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所知道的密印寺那些事


密印寺,又叫沩山寺。当地人多以沩山寺相称。密印寺坐落在九折仑大山的北面,毗卢峰下,沩山小盆地的中央。它与我家是近邻,相距10多华里路程。它在山北,我在山南。我童年时常在九折仑山上杀牛草、寻猪菜、砍柴、干农活。但从没越过这座大山,去看看那神奇的密印寺。在儿时听老人说过不少关于密印寺的美丽而神奇的故事。古老的密印寺常在我脑海里索绕。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和尚从老远的地方来到沩山。看到沩山风景秀丽、山势神奇,认定是一块宝地,想要在这里修建一座寺庙。他站在一个深潭处,久久凝视,发出一身叹息,对着深潭自言自语:“寺庙建在这潭中多好啊!可惜太难了啊”和尚背起包裹雨伞,依依地离开了这里,向祖塔方向走去。走到一座石桥上见一老妇人把一根粗大的铁棒用力地在石头上摩擦,走上前去,向那妇人问道:“老阿婆,你磨铁棍干什么呀?”老妇人答曰:“磨一根绣花针。”和尚一听,顿时感悟:老妇人能将铁棒磨成绣花针,我为什么不能在深潭上建寺庙呢?他立马返回到那深潭处,只见成群的蜜蜂口含泥土把深潭填平了。和尚立即报请官府,请划地皮建寺。官府问他需要多少地。他说:有块袈裟大的地皮就行了。官府不解。袈裟大的地盘怎么建寺庙呢?和尚说:我把袈裟向空中抛去遮住阳光的那块阴地给我就行了。他把袈裟向空中一抛,整个沩山都在袈裟的阴影下。官府把整个沩山地区划归寺庙管辖。数千农户不再向官府交粮纳税,全由寺庙收管,交粮达到5480石(担)。沩山的几千农户都成了寺庙的佃户。

批好了地,寺庙建设立即动工。建房需要大量木材,本地木材不够,他派人前往四川峨眉山采购。,峨眉山下一大庄园主听来人说明来意,说是要修寺庙,是行善积德之事,同意将山中没有尖子的树全部奉送。事有奇巧,一夜狂风。山中所有树林都被狂风吹断了树尖。庄主也不好意思反悔。从峨眉山有一条阴河直通沩山,山下有一口来木井,木材从阴河源源不断运往沩山,从来木井运出。寺庙建成后,问主修木材还要不要?主修说,够了,不要了。最后一根木材顿时卡在井口进不得,出不来。从此再也运不出木材了。寺庙建成后,香火兴旺,来往的和尚众多,寺庙里吃的油盐哪里供应呢?后山有一油盐石,源源不断油和盐从油盐石内流出,供应数百和尚食用,不知是何年何月何日,有一司厨偷些油盐送给他的情人,这样得罪了神灵,从此再也不出油盐了。由于和尚众多煮饭有一口特大的锅叫千仙锅,实在大得出奇,要用三架水车车米汤,三头水牛犁锅巴。还有一张万人床,也大得吓人,睡里边的和尚还没爬到边,天已发亮,所以睡不了多少时间,有些和尚在念经做法时总眯着眼睛,没有精神。

密印寺的和尚个个武艺高强,能飞檐走壁,一个纵身跳上数仗高的屋檐,随手抽出几皮瓦片,即刻又把它盖好,人不掉落。山门口常有几个彪悍和尚把守,闲人不得随意进入。

千百年来,随着改朝换代,密印寺也历经风雨沧桑,多次遭毁,多次重建。最后到清末年间,沩山农民张三元带领千百农民抗税抗租,杀进寺内,放火烧毁了寺庙大部分建筑。1949年革命队伍开进沩山建立了人民政权。寺庙所有田产分给了农民,从此不再向寺庙交租。寺庙和尚也四散逃生,个别有民愤的被当地农民进行批判斗争。过去的密印寺有相当大的权势。据说县府也管不了他们。他们有不少枪械,和尚中还有国民党的师长级人物。密印寺虽历史悠久,香火连绵,但从来没有普通乡民进寺朝拜。只有他们和尚们自己念经做法或者寺庙之间的来往,所以给人们一种神秘之感。

解放以后寺庙一直没有和尚,更没有人烧香拜佛。只剩下空荡荡的一个寺庙。后来寺庙成了公益财产,当地政府机关部门单位都进驻办公。公社、供销社、粮食站、肉食站、医院、学校、企业加工厂等所有部门单位都在这里面,可见寺庙之大、房屋之多。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第一次去到沩山,第一次见到密印寺。爬过九折仑,向北走,不近处有一块小小的盆地。四面高山环绕,山峦起伏,风景如画远远望见在那盆地的中央高高耸立的万佛殿。金黄色的琉璃瓦格外耀眼,虽历经沧桑岁月,但仍显得气势雄伟。数仗高的山门耸立在寺庙的正前方,“密印寺”几个大字高高嵌印在门楼正上方。依然醒目。门框两边嵌刻的对联:“法雨来衡嶽宗风启仰山”仍完好无损。但四周围墙多处破败不堪。门楼虽在,但也给人岌岌可危之感。寺庙内除万佛殿基本保持了原貌外其他建筑多有变动,以适应机关单位的需要。原寺庙的设备基本不复存在。只有万佛殿内的菩萨他们冷清地留守在那空荡荡的殿内。没有人去烧香,没有人去看望。10多年来被人遗忘。但是,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突然想到了他们,造反的烈火烧到菩萨身上,殿内三尊数丈高的大佛全部被推倒,打得粉身碎骨,嵌在墙上的1万多个小佛像,不知是造反派们发了善心或是难度太大,还是佛祖在天有灵,他们没有遭到劫难,仍保留完好是不幸中的万幸。

世事沧桑多变,今天的密印寺,称得上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密印寺是创始以来未曾有过的气派,而且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整个沩山也有很大的变化。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村舍更美了,人们的生活更富裕了。整个沩山成了旅游名胜之地,可我总忘不了儿时听过的那些美丽的传说。留在脑海中的那古老的密印寺始终铭刻。油盐石、来木井、千仙锅、万人床……。那些神奇故事,常把我的思绪带到久远的沩山寺,让人以无限遐想。

 

2015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南古寺建世界最高千手观音像,供奉12988尊金佛,法海在此出家
寺庙深潭显神灵,和尚被迫下山还俗,多年后才知另有隐情
建瓯景点介绍
【古迹】书香浅处专栏 | 王干山上的油盐寺
沧山庵的故事(民间传说)
古代一高僧,胸前长有第三只眼,圆寂前留下四句偈语,别人都不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