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中国精神的重建在广大民众的生命实践中

本文根据王德峰教授讲话录音整理,标题为编者所加。


王德峰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当代中国精神的重建在广大民众的生命实践中

王德峰教授在《儒道互补与当代中国精神》论坛上的发言(3)


所以我的基本认识,一点浅陋的见解拿出来给大家批评的,就是儒道互补的当代开新,我把它表达为这样两句话:以良知明觉为本,以多见多闻为用。这个世界变化很快,我们要了解许多新的知识,但是这些都叫见闻之知,只是用,不是本。本在哪里?良知明觉。显然我是用了阳明的思想了。王阳明之前的那个二程兄弟的哥哥叫程颢,弟弟叫程颐,程颢有一句话说得对,大率,天下大多数人,患在于,他们的毛病出在哪里?大率患在于自私而用智,从小我出发叫自私;用智,就是用技巧,自私则不能以有为为应迹,有为就是要做事情,有所为;应迹,就是天道在人民生活中留下的痕迹,这个儒家讲的话已经把道家吸收进来了。我们有所作为不是执着的、偏执的做,我们所有的作为都是适合天道的,应迹,应天道之迹,天道在人民生活当中,你来体会。“自私,则不能以有为为应迹;用智,则不能以明觉为自然。”(语出宋·程颢《定性书》)这里显然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开始融合了。明觉才是自然,而不是人为的,以知识,技巧来处理事情。明觉来自良知,良知自能判断啊,所以这两句话我觉得对我本人来说教益最大,我们要避免自私、用智。
   

最后要讲一层意思就结束。我们还得回顾,大学,四书之首。大学的三纲领,我们也许都知道了,第一条纲领是什么呢?在明明德,第二条纲领,亲民,第三条纲领,止於至善,这是大学开头的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这三条纲领每一条都是根本原则,我们对世界人生的认识要明明德,明德是我们每一个人具备的,别遮蔽它,再把它现出来,要在明德前面再加一个动词,我们本具明德,但是遮蔽了,我们在前面加一个动词,明,叫明明德,一条原则。
   

第二条原则也是根本的,亲民,什么叫亲民?不是说你做父母官要亲民,每一个人都要亲民。亲民就是什么?体察人民生活。
   

第三条,止於至善,一个民族要把自己的精神目标确定好了,什么叫至善?最高的善。什么叫最高的善?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我们的心始终符合天理,“此心纯乎天理之极”(语出明·王阳明《传习录》之《徐爱录》),就是我们的心的生命情感始终在它的本真之中,没有闲思杂虑。这是最高目标了。
   

这三条都是根本原则。


第一条原则不用去说,中国人相信这一点,我们的心本是明德,这个德是来自天道,另外亲民,天道在人民生活中,不是理论先验设计出来的,我们今天在体察当下中国人的生命生活,从中来开启中国思想的新境界,这叫亲民。由于这一点,我就非常的反对今天通行的一种做法,叫什么顶层设计,就凭借天才的头脑,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构想出一种合理的方案,他来自头脑的理性是吗?为中国思想所不取,你顶层设计然后去实践,一定会出严重的问题,不要照搬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什么经济学、金融学、法学就能解决中国的问题,这是学者的幻想,中国人就是中国人,你要领会当代中国人民本身,用毛主席的话讲就是从群众中来,不要忘记这一条,这也是根本原则,叫亲民。止於至善,就是我们不要盲目的跟着资本无限扩张这样一个目标走,我们要有所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定静安虑。大学第一段中的话,那么定静安虑前提是什么?知止,知道你的目标在哪里,那么你的心就定下来了,心定下来了,那么既然能安静,不要胡思乱想,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这个时候的虑不是闲思杂虑,你能虑的时候就能事情做成了。物有本末,事情都有本末,不要舍本逐末,舍本逐末肯定是错了,事有终始,事情都有来历的,我们忘了它本来的来历,只看当下对我们的结果,那我们去应对它,这不对。所以《大学》当中的这段话在今天读来仍然让我感受到直击根本,我们记得这三纲领,中国人要有这样的胸怀和精神,来面对一切的困局和挑战。最后也有朋友经常问我,中国当代精神的重建靠谁?靠思想家吗?我们多么希望我们再迎来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在王阳明之后,思想家从哪里来?向人民群众学习而来,我就想起清朝一个重要学者叫章学诚的话:“圣人求道,道无可见,即众人之不知其然而然,圣人所籍以见道者也。”(语出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原道》)圣人求道,道无可见,道没有写在天空上,什么是道?众人之不知其然而然,圣人所籍以见道者也,众人怎么实践的?你去体会,他们自己不知道,百姓日用而不知,但是你圣人能够学到。学于众人思为圣人,向众人学习他才能成为圣人,并非众人能教出一个圣人,不是的,他学的是众人的行,就是民众的生命实践,因为民众的生命实践是什么,“一阴一阳之谓道”,(语出《周易·系辞上》)道在哪里?在人民生活中体现出来,人民群众生活的冲突,你要去体会,天道在其中的,这样我就相信,当代中国精神的重建将在广大民众的生命实践中渐露端倪。就看谁是有心的能去体会,那么这样体会的人,会在大学里产生吗?新生人,我基本上不相信。也许在上海的某一个石库门的那个亭子间里面出来,都可能的。因为大学现在的状况很不好,我就不多讲了啊。我们还是要到民众中去的,别忘了三纲领,其中一纲领叫亲民,我就讲到这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阳明“知行合一”与“致良知”
阳明先生如是说
经典直解:老子五千言(73—81)
小川说老子 | 72 民不畏威
张新民:王阳明的良知与致良知学说及其现代意义 (二)
《传习录》:读懂王阳明 从这部书开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