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上最出名的中国建筑师,用这个方法减压,你也可以这样玩!


  张永和,普利兹克建筑奖的第一个中国评委。这个奖什么概念呢?相当于建筑界的诺贝尔,或者建筑界的奥斯卡。

在采访中,张老师说:“我是一个文艺青年,而且不像普通的文艺青年,过了三十五岁就既不是青年,也不文艺了,自己好像并没有受到年龄的限制。”


“其实我非常焦虑的,我是一个特别紧张的一个人。因为建筑和设计工作特别地紧张,压力特别大,时间一长,我觉得我离我感兴趣的那个世界就有点远。”


张老师就觉得一定要干一个自己喜欢干的事,来进行心理治疗。这个事,就是画画儿,就画画儿能化解压力。


张老师开会的时候也在本子上乱涂乱画。后来他把这些画合在一起,做成了一个绘本《小侦探》。


我们第一次见到这本书的时候,也被它的包装吓坏了——厚厚的一本大部头!打开盒子,里面有四册,分别是绘本、彩本、文本和翻本。什么是“翻本”?这个词是张老师自己发明的:每一页上都有一个画,拿在手上一翻,它们就连着动起来,变成一个动画。



 张老师是77届大学考生,“文革”后的第一届。那时候,他想考美术学院,因为他喜欢画画,可是,“我画得太差了”,那时候,张老师他爸第一次参与了他的人生计划——张老师他爸是这么说的:你如果喜欢画画,但是又画不好,数理化又不行,你是不是考虑学建筑?


张老师他爸觉得,设计房子,和设计糖纸、火柴盒,差不多,也更有意思。于是,张老师就干上了建筑(这真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一个当年没有考上美院的建筑师,终于出了一本画画书。





张老师很喜欢老式的圆礼帽。自己也有好几顶,但是他也没戴过,因为自己也觉得戴起来太滑稽了。



小侦探手里的烟斗,原型就是张老师自己的一个烟斗。



《小侦探》故事发生在一个板楼里,张老师对五六十年代一直到七十年代的老北京很熟悉,所以这个侦探故事的背景,就是一个北京的大板楼。张老师很喜欢希区考克的电影《后窗》,他觉得这个板楼和《后窗》的背景很相似。

 

地铁从板楼下面穿过……



绘本里有一个情节:顶楼上要来来回回放一部电影,张老师的选择是法国新浪潮电影《广岛之恋》(看过的、看得懂的请举手)。他曾经把这部电影看了七遍,因为老是看不懂,但是张老师不像我们,看不懂就说电影不好,他说,“一个东西看不懂一定是自己的问题”(所以,张老师成了大师,我们成了刻薄鬼……)。



出品方:光明城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前面提到张老师他爸,在采访时,张老师还谈起自己小时候的事(视频里没有哦):我们家,家教就是没有的,我和我哥都是放养的,什么家长检查功课什么的,都是闻所未闻的事,就是玩儿。


后来张老师他爸告诉张老师,因为自己的童年生活不是那么很幸福,所以他就觉得自己的两个儿子就应该玩儿。


有一个事,张老师到现在都印象特别深:有一次(他也不记得是小学还是中学的事了),他数学考了个不及格,哭着回家了,然后爹妈就问:怎么了,出什么事了?一听说是因为数学不及格,“他们一下就放松了”,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数学不及格算什么!


张老师说,所以才有了今天的自己。


“尽管我工作非常认真,非常敬业,但是我并不把自己的生活定义为一个领域、一个职业。”


所以,张老师做了大师之后,还是爱玩儿,否则也就不会有这本《小侦探》了。




 张永和,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主义建筑之父”。非常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筑系教授、前系主任,美国建筑师学会会员,同济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创办人。


以上部分图片由张永和提供。



最热视频 | BEST



不到29岁,她就在大漠里开始造一座美术馆



一个男人的所有终极梦想,他全实现了


更多有趣的好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作业本》《图画本》:融汇建筑与文艺的尝试-郑州日报数字报
ARCHINA专访×张永和 |“豆浆叔”谈建筑
张永和为什么被称为“建筑大师”,他有什么作品?
大师案例分析05 | 张永和——山语间
小(Smallness)
装置艺术和建筑有什么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