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知与知人
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此话后经人们反复引用、引申,遂成名言。但尽管如此,真正能够自知且知人者,却寥寥无几。比如,项羽是很受司马迁推崇的历史人物,为其作“本纪”,与帝王同列。然而,这样一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却既无自知之明,亦乏知人之智。
汉高祖五年(公元202年),天下大定时,刘邦说过一段颇有意味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刘邦这里说的是用人。而刘邦与项羽之成败皆源于此。
然而,若再深究,刘邦何以能用张良、萧何、韩信等人,项羽为何有一范增而不能用?这就是他们“明”与“智”的问题了。刘邦“明”足以知己,“智”足以知人,更能避己之短、用人之长,故经数年征战,力挫群雄,登上皇帝宝座,也使百姓远离战乱。比起刘邦,项羽就差得远了。他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范增,其才智识见远不如范增,又如何能用范增?范增又怎能不指桑骂槐地慨叹“竖子不足与谋”,并在见疑于项羽之后愤而辞归!可见,刘邦的成功与项羽的灭亡,都与能否自知、知人有极大的关系。
盖世英雄项羽输于向有“无赖”之讥的刘邦,八千江东子弟没留一兵一卒,历史似乎跟他开了个玩笑。其实,任何看似偶然的历史事件,都有必然性存于其中。刘邦、项羽的成败,亦概莫能外。我们读史,应当在偶然中发现必然,古为今用。对自知与知人的探讨,亦应如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高祖刘邦不但开创了汉王朝,还创造了历史上很多个第一!
真正勇敢的刘邦
自省的标准是什么?
​谁是历史上使用骑兵的第一人?
中国历史上大器晚成的名人(4)——刘邦
项羽为何会输给刘邦?信错一个人,选错一座城,爱错一个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