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都知道司马光砸缸,可却无人知道那个被救的孩子是谁?说了别不信

前言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相信每个人小时候都听过。用自己手中的石头,毅然决然地砸向装水的大缸,拯救掉进缸中的玩伴。这故事塑造了司马光英勇义气、机智果断的少年形象,成为千古佳话。

然而,当我们回顾司马光的一生,会发现他最关键的一次“砸”,并非是砸开水缸,而是在政治上与王安石碰撞,引发了一场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大辩论。

如果没有这一次“砸”,或者这一次“砸”的对象换成另一个人,司马光的人生经历可能会大不相同。这一次看似坚定的“砸”,却成就了他在历史上“守旧派”的地位。

那么,寒门出身的司马光,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政治舞台,和王安石隔江相望的呢?

一、天资聪慧的少年司马光

1019年,司马光诞生在山东历城一个官宦之家。他的父亲司马池,是当朝的一个小官,工作勤勉而谨慎,没有太多政治上的抱负。

司马光从小就显示出超过常人的聪慧,7岁时已经能认真研读《左传》,听人讲述一次就能牢牢掌握其中的道理,然后回家反复与家人探讨,显示出过人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当时的父老们见了司马光,无不赞叹他日后必成大器。苍苍大树的阴影下,男孩司马光常常独自一人坐在那里看书,即使同龄的孩子们调皮打闹,也不能影响他学习。村里的大人有时会忍不住开玩笑道:“这孩子,是要考个状元还是做个皇帝呀?”

司马光不卑不亢,认真地回答:“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一个功成名就的官,为百姓造福。”说这话时,他双目中透出的坚定,丝毫不像一个孩子。

村民们听了,都不禁为他的志向所折服。原本吊儿郎当的孩子们,也不再调皮捣蛋了,都努力读书,希望有一天也能像司马光那样成为一个“功成名就的官”。

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看到儿子的过人天赋,也十分欣慰。他白天工作繁忙,但晚上一有时间,就亲自给司马光讲解典籍上的智慧。有时讲到深夜,司马光哈欠连天,还是坚持不肯睡觉,生怕错过父亲的一字一句。

司马池笑着说:“好儿子,你天资聪颖,但千万不可因此骄傲。成大事者,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今后你要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博览群书,吸收百家之长。切记切记!”“是,父亲教诲极是。”司马光恭敬地回答。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透着智慧与坚定。司马池看在眼里,不禁为儿子的成熟稳重感到欣慰。

一向严肃的司马池也会在儿子面前露出笑容,和蔼地摸摸他的头说:“我儿,你必会成就一番大业。但愿你能以修齐治平为己任,不忘读书人初衷,造福社稷。”司马光拜倒在父亲脚下,恳切地回答:“儿定当谨记父亲教导,以德润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如此聪慧过人、志向远大的司马光,注定不是池浅之物。村民们都矢口称赞他是个未来的杰出人物。这般精诚恳切的孺慕之心,也令司马光的父亲十分欣慰。

二、青年司马光的仕途之路

15岁那年,司马光就获得了一个小官职。按照当时的规定,像他这种官宦世家的儿子,不需要考试就可以做官。但是司马光决心还要通过科举取得更大的功名,这显示了他过人的进取心。

20岁那年,司马光终于如愿通过科举成为了进士,正式步入仕途。他先后在许多地方任职,为官清廉,深得民心。

起初,他跟随父亲调任,后来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又辞官回家。父亲去世后,他又亲自从学问高深的老师庞籍处求教,结识了许多政界人士。

在庞籍的引荐下,年轻的司马光渐渐接触到权力核心圈子。他勤勉好学,很快就在文坛上积累了一定的声望。由一个普通儒生,逐渐成长为一个在政界备受瞩目的青年才俊。

20岁成为进士后,司马光便开始了漫长的求官之路。他先后写下许多篇章、策论,通过关系推荐自己。终于,在一次出游时,偶遇宰相欧阳修,请他看了自己的文章。欧阳修见他文思敏捷、学识渊博,大加赞赏,举荐他做了一个小官。

这对还在求官阶段的司马光是个极大的鼓舞。从此,他的名声也渐渐在文人圈子里传开了。许多官员听说这个少年才俊的大名,也前来结交。

一次,司马光偶遇一位老先生,老先生称赞他:“年轻才俊今非比古之烂,文采胜过柳宗元。”司马光谦虚地说:“先生过奖,柳公式正文风,学生何足挂齿。”

老先生叹道:“你这样渊博的学识、清高的气节,必定前程远大。只是做官要垂范百姓,莫要贪图权势。”司马光恭敬地谢过,心中却牢记老先生的教导。

如此年少有为、又谦和知礼的司马光,很快在文坛上积累了人脉,为他日后的仕途奠定了基础。

三、王安石进京,结交知音

1060年,留着长须的王安石终于舍得离开故乡,进京任职。当时王安石在地方上推行的改革已小有名气,朝廷多次征召他做官,但他一再推辞。

这次王安石终于点头同意进京了,显然,他也像司马光一样,有更大的政治抱负。司马光的老师庞籍恰好认识王安石,于是庞籍派司马光前去迎接这位大名鼎鼎的改革先锋。

两人一见如故。王安石不拘小节,衣冠不整洁,而司马光作为一个传统儒生,十分注重仪表。但两人在学问上有许多相通之处,都博览群书,好学不倦。

王安石有一次身上长满了虱子,都爬到衣服上了,非常讨厌。他就脱下来晾晒,让虱子都被烤死了。别人觉得这样太不像话,他却写诗自嘲,表现出随和的个性。司马光见他不拘小节,也很欣赏,于是写诗回应,两人一来二去,成了知音好友。

两人相见恨晚,兴趣相投,从此结下了莫逆之交。王安石为人慷慨大度、言谈中规中矩,给司马光留下深刻印象。而司马光学识渊博、见解独到,也让王安石刮目相看。

两人聚会,总是畅所欲言、忘记时间。王安石对司马光说:“光兄真是知音难觅!能遇得你这样的好友,我此生无憾!”司马光也笑着说:“介甫兄不但学识过人,为人也那么随和,能与你结交,实在我之荣幸。”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聊到深夜。旁人看他们言谈投机,也由衷为两人高朋满座感到欣慰。村民们见了说:“王司马两位虽然一南一北,却能如此投缘,真可谓知音良朋也!他们必将携手助国家社稷昌盛。”

王安石和司马光开始常常聚会讨论国事。两人对治国策略都有自己的见解,你方唱罢我登场,对答如流,场面热闹非凡。村民们看了,无不感叹:天下何其大,能遇到知音实属不易。盼望二人共谋国家富强!

四、改革之争,二人关系破裂

好景不长,王安石终于开始在朝堂上推行他设想已久的改革,称为“熙宁变法”。他先是占据发选官的权力,然后强推一系列新的政策,范围涉及田赋、军制等多个方面,影响深远。

司马光不同意王安石的许多看法,觉得新法牺牲了太多百姓的利益。于是,改革派和保守派就此形成。司马光多次劝谏王安石,但王安石自信满满,认为新法对国家有利,决心要推行下去。

两人围绕新法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论战,国家的政策也随着两派的争斗摇摆不定。他们由知心好友,变成了政治上的死敌。

王安石推行改革的决心非同小可,而司马光也不是轻言让步的人。两人相持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朝中群臣或者站在这一边,或者站在那一边,场面十分尴尬。

这场您来我往的论战,两人彼此之间的决心和坚持,成为两人关系破裂的导火索。多年好友,不欢而散,令人唏嘘。

两人一番唇枪舌剑的辩论后,王安石愤然离去。司马光看着他的背影,心中充满失望。

原本可以携手共进的知音好友,如今却成了政见不合的政敌。司马光心中十分痛苦,他轻声自语道:“我与介甫本是知音良朋,却不想今日形同陌路,实在令人扼腕。”

王安石回家后도难以平静,他在书房来回踱步,自语道:“我只想革新积弊,造福老百姓,司马光此举岂不是自断我期望?”

两人都陷入了痛苦的纠结之中。村民们看见王司马二人再也不像从前那般投机欢谈,个个都为两位良朋羁绊的断裂感到惋惜。

“唉,王公与司马公明明都是爱民之心,却被一时政见不和阻隔了友谊,实在令人扼腕啊。”村民们叹息道,“盼望两位能舍己为人,化干戈为玉帛,共图国家长治久安。”

可惜,一时之间两人都无法化解心结。王安石继续强力推行新法,而司马光则联合保守派勤王党对抗改革,两人成为彻彻底底的政敌,从此江山代有才人出,却断送了一段良朋益友。

结语

经过数十年的政治争斗,王安石终于在宋神宗去世后失势,被贬谪他乡。保守派乘胜追击,将王安石的多项改革废除。

晚年的司马光终于登上宰相之位,但是他毕竟只是一个书生,没有太强的政治手腕,在执政后期已经气衰力弱。他试图恢复旧政,但收效甚微。

在位仅十八个月后,司马光便病逝。临终前他叹息道:“我这一生,浪费在党争之中,实在遗憾。”由盛转衰的人生,令他明白权力的无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企业为什么不能用司马光式员工?
世人皆知司马光砸缸救友,却不知他这一举动是宋朝灭亡的开始!
《心之道:强大心灵的密语》之《心学群侠传》10
司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是谁?日后成宰相,难怪老师从不提起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四人是什么关系?
这个卷入权斗漩涡的绝世天才,竟对两个女子如此爱和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