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灵的回归——画家李斌山水艺术谈

李斌,1947年生于陕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元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川北幼专特聘教授。

艺事回顾

1987年 《蜀道风情画展》 北京中国画研究院

1989年 《四川省国画大展》优秀奖 成都

1993年 《全国希望杯国画大赛》优秀奖 南京

1995年 《东方国际名家书画展》优秀奖 澳门

1996年 《枫叶奖国际水墨大展》优秀奖 加拿大多伦多

1999年 《中国画扇面精品展》 北京荣宝斋

2001年 《卢浮宫法国美术沙龙展》 法国巴黎

2001年 《来自熊猫的故乡四川美术作品展》 法国布列塔尼

2002年 《韩、中现代美术照明展》 韩国汉城

2002年 《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展》 中国美协

2005年 《中国电影百年书画大展》优秀奖 上海

2006年 《李斌中国画精品展》 深圳

2007年 《李斌中国画作品展》 上海浦东

2007年 《李斌国画展》 兰州、庆阳、华池

2007年 《李斌国画精品展》 福建泉州、晋江

2009年 《第六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大展》铜奖 北京

作品欣赏

名称:西递村一景

尺寸:76x56cm

名称:安徽黟县西递村

尺寸:76x56cm

名称:合江富定古镇写生

尺寸:76x56cm

心灵的回归——画家李斌山水艺术谈

文 / 曹斌

中国画经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种思潮的洗礼后,开始从躁动的思潮中跳出来,向多元并存的当代精神回归。以“多元价值”为核心,允许艺术观念、绘画语言、审美标准的多元化,尊重、包容、鼓励当代中国画的多元发展,是当代中国画家个性意识的觉醒,也是表现现实生活的真情实感,更是在笔墨语言、绘画技巧风格的大胆创新。当代一批有成就的中国画家开始在传统文化语境中寻找归宿,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中探索和创造出不同的表现方法。在“个性与共性”、“多元与主流”、“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 之间寻找写意精神的契合点,通过对笔墨语言、意境的营造,对空间形式、色彩理念的把握,对主题、内容进行拓展与重构,把握写意精神内涵实质,突出个性情感表现,构建多元艺术形态,李斌先生便是这些优秀画家中的一员。

名称:老城回忆

尺寸:46x46cm

名称:老城回忆

尺寸:46x46cm

名称:老城回忆

尺寸:46x46cm

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必将回归笔墨的本体,在先生的山水作品中,开始着眼对中国画文化脉络的思考,对中国传统笔墨语言进行重新阐释并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万壑春深图》(入选2002年中国美协“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大展”)便体现了这一时期绘画特点。笔墨是传统中国画的基本语言,是画家主观情感和艺术个性的展现,更是中国写意精神、气韵乃至意境的具体体现。石涛云:“笔与墨会,是为氤氲,氤氲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耶?画于山则灵之,画于水则动之,画于林则生之,画于人则逸之。”中国画不仅用笔墨造型,同时,笔墨也是画家情感的载体。好在先生从来没有失去对传统笔墨的关注,他深入传统山水法式,对各种传统笔法、墨法、经营位置等进行全面临习和把握,从而梳理出一套自己的绘画笔墨语言,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山水创作中。

名称:柴厂子

尺寸:68x68cm

名称:古利州东城门楼

尺寸:68x68cm

名称:古利州大西街

尺寸:68x68cm

在先生看来,中国画如果失去笔墨这一根本元素,那么中国画也就无所谓个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笔墨不仅是单纯的绘画手段,而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剑山行旅图》、《蜀道远岫》、《清新在此山》等作品中,不论是画面经营位置、勾线、点厾、皴擦,还是泼墨,皆可见其深厚的传统修养。中国绘画创作由笔墨生成气韵(即墨韵)、由气韵提升意境(即神韵),中国画创作是由墨韵到神韵的蜕变过程。笔墨不仅反映自然物象,更能使画面格调高雅,而且能够表现画家的主体精神,使中国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是意向精神的最高状态。先生的山水作品,基于对中国画本体论的认识,更加注重对以传统为基点的手法创新,让笔墨成为中国绘画语言和精神的载体。

名称:古城利州母家巷

尺寸:68x68cm

名称:古利州大西街戏楼

尺寸:68x68cm

纵观先生的山水作品,可看出其努力和其他绘画形态拉开距离,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当代中国画家受西方绘画影响,往往用西画的审美标准要求中国画,导致中国画失去传统精神内核,不过仅仅是用毛笔画素描而已。先生善于用传统笔墨造型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当代现实生活,“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不被当下各种思潮和观念左右,在传统的领域内寻找营养。

名称:安乐河畔

尺寸:180x97cm

名称:李家乡曹家大院

尺寸:180x97cm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先生的足迹不仅遍布巴山蜀水,而且曾数次深入太行山、黄山、江南水乡……体验生活、寻找创作灵感。郭熙在《林泉高致》里说:“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荫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寒人寂寂。”充分说明了季节的变化对人的心情有独特的影响。艺术源于生活,全身心投入到大自然,能使艺术家的灵感和心灵得到净化,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至高境界,这也是老庄崇尚的自然之美。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也是为了创造自己的艺术语言。明代王履《华山图序》云:“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道出了山水艺术的真谛。先生深知这一点,《喜以秋色染家山》、《蜀山秋晴》、《剑门秋霭图》等作品都可看出其深入大自然的痕迹,通过简炼的笔墨语言对真实景物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净”,体现了先生对川北山水的热爱。

名称:清新在此山

尺寸:136x68cm

名称:柿子岭春色

尺寸:136x68cm

先生山水“留白”是其一大特点。不论是《龙洞背游记》、《雨后空灵生白烟》,还是《盐河抒怀》,画面大量留白,追求空灵的意境,追求人与宇宙的浑然如一的境界。正是这种恬淡无为的思想,超越了现实功利主义思想,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画家在创作时力求将现实生活融入理想境界,借助笔墨创造深邃空灵的意境。中国画“留白”意境中并不是真空,乃是宇宙灵气,生命流动之处。笪重光“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皆是“净”的完美体现。正是其画面的留白,产生空灵的意境,无画处(留白)体现了老庄宇宙观中的虚无,因此,庄子所追求的道,与一个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

名称:唐家河生命的家园

尺寸:180x97cm

名称:光雾山秋霭

尺寸:180x97cm

中国画既要“传神”,又要回归“本真”。先生山水的回归,一是作品笔墨意境的回归,二是作者心灵的自然回归。先生追求山水的“气韵生动”,崇尚老庄的“致虚极、守静笃”、“清静无为”的精神境界。先生为人谦和,其内心是“净”的;先生用功勤奋,其画是“静”的。《东山脚下的文庙》、《古利州东城门楼》、《风雨奎星楼》等一批回忆老广元旧景的作品,多少体现了先生这一时期的创作心态:开始回归自然的本真。这一时期作品与其前期作品有着本质的不同。

名称:剑山行旅图

尺寸:136x68cm

名称:秋山无尘图

尺寸:180x97cm

受西方印象主义色彩的影响,先生早期作品更加偏重色彩感觉,石青、石绿、藤黄、花青的大量运用,配以笔墨的变化,偶用色点点厾,画面艳而不俗。自《万壑春深图》以后,先生更多地强调传统语汇,《蜀道远岫》中,山石线条的疏密、转折、顿挫皆有书法用笔意味,树木更加程式化,赭石、花青的恰当运用,大小混点交替使用,不论是构图的法式、笔墨语言、还是色彩,乃至画面意境的提升,均抓住了传统语言的根本。我们也可从《梅》、《松》、《菊》、《荷》等几幅花鸟作品看出先生传统笔墨功夫的回归,不求精细,用山水的笔法入画表现花鸟,看似粗放,实则是对画面的精心营造,讲究“开合”、“收放”、“虚实”等关系,以体现人格精神。先生这一时期的作品,体现了老庄的“天籁”之美,摆脱后天的束缚,在笔墨技法、艺术修养、绘画创作,从无法到有法,一切都按人的意愿去创造,随心所欲,但它又不是凭空臆造,顺乎自然而不越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进入“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

名称:林泉高致图

尺寸:180x97cm

名称:蜀道远岫

尺寸:136x68cm

先生认为:“中国画的根本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我们不反对超现实主义形式及笔墨语言的多样化,也不反对印象主义、立体派、现代主义,毕竟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人们有着超前的信息化思维。但中国画不能脱离民族的根,如果完全脱离中国画的法度与程式,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否定”。的确,当代中国画需展示当代人心性的感知、体悟,确认文化的自觉;继续演进传统笔墨精神及意境的营造,拓展作品多元表现形式,结合当代“正大气象”的审美意象;美的释放需与当代文化发展一致,反映现实社会与人们的精神面貌。李斌先生在这一方面无疑是成功的。在艺术的道路上,正值盛年,期待先生取得更多的艺术成果!(完)

名称:天下剑门图

尺寸:508x100cm

编辑:姜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隐者】鲍黎健 —— 花鸟条屏集
最具影响力的当代书画名家:刘怀山
鲍黎健|意在青藤、雪个之间
你真的了解中国画笔墨技法吗?
黄秋园国画作品欣赏
指上烟云?方严的指墨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