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西弗神话》③:偶然的生,偶然的死,荒诞是人生常态

大家好,今天是麦家陪你读书的第2376天,共读的是第336本书——加缪的作品《西西弗神话》。

西西弗神话
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更多爱读书的朋友。麦家陪你读书,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在昨天的共读中,我们跟随阿尔贝·加缪,从“荒诞与重复”的角度出发,理解了生命的意义。

今天,我们继续下一个主题,谈谈“荒诞与自杀”的关系。

关于“自杀”,大家一直将其视作一种社会现象来看待。

但是站在“荒诞”的角度上去理解“自杀”,却是一种承认,即承认生活的“不值得”。

荒诞支配死亡

全球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自杀。

作为全人类的主要死因之一,我们对自杀却依然缺乏足够的认识。

有研究自杀的学者认为,“自杀的人其实既想死又想活,大多数自杀源于突发的创伤事件。”

也就是说,大多时候,自杀的决定只是一瞬间。

而促使他们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是他们对某件与他们相关事情的负面评价。

如果站在哲学的角度上去理解,那就要结合“个人思想与自杀”之间的关系来讲了。

阿尔贝·加缪认为,“自杀是一个人在心里默默酝酿的行为,和酝酿一部伟大的作品是一样的。

而自杀者本人却并不知道。”

开始想,就是开始被毁。
因为想得太多,人极容易进入一种“荒诞”的虚无主义。
就会认为世界、人生没有意义,也是没有存在必要的。
这听起来就很“荒诞”。
正因如此,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基里洛夫,才会用自杀来实现自己的思想意志,证明自己所想就是上帝的观点。

基里洛夫是《群魔》小说中的人物。

他是一名信仰“无神论”的工程师,也是秘密组织的成员。

但他的任务,却是在组织内成员被追捕时,出来以自杀顶罪的“倒霉蛋”。

基里洛夫不排斥自杀,他甚至比任何人都推崇自杀。

因为在基里洛夫看来,“世人热爱的生活就是一种骗局。

只有敢于自杀的人,才能识破这一骗局,成为上帝。”

听上去虽然很“荒诞”,但基里洛夫的想法,却是基于现实的“荒诞”慢慢形成的。

也正因如此,阿尔贝·加缪才会说,

“'荒诞’是有意识、有思想的人才能感受到的,它是悟者形而上的状态。”

既然“荒诞”是由思想形成的,思想又可能会将人推向死亡。

那我们也就理解了“荒诞支配死亡”这句话。

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为什么有些人看到的就是美好,有些人看到的就是“荒诞”呢?

阿尔贝·加缪在书中提到:“'荒诞’就产生于这种人的呼唤。

和世界不合理的沉默之间的对抗。

对'荒诞’的体验,并不来自于对一个行为或印象的简单考察。

'荒诞感’是从对一种行为状态和某种现实、一个行动和超越这个行动的世界所进行的比较中,爆发出来的。”

通俗来讲,就是“荒诞”既不是人本身的状态,也不是世界该有的状态。

而是人与世界交互相连的一种状态。

如果世界对人的物质和精神呼唤,做出了恰当的回应,那“荒诞”也就不会产生了。

反之,如果世界对人的物质和精神呼唤,没有做出恰当的回应,那“荒诞”就会产生。

尽管如此,有些人即便看到了世界的“荒诞”,也没有选择自杀。

这又是为什么呢?

向死而生

“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叔本华经常在饭桌前谈论自杀,并颂扬自杀。

他把自杀当作笑谈,却没有因为孤独而选择自杀。

作者阿尔贝·加缪也是一样。

肺结核的病痛在他刚刚找到人生方向时,给他带来了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

他看到了“荒诞”,却没有选择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是因为站在哲学的角度上看。

生命于叔本华和加缪而言,早已不是“生与死”这般简单,而是上升到了一种是否“值得经历”的层面。

阿尔贝·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写到:“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

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这本身就是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

在阿尔贝·加缪看来,自杀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承认生活的“不值得”。

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你或许也能明白。

那些选择自杀的人,除了一部分是出于冲动外,其余的自杀者大多认为他们的生命“不值得”再继续下去。

当然,在这些“不值得”之中,也不乏那些为了理想,而不得不慷慨赴死的人。

总之,他们是想要通过自杀,来摆脱活着的混沌和绝望,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就像《群魔》故事中的基里洛夫。

他选择自杀,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就是“上帝”,“上帝”是不存在的。

然而,死亡的最终结局,是否真的能呈现出“存在”的意义?

“荒诞”是否就只能指向死亡?

对此,阿尔贝·加缪认为,用死亡来逃避“荒诞”,并非明智之举。

接受“荒诞”,立足现实,向死而生,积极的行动才是正解。

正如尼采所说:“重要的不是永恒的生命,而是永恒的生命力。”

心理学家有言,真正影响人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和观念。

“荒诞”于有些人而言,是绝望、是毫无意义的人生。

但是对有些人而言,却是希望和创造。

而这些人,就是阿尔贝·加缪口中的“荒诞之人”。

这些“荒诞之人”因为意识到了“荒诞”,所以对“荒诞”保持着清醒的认识。

他们对“生”有强烈的热情,就像西西弗斯一样。

哪怕每天重复着无休止的工作,也拒绝用死亡来逃离现实。

他们立足当下,既不追忆过往,也不遥想未来。

他们只是由着自己的性子生活,即便被困在“牢笼里”,也乐得自在。

这感觉就像是演员。

每天都满怀激情地去经历、体验不同人的喜怒哀乐,从角色的出生到死亡。

即便提前知道了角色的命运,也明白角色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也要在角色有限的生命中,穷尽所有去经历、去演绎。

因为只有这样,才是面对“荒诞”最正确的态度。


反抗“荒诞”

谈及“荒诞与自杀”,阿尔贝·加缪曾说过:“我不愿相信:死亡意味着来生的开始。

对我来说,死亡是一扇关上的大门。”

在一战的战鼓声中长大的阿尔贝·加缪,从小就经历了亲人的离去和生活的贫瘠。

饱经生活之苦的他,看到二战后的欧洲人民因为向“荒诞”妥协,选择用自杀的方式摆脱“荒诞”时,他发出了感叹。

“我们到底在做什么?如果说人类的进步就是为了毁灭的话,那么我们的进步又有什么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阿尔贝·加缪完成了《西西弗神话》这本书。

为的不是让大家向“荒诞”妥协,而是鼓励大家拼尽全力去破除“荒诞”、反抗“荒诞”。

无论是西西弗斯的故事,还是书中冗长繁复的哲理。

都是为了强调:“人生重要的不是活得最好,而是活得最多。”

在当时的欧洲,这种讨论非常必要。

因为“自杀”的论调,已经在思想界掀起了效仿之势。

为了否定用死亡摆脱“荒诞”的说法,阿尔贝·加缪的这本《西西弗神话》可谓是应景之作。

虽然阿尔贝·加缪不赞同用死亡来摆脱“荒诞”,但他也不希望人类因为“荒诞”而变得麻木。

所以他在书中提出了用“反抗”来面对“荒诞”。

而且于他而言,无论是从现实的角度,还是从哲学的角度,“反抗”都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更全面、深刻地让大家理解阿尔贝·加缪对反抗的诠释。

明天,我们将进入“荒诞与反抗”的解读。

就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天的共读吧


了解谷主麦家的读书计划

👉麦家:我要用20年时间,陪读者读完1000本名著

👉麦家:写在“家人”超百万之喜悦时

本周共读回顾

👉《西西弗神话》①:他站在观照世界的视角,将苦难扭曲的生活公诸于世

👉《西西弗神话》②:人生正因为没有意义,才更值得一过

领读人 · 琴萧默

专业撰稿人,紫陌相逢谁不客,与书作伴未为孤

主播 · 

声音工作者,十多年资深电台从业经验,有声平台主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阿尔贝·加缪 | 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解读 | 上(周末好文)
追求真实的殉道者| 加缪,以及十本书
阿尔贝·加缪——从荒诞中寻找意义
《西西弗神话》:“天才对什么都不原谅”
20170922 自语 读加缪的《西西弗神话》
加缪《西西弗的神话》| 反击世之虚妄者 真英雄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