力斥力,是物理运动层面的,是可以测量,可以认知的;阴阳,则是生命运动层面的,是无法测量的,只能直觉领悟。

阴阳学说,推动了中国式思维模式的形成。这种思维模式,擅长直觉感悟,轻视理性推论;擅长模糊,拒绝精准;擅长将局部放在全体中去解释,而不计较局部细节;擅长通过对事物正反性质的比照,去理解事物。照这种思维路线去看,鸡和蛋只是同一种生命的不同形式而已,它俩是共生关系,不是因果关系,更不是两个各自独立的不同事物。

五行思想,可以看作是阴阳学说的补充。五行——金、木、水、火、土,表面看是五种事物,实际上却不能各自孤立存在,每一“行”,都包含着其他“行”的成分,从而存在向其他“行”转化的可能。具体说,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流变关系。

相生,是指“行”之间顺向过渡和流转: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生,意味着自然万物及其内部存在着相互推动的关系。相克,则与相生相反,是指“行”之间逆向流转和过渡: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相生相克的哲学潜意是,这个世界不是被创造的,而是自己造化自己。自然的运动变化,不是外力推动的结果(像牛顿认定的那样),而是自我内部循环。相克与相生,是自然万物交互作用相互推动的内在机制。

从思维方式看,五行学说潜藏着两条逆向圆形旋转曲线,“相生”是一条,“相克”是相对的另外一条,就像阴阳八卦图中的那对一白一黑相向运动、互为补充的“蝌蚪”,这是典型的“球形”思维模式。“球形”思维模式,不像西方因果直线思维那样有起点有终端,非此即彼,或左或右;“球形”,没有开口闭口,终点又回到起点,因此无所谓起点终点;其突出优势就是不走极端,“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是中国古代“十六字心传”中关键性的八个字),这也是中国式思维的奥妙之所在。

中国智慧的主要表现,是相反的思维判断,并不冲突,可以并行不悖,同时成立。遇上任何看起来无路可走的情况,中国思维都能找到它的“出口”。譬如说,为了证明处事公平,它说“手心手背都是肉”,而为了证明不公平同样合理,它又说“十个指头有长短”。它既鼓励你“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又安慰你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它既说“老马识途”,又说“后生可畏”。它既告诫你“三思后行”,又提醒你“难得糊涂”。它既劝慰你“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又教诲你“咬定青山不放松”。它既鼓励你“日尺竿头更进一步”,又警示你“爬得越高摔得越惨”。既鼓励你“摸着石头过河”,又警告你“不越雷池一步”。既说“天塌下来个高撑着”,又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既赞颂“大丈夫站着死”,又安慰说“男子汉能屈能伸”……

这种“球形”圆融思维,左右逢源,八面玲珑,此一是非,彼一是非,从不固守一端,从不穷追问底,只在行中庸之道。这种思维,不会追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类无聊而愚蠢的问题,先有鸡也行,先有蛋也行,无有鸡也行,无有蛋也行,鸡也是蛋,蛋也是鸡,鸡蛋鸡蛋,既是鸡,也是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人类沉迷研究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鸡啄癖的原因有哪些? —【发财农业网】
对太极阴阳的再认识
一百一十六、先生鸡还是先生蛋?——学会辩证的思维方式
易经科学的物理学本质——易经力学
实用!七种方法教你锻炼——批判性思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