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货】曾勇:HIT的诊断与治疗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在应用肝素类药物过程中出现、由免疫介导同时具有血栓风险的不良反应,临床上以血小板计数降低为主要表现。在第二十八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曾勇教授详细讲述了HIT的诊断与治疗。


一. HIT发病机制


HIT的发病机制概括起来如下:肝素分子与血小板第4因子(PF4)结合形成PF4-肝素复合物(PF4-H),复合物与血小板表面的受体相结合,激活和促进血小板释放出各种促凝颗粒,最后导致血栓的形成和血小板的消耗。

图1. HIT发病机制。


二.HIT临床特征


85%~95%的HIT患者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现象,下降幅度通常大于50%而且减少程度属于轻中度。根据时效性可将HIT分为典型HIT(使用肝素后5~10天发生)、快速型HIT(100天内曾用过肝素、循环中已有HIT抗体的患者,再次应用肝素治疗时在24小时内发生)、迟发型HIT(停用肝素3周后发生)。


HIT时血小板越低,血栓风险越大,少数患者会发生静脉性的肢体坏疽及急性全身反应。


血栓的并发症可早于血小板计数下降。


三.HIT诊断


现阶段HIT的诊断有赖于临床和抗体检测两种方法,临床诊断主要通过4T评分体系进行评估,HIT抗体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1)4T评分报告


4T评分报告由血小板减少的数量特征(thrombocytopenia)、血小板减少的时间特征(timing of onset)、血栓形成类型(thrombosis)及其他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other cause of thrombocytopenia)等四个要素构成。将四项评分相加后根据得分确定HIT临床可能性,分值越高,阳性几率越高:6~8分高度怀疑诊断HIT,4~5分中度怀疑HIT,3分以下低度怀疑HIT。

图2. 4T评分报告。


(2)HIT抗体检测


HIT抗体检测包括混合抗体(IgA、IgG、IgM)检测、IgG特异性抗体检测。混合抗体检测特异性较低,仅可用于排除诊断;IgG特异性抗体检测结合临床评估,可实现诊断。


四.HIT治疗


所有高度怀疑HIT患者,即使是孤立性HIT患者,应立即停用肝素。HIT严重的话,几乎应该停用所有的抗血小板药及抗凝药,接受替代抗凝药物治疗。初始抗凝治疗药物主要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抗Xa因子为主的非肝素粘多糖类,具体的药物有阿加曲班、比伐卢定等,个别情况下可使用磺达肝癸钠。


不建议直接使用华法林治疗。直接使用华法林可能引起静脉性肢体坏疽,维持治疗多以华法林替代。


尽量避免输注血小板。出现明确出血或操作过程中具有高出血风险的患者,才建议输注血小板。


五.抗凝期限


血小板减少症伴有血栓患者(HIT-T)需要抗凝3个月,当两次血小板计数大于150×109/L时可以使用华法林。华法林使用前期需要与其他抗凝药重叠使用5天,使得INR达标后再停掉其他抗凝药。注意华法林应小剂量给药,不超过5mg。


若为孤立型HIT患者,抗凝1个月即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8年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
肺栓塞诊断明确,血小板 36,抗不抗凝?
专业知识丨如何区分肝素或抗磷脂综合征诱导的血小板减少?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
肝素好用 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怎么处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