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校际推研:为人才脱颖而出拓宽道路 推进研究生
一年一度秋风劲, 校园内外分外忙。时值金秋,免试推荐研究生(简称推研或推免)
再次成为高校和社会聚焦的话题。我国自1985年开始试行普通高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
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制度,经过多年实践,推研现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的重要组成
部分。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提高了部分高校的推荐比例,并规定了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
向外校免试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简称校际推研)的比例。校际推研丰富了
我国研究生招生改革的内涵,对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准和学位授予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

    校际推研的价值重估

    推研工作的初衷是通过免试推荐的优惠政策吸引优秀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使之
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优质生源之一。鉴于这些研究生大多可能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因此他
们又是我国博士生教育潜在的优质生源。很多高校及科研院所重视吸引推研生入学,采用
多种形式扩大自身影响,甚至给予种种政策优惠,其着眼点均在于此。

    校际推研的意义在于加强校际交流,实现优势互补,避免近亲繁殖。这已经成为人们
的共识。其实,校际推研就毕业生个体而言,是进入一个“异质环境”,以打破思维定式
,激发创新火花。就接受外校推研生的高校和学科点而言,是引入有着不同教育氛围、学
术背景和知识结构的优质生源,使研究生群体避免同质化,增强创造力。

   我曾经参加过美国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电子系的毕业典礼。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其硕
士、博士学位授予仪式上,获得学位的外国留学生竟然将近2/3!不仅有众多来自欧洲国家
和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莘莘学子,以及日本、韩国的留学生,而且有很多来自印度、
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伊朗等南亚和中东国家的学生。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语言,
有着不同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和教育经历、学术体验的学生共聚一堂
,切磋争论,“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自然就因为不同理论的争论而引发深入的讨
论,因为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而产生创新的火花。因此,美国高等教育的成功主要在研究
生阶段,他们从大规模接受外国留学生的政策中所获得的最大收益,并不在于学费收入和
留学生消费拉动的经济成长,而在于激活了研究生培养的过程,激发了质疑和创新的思维
,为美国的科学研究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我们从美国的研究生教育的成功中可以得到
启发,通过校际推研,可以将来自不同高校的优秀本科毕业生集结起来,让他们取长补短
、互动共生,从而改变研究生的生态结构,为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
与氛围。

    走出校际推研的认识误区

    目前, 校际推研中存在一些认识误区,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遴选标准上的简单化、计量化。在许多高校,最后能否获得推研资格,完全取决于学分
绩点的计算,甚至取决于小数点以后第二、三位。其实有的时候,仅仅是一门选修课成绩
的高下,左右了整个遴选过程。这样的“数据说话”貌似科学,其实却是形而上学猖獗;
貌似公正,其实却往往有利于分分计较者,而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出线。

   接受高校的“不成文法”。有些高校在接受其他高校的推研生时,人为地设置了若干原
则或“门槛”,例如,规定最好是“985工程”高校或设有研究生院的大学的推研生,至少
也应是“211工程”院校。这些“不成文法”的依据有一定道理,即整体优秀的高校的本科
毕业生,一般也有较高的素质和竞争力。但是,以高校整体水平或排行榜来划线, 既不考
虑所在学科的水准,更不着眼于学生个体的素养和潜质,就难免胶柱鼓瑟、知音难觅了。
例如,有的研究型大学内部规定:校际推研必须来自“985工程”高校,就令该校教育学院
很伤脑筋。因为大多数“985工程”高校均无教育学科的本科生,而一些教育学科实力强劲
、水平很高的师范大学,往往是非“985工程”高校。这一实例告诉我们,在审核校际推研
的资格时,要细致分析,即不但要衡量推荐高校的整体水平,而且要考量所在具体学科的
实力和特色,更重要的是,必须考查学生本人的状态和基础。

   校际推研的“自我保护”。有些高校存在较严重的本位主义,最优秀的毕业生不让进入
校际推研。个中缘由,主要在于狭窄的本位主义。因为害怕最优秀的推荐出去后,不能从
其他高校接受同样优秀或更加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因此就出现“雪藏”拔尖人才,或“封
堵”尖子外推等现象。其实,优秀的人才必须转益多师,才能铸就大器。如果从本科到硕
士甚至博士,都在一个学校、同一系科,甚至同一导师指导下学习、研究,反而不利于人
才的成长发展,也不利学科的可持续发展。要从大局着想,才可能在大处落墨,才可能写
出大块文章。我建议,“C9联盟”的大学不妨达成“君子协议”,互相将最优秀的本科毕
业生推荐出去,让他们在新的天地放飞梦想。这样做,从根本上有利于杰出人才的培养,
也有利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成就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伟业。

    校际推研的机制创新

    校际推研更深层的意义和价值在于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的创新。免试推研的要义在
于让一批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免除传统的入学考试,在于高校通过灵活的机制不拘一格选拔
人才,以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水平。所以,校际推研工作的实施, 要在机制创
新方面下功夫、出新招,特别要在资格审核和面试等关键环节拓展新思维、采取新举措、
取得新经验。

   研究生的选拔, 主要是考查两个方面, 其一为知识基础和研究基础, 其二为科研的
潜质和发展的后劲。 前者决定研究生的起点是否高; 后者决定研究生在研究征途上能走
多远, 能否在研究中另辟蹊径,别开生面。 传统的研究生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轮。 初
试采取政治、外语全国统考, 以及专业课程研究生培养单位校考结合的办法。 从2005年
开始,在农学、 医学、 历史学和教育学4门学科开始专业基础的全国统考。 能否进入复
试, 则往往取决于3条分数线: 全国分学科的总分线 (部分研究型大学另有自己的分数
线), 以及政治、 外语的分数线。这样的遴选方式存在一些弊端, 主要是考查了知识掌
握的基础, 而难以考查研究的基础和发展的潜能; 考查了记忆、背诵的能力, 而难以考
查质疑、批判和创新的意识与能力。

    对应届优秀本科毕业生实施免试推荐读研的初衷之一,在于“开一个口子”,尝试新
的选拔机制。如果我们的推研(包括校际推研)人选的确定,主要根据大一至大三的课程
考试成绩,根据学分平均绩点来取舍, 就仍然难以突出对研究素养,特别是专业的悟性和
灵气的考查。对本科教育也难以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将校际推研的
机制创新提上议事日程。必须考虑:对推研的资格和标准能否更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能否走出学分绩点排名“一榜定终身”的传统格局,而真正考查学生的研究潜质和学术追
求?例如,可以允许本科毕业生自我推荐,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创新成果或社会实践成
果,而不拘泥于课程学分;可以实施数位教授、副教授联名举荐,并赋予比学分绩点更高
的权重。

   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对研究进展及前沿领域的把握程度,我们不妨让学生提供
两份材料:其一是一份研究计划,即学生对本学科领域某一研究问题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
的界定、研究的初步设想与可能采用的方法、路径;其二是学生已经或正在完成的本科毕
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教授的面试不妨围绕着学生提供的这两份材料进行,分层次提问,以
考查学生的知识基础、研究视野,考查其独立思考和选择、界定研究课题的能力,以及研
究的思路和方法,等等。这样的面试,研究生导师要预作准备,预先研读每一个学生的相
关资料, 而后设计个性化、分层次的问题。当然,我们也应当赋予研究生导师自主选择、
破格录取的权力,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我认为,校际推研的初选和复试,给了有关高校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机会和可能。教
育部研究生司可以及时交流并推广不同高校在资格审核与面试录取等环节的机制创新、方
法创新等成功经验, 以促进整个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突破现有模式,再上新的台阶。

2010.10.11

中国教育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保研比例高吗?生源如何?
补贴10w,研究生毕业直接落户,很难不心动!
政策解读 | 2018保研政策解读
200+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研究方向并不太一样
人工智能为什么要从本科生抓起?
这两所顶尖二本院校, 毕业生在“信息”和“金融”领域供不应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