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建构意识

作者简介

方锡球(1962—),男,安徽枞阳人,文学博士,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诗学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

建构意识

祁志祥教授是有文化自强意识的学者。他主编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所体现出的这一意识和意志,突出表现为他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建构。
     今天要恢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本来面貌是困难的,这就需要建构。而当代对古代文论的建构,稍有不慎,容易与古代文论本身渐行渐远。也就是说,在对古代文论进行阐释的过程中,能否保存古代文论原有的丰富内涵,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处身当代文化语境,对古代文论内涵的任何阐释都无法完全表达其原有的意义,只能将它作为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的资源,它才是可以建构的。如何建构,涉及视野、视角、内容、思维、方法等多个方面。但是,如何保存古代文论原有的内涵,使其丰富的意义不至于流失,始终是建构过程面临的难题。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教材采取的方式,是抓住古代文学理论的主要范畴,在对范畴的阐释和建构时,守住概念内在意义的充盈,对包含生命方式、生存方式、现实态度、文化坚守在内的概念蕴含尽力加以保存。过去有一种意见,中国古代文论缺乏逻辑,没有自身的体系;也有学者认为它只具有潜在的体系。因此,古代文论的当代建构,理所当然应该包括体系的建构。其实,古代文学理论不是纯文学理论,而是一种大文学理论,其中包含的不止是文学问题,而是一个文化系统。它既是文学的,也是文化的。我们今天无论怎样以学科的视点去看它,都只能理解其中的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以范畴建构体系,在保存古代文论内涵方面,是一种有效的办法:一方面可以尽可能地保存原有面貌,另一方面可以鲜明地亮出自己的立场。可见,作为资源的古代文论,需要通过建构,才能在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教材具有鲜明的建构意识。以往的古代文论教材与专著,多见的是史,既有观念史、思想史,也有意识史、理论史、批评史。史的维度是纵向的,历时的。而本书抓范畴,是共时的视角,但没有放弃历时的维度。因为范畴是有语境的,语境有历时内涵。《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教材所涉及的主要范畴有:文学,文,德学才识,文本心性、心物,虚静、神思、兴会,活法、定法、用事、赋比兴,文气、文体、文质、言意、形神、意境、情景、真幻、通变,文类乎人与雅无一格、平淡、风骨,辞达而已、格律声色,知音、以意逆志、好恶因人,观志知风、劝惩美刺、神人以和、趣味,三不朽,训诂、折中、类比、原始表末、以少总多、假象见义,文以意为主、言志与缘情、缘情与尊体、寓意劝谏、醒世求趣。与上述范畴相对应的,是中国古代的文学观念论、创作主体论、创作发生论、创作构思论、创作方法论、作品论、风格论、形式美论、鉴赏论、功用论、价值论、方法论、文学理论的历史演变。从上述诸范畴及其对应的现代文学理论体系架构,可知《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教材的建构目标,是以范畴为核心,以古代理论作为资源,进行完整的体系建构。就诸范畴而言,它们是并列的、平行的;就范畴本身内涵的不断演化、丰富来说,它们又是历时的。在共时和历时两个维度上建构古代文论,无疑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使其范畴的内涵不至于大量流失,从而能够尽可能多地保存它的丰富性。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教材在建构过程中将古代文学理论范畴与现代文学理论体系相对应,说明编者有较强的现代意识,从而使得这样的构建成为当代建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古典范畴与现代概念互证、互文,结构成现代系统,防止古代文论意蕴流失;二是做到逻辑自恰,在逻辑系统建构上努力开拓;三是建构的现有系统比较节制,避免了强制阐释。尽管本书按照现代文学理论体系
进行建构,但是作者在对古代材料作系统化处理的过程中,尽量贴近原来的历史文化语境阐发其本有的意涵,并没有随意发挥。这对还原古代文学理论是一次有效的尝试。
  当然,本书不是简单地还原,它有现代视野和西方视角,具体操作时也比较警惕。比如,第六章“中国古代文学的作品论”在视野上是现代的,其使用的话语体系无疑是外来的:文学生命论,文学体裁论,形式内容关系论,文学特征论,诗歌形态论,艺术真实论,继承革新论。粗略检视,可以发现这些内容与文本理论、俄苏文论、新批评、俄国形式主义、接受美学都有关联。但这些外来的理论话语或话语系统,又只是用来阐释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范畴(如文气、文质、文体、言意、形神、意境、情景、通变等)的工具。进而言之,使用西方话语,是将之作为古代文学理论现代阐释的参照,目的是为了在当下语境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学理论。当然,《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教材运用西方话语阐释古代范畴,是一项十分复杂繁难的系统性工程,除了逻辑自恰原则以外,还涉及许多关乎中西古今关系的问题。对此,本书有一定程度的警惕。 

比如,古代文论的现代建构,无疑不能回避古代文学理论的现代价值。这里的主要工作是将古代文论有活力的部分激活:一方面,要“寻求历史的本真”,重建古代文论话语;另一方面,要“寻求古今中外的共同性”,使古代文论作为建设资源进入现代文论系统。这里就有两重“建构”,即重新建构古代文论话语和建构现代文论体系,两个建构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这样就会遇到两难困境,那么如何怎么解决这个“两难困境”?有学者提出了“现代阐释”的学术策略:“中国古代文论中宏观研究‘两难困境’之化解,一定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适当的学术策略。我们的策略可以表述为坚持‘三项原则’,即历史优先原则,‘互为主体’的对话原则,逻辑自洽原则。”[1](P16)历史优先是尽可能将古代文论放置在原本的历史语境中去考察,恢复历史的本真,使之变成可以被当代人理解的思想,关键词是“理解”。这项工作正是“现代阐释”之前的许多学者所做的研究;“互为主体”的对话原则,是指西方文论是一个“主体”,中国古代文论也是一个“主体”,中西两个主体互为参照系进行平等的对话,两者在互补、互证、互释、互动中取长补短,主要是用西方现代学术视野和方法来阐释中国古代文论;逻辑自洽原则是指中西文论对话是有目的的,既不要牵强附会地生硬比附对应,也不要给古代文论穿上洋装,而是要在了解双方的前提下,在“互证、互释、互动”中自圆其说,目的是为了中国现代形态的文学理论建设。也就是说,通过这种对话,达到古今贯通,中西汇流,让中国古老的文论焕发出又一届青春,实现现代转化,自然地加入到中国现代的文论体系中去。祁志祥教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教材重视中国古代文论文本本身,重视西方视野、注重古今互释,为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和建构,作出了可贵的探索,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童庆炳.现代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系统[A].童庆炳文集(第九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段吉方:“西方”如何作为方法 ——反思当代西方文论的知识论维度与方法论立场
构建中国非虚构诗学话语体系
“中国文学创作经验与中国式文学性理论建构”高层论坛纪要
文论关键词研究的多重维度
戴文静||《文心雕龙》元范畴“文”的英译变异现象研究
论中国古代美学的理论体系建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